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古代女性内衣流变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20:45
树形打印
标题:[原创]古代女性内衣流变考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楼主


[原创]古代女性内衣流变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昨天情人节没人约,怨念一直留到现在。没有女性魅力需要自我检讨先,所以来做些严肃的实证工作吧。就从亵衣开始(表问我两者有什么因果关系,这其实是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
写这个可太不容易了,请同学们不吝掌声,这样才对得起我们不共戴天的友谊啊!
为了吸引眼球,我恨不得标题字眼都设置成桃色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7:07:38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30: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2 楼


老外说,世界上最早的内衣来源于《圣经》中伊甸园里的树叶,当夏娃在蛇的引诱下与亚当一同吃下了树上的苹果时,他们触犯了“原罪”,但也启发了他们蒙昧的思想,于是,为了遮羞,采摘树上的叶子遮挡身体,这便是人类最早的内衣。
中国的远古神话里好像没提女娲她们说什么的,奇怪哦大概在先民身上所展现的是没有道德约束的人类本性吧。想起《诗经·鄘风·桑中》里: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合欢之事,描写得多么坦荡,要什么内衣,嘁~
不过,内衣在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也是出于《诗经》。商周时期,有首诗同学们以前都背过,不知道还记不记得——《秦风·无衣》“岂日无衣,与子同泽。”这个“泽”,其实就是内衣啦!
据汉代郑玄解释,因为这种紧贴身体的“泽”就是汉代的“亵衣”(亵,音卸xiè),因其可以吸收从体内排出的“汗泽”,故以“泽”字命名。汉代则干脆将它称之为“汗衣”,也有称“汗衫”的。据说汉高祖刘邦是“汗衫”一名词的发明者。楚汉交战时,刘邦从战场上回到营帐,一看自己的内衣,已全部被汗水浸湿,于是戏称其为“汗衫”。流传开来,汗衫就成了内衣的别称。直到今天,人们仍然这么称呼。
古人内衣的叫法很多,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叫法。不多我们今天主要说的是,承载中国内衣文化的主体——肚兜!
它的神秘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宫女们都要时时勒紧腰带保持细腰状,所以也就有了“楚王好细腰”的闹剧。那个年代的束身之物应该算是现代美体内衣的雏形吧?不知道比起婷美之类的品牌效果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20:23:28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37: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3 楼


内衣称谓的变迁表明了古代女性对胸部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鉴于中国古代女性通常都是审美客体,所以事实上,表明了古代男性对胸部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女性的象征最凸显的部份非胸部莫属了,胸部也因此成为女性的认同核心及身体自我核心,当然也自然地成为被窥视被欲求的性感象征。
从现有资料来看,为女性内衣命名始自汉朝。汉朝:抱腹和心衣;两晋南北朝:緉(音两liǎng)裆;唐朝:内中或诃(音呵hē)子;宋朝:抹胸、抹肚;元朝:合欢襟;明朝:主腰、襕裙;清朝:肚兜;近代:小马甲、背心。
各朝代的女性内衣可能还有更多的别名,不一一考证了。这里应说明,汉朝以前没有女性内衣专用名词,不等于没有内衣。《论语·乡党》里说“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就是指内衣裳。(介系为虾米捏?这是因为古时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很明显,本命年穿红色内衣不是古风啊同学们)
所以,大致上来说,亵衣其实就是胸兜啦。最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在南北朝时,妇女的内衣还有一个雅号,叫“袜”。有时候看古籍翻到,经常要愣一下:袜怎么会穿到身上去的呢?原来古人所穿在脚上的叫“足衣”或“足袋”,并不作“袜”,而作“韈”、“韤”。只是穿在女人身上的内衣,才称为“袜”。宋朝的“抹胸”、 “抹肚”的早期写法为“袜胸”、“袜肚”。梁刘缓《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诗》中就有“袜小称腰身”的比喻。隋炀帝的《喜春游歌》中也有“锦袖淮南舞,宝袜楚宫腰”的诗句,咏的都是妇女的内衣。袜是“襪”的简化字,襪的前身为“韈”和“韤”。后两字分别为“革”、“韦”旁。在古文字中,革、韦各代表生皮和熟皮;而“襪”从衣旁,表示由织物做成。所以,从“韈、韤”到“襪”,象征古人穿袜由皮革向织物的转变。古人何时由穿“韈”变为穿“袜”?从韈字改从“衣”旁的时间看,估计在秦汉时代(或许更早)。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袜”发音为“mò”
自魏晋南北朝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出现裂隙后,中国古代内衣文化开始了不为礼俗所拘的浪漫岁月。隋唐时期,凭借内衣的形制、赋色来袒露身体,更显唐代内衣服饰文化的开放气度及人文精神中精彩绝艳的异光;宋代的由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制约,使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思想禁锢愈益深重,但并没有使内衣文化黯然失色,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的“主腰”式内衣(本人以为这个主腰是历代最性感的一种,下文会详细交代),更体现了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淫”的生活消费理念;清末民国,既有对传统内衣的继承,又有对西方内衣文化的接纳,修身塑形、寄寓精神的“肚兜”艺术提升了中华内衣的品格。在内衣的发展历史中,无论禁锢也好,释放也好,内衣的魅力是深邃而久远的
内衣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女性身份和地位的晴雨表,女性不断改变着自己的腰肢和臀部,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中国古代内衣都“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从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到倒花蕾形、如意形、虎形,呈现千姿百态,纵观整个内衣文化的发展,软玉温香,精致考究,一派中国古代内衣画卷的流动展示,投射的是谦和、内敛、包容的东方式温婉美丽。中国古代内衣以一种朦朦胧胧、时隐时显、含羞内敛来抒发对美、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6:47:01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38: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4 楼


汉代以前:亵衣
“亵”意为“贴身的内衣”和“轻薄、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而隐晦的。《礼记·檀弓下》里写了这么个故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 ’命彻之。”敬姜是季康子从祖母,这个老太深明礼仪,孔子对她有很高评介。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在去世之后,要备亵衣入殓,不过这种女人的内衣通常是不能见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显露。在秦始皇兵马俑里,从秦兵马俑服装的领口就可以看到,这些武士外有铠(铠:音kǎi)甲战袍,里边也另有衣服。
汉:抱腹、心衣
汉代内衣的款式,有多种形制,人们对衣饰的追求已经开始趋向精美。这时女性的内衣比较常用的有帕腹、抱腹和心衣。汉刘熙《释名·释衣服》称:“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由此可见,这时的内衣有繁简之别,简单的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因称“帕腹”;稍微复杂一些的,只是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故名“抱腹”;如果在抱腹上加以“钩肩”及“裆”,则成了“心衣”。穿的时候要像缠绷带似的前一块后一块慢慢把自己裹成一个肉粽,灰常麻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心衣”与“抱腹”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我们从后人所绘的《北齐校书图》(见图)中,仍可找到心衣的遗型。帕腹、抱腹和心衣,尽管有着繁简之别,但全都只有前片,没有后片,穿着这种内衣,后背部分是全部袒裸的。HOHO,好像泳衣哦!“心衣”的特点是以“以带吊缚”以及“以平裁式布帛遮束”。其“带”的量及位置各有不同,其“平裁式”的几何形态化布帛的分割均有变化。应该说“心衣”已经基本具备了后世内衣的特点。在汉代。还出现过一种既有前片又有后片的内衣;既可当胸,又可当背,因形得名“两当”,它是后世背心的最早形式。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是平织绢,上面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9:42:42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41: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5 楼


魏晋(十六国):两当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三国两晋南北时朝北方游牧民族的女性内衣 “裲裆”传人中原,后被汉族女性接受。“裲裆”也就是“两当”,顾名思义,有前后两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晋书·五行志》称:“至元康末,妇人出两裆,加乎交领之上,此内出外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穿著裲裆的人物形象,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有所反映(见图),画中所绘采桑女及护桑女形象,就身穿方形裲裆。不过这种裲裆形制都比较单薄,当时还有种材质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裲裆。晋人小说《搜神记》中就有描写:据说三国时在颍川(今河南长葛)一带经常闹鬼,一日夜晚,魏大臣钟繇外出,恰巧遇上一个“如鬼”,其“形体如生人,著白练衫,丹绣裲裆”,钟繇见之,奋臂挥刀斫砍,只见该妇一边奔跑,一边以丝绵揩血第二天,钟繇派人沿着血迹找到一具女尸,只见其服饰依旧,只是裲裆中的丝绵被抽掉了不少,那是因为用其揩血的原故。故事内容虽然荒诞,但反映了当时妇女服饰的一些史实,由此我们知道,在当时,妇女确实穿著裲裆,而且已将其穿著在外面,裲裆的表面采用刺绣,比较考究;更主要的是在裲裆的里面,还纳有丝棉。这种裲裆当为后世‘棉背心’的最早形式。时过一千多年,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等地,还发掘出这种纳有丝棉的“丹绣”裲裆实物,与文献记载正好相符。
反闭则是另一种内衣,这种内衣也有前后两片,不过不象裲裆那样前后分制。以带襻相联;而是前后两片缝缀,于后背开襟,穿著时在背后纽结,“反闭”一名就由此而来。《释名·释衣服》称:“反闭”,儒之小者也,欲向著之,领含于项,反于背后闭其襟也,说的就是这种内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7:42:28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42: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6 楼


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而且与西北各民族往来甚密,因此而影响到唐人的装束。同时也孕育了中华文明开放的着装制度,并对后世影响颇深。
大唐女子日常服饰是衫、袄、裙,多见是上身着襦、袄、衫,而下身束裙子。裙子以红色最流行,其次为紫、黄、绿色。而襦(襦:音rú)到了唐代,由原来的大襟,更多的采用对襟,衣襟敞开,不用纽扣,下束于裙内,为配合外衣的穿着,唐内衣也随之改变甚大。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朝女性的“以胖为美”,所追求的并非肥胖,而是丰满,也就决定了美丽的女性不能像前朝人一样穿吊带的“心衣”,于是,唐代女人便发明了无带的内衣。唐代浪漫奔放的文化使得内衣的样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不系带的内衣,称为“诃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颈、上胸及后背无带且袒露,穿时由后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他带子系束,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内衣面料考究,多为织锦,色彩缤纷,与今天流行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 “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这种面料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束紧以支撑胸部,使两胁至腰部臀部形成诱惑的曲线。这时候的内衣功效已经有点接近今天的美体内衣了。“织成”保证“诃子”胸的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这点我们可以从唐代画家周昉《簪花仕女图》(见图)里的女性就带有一种健康丰腴的自然美,她们的裙子高束在胸际,在胸部下方系一根装饰性的锦带,外穿透明绣花罗纱衫和随风飘曳的披帛,裸露的臂膀、后背与前胸若隐若现。裙子里面的“诃子”在画面上表现不出来,但这正是“诃子”的特点,“诃子”没有带子,胸际为“一字形”的包缠式。这是唐代女性那份对自身的自信与坦然,是古代女性自然形体美亮相。
据《唐宋遗史》及《绿窗新语》等书记述,这种内衣为杨贵妃所创。杨贵妃与安禄山私通,两人颇为狂悖,无意之间安禄山的指甲误伤了贵妃的胸乳....咳咳,贵妃担心被皇帝发觉,于是制诃子以遮之,后宫嫔妃未悉深情,反以为未肯露乳,觉得新奇,遂群起效之,成为一时风俗。由此可见,“遮丑”也是内衣的主要功能之一。“诃子”的美在于藏而不露,隐而不坚。从这点说来,杨贵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美貌的女子,起码她是深谙中庸之道的,知道美丽在这种犹疑的时刻方才显得愈加珍贵。由此可见,唐代妇女“诃子”,其作用不在护腹,而在掩胸——即遮蔽在乳,应该以杨贵妃为分界线的。我们以现代对女性胸罩的第一个正式名字“乳房支撑物”来看唐朝的“诃子”,在胸下部系一阔带,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或用其他带子系束,唐朝的“诃子”应当是现代女子所用胸罩的最初雏形,“诃子”作为内衣的功效也更接近今天的女性内衣——胸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7:24:58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43: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7 楼


宋代:抹胸
晚唐时期抹胸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代抹胸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好像也差不多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戎……”,故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
宋代“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其实“抹肚”的早期写法为“袜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有单有夹,形式不一。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袜肚》:“袜肚盖文王所制也,谓之腰巾,但以缯为之;宫女以綵为之,名曰腰綵。至汉武帝以四带,名曰袜肚。至灵帝赐宫人蹙金丝合胜袜肚,亦名齐裆”可见由来已久。“袜肚”又可称“袜腹”、“抹胸”,原似妇人所服,即指有前片无後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腹的内衣。後则男女皆服。这种抹胸实物在考古发掘中常有发现。如福建福州的一座女墓中所出土的一件,制为双层,表里均以素绢,内絮少量丝绵,长55厘米,宽约40厘米;在抹胸的上端及腰间,各缀有帛带,以便系扎。
《金瓶梅词话》第62回写李瓶儿患了重疾“面容不改,体尚微温,脱然而逝,身上止着一件红绫抹胸儿”;还有《红楼梦》写尤三组妆束:“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啧啧,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7:15:06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51: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8 楼


元代:合欢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饰上既承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间,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元朝内衣称“合欢襟”或“合欢”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
元代的“合欢”,无论从形制还是名称上都很有煽情的味道。“合欢”后背坦露,以带子相连,肩部无带,穿时由后及前,有胸前一排扣子系合,或用襻(音盼pàn)带等系束。面料为手感厚实的织锦,图案则多为四方连续。
同学们注意啦。审美风尚变了哦,好欧化,居然有束胸呢(我这个没见识的人想起了斯佳丽与铁达尼)是不是成吉思汗爷爷铁骑踏到罗马的时候顺便学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7:44:47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5:57: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9 楼


明代:主腰
同学们注意了,最性感的主腰华丽登场
明代,热辣辣的明代啊,还用我多说么?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代女子服饰规定民间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衣衫已出现用纽扣的式样。明代女性内衣称“主腰” 、“阑裙”,其外型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知道通过衣饰充分勾勒出女性具体的轮廓和曲线,使人体美充分得到展示。
主腰,其“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为宫女所穿的款式,强调刺绣装饰。《醒世姻缘传》第9回:“许氏洗了浴,点了盘香……下面穿了新做的银红绵裤,两腰白绣绫裙,着肉穿了一件月白绫机主腰。”《水浒传》27回:“那妇人便走起身来迎接,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指的或就是这种内衣。主腰作为女子内衣的称谓早在元代就有。元代戏曲家马致远在他的《落梅风》曲中就写到:“实心儿待,休做谎话儿情。不信道为伊曾害。害时节有谁曾见来?瞒不过主腰胸带”。整只曲子,以女主人公辩白的口吻,倾吐情思苦深。由此可见曲中的主腰所指的就女子内衣,“瞒不过主腰胸带”比诗词中常用的“衣带渐宽”,更坦诚直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8:17:00

lution




头衔:摩罗小亦
等级:版主
文章:4179
积分:5021
门派:反白黑社会
注册:2006年5月16日
第 10 楼


清代:肚兜
明代资产阶级因素的萌芽和发展,使得下层的市民文艺和上层的浪漫思潮得以蓬勃展开,袁中朗、汤显祖、冯梦龙、吴承恩、李贽等风靡一时并连成一气。不料满族入主中原,强制推行保守的文化政策,“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盘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从文体到内容,从题材到主题,都如此。”(李泽厚《美的历程·十》)
有些东西是可以禁的,有些一旦放闸就禁不住了,比如....人欲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女子服饰的式样及品种至清代愈来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曾出不穷。清代“抹胸”又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上有系带套于颈间,腰部另有两根带子,束在背后,系带的材质不一。肚兜上有各类精美刺绣,如将虎、蝎、蛇、壁虎等图案绣在兜肚上护身驱邪以祈平安,而反映情爱的荷花、鸳鸯刺绣图案则是永恒的主题。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妇女所用的兜肚,一般多用粉红、大红等鲜艳的彩色布帛制作,一些心灵手巧的年轻妇女,还常常在兜肚上绣以花纹,所绣纹样大多和爱情题材有关,如鸳鸯戏莲、和合如意等。《红楼梦》中就有这方面描写,如36回:“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秋冬之时所用兜肚,中间往往蓄有絮棉,以利保暖。
清代男子也穿抹胸,这时的抹胸称作“兜肚”,或作“肚兜”,一般也作成菱形,上端部分裁为平形,形成五角,上面两角及左右两角缀以带子,使用时上面两带系结于颈,左右两带系结于背,最下面的一角不用带子,正好遮挡住肚脐小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15 19:13:24编辑过]

才女不死,只是凋零

2007-2-15 18:49:00

36   10   1/4页      1   2   3   4   

发短信
我能做什么
我发表的主题
我参与的主题
基本资料修改
用户密码修改
联系资料修改
用户短信服务
编辑好友列表
用户收藏管理
个人文件管理
今日贴数图例
主题数图例
总帖数图例
在线图例
在线情况
用户组在线图例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贺卡发送
Powered ByDvbbsVersion 7.1.0 Sp1
Copyright ©2005-2006singtaonet.com
页面执行时间 0.21875 秒, 3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