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8:44
任何研究最重要的是其严谨性,猜想也好,推理也罢,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都要经过试验及验证。西医学注重的“先试验后理论再检验”的逻辑也好,中医学崇尚的“先辩证后结论再应用”的思维也吧,其最终都要经过病人的健康这一关。有的研究出现偏差和失误,损失可以弥补,如楼盖塌了可以重盖;汽车报废了可以重造;而医学呢,病治错了,身体还能恢复到原来吗?人死了能复活吗?所以医学的研究来不得偏和差,也来不得错和误。
高明的医学,不仅仅是治病,而是救人。“三分治七分养”,治病不能老病没治好反而治出新病或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这是“雏”级医学。
很久就酝酿写这篇文章了,可几个月来一坐在电脑旁就难以下手,为什么呢?心情很复杂。医生朋友们看了,多数都会反对我,攻击我或者不赞同,但病人朋友肯定会喜欢。出于良知吧,我还是决定把它写出来。我想人人都有良知,我想每一个有良知的朋友,都会给予我肯定和鼓励。
这篇文章的重要性,也是为了让读者朋友引起足够的重,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想了很久,才决定用《高血压病考》。
为什么要用“考“字呢?中华字典里“考”有研究、探讨的含义,且是多用于重大事情或事件。比方说报纸有“参考消息”,都是报道的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还有中央文件有“内参”。所以我用“考”字的目的也是为提醒大家,在下面的文章里探讨的也是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甚至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
另外用“考”字,也体现研究的严谨性。一是很多新研究新发现新论点,在检验正确与否之前要考证;二是即使现有的作法,也存在的很多偏差。很多定论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需要考证,因为有时候谬论被嘴浅的“说客”说多了就成了真理。但是,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有理有据,真理是要验证的,这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的是结果,权威也好,专家也好,理论说得再天花乱坠,逻辑性再强,说服力再大,但是这些所谓的理论指导下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那么这些定论就是错误的,就需要纠正。
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探讨血压病的文章,所以就在这方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也是关于医学界在高血压防治上存在的所谓“定论”。我的目的不是指责什么,主要是想通过我的阐述,对所谓的“定论”提出我的质疑,说明一下所谓“真理”的误导和害人。
“定论一”考:什么是理想的血压?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正常的血压是80―120,所有书上也是这么说,但是我可以从三个方面说说它的片面和牵强。
(1)一个小孩长到20岁左右发育成熟,就象早晨的太阳,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黄金时期。从健康的角度讲,这时候各项身体指标是最好的。用个形容词叫血气方刚。可是他们的血压是80―120吗?不是,他们的血压却在60―100这个范围。这个时期的血液循环应该是最好的,最畅通的,那么他们的血压标准就是最理想的。由此看来,一个人的理想血压应该是60―120这个范围,以此标准来判定或衡量一个人一生当中的血压正常与否方为合理。80―120说明什么?说明身体的血压循环已经出现障碍,这方面在下面的文章里还会有大量的事实来阐述。
(2)我也是在自己对自己身体调理当中参悟出来的发现。2005年的下半年,我开始研究高血压,当时我42岁,我的血压是80―120。中医调理身体首先要“通经活络”,就是打通经络。可是我无意发现,我调理以后的血压成了60―90,一直保持到现在。当时我也想,血压比以前低了,身体是比原来转好了呢,还是变坏了?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也就想到了和年轻人的血压对比,由此我得出了这样结论,我的血压应该转好了。因为我的身体状态比原来更好,所有感觉都比调理前状态好,各项体检指标也都正常。
(3)为了验证这个发现,在我所有的病人当中,我有意识地验证我的推理,所有的病人调理后的血压都有所下降,当然因为每个人的理疗目的不一样,时间也有长有短,并不是每个人的血压都下降到60―100范围。但我可以有把握地说,来个80―120的人,我可以通过理疗把他的血压调到60―100范围,并且他们也会感觉身体状态转好,体检指标也会转好。
这就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很多人不假思索,不动脑筋,“人云亦云”,死搬照抄,“谬论”或者“错误”也就变成了真理。
当然,如果你相信已定的说法,你就把80―120当成最理想的血压,而如果你相信我的推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你也可以用我的办法,把血压调理到60―100范围。当然这是题外话,但我想提醒朋友们的是,血压处于最理想的范围内,身体出现病变的概率是不是要少得多的多?
君子曰:己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自己不明白的,不能轻易乱对人讲,更不要轻易让别人去做。
所以说,在我的研究发现中,凡是我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才把它写出来。关于我在文章里说出来的论点, 都是在实践中先有发现,再经过分析判断,然后再经过实践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才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儿戏、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否则给人误导,害人害己。所以我用“考”字也含这层意思,所以期盼更多的同仁及朋友共同参与探讨、纠正和完善。
“定论二”考:“高血压联合用药”?
当然这可能也不能算作定论,但在目前临床上都在这样的提倡,几乎所有医生指导患者用药都是这样做,所以不得探讨这个问题。高血压病人都知道,降压药分为五大类:“扩张类”、“利尿类”、“镇静类”等。病人开始吃一类降压药,降压效果不理想医生就建议加一类降压药,再不理想就再加一类,最后甚至搞出了个“复方降压片”,几种药通通来点。这不是傻子疗法吗?还要医生干什么,到药店把各类降压药都买点、都吃点不就可以了吗?而且大多的专家们还都总结联合用药的种种好处?那么这样降压再不理想的话,大家想一想,我们还要加什么?病人看医生就是因为医生是专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更明白用药更精确。那么医生开的药吃了不管事,说明这个医生没给病人看明白病因。无论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讲究的是“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我多见的高血压病人,吃三种降压药,再吃复方丹参片,再吃心血康、脑心通,再吃阿斯匹林,这是吃药还是吃饭?光吃药就把胃吃饱了还能吃饭吗?不能吃饭身体能越来越好吗?这是治病还是要“短命”?病人为了治病,必须吃的药要吃,但不必要吃的也吃,我想这不仅仅是多花钱多遭罪的问题。人人皆知药有毒、副作用,不该吃的药却在天天吃,什么结果?毒药毒药,小吃是药,多吃是毒。
一个医生的天职是给病人看病开药,但一个医生的良心是尽量让药物或疗法对病人身体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这是往难听的说。往好听的说,那应该是一个医生的最高境界。
导   论
抗击现代流行病——别让魔鬼缠上你
什么是流行病?简单地说,就是普遍病、多发病,对健康甚至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死亡率特别高的病。
中国古代出了四个名医,其中张仲景被后人奉为“医圣”、“方祖”,这不仅仅是他写了《伤寒杂病论》,也不仅仅是他开创了“辩证论治”的中医之魂;更主要的是他选择和研究及解决了当时的流行病。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这才是他对当时中华民族的贡献。智者善于研究最复杂的问题。 勇者敢于抗击最艰难的挑战!所以他不仅是我们学医之辈的导师,更应是我们可敬的医界英雄。
流行病对人类的伤害,用“灾难”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奠定了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居然是毁于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瘟疫;罗马帝国的命运居然也系于此,甚至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拿破仑命运的转折居然都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大瘟疫手上……(摘自网文),这就是流行病的恐怖。
一场“非典”才死了几个人,就搞得全世界范围内人人自危。一个汶川大地震,才死了几万人,就唤醒了一个民族的“万众一心”。
可面对当代对健康危害最大的流行病,以高血压为首的心脑血管病呢?我们的警惕性又有多高?我们在做什么?我们在想什么?人们究竟是“意识不够”?还是“麻木不仁”?还是“万般无奈”?
目前中国高血压病人1.6亿,全世界是七亿。仅仅我国每年脑卒死就600多万,死亡200万,40%高度致残,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些个数字给我们的警示。
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就有将近30个发生突发事件而进医院(临床)抢救。这30个中有10个抢救无效必死无疑。每年死亡200万,是汶川地震的30多倍。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有40个是高度致残的。也就是说三个临床高血压患者中,一个必死;一个重残;一个轻残是侥幸。
一个高血压患者,一但发病进医院,轻者几万元,重者几十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人亡家破”的不是小数目。而对于条件好的家庭,安定祥和的幸福也即不在,每个家庭成员也被拖累得疲惫不堪,更何况对心灵的打击烙印终生。所以说,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对于个人来说是魔鬼,对于家庭是灾难,对于社会和国家是安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化”,几岁的孩子血糖高、十几岁的青年血压高,三、四十岁死亡的已见怪不怪,“三高”大军日益壮大。今天1.6亿,不久就会3.2亿,全民高血压离我们还有多远?看看现在每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几乎都让心脑血管病人承包了,那么未来怎么办?
更何况依赖于临床的康复率几乎是零,那么我们的目标必须转向“亚临床”。“亚临床”的研究和突破才有现实的意义。这是目前国内外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研究已达成的共识。
但是问题又来了,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只是围绕“药物控制”的思路转来转去,我们听不到新的声音,看不到新的曙光,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在等待中无奈地当了实验的牺牲品,无奈地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更何况像我在下面的文章里将要讨论的现在的“药物控制”,是不是真正地把“亚临床”人群降为“低危状态”延缓迈进临床的步伐?还是“晋升”为“高危状态”提前经受死亡的抉择?
目前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亚临床”研究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对危险因子的“描述”不能确切,也就是对“致病机理”(亚临床危险因子)以及“诱发病危机理”(临床危险因子)的不确定。其实,对于任何疾病都是这样:如果说危险因子离临床有“一步之遥”,那么亚临床危险因子离临床仅“半步之远”。 毋庸置疑,研究探讨亚临床危险因子显然比研究危险因子要重要的多得多。用中医的说法就是“防”大于“治”。但我们把“防”的重点放在哪个环节上,是防在临床之前,还是防在亚临床之前,甚至更理想的目标——在亚临床阶段康复。(这也是我在下面文章里重点探讨的,现在热门话题是“尚医治未病”,但中国的国情是老百姓迫切需要的是“治已病”)。
二是对攻关研究只依赖于学术界的单一化,而不能多元化。流行病错综复杂,所以需要的是多学科、多领域、多方位、立体的综合研究。它需要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更关键的还有一点,也就是国家(官方)、科研单位、社会团体、患者个人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及齐心协力。
而现实的国情,你如果把希望寄于官方和科研部门,那是幼稚的。路在何方?前途渺茫。你总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当着玩?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探讨第一个难题,对于第二个问题,这里稍带几句,言轻言重希望朋友别对号入座。
在古代的制度里,御医看不好病就要罢你的官,看死了人就要考察鉴定,如果属于医疗事故就得杀头和株连九族。古代封建社会的制度还这样赏罚分明,可我们现代的社会制度呢?我们几乎看不到象“刘统勋带着棺材到各地办案,魏征杀头刀下当柬臣。”那种为民作主的清官,现代人做官没了那种压力,“无过便是功”,天天撞下钟就把大官小官当的“有滋有味”。中华民族的智慧及中华古文明是世界共认的,为什么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四大发明?为什么我们现代人仅会跟在人家外国的发明后面“添枝加叶”?为什么我们对祖先的智慧和勤劳传承的一代比一代在减少,而又为什么我们对老祖宗们的劣根却遗传的“淋漓尽致”?
“如果拿不下来,提你的人头来见我”,如果再有这种严厉?如果国务院撤卫生部长的职,卫生部长撤各局司长的职,如果一级一级下来都来点“真事”,我们想一想目前科研会这么缓慢吗?结果会是这种局面吗?
再看我们的医学领域里,我们还有没有李时珍遍尝百草的胆量?我们还有没有张仲景刻心厉志的抱负?甚或我们更看不到还有“仗义执言”的真学者。现代的“中国医疗”念的是西方的经,更为可悲的是现代的中医也跟着念。一方面,西方的很多经让中国人一念就念成了“歪经”;而另一方面,外国的经也不见得都是好经,人家发现错了还能及时的纠正,而我们却还是照念不误。错了就是错了,连改正错误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还是要言归正题。
所以,在中国,起码在目前的中国,要健康,要长寿,靠谁也不牢靠。靠,就靠我们自己拯救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自救”。因为生命是我们自己的,地球不会因为每天死几个人而不转,即使对于家庭和朋友亲戚来说,也是短时间的悲伤叹息而已。生命只有一次,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唱唱健康国际歌,从来没有救世主,要创造自己的健康全靠我们自己。
所以,为了你的健康,你应该看看我下面的内容,在下面的文章里,我将由浅而深,一步一步地探讨破解高血压之神秘面纱,对文章里的见解和认识呢,如果你认为它是一缕春风,那么希望你多呼吸几口清新,荡涤已往那些陈旧的思维,让企盼奔跑起来让畅想腾飞;如果你认为它是一场甘露,那么祝愿你多沐浴些许甘甜,沁润被病魔缠绕多年的肌体,唤回久违了的清爽把梦想变真。
当然,如果能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笔者甚欣,患者福也,善莫大焉。
第一章
解剖血压——大道至简
首先要阐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现代医学把高血压定为一种疾病,这本身是不科学的。这也是高血压“久攻不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为把它看成一种疾病,就缩小了研究致病机理的目标。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怎么也无法明确具体原因,无形中又增加猜测的范围和难度。好似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过去,一个人在田间劳作,突然就倒下死去了,中医把这称为“痹症”。那时候没有血压计,没有血压的概念,但那时候中医就知道是因为那里“不通”造成的。其实,从中医学角度讲,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症在外而病在里”,发病原因是由身体内部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组合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的高血压可能是因为“栓”,那个人的高血压却可能是因为“堵”,第三个又可能是因为“挤”。这也是我们下面需要探讨的;如果我们遵循“辩证”的宗旨,一团乱麻就会越捋越清,最后真相大白。
我们先从头捋,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先看看血压是怎么回事。
朋友们会说,谁不知道血压?这还用讲?其实,最复杂的问题就隐藏在最简单的道理之中。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那是做学问,那是理论家。理论家总是拿别人的东西评来评去,论来论去,而拿不出自己的见解,把复杂化的问题简单化,才是真功夫,才是思想家。思想家善于研究探索,才会发现别人想不到的独创。真言一句值千金,废话万言不值钱。有的东西你看得挺热闹,也觉得有道理,可你真学习、真应用起来才发现竟不是那么回事。
外国鬼子把中国各门各派的“武林高手”打了个遍,没对手。最后是无门无派无名的霍元甲降服了老外,这叫什么?这叫“千招万招不如绝招”。
全世界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高血压,几十年仍捋不清头绪。为什么?就是把血压高想象的过于复杂化了。如果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血压高就不是那么神秘了。
我们都知道停电了,所有的电器都会处于瘫痪状态。电风扇不能吹凉风,手机不能充电,电视机不能看节目,所有电器都变成一堆废物。血液循环就象电一样,人体所有活动的能量提供和物质交换都依赖于血液循环,没有血压,血液就不流动了,人也就没命了。哪里的血压不正常,说明哪里循环出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那么原来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所以,血液循环是人体的命脉,人体的健康状况也就有赖于血液循环的正常与否。而血压则是反映血液循环的指标,或者说血压是判断血液循环正常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
什么是血压呢?血压就是血液在流动中对血管形成的“涨力”。
什么是高压和低压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高压(收缩压)就是“心脏里血液最少,血管里血液最多”的时候;低压(舒张压)就是“心脏里血液最多,血管里血液最少”的时候。
(1)提醒注意的是:我们通常测量血压只是选择胳膊肱动脉血压为参考指数,其实它只是一个局部指标,并不能反映全身各个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换句话说,它正常并不代表全身其它地方也正常。
(2)另外提醒大家特别注意的是:一是在血液循环中从动脉到静脉,从大血管到小血管的每个不同阶段的血压是不一样的;二是人体一天的血压也是根据能量交换的需要而不断起伏变化的。
动脉血压的动力(向远端血管的递进力)来自于心脏的节律收缩(泵力)和血管的(弹性)收缩力。
静脉血管的压力(末梢血管流回心脏的递进力)来自于血管的收缩力和外周的辅助压力,那么,血压的高低变化取决于四个因素:(1)血管的容量及弹性;(2)心搏及心率,即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及心脏“跳动”的快慢;(3)血管外周的压力(血管外周阻力);(4)血液的前行阻力,(即血液粘稠度在血管里前进形成的阻力)。
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把血压初步划分为三种类型:
(1)生理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白天属于人体活动期就会“昼高”,晚上属于人体静养期就会“夜低”。 为什么人的血压会一天24小时不断变化呢?因为血液是管运输的载体,是负责人体能量交换的。血压的高低是跟着身体能量消耗的快慢而变化的。身体消耗快就需要补充得快,血液循环的就得快,心率就得快;这就是生理血压,这叫血压的正常波动。
清晨醒来后血压升高,至8~10时达第一高峰,至16~18时为第二高峰,午夜至凌晨2~3时降至最低谷。(如果将一天的血压波动连成一条蜿蜒起伏的双峰低谷曲线,其形态像吃饭用的长柄勺,从早到晚的血压波动较小,其曲线就像“勺柄”,而午夜后2~3小时的低谷曲线便像“勺体”)。这叫“勺形血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也遵循这种长柄勺形的双峰低谷的波动规律。另外还有少数特殊高血压的变化是“非勺形”高血压,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里探讨。
(2)行为血压;
如果我们站着或坐着,这时候的血液循环是“上下循环”,大概有700ml的血液“坠”向下肢,这时候测量(胳膊)血压较低(而如果测量脚腕血压则高)。当我们(睡觉)躺下的时候血液变成“水平循环”,这时候没有了“下坠”情况,胳膊的血压变高而脚腕的血压变低,这叫“行为血压”。朋友们可以用“腕式”血压计做这个实验。
如果我们跑上100米再量血压,就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快速消耗需要快速补充。这叫“应答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
请朋友们注意, 这对下一步破译高血压的分析至关重要。大多数人“下午的血压要比上午的高”,就是因为上午的“劳作”消耗的体能需要在下午的时候来补充,如果你上午忙得很劳累,而下午的血压又不比上午的高,说明你身体的“自救能力”下降了,健康出了问题。
为什么要讲“行为血压”呢?值得着重说明的也是这一点,请高血压朋友一定要格外重视:血压高本身固然可怕,但“行为血压”才是引起血压大幅度高低起伏的原因,也就是诱发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如果对二者定“罪”的话,最起码要各打50大板。
那么,典型的“行为血压”的危险因子有哪些呢?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这也是世界范围已经明确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关于其它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的探讨也在后面补充论述。
很多人好引用“世界卫生组织”一位官员的一句话,叫“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认为这有点用词不当,应该说是“人死于疏忽”。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行为血压”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这些“疏忽”,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的“亚临床患者”将幸免于难。其实对于其它疾病也是如此,“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的疾病,如果在开始的时候就引起我们的重视,就不会因为“疏忽”而“养患为祸”。
(3)病理血压;(循环不通畅)(一现象,二分析,三验证)
首先是第一个高血压之迷---右胳膊的血压比左胳膊高?请注意,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血压类型。
如果测量两个胳膊的血压会一样吗?很多人会说,应该一样。其实不一样。通常量血压都是测量一个胳膊,在我给病人量血压时都是量两个胳膊。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你咋还量两个胳膊?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测量两个腿上的血压。
因为血液流通是反复循环,那么血压不正常,首先就是要看血液循环状况。血压不正常,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循环障碍”。即使有很多人和很多文章里也提出“高血压是循环障碍”的因素,但却没人试图从解决血液循环的角度入手。我们为什么不从血液循环入手呢?如果我们能从这个最基本的思路去研究,问题是那么的简单和直观,我不知道现在对高血压的研究怎么会演变的那么“扑朔迷离”?
正常人的血压,左胳膊的血压会比右胳膊的血压高5—10个点(毫米汞柱),这是正常的生理血压。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出现了,几乎所有的人的血压,右胳膊的血压要比左胳膊的血压高。特别是血压高的患者,有的右胳膊要比左胳膊高30个点。这样的病人在高血压患者中几乎占到三分之一多,这是多么普遍的现象?研究高血压的专家们竟没有发现这个很容易发现的问题。我查遍所有关于高血压的网站和书籍,很多患者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很多病人咨询是怎么回事,竟没有一个“专家”说的明白。其实又有几个“专家”能知道这个现象,更别说让他解释了。
我在前边说了,高血压是循环障碍病。那么从血液循环上看这个问题,思路就豁然开朗了,就是因为血液在前进中遇到了阻力。我们做个试验就可以证明我的分析:如果把一个胳膊用绳子扎紧,再量另一个胳膊的血压,就会升高。这是因为扎住的胳膊血液循环不“通畅”了,血液前进受到“阻力”就会向其它地方“压”。
我们通常一个姿势时间长了,胳膊或者腿或者其它地方就会发麻,一半大会儿不能动,要缓解一段时间才能行动自如。这就是因为某个地方受挤压,血脉不通畅造成“发麻”。这时如果测量胳膊上的血压就会高。而发麻的地方是因为血液灌注不足,也就是说:血压高的患者肯定有血压低的地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解释)。
讲到这里,还仅仅是个逻辑推理,真象是不是如此呢?判断是不是有道理呢?
一是看症状:血液从左心室泵出后上行于两个胳膊和头部,如果一个胳膊不通畅(一个胳膊脉弱,一个胳膊脉强),那么有一部分应该流向这个胳膊的血液就会流向头部及另外一个胳膊。如果两个胳膊都不通畅(两个胳膊脉弱),那么一部分应该流向两个胳膊的血液就会都压向头部,这就是高血压头疼的一个原因。
胳膊不通畅的症状判断,除了上面提出的脉弱、尺泽穴区域疼痛外,还有疼、痛、麻、凉、抓举无力、曲伸不利等症状或感觉,在胳膊上循经按摩(按西医解剖的动脉和静脉血管及走向也可),还会发现颗粒结节、脂肪纤维瘤、肌肉僵硬及部分粘连、汗毛孔粗大等现象。
二是看验证结果:早期或轻度的患者,通过按摩、刮痧、拔罐,重者再加上“通宝液”经络敷、穴位贴及堵塞点“泻瘀血”。上述这些症状就可消除,血压也趋于正常;(将在“自诊自疗”里具体介绍)。
还有一个旁证也可验证:上面提到,两个胳膊的血液循环不畅通,就会引起头疼;同理,两个胳膊的血液循环畅通了,头疼也就立刻缓解和见轻。
为什么说是缓解或者见轻,而不说是头一点都不疼了呢?因为高血压头疼不只是胳膊不畅通,还有颈椎部位的不畅通。
这就是第二个高血压之迷---血压时高时不高?
请注意,这是生理血压之外的“反常”波动,也就是“病理波动血压”,也是高血压当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因子。
这也是最难防范的一类高血压,它没正常规律可循。有可能几天不高,但说高一下子就“蹿”很高。有时一天不高,但说不准哪一会就“蹿”高。
这就是因为“脊椎生理弯曲变形”引起的,特别是颈椎变型(增生、错位、粘连等)。那么颈动、静脉(椎体外)和椎动、静脉(椎管内)受到挤压,(也可以想象圆血管被挤扁了),血液上行(动脉供养)或者下行(静脉携带废物)就会不通畅的,血液循环为了冲破阻力,心脏就会加快,血压就会生高。
而当脊椎恢复正常弯曲状态时,血管又恢复原状,血液循环就又恢复通畅了,血压就又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有的患者血压高时,不是静休而是出门走一圈,血压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所以说这类高血压只是在身体某种姿势,造成脊椎变形时才高。
怎么验证呢?方法很简单,如果采取下蹲姿势,腿膝盖部的血管就会受到挤压,这样量的血压就会比站姿或坐姿高,同时伴有心率加快。如果大幅度扭脖子或很低头、很仰头,血压也会升高。
如果仔细查看颈椎,会发现颈椎增生、脖子粗大、僵硬、某侧肿胀、脑枕叶部位(风府穴周围)特别厚(好象多块肉,而且有的很硬,甚至高低不平形成横沟或竖沟)等现象,按压有痛感,这种情况的血压一般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这就是颈椎引起的高血压。
具体又分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在医院都能通过多普勒等好几种仪器检测出来)
(1)如果受挤压的是动脉血管,那么血液上行受阻,反映的是收缩压偏高它造成的是脑供养不足,所以这种情况会头晕、头昏、忘事等症状;什么情况下收缩压偏高?什么情况下舒张压偏高?下面详细探讨;
(2)如果受挤压的是静脉血管,那么血压下行受阻,反映的是舒张压偏高,这种情况血液上得快而下得慢,所以头就会“顶”得“咚咚疼”,“危险预后”就是顶破血管“脑溢血”,又因为是血液下行受阻“血流慢”,所以容易造成“杂质沉淀”(也就是通常说的瘀血),所以会形成脖子肿大、“脑枕叶部位特别肥厚”等情况。
为什么会形成沉淀呢?我们都知道河流里的泥沙,都是在水流缓慢的地方“沉沙”,水流急地方是不会“沉沙”的。血液循环也是这样,正常的时候杂质是不会沉的,这是人体“恰到好处”的功能。循环正常血压就正常,血液动力及流速就会“恰到好处”地保持“动脉供养”和“静脉清理”的最佳状态。
为什么容易在脊椎形成“沉淀瘀堵”呢?因为人的一生有接近一半的时间要睡觉,整个背部(脊椎)及后脑出于受压力状态,这就造成背部血液微循环的缓慢,就容易造成“瘀堵”。另外每个人都好某个姿势睡觉,长期一个姿势也会使脊椎的“异形”造成中、小血管血液循环的“瘀堵”。特别是枕头的软硬、高低,造成后脑部位的“增生现象”, 胖人重,对“后背”的压力就大,瘀堵也就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胖人容易血压高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了挤压造成“瘀堵”的原因,那么就到了第三个高血压之迷----血压随着年龄而增长?
如果我们沿颈肩和脊椎按摩查看,会有肉皮“硬厚”、“毛孔粗大”、“脓包”、“结节”等现象。特别是在颈七和胸一(大椎穴)部位会有巴掌大的肌肉僵硬粘连(又厚又硬,用手抓不动)。另外舒张压(低压)过高的人,会有一个大疙瘩(女性低压过高者见多),这就是“瘀堵”形成的增生。而且增生面积、增生病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增大,那么“增生”的里面是什么呢。
做这个试验会让大家很惊奇:用“泻血针”在增生部位扎眼后拔罐,出来的是有黑又粘又稠的“瘀血”,我们也可以叫它“死血”。因为它已经不参与循环了,这是瘀堵在身体外部的,如果是瘀堵在身体内部呢?是不是就是形成肿瘤的因子呢?这是题外话,有待另外深入研究及探讨。
大家会问:血液应该是红的,检查血脂也不高,血液也不粘,哪来的又粘又稠又黑的“瘀血”呢?这就是血液采样的问题,体检抽取的是血管里的好血,象包括“血糖”检测等很多检查指标不可全信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仪器没错,但操作仪器的是人,认知的不同和理解的偏差,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这就是检查的局限性,很多毛病查不出原因,可身体就是不舒服,就是因为“隐藏”的问题不能被发现。所以有的时候相信自己的感觉比相信仪器更重要,否则“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为什么毛细血管的血会是黑的粘的呢?有两个原因:
我们知道炒菜的锅,要用开水烫才会“刷”干净,因为油都粘浮在锅壁上,身体的体温是越向外越低,血液也就越向外越粘稠,血液流速也就越向外越慢,就会粘浮在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栓塞”。我们煮粥的时候,粥稀不容易粘锅,粥越稠粘锅越重,过去我们一个月才吃几两油,现在我们一个月恐怕要吃几斤油。所以我们的血液越来越粘稠,所以得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
另外一个原因,血液的杂质从动脉里“挤出来”,由于杂质的直径大于静脉血管的直径“挤不回去”了,就会造成“瘀堵”。
我们知道,皮里肉外(身体远端)的都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血管,所以我们可以叫作“毛细血管瘀堵“和“静脉小血管栓塞”。
这些血液不流通了,在身体里就会慢慢“变质”,就会越来越黑,慢慢干化和钙化,就会形成增生。皮下的就会形成老年斑,拱出来的就会形成“肉瘊”, 腐化的就会形成“粉刺脓包”(“肉瘊”一般在脖子周围会大面积出现,糖尿病人多长在两个腋下)。
随着年龄的增长,栓塞的部位会越来越多,栓塞的长度越来越长,栓塞的面积越来越大,所以血压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人的理论年龄应该120—150岁,那么为什么大多活到七、八十岁就会死呢?就是瘀血栓塞的原因。人的血脉瘀堵每年大概瘀堵百分之一,瘀堵到百分之五、六十的时候(血脉不活),机体快速衰退,瘀堵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时候(老态龙钟),身体全线衰竭。所以要想健康长寿,“活血化瘀”、“除旧布新”是关键。领导班子讲究换届也是补充新鲜血液,新鲜的充满活力,“活血化瘀”最好的办法就是温灸疗法。不但在防治高血压上而且对健康长寿也是至关重要,将在《温灸疗法考》详细介绍。
怎么验证“栓塞”理论呢?看舌下体静脉血管(中医叫舌下络脉)。正常的情况是:一条、两条或多条大血管“不见粗长怒张或细短紧束,其颜色多呈暗红偏蓝色”,周围小血管清晰,栓塞越重者越混浊,颜色晦暗,就象“静脉曲张”一样。高血压史越长者,舌下静脉血管栓塞越严重,特别是舒张压过高的患者。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舒张压(低压)过高的原因是由于栓塞呢?请看下一章对高血压的详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