[原创]嫦娥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8:53:14
[原创]嫦娥考
文学 东方泰岳  加入时间:2006-9-12 16:53:48
网友:东方泰岳 2006-6-18 8:01:45
引言
文化中没有简单的事,即使一个单词,也可以有许多话说。
关键词:
常羲,羲和,羿,部族,图腾。
是谁最早说嫦娥
说到嫦娥,人们往往会想到汉代著作《淮南子》的话: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①。
姮娥,即嫦娥。东汉高诱有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若干年后,到了《搜神记》这里又有补充,细节化了,情节化了:“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②
六朝谢希逸在《月赋》里说:“《淮南子》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常娥窃而奔月。”③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摘《淮南子》这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多家摘引,形成印象,似乎可以说,上帝创造了夏娃,《淮南子》创造了嫦娥。
然而,《淮南子》的作者若听得这样说,怕会暗叫惭愧。汉代对写作没有现在论文方面的那些要求,《淮南子》的作者可能也没有想到要以文章晋级,不曾在文字下面标上注释,也没有在著作后面列出参考书目。但是,古人常将自己的文章托前人之名发表,真做学问的也不肯担抄袭之名,《淮南子》的作者可能会解释说,嫦娥不是在《淮南子》这里诞生的,在此之前早就有了,《淮南子》也并不是要讲故事,而是借嫦娥之事要讲一个道理,原文是这样:“譬若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嫦娥在文字里出现,往前可以推到商代。《易》原有三,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嫦娥在《归藏》那里就出现过,《搜神记》对嫦娥一事的补充,并非杜撰,应该是从《归藏》来的。唐人李善注《文选》,在谢希逸《月赋》言嫦娥处这样写道:“常娥,羿妻也。《归藏》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齐梁间人刘勰也说:“《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常娥奔月。”④
如果考古挖掘上不出现什么奇迹,想通览《连山》是不可能了。有人曾说,除去在一些文章和书籍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摘引的碎片,《归藏》也早已不存,世上所传实是伪书。比如,近代学人罗惇曧说的干脆:“《连山》、《归藏》,简编并没。”⑤《隋书·经籍志》说:“《归藏》十三卷,晋太尉参军薛贞撰。”又说:“《归藏》汉初已亡。按晋《中经》有之,惟载卜筮,不似圣人之旨。”若按《隋书》所言,《搜神记》的作者和刘勰应该没看过《归藏》,即使看了,也是假的。然而,强调“辩证知认”的刘勰那“《归藏》之经,大明迂怪”,语气坚定,很有研究和辨认过的味道。清人朱彝尊的一句话却又不一样,他说:“《归藏》隋时尚存,至宋犹有《初经》、《齐母》、《本蓍》三篇,其见于传注所引者。”⑥若按朱彝尊的话,撰《隋书》者若不是不辨真伪,便是不负责任地施放迷雾,惑及后人了。
好消息终于来了。1993年,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一大批竹简,这批竹简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检阅的过程让人兴奋,研究的成果令人喜悦。这里有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林忠军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文章开首介绍说,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其中关于易占的竹简164支,未编号的残简230支,共计394支,总计4000余字。这批易占的竹简,有卦画、卦名、卦辞三部分。……卦名下的卦辞,有许多与保留在古书中的《归藏》佚文相同。故有的学者据此推断,王家台出土的秦简易占为《归藏》,更有的学者进一步考定为《归藏·郑母经》”。
林忠军先生在文章中对易学界长期争讼不休的问题进行检讨考辨,再次印证了传本《归藏》不伪。与本文有关系的是,林忠军先生提到了嫦娥的事。他说:“《易占》之《归妹》记录了嫦娥偷吃长生药、卜奔月之事。秦简:‘归妹曰: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此见于传本《归藏》之辞。”“恒我”,即“嫦娥”。林忠军先生说:“‘恒’即‘常’,《说文》:‘恒,常也。’汉人因避讳文帝刘恒,‘恒’多作‘常’。 ‘我’与‘娥’音同而相通。《说文》:‘从女我声’。又‘恒’通‘姮’, ‘姮娥’即‘嫦娥’。”由此可见,《搜神记》并非凭空杜撰,其中所述实有所本,嫦娥早在商代就已为世人所知。
向竹简刻《归藏》者,却也仍会谦逊,不敢居首述之功。林忠军先生《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一文有这样一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国翰辑《连山》中也有常娥奔月之辞:“有冯羿者,得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常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姮娥托身于月。”此为马国翰误辑。对于这个问题李家浩考之甚详,兹不再论述。
马国翰所辑若是并不误,《搜神记》的作者就连加工润色的功劳也没有,简直就是照抄了。进一步想,若是李家浩先生考之甚详却并不正确,则可以猜测,《搜神记》的作者不仅见过《归藏》,甚至还有可能见过《连山》,至少可以说有间接受益之可能,而嫦娥奔月的故事见诸于文字,则可以向前推到夏时。
即使《连山》之中真有嫦娥,《连山》也未必是最初报道者。世间有故事,就有说故事的,高诱注《淮南子》说“姮娥,羿妻”,有人指出,早于高诱的《山海经》说嫦娥原本是帝喾的妃子⑦,这也就是说,抛去“信史”问题不论,如果世间真有过帝喾,如果帝喾真有这样一个妃子,嫦娥的故事应该早就有了。世界宗教和神话中,上帝是没来由的,一上来就运行在水面上,东方的神祗却多和人一样,虽可长生,却有初始。帝喾是黄帝的曾孙⑧,而嫦娥有可能是娵訾氏所生⑨,通行的中国纪元表于“五帝”后所标时间是“约前26世纪—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嫦娥带肉身成神,活到现在,应该有四千多岁了。
注:
① 《淮南子·览冥训》。
② 《搜神记》卷十四。
③ 《文选》卷十三。
④ 《文心雕龙·诸子第十七》。
⑤ 罗惇曧:《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⑥ 朱彝尊:《经义考》卷三,中华书局1998年版。
⑦ 《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
⑧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⑨ 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恒我如何变嫦娥
《红楼梦》说,林黛玉的母亲名叫贾敏,黛玉读书凡遇到“敏”字,皆读作“密”,写字遇着“敏”字,又要减一二笔,这是为避母亲讳①。
母亲的名字要避讳,父亲的名字更要避讳,一代诗人李贺,因父亲名叫晋肃,就不能应进士考试,空有满腹才学,只能终生郁郁,纵韩愈为之作《讳辩》,似乎也没见有什么效果。
王昭君,一代美女,美得宫廷画师也画不好她的意态,据说后来为了国家远嫁了异邦,可是到了晋代,为避司马昭讳,“昭”字不能再用,要改为“明”字。王士祯,一代知名诗人和学者,本来叫王士禛,因为清世宗雍正名叫胤禛,死后还须将“禛”改为“正”,过了些年,到了乾隆时候,又被命将“正”改为“祯”了。荀子,一代思想家,其思想学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因了汉宣帝刘询,“荀”字不能再用,也姓过一回“孙”。
当代学者史仲文先生认为,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度。史仲文先生指出,在官本位的中国,一切都要让位于皇权,不管是本土的还是外来的宗教和神祗,都不能对皇权有所超出②。
马国翰先生辑《连山》,林忠军先生指出此为误辑,谓李家浩先生对于这个问题考之甚详。看马国翰先生所辑《连山》之“嫦娥奔月”一则,字数不多,却“姮”“常”两掺,的确让人生疑。
感谢林忠军先生再次印证传本《归藏》不伪,倘没有更早的文字出现,从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看,“嫦娥”在早应是“恒我”。就“嫦娥”一名,林忠军先生《王家台秦简〈归藏〉出土的易学价值》一文有一段话说得明白,可以摘在下面:
不同的是“嫦娥”之名,秦简作“恒我”。“恒”即“常”,《说文》:“恒,常也。”汉人因避讳文帝刘恒,“恒”多作“常”。“我”与“娥”音同而相通。《说文》:“从女我声”。又“恒”通“姮”,“姮娥”即“嫦娥”。《淮南子·览冥训》:“姮娥窃以奔月。”高诱注云:“逵吉:按‘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选注》引此作‘常’,淮南王当讳‘恒’,不应作‘恒’,疑《意林》是也。”
汉人因避文帝刘恒讳,“恒”多作“常”,人们一般都这样说,可称定论。但是,辞书指出,“嫦娥”本于《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帝俊妻常羲”之“常羲”。据考证,《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这期间汉文帝刘恒还没有出生,《山海经》应该不会先讳了,汉人也没有学会清人修《四库全书》的方法,当不会将《山海经》改了给后人看,可见,“恒”早已经“常”了,“恒”“常”两用。但是,才子佳人学者思想家都不能犯帝王讳,神祗也不能免,避讳的作用是大的,从汉文帝刘恒这里,“恒”字隐去,“常”字定了下来,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恒”者,“常”也,“我”与“娥”音同而相通,“嫦娥”一名的衍变和定型自有所宗。但是,“恒”怎么就“姮”了,“常”怎么就“嫦”了,“我”又怎么就“娥”了?关于这个,林忠军先生没有细说。互联网上有电子版《说文解字》③,查看了一下,未见有“姮”,也未见“嫦”字。向《辞源》看,有“嫦”,却未指出出处,其意也只“嫦娥”之“嫦”,看来这个字就是为嫦娥而生的,较苍颉要小好多岁。明代杨慎《丹铅总录》有《月中嫦娥》,或许会有些说法,可惜书尚未见。
手上缺少资料,无法做出有文献支持的论述,然而从国人起名习惯的角度,却可以做些猜想。
鲁迅在谈论汉译外国人姓氏的时候说:“以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而来主张男女平等的男人,却偏喜欢用轻靓艳丽字样来译外国女人的姓氏:加些草头,女旁,丝旁。不是‘思黛儿’,就是‘雪琳娜’。西洋和我们虽然远哉遥遥,但姓氏并无男女之别,却和中国一样的,——除掉斯拉夫民族在语尾上略有区别之外。所以如果我们周家的姑娘不另姓绸,陈府上的太太也不另姓蔯,则欧文的小姐正无须改作妪纹,对于托尔斯泰夫人也不必格外费心,特别写成妥妳丝苔也。”④
古希腊女诗人、“第十位文艺女神”(柏拉图语)萨弗,一译“萨福”,据说这个名字有“蓝色宝石”的意思。20世纪末,诗人、翻译家飞白在翻译的时候,又加了回草头,将“萨弗”译成“萨茀”⑤。
恒我,又作“常儀”、“常羲”,当代学者朱大可先生解其意为“永生的美女”⑥。有人说,到了宋真宗赵恒这里,“恒”字又讳了一回,“姮”字又受了影响,就从这时候开始,“姮娥”变成“嫦娥”了。不知此说之所本,这个说法是有些道理的,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有话:“又有恒氏避宋讳亦改为常。”但是,李白诗中有“白兔祷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⑦,如果李白诗传本不误,“嫦”字在唐代就已经有了。
一个仙子,飘然奔月,一定非常美丽。永生而且姣好,人们要让文字透出女性美的信息,于是“恒”而成“姮”,“常”而变“嫦”了。用轻靓艳丽的字样来做女子的名字,从嫦娥名字的变化,既可以看出专治皇权的压力,也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心理习惯在起作用。
注:
① 《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② 参见中国发展出版社1991年初版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③ 见http://www.gg-art.com/imgbook/index.php?bookid=53。
④ 鲁迅:《华盖集·咬文嚼字》。
⑤ 参见漓江出版社1989年8月版飞白著《诗海——世界诗歌史纲》。
⑥ 朱大可:《大羿与嫦娥的失踪之谜》http://blog.sina.com.cn/u/47147e9e010000l5
⑦ 李白:《把酒问月》
嫦娥如何变蟾蜍
一个美丽女子,飘然奔月而去,感动了地上许多人,也使天庭不得平静,天河里的天蓬元帅为她的美丽所动,喝了点酒,有些不老实,犯了在天上不应该有的错误,被玉帝罚打了两千锤,贬下凡来,夺舍投胎,不想又走错了路,就有了一个猪八戒。
如果天上真有那么一个天将,也许他要告吴承恩造谣,因为他的眼光再怎么不济,也不会跑嫦娥那里犯错误,这件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高诱注《淮南子》说嫦娥奔入月里成了精。成了个什么样的精,高诱没有说。又是《搜神记》使之具体化,说嫦娥奔入月里变成了一个“蟾蜍”。
东北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李立教授指出:
《后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灵宪》载有一则嫦娥奔月神话:“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筮之,曰:‘。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吉。’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上述文字,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卷五十五)所辑《灵宪》中亦存①。
由此可见,《搜神记》仍是抄录前人。
巫师“有黄”似乎把嫦娥骗了,飞升虽可以毋惊毋恐,窃终是要遭罚的,嫦娥在飞升过程中形体发生变化,最终变成了一只蟾蜍。高大威严的天蓬元帅,无论如何不可能在一只蟾蜍这里生出爱情。
互联网上有朱大可先生发表在他博客里的《大羿与嫦娥的失踪之谜》,拿来研究一下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朱大可先生为古籍中的一些矛盾的话做出了解释。一个在《山海经》中本是帝喾之妃的女子,何以在后来一些著作中又成了羿的妻子,朱大可先生是这样说的:“嫦娥在当了一阵子帝俊的妻子之后,却又成了神射手大羿的老婆,这其间的蹊跷,实在耐人寻味。帝俊曾赠送宝弓给大羿,派他整顿下界诸国。也许因为大羿劳苦功高的缘故,帝俊一高了兴,就把第四个妃子送给了大羿,这样的事情也是有可能发生的。美丽的嫦娥,最终成了英雄大羿的‘内人’。”
羿的神武,人们是都知道的,提起羿,人们会想到古人这样一段话:“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②
鲁迅小说《奔月》,写英雄落魄,嫦娥不堪总吃乌鸦炸酱面,窃了羿从西王母所请之不死之药,离羿而去。朱大可先生说,羿为民除害的壮举虽然广受赞誉,但他终日忙碌,致使嫦娥长期独守空房,久而久之,难捱寂寞,窃了他的药,飘飘然奔月亮而去,这可能也是有的。
但是,朱大可先生笔锋一转,推翻了前面的说法,说出一件出乎许多人意料的事:嫦娥奔月并非孤单一身,灵药也不是只有一份,月宫之中早已安排了一场迎接,而迎接她的,就是她的丈夫,羿。
李杜以降,许多诗人同情嫦娥的处境,诗作多多,其中李商隐的《嫦娥》很有名。李商隐同情嫦娥,认为嫦娥在月宫中是独处的,时间长了,寂寞极了,也许会后悔偷吃了灵药。李商隐的《嫦娥》是这样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然而到了唐人段成式这里,月亮里不再那样冷清,广寒宫外多了些桂影,多了些伐木之声。“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③有人说,这里的“吴刚”即《山海经》中的“吴权”④,不知根据何在。
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树创随合,这个故事和古希腊神话西绪福斯永无停歇推石上山恰成一对。伐而随合,合而仍伐,永不休止,颇具悲剧精神,可惜很长时间里,国人对这个故事中的这一点一直未予重视。
月宫里多了个吴刚,嫦娥总可以不再孤寂了。然而,在那样一个凄清寂静的世界,嫦娥与吴刚似乎并没有什么交流和来往,一个似乎只在屋中独守凄凉,一个似乎只是闷声不响地伐树,在一些关于嫦娥和吴刚的神话传说中,并未透出双方有过什么交往的信息。
处在一种大寂寞里,好不容易有可以为伴者,两下里非但没有发生什么动人的故事,甚至谁也不理谁,好像老死不相往来,这事情很有些奇怪。看了朱大可先生的文章,这个问题似乎有了解释,嫦娥并不孤单,也不可能对别人有什么想法,她有丈夫,她的丈夫先她早已到了月宫,他们一直生活在一起,只要月亮在,他们将一直在里面住着。
于是就涉及到了蟾蜍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朱大可先生考证详细。
要说“蟾蜍”,先说“玉兔”,朱大可先生把“玉兔”消灭掉了。朱大可先生的论述比较有力,他是这样说的:
必须先对那只所谓“玉兔”的真实身份予以揭露。
这头“玉兔”,也是月球上的著名居民,它的捣药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不朽的神话。在古代典籍里,“玉兔”本来记作“顾兔”,而“顾兔”则源自“瞻兔”(“瞻”与“顾”的语义相同)一词。这个所谓的“瞻兔”,其实就是“蟾蜍”读音的一种误记(两者的上古读音非常近似),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神话典籍里“玉兔”可以与“蟾蜍”互相替换的缘故。早在三十年代,名诗人闻一多曾经提出11种证据,证明“玉兔”就是蟾蜍,言之凿凿,很是令人信服。但世人总觉得蛤蟆形象可憎,不如玉兔来得可爱。所以在中国民间,玉兔的形象最终替代了蟾蜍,成为除嫦娥外的二号形象代言人。
消灭了“玉兔”,朱大可先生开始为“羿”揭秘。事情复杂,转述不便,兹录如下:
形貌丑陋、性情孱弱的“蟾蜍”,并不是“玉兔”的本相。只要为它添加一个凶恶的吻部和一条粗大的尾巴,我们就不难看出,它其实是鳄鱼的一种视觉变形而已,换句话说,它是两栖爬行动物猪婆龙的省略和变形。猪婆龙,其古代名称叫做“(鱼单)鼋”⑤,与蟾蜍的上古发音几乎完全一致。正是这种造型和语音上的一致,导致了从鳄鱼到玉兔的巨大讹变。而更令人惊异的是,这条凶狠的大鳄,竟然就是嫦娥夫君大羿的真实面目。
已经有许多学者确认,鳄鱼就是龙的原型和世俗起源,而对大羿的崇拜,就是华夏先民对鳄龙的一次变相的历史追思。但耐人寻味的是,这头被称作“羿”的猪婆龙,与古代埃及神话中的涅伊特(Neit)几乎一模一样:首先,“涅伊特”一词的发音酷似“羿”的上古读音;第二,涅伊特是狩猎与战争之神,而羿也是猎人与射手;第三,涅伊特的象征物是一副盾牌,上面有交叉成十字的两枝羽箭,羿的篆文写法就是两枝并列的羽箭(令人惊讶的是,涅伊特的盾牌和其上交叉成十字的羽箭,也就是“十”和“日”两个符号的叠加,居然在中国被误解为“十日”,从而演化出“羿射十日”的著名神话);第四,涅伊特总是以鳄首人身之形现身,而羿则喜欢以鳄鱼的讹形——蟾蜍现身;最后,涅伊特拥有特殊的魔法力量,与安魂仪式密切相关,其形象通常被画在古埃及的石棺上,以治病驱邪和保佑永生,而羿的形象也大量出现在汉代以来的墓砖石棺上,手持“不死之药”,用以帮人祛病延年和实现长生梦想。
羿和涅伊特的惊人的同一性表明,要么中国的鳄龙崇拜起源于埃及,要么双方都起源与同一个更为古老的文明,而后才在中华文明的发育中逐渐本土化,与“尧神话”融为一体。
大禹未必是一条虫⑥,大羿和“鱓鼉”及“蟾蜍”却有了关系。不仅这样,朱大可先生向深层拓展,进一步指出了羿的行踪,同时一举解决了嫦娥在飞升中形体变化的问题。他说:
既然大羿就是鳄神的变形,后来又以蟾蜍的形态现身,那么随之而来的棘手问题便是,那个居住在月球上的蟾蜍,究竟是嫦娥女士,还是大羿先生本人?这个问题似乎是难以索解的,因为大多数文献都坚持认为,在月亮上捣药的是嫦娥本人。只有汉代画像砖揭露了事情的真相:从河南南阳出土的一幅砖画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嫦娥正在翩然飞向月球,她的上半身尚未变成蟾蜍,梳着高高的发髻,脑后的辫发也清晰可见,而下半身已经开始变形,露出鳄鱼的后肢和尾巴。而在月球上,一只蟾蜍正张开四肢等待着她的到来。根据逻辑和常识,这只蟾蜍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大羿先生本人。历史的内幕就这样在汉画上昭然若揭。
朱大可先生说:“大羿因射杀帝俊的九个太阳儿子,得罪了天子,政治前途大为不妙,甚至可能要面对更为险恶的生命危机,为此他只能向西王母求取‘不死之药’,安排了全家向月球逃亡的计划。事实上他先于嫦娥抵达了月球,而嫦娥只是第二批的团聚移民。而后,他们以‘玉兔’或‘蟾蜍’的名义双双在那里居住,成为夫妇恩爱的范本。”
感谢朱大可先生,他把那个汉代画像砖的图片附在了他的文章中,使我们也可以看见,现将图片复制在下面。
按照朱大可先生的说法,似乎可以这样说,嫦娥奔月,变成蟾蜍,并非是受了“有黄”的欺骗,也不是被什么看不见的神奇的力量所惩罚,而是不得不如此,不如此则无法与其丈夫生活,嫦娥是为了爱情把自己原有的形体牺牲掉了。
朱大可先生关于羿乃鳄神的考证很有说服力。但是,羿的逃亡月宫却未必成立,就从朱大可先生所涉古籍资料亦可得到信息,即使嫦娥未化成蟾蜍,天蓬元帅仍不可能在月宫之中犯下错误,因为月宫并无嫦娥,月宫之中,嫦娥根本不在。
注:
① 李立:《嫦娥神话传统价值观的变异与唐代诗人对传统嫦娥神话的诗性考量》未刊稿)
② 《淮南子·本经训》。
③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天咫》。
④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⑤ 朱大可先生大概吃了输入法的亏,他用的可能是五笔输入法,五笔输入法打不出“鱓”字,只好“鱼”“单”相拼。但全拼输入法还是打得出的。“鼋”似“鼍”之误,《汉语大词典》:“鼍,亦作鱓。扬子鳄。也称鼍龙、猪婆龙。”“鱓”音shàn,“鼍”音tuó,从发音上也较“鼋”(yuán)更接近朱大可先生文章的意思。
⑥ 1923年,著名学者顾颉刚先生根据许慎“禹,虫也,从禸,象形”(《说文》卷十四下禸部)曾提出“禹为虫”的假设。
常羲羲和并非一个
有人说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不知所本者何。朱大可先生指出,《山海经》载,嫦娥最初乃东方大神“帝俊”即“帝喾”众多妻子中的一个。到《山海经》中查一下,《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有:“帝俊妻娥皇。” 郭璞注《山海经》,说这里的“帝俊”指的不是“帝喾”,而是“虞舜”,即“帝舜”。如果是这样,这个便不是了。
再看《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有:“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尝有人译此段文字为:“在东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羲和国。这里有个叫羲和的女子,正在甘渊中给太阳洗澡。羲和这个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个太阳。” 方日浴于甘渊,有考校说应是“日浴日于甘渊”,如果考校正确,意思应该是每天给太阳洗澡。
到了《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快结束的地方,我们看到了我们要看到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这样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帝俊很有福气,纳了两个妃子,一个生十日,一个生月十有二,一个经常洗太阳,一个经常洗月亮,够忙活的。
神话学家袁珂先生认为,嫦娥即常羲、常仪①。王国维先生说,“[帝喾]妃曰常羲,又《帝王世纪》所云帝喾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訾者也。曰羲和,曰娥皇,皆常羲一语之变。”②
但是,问题来了,羲和、常羲若是一个,既生了十个太阳又生了十二个月亮倒是神奇,可是羿射杀了她的十个儿子,一个生出许多非凡后代的神祗怎么却又甘心嫁给羿并宁可追随羿到月宫变成一只蟾蜍,而帝俊又怎么会把一个为他生了许多神勇后代的妃子当做犒赏送给羿,帝俊又怎么会犒赏一个杀了他那么多孩子的凶手呢?即使神仙的心肠比凡人坚硬,哪怕全无心肠,就像宙斯可以为自己的权力吞了自己的女儿雅典娜,可也不能任凭他人对自家那样屠戮多多,屠戮之后还要奖赏,就更不可思议了。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羲和,常羲,并不是一个。
古籍中出现的问题,还得向古籍中寻找解释。
从《山海经》看,“羲和浴日”和“常羲浴月”并不在一个水域。《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袁珂先生注曰:“《北堂书钞》卷一四九、《御览》卷三引此经并无南字,无南字是也。南字当是由上文‘海水南入焉’句误脱于此者……此节疑亦当在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之后,甘渊盖即汤谷也,其地本当在东方。”③另,袁珂先生在《山海经》卷十四《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下引郭璞“诗含神雾曰:‘东注无底之谷’”后言之更详:“《列子·汤问》篇云:‘勃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减焉。’即此壑也……经文‘东海之外大壑’,《艺文类聚》卷九引作‘东海之外有大壑’,是也。”
在“常羲”这里,《山海经》只说她浴月,没有说她浴于何处,但《山海经》此卷分明标的是《大荒西经》,与“羲和浴日”应该并非一个区域。大荒之西所指何处?在古人地理方位的问题上不敢轻言,于《山海经》的地理方位上更不敢乱说,好在《山海经·大荒西经》总还指了个大致方向:“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负子。”晋代学者郭璞指出,此处之“不周负子”即《淮南子》所说“共工与颛顼争帝怒而触”之“不周之山”,袁珂先生亦证之说:“郭注引《淮南子·天文篇》文。今本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羲和在甘渊生了十个太阳,又跑不周山一带换了个“常羲”的名字生了十二个月亮,这样说法太传奇。袁珂先生对“羲和”“常羲”有过辨别,他在引清人吴任臣“羲和,常羲,娵訾氏”和郝懿行“帝俊妻常羲,疑与常仪及羲和通为一人耳”之后说:“吴、郝说羲和即常羲,俱非也。考帝俊三妻,一羲和,即此经生十日者;一常羲,即《大荒西经》生十二月者;一娥皇,即此经前文生三身之国者:各俱有不同裔子,则生日之羲和当非生月之常羲可知矣。”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个“羲和”,忽人忽神,忽大忽小,面目不清,性别不定。有说羲和乃黄帝身边占日之官,又有说其乃尧所立之日官,有说羲和乃日母,又有说其神奇潇洒和古希腊神话法厄同的父亲差不多。高诱注《淮南子》卷三《天文训》“日出于汤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归藏》有“恒我”,也有“羲和”,郭璞云:“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归藏》)启筮曰:‘空桑之苍苍,八极之既张,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职出入,以为晦明。’” 《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高诱所言似源于《归藏》、《周易》而又综而合之。不管怎样变化,即使主“日”亦主“月”,羲和总与太阳有更多关系,而“羲和”一词在中国古典诗文中往往即指“日神”或太阳。
较之“羲和”,“常羲”似清晰得多,一旦剥离开来,“羲和”的归“羲和”,“常羲”的归“常羲”,两者属性截然,简单些说,“羲和”基本属“日”,“常羲”主要属“月”。杨慎《丹铅总录》卷三载《吕氏春秋·勿躬》言:“常仪作占月。”《晋书·律历志中》亦说的明白:“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
生月十二,呵护备致,小心洗浴,婀娜举抱,并逐个放出去玩耍,此即一年十二月之神话传说。感谢考古发掘,这个故事亦有画像石支持,河南南阳出土汉画像石《常羲捧月》,有文字介绍,画像石刻常羲人首蛇身,双手捧月,踏云气呈升腾状,周围有众星云气装点缭绕。当地另出土汉画像石《羲和捧日》,与《常羲捧月》可成一对,图案却又不尽一样,是可视之从考古发掘上为“羲和常羲并非一个”添一证明。
解决了“常羲”“羲和”是否是一个的问题,下面就可以说到“嫦娥奔月”的事了。
注:
① 参见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
② 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外2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 参见袁珂《山海经校注》,以下凡袁注皆出于此。
嫦娥奔的是什么月
“常羲”“羲和”并非一个,二者却未必不有些关系。
德裔英籍学者马克斯·缪勒有一个奇谈,他说,神话是语言疾病的结果。如果神话真是一种疾病的结果,它应该原于先民的理解和认识能力。鲁迅的一段话说得简明精要:
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神话大抵以一“神格”为中枢,又推演为叙说,而于所叙说之神,之事,又从而信仰敬畏之,于是歌颂其威灵,致美于坛庙,久而愈进,文物遂繁①。
不敢同意马克斯·缪勒的“疾病”说,但先民理解和认识能力造成的一定结果却影响了后世许多人。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认为:“图腾意指一个氏族的标志或图徽。”②弗洛伊德认为图腾是宗族祖先,也是其守护神③。《史记·五帝本纪》“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有人早已指出,此处之“教熊罴貔貅貙虎”,并非黄帝驯“熊罴貔貅貙虎”等野生动物如神话传奇所说能为人役,而是黄帝组织和率领“熊罴貔貅貙虎”一样颇具神秘色彩并很有可能打出相应旗号的雄师,或是令以“熊罴貔貅貙虎”为图腾的从属部落一起与炎帝战。辅之以巫术和先民之认识,“熊罴貔貅貙虎”自己也可能认为他们身上附有相应神力。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傅亚庶先生在《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中指出:
人类在生理上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之后,在心理、思维意识上还没有完全脱离自然界。在朦胧的意识里,是万物皆我、物我不分的观念,把外界的一切东西都看成和自己相同的、有意识的生命体。……远古人类在认为动物也有语言的同时,还认为人与动植物、无生命之类的自然物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这种认识的前提是基于自然具有人的意识的原始思维④。
有资料介绍,北美洲得克萨斯州的印第安科曼赤人亦分为狼、熊、麋、鹿、鼠等氏族,而印度另有名为“象国”。直到现在,一些地方仍有古老或新生的图腾的感召和禁忌,人们仍在古老和现代之间徘徊。
“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在英文中被固定为“Totem”,意思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马克斯·缪勒说:“一切神话均源于太阳。”可是,世界从来不曾大同,天上并非只有太阳,地上也会飘扬月的旗帜,古籍中早有信息。
郭璞注《山海经》“羲和生十日”为“言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袁珂先生批评郭注“以人事现象释神话,于义无当”,而“其云‘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尤迂,盖于神话缺少理解也”。袁珂先生要保持神话的神话性,然羲和确实有子,而又确与历数有关系,即使袁珂先生亦注意到,《艺文类聚》卷五引《尸子》有:“造历数者,羲和子也。”
羲和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常羲生十二子也可以各以月名名之。郭璞之注完整抄录应是“生十子各以日名名之,数十也”,清人郝懿行认为:“郭注‘生十日’下疑脱‘日’字”,意为当作“生十日,日数十也”。然而,清人吴任臣《山海经·海外西经广注》引《冠编》有:“羲和为黄帝日官,赐土扶桑。扶桑后君生十子,皆以日名,号十日。”扶桑,日出之地,太阳之国,主其地者为君,扶桑后君生十子,为纪念其曾经占日御日颇具神话色彩之先祖,便将十子皆以日名。郭璞或许疏漏,却可以给人以启示。羲和生十子,子又生子,繁衍多多,遂成太阳家族。以此类推,常羲生十二子,子又生子,繁衍多多,遂成月亮部落。人类自古崇拜太阳,今天有民族也仍然拜月。从黄帝,到帝喾,再到尧舜,常羲羲和,长生不死,经常出现,也许可以这样说,他们并不是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他们是一个氏族部落,他们各以日月为图腾,并以各自的图腾为部族之名,而且各有自己的祭祀方式,羲和浴日,常羲浴月,早有人指出,这其实是一种祭祀仪式。
羲和的后代有些多余,于是有羿来收拾他。
查《山海经》,点出羿的,共有四处,一处是虚,三处是实。虚处说昆仑高险,非羿莫能上⑤,羿上与没上,却也说不定。实处,一是“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⑥,二是“有人曰凿齿,羿杀之”⑦,三是“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⑧。郭璞注:“彤弓,朱弓;矰,矢名,以白羽羽之。”亦即朱红色的弓和一种用白色羽毛装饰的箭,按朱大可先生的话说,羿就是用帝俊送给他的这朱红色的弓和用白色羽毛装饰的箭射死了帝俊的十个太阳儿子。
十日并出,流金铄石⑨,抗旱乃第一要务,傅亚庶先生在《中国上古祭祀文化》中指出:“后羿射日的传说则产生很早,它的核心是反映远古人民同自然斗争的内容。”袁珂先生考证,射日之“羿”即汉代宋衷所谓黄帝之臣“夷牟”,亦即《吕氏春秋·勿躬篇》所云“作弓”之“夷羿”。再向《山海经》和《淮南子》看,羿似伴随“羲和”“常羲”,从帝喾到尧舜,一直存在,经常出现。
朱大可先生谓 “羿”与“后羿”并非同一个神祗,袁珂先生结合郭璞《山海经》注亦说:“羿盖东夷民族之主神,故称夷羿,与传说中之夏代有穷后羿,确是两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学院李立教授指出神话中有“递增”和“解构”式演变⑩,现代学者童书业先生在《古史辨》第七册的序言中有一段话值得一录:
所谓神话分化说者,就是主张古史上的人物和故事,会得在大众的传述中由一化二化三以至于无数。例如:一个上帝会得分化成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好几个人;一个水神会得分化成鲧、共工、玄冥、冯夷等好几个人;一个火神也会得分化成丹朱、驩兜、朱明、祝融等好几个人;一件上帝‘遏绝苗民’的故事会得分化成黄帝伐蚩尤和尧舜禹窜征三苗的好几件故事;一件社神治水的故事也会得分化成女娲、颛顼、鲧禹等治水的好几件故事。○11
可以这样说,《淮南子》中的“羿”到底是哪个并不重要,《山海经》中的“帝俊”到底哪个是“帝喾”哪个是“帝舜”甚至哪个是“帝尧”也并不要紧,“一个图腾开始是一个部族的标记,而后是部族的名字,而后是部族祖先的名字”○12,朱大可先生对“羿”的考证很有价值,从中可以意识到,远古时候,在“日月”之外,还有一个以“鳄神”为图腾的部族与“日”“月”同时存在并同步发展着。
苏格兰学者麦克伦南认为图腾是因部落的“外婚制”而产生,也就是说同部落男女不得通婚,于是,以龙为标志的黄帝的后代既可以与“羲和”部落的人通婚,又可以纳“常羲”族裔的人为妃,甚至可以就其部落和族裔之特点委之以官;人类学名著《金枝》的作者詹姆斯·乔治·弗雷泽也认为同一个部落或氏族图腾之男女不能通婚,于是“月亮”部落的人既可以做帝喾的妃子,也可以做羿的妃子,帝喾之妃与羿之妃都出自“常羲”,人却未必就是一个。
部落意味割据,图腾会飘出杀气,秦灭六国,六国中每一国也未必不想将别国逐一灭了,孔子怀念的尧舜时代也未必不有春秋战国的合纵连横。羿也许真抗过旱,因抗旱有功而显赫而发展壮大,但后来的事情却又复杂。注意《淮南子》“尧使”两个字,《山海经》所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是尧使其做的,在尧的指使下,羿逐杀了“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并一举将尧的父亲帝喾与羲和所生十个儿子全部杀掉。剥去尧“为民除害”那美丽的外表,其中颇为可疑,很有点斩草除根的味道。
从图腾角度看,“凿齿”、“九婴”、“大风”、“脩蛇”应也是一些部族,羿先消灭了他们,后一举除掉十日,帮尧登上了天子的宝座。注意这个顺序——先剿除“凿齿”“九婴”等,后回头射日,两次攻杀功劳不小,而尤以后者为大,袁珂先生早已指出:“然其主要功业,乃在于上射十日。而十日者,帝俊之子也。”羿之功不亚于韩信。
羿功太大,便像韩信一样可怕,而尧一旦成为天子,便效黄帝再立“羲和”之官,“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13,可见尧也是个有大气魄的,羿就是不做他想,想保自家图腾怕也难,“射日”之大功,却也可以变成残害天子兄弟之大过,当他最后为尧平了“猰貐”、“脩蛇”、“封豨”,他也就不再有用而只剩下让人不放心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就从尧这里,羿的大势就没了。郭璞注《山海经》云:“有穷后羿慕羿射,故号此名也。”袁珂先生亦证:“羿盖东夷民族之主神,故称夷羿,与传说中之夏代有穷后羿,确是两人。”可见“后羿”非同先“羿”,也许是羿部族的后裔,已成散兵游勇,为报复尧对其先祖的不公,便常常从事一些朱大可先生例举过的破坏活动,最后连生计都难以维持,晚景变得十分黯淡,大概是被追逐镇压得难以为继了○14。
李立先生指出,《文选》两引《归藏》所载“嫦娥奔月”神话,皆没有“羿”的形象○15。从林忠军先生抄录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竹简看,简上文字虽有缺损,几个空格中也不像会有“羿”的信息。然而《淮南子》到底有载,是羿从西王母请了不死之药,姮娥亦即“常羲”将其窃了之后逃走了。
当羿诛“凿齿”毙“十日”的时候,不知月母是否助过鳄神一臂之力。《淮南子》作证,“常羲”与“羿”确是通了婚的,直到“羿”穷途末路的时候,“常羲”和“羿”还在一起。
然而不能继续在一起了,形势逼人,不能不早做打算。尧使羿射十日,也就是说,十日是尧杀害的,在清剿了“凿齿”等部落以后,尧挥戈向内,清除了帝喾的势力,登上天子之位。日杀得,月又如何杀不得,即使你是帝喾的另一条根脉。也正因为是帝喾的另一条根脉,就更有杀掉之必要。袁珂先生曾惋惜:“今神话中唯有羿射九日神话而无射月神话者,盖已散亡也。” 汉民族有可能散失的,少数民族中还有保存。傅亚庶先生说:
古代各民族的的神话中,也有射月的故事,而且往往与射日联在一起。傈僳族神话传说,在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九个太阳、七个月亮,使人们无法生存,于是请来一位智人。智人用弩一连射落了八个太阳、六个月亮,剩下的一个太阳和月亮就躲起来了。苗族古老神话讲:很久以前,天地一片黑暗。一天,忽然同时升起了七个太阳、七个月亮。神农派人去射太阳和月亮,结果射落了六对六双。剩下的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它们是一对夫妻,躲进了岩洞○16。
权力之争使同胞手足也不能相容,尧怕也不能让羿得到喘息。强大的鳄神尚且被削了势去,柔弱的月就更难自保,如果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部族,就更要早寻出路,就在羿请得不死之药之后,嫦娥对不起羿了,她窃了羿的灵药,出逃了。所谓不死之药,有人说是一种具有通天法力的巫药,谁得到了它,谁就会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但是,它未必不是一种可以脱险的方法,也未必不是羿背着尧通过关系从高层要害人物处弄得的持之有可能通过一些关隘的类似令牌的东西。一个“窃”字回避不得,也许是嫦娥对不起羿。然而,设想一下,也未必不是羿有意让嫦娥拿去,甚至就是羿为嫦娥弄了来亲自交给了嫦娥而谎称被窃了去。一物不能掰开来用,有人出逃则需有人为之抵挡追杀,关键时刻,聪明神智对尧已经不抱希望的羿将生存的希望给了嫦娥,汉族神话中没有出现射月的故事,也许就是被羿挡住了。
天是上不去的。嫦娥奔的是什么月?嫦娥乃月之母,在“枚筮于有黄”得“归妹”知“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无恐无惊,后且大昌”之后,嫦娥是奔她的十二个月亮儿子,是奔大荒之西,是奔月亮们生活的地方去了,就像土尔扈特部族的东归。而“蟾蜍”,便是成功抵达之后整个部族为纪念鳄神重新举起的图腾,而“月精”,便是大神羿之精神。
注:
①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② [美]L·H·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③ 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杨庸一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④○16 傅亚庶:《中国上古祭祀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2版。
⑤ 《山海经》卷七《海内西经》。
⑥ 《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
⑦ 《山海经》卷十五《大荒南经》。
⑧ 《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
⑨ 《楚辞·招魂》。
⑩○15 李立:《嫦娥神话传统价值观的变异与唐代诗人对传统嫦娥神话的诗性考量》未刊稿。
○11 《古史辨》(全七册合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2 马克斯·缪勒:《献给神话学》。
○13 见《尚书·尧典》。《史记·五帝本纪》亦有:“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敬授民时。”
○14 参见朱大可《大羿与嫦娥的失踪之谜》。
结语
每一个神话,其中可能都含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上帝女娲不约而同抟土造人,因为人“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①,诺亚泛舟大禹治水,意味着东西历史上很可能都有过满地汪洋,天倾西北,地陷东南②,或许曾经有过一场很不小的地震,而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可以看到许多人间的争战杀伐。
“嫦娥奔月”的故事是美好的,然而,将一些相关的神话拿来对照分析,在那美丽故事的后面,或许藏着一次次残酷的部族内外的战争。
注:
① 参见《圣经·创世纪》。
② 参见《列子·汤问》。必须先对那只所谓“玉兔”的真实身份予以揭露。[此帖子已被 东方泰岳 在 2006-6-21 16:19:25 编辑过][I]
[此帖子已被 东方泰岳 在 2006-6-21 16:21:33 编辑过]
网友回复:清风小住 2006-6-19 11:13:46
先收  楼主就这么多吗?
网友回复:东方泰岳 2006-6-19 14:18:46
有些没明白清风版主的意思,这篇就这些,还有一篇《〈关雎〉琐议》,还没有贴过来呢。
网友回复:清风小住 2006-6-21 14:00:50
我是问 可以收成一个集子吗 想看看另一篇
网友回复:东方泰岳 2006-6-21 16:04:52
清风版主如果看着行,非常感谢。另一篇,我这就贴上来。
网友回复:清风小住 2006-6-22 10:35:30
不客气
 
关于我们招聘信息联系方式网站帮助
Copyright 知道馆 2004,All Rights Reserved ICP:04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