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56:22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学习环境是影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与传统学习环境相比, Web2.0基础上的学习环境具有个性化、开放性、便利性、多样性的特点,更能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学习环境的不足。

1  Web2.0及PLE的内涵

Web2.0是沟通、参与、互动、可读可写的互联网。信息是由每个人贡献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内容的供稿者、共同组成互联网信息源。Web2.0包含了我们经常使用到的服务,例如博客、播客、维基、P2P下载、社区、分享服务等。但由于Web2.0的复杂性,人们对它一直没有规定一个确切的定义,相对于Web1.0,Web2.0具有:分享、标准、去中心化、开放、模块化、用户控制等特征,即每个人都是内容生产与获取者、信息个性化定制自由度大、网页技术不同、长尾效应明显、内容更多元化等等。

Web2.0在某种程度上不依赖于技术,而是一种态度(用户体验、资源共享、集体思维、平台开放),但其要以一系列网络技术和社会软件为基础,这些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社会软件的使用是便利的、草根化的、傻瓜化的,它们转变了人们对互联网认识的理念。

PLE,是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个人学习环境)的缩写。 PLE不仅仅是物质环境,还包含着物质之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氛围等因素。PLE学习环境是个动态的概念,只有把学习环境纳入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察,才能有效地设计出符合学习者要求,有效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学习系统。

2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基础主要有:(1)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 [1]在Web2.0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心理、生理特点,利用丰富的学习工具,制定合理的学习进度,对学习活动可以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2)非正式学习理论,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Web2.0环境下绝大部分是社会性软件,是进行非正式学习的硬件

基础,在Web2.0环境下构建的PLE进行学习活动很大一部分是非正式学习。(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

用中建构的,社会性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社会性相互作用内化的结果。[2]学习者在PLE下进行学习即是个体和虚拟社会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相互催生的过程。

实现构建PLE的关键技术有:(1)XML语言,XML是互联网联合组织(W3C)创建的一组规范,其目的不仅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应用需求,同时还希望借此能够确保在通过网络交互合作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可操作性。(2)Ajax技术,Ajax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技术是目前在浏览器中通过JavaScript脚本就可以使用的所有技术的集合。[3]

3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模型

如图1所示,Web2.0环境下PLE的理论构建包括四大模块:学习资源获得模块、学习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学习共同体模块;各个模块又由不同功能、不同特点的的社会性软件有机构成。

 

图1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模型

3.1学习资源模块

学习资源是构建PLE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模块主要由Blog、MSNSpace、QQ空间、网志等社会应用软件组成,各种软件应用又通过TAG和 RSS推送聚合功能相互交织在一起。学习者可以使用这些软件提供的功能,建立个人学习资源平台,通过TAG或Rss自动聚合,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自动获取丰富、实用的学习资源。

3.2学习交流模块

学习交流模块主要是通过WIKI、BBS、MSN、QQ、Email等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讨论交流和资源共享。

利用WIKI进行学习资源交流,对交流双方的知识储备没有要求,只要学习者双方对某个特定的问题感兴趣,就可以通过WIKI不断获取和增加学习资源。WIKI互动性特点又能激发学习者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知识交流中很大程度上能催生新观点、新技术。[4]使用MSN、QQ进行实时的交流,学习者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寻求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习者也可以使用Email传递图片和音频等非实时资料。

3.3学习评价模块

学习评价是PLE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评价模块的主要作用是判断构建的PLE的是否实用及学习者在Web2.0环境下基于PLE的学习效果如何。在PLE中主要是使用WIKI、电子档案袋、Blog相结合进行实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同时运用WIKI、电子档案袋、Blog,实现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3.4学习共同体模块

使用SNS、WIKI、Blog群形成学习共同体模块。SNS网站的基础是真实的用户信息,其社区推广实名制。即使每个学习者的姓名不真实,但其基本资料必须是真实的。[5]将SNS网站的运行模式应用于PLE中,提倡学习者提供真实的个人资料,这样可以增强学习者之间的信赖感,提高学习者之间的凝聚力。构建PLE的学习共同体,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学习以外的信息资源,使学习者关系更加紧密,同时也加强了学习者社区认同感。在遇到一些学习问题时可以向SNS网站的其他人求救。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框图里学习资源模块、学习交流模块、学习评价模块、学习共同体模块形成一种循环、交互的关系,学习者在任何模块的学习行为都与其他模块的行为交织在一起,四个模块不是独立线性的。

学习资源模块和共同体模块是交互的,例如当学习者利用SNS技术或者Blog群或者WIKI主题交流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与学习共同体成员交流、讨论获取的信息就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在学习交流模块讨论如何解决某个问题也是获得学习资源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资源模块获得学习资源和学习者在学习交流模块进行交流是融合在一起的;在学习交流模块里学习者获得的交流信息中也有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信息,在交流过程中将评价融入其中,学习交流模块和评价模块是交织在一起的;在学习评价模块里学习者获得来自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评价信息,可以相互弥补某个单一评价的不足,提供动态的学习环境,实现持续的互动学习,使得学习深层化,提高深层次的学习效果,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获得不仅有评价信息还有相关的学习资源;在学习共同体模块中,学习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的价值体现和身份认同的过程,形成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之间交流的过程、获得信息资源的过程。

4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实践流程图

Web2.0环境下构建PLE进行实际操作学习,可以根据四个模块中各个软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软件,最终形成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环境。

图2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实践流程图

图2概括了学习者在Web2.0环境下构建的PLE中的学习过程,首先以Blog为基础用RSS获得学习资源、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学习资源获得过程中可以以MSNspace、QQ空间等为辅助工具;然后进入WIKI专题网站进行问题交流发表观点,在交流工具中可以使用实时性交流工具QQ、MSN,也可以以非实时交流工具Email或者QQ群及BBS进行多种途径和方式的交流;运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过程行评价,同时学习者在WIKI专题网站上进行交流时也可以获得评价信息;在PLE下学习者学习实践用SNS形成学习共同体,同时学习共同体又成为一种学习资源,学习者除了可以使用SNS形成学习共同体外,使用WIKI和Blog群也可以形成相关的学习共同体。

4.1以Blog为基础的学习资源的获得

Bolg的个性化、易用性、系统化等特点被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以Blog为基础的学习资源的获得方式多样、途径多样。例如Blog与RSS功能相结合获得的学习资源如图3,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风格的需求, 并使得学习者原有资源获得方式和效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学习者事先根据自身需求与学习兴趣,采用RSS技术订阅网站上的学习资源,那么一旦这些学习资源被更新,就会自动推送到聚合软件中,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动态更新。Blog与RSS的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平台,在满足自己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

图3 Blog与RSS相结合获得学习资源

4.2以WIKI为中心的多种方式信息交流

在获取某个学习问题的资源后,学习者可以在相关的WIKI上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悟、学习看法及困惑,同时也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式辅助交流(QQ群、MSN、Email、BBS、Blog群),这些交流有实时的也有非实时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选择多种合适的学习交流工具。

使用WIKI进行交流具有如下优势特点:WIKI的开放性,使得参与的每个学习者都可以修改网页上的页面资料,学习者共同参与、协同创作和共享知识;WIKI交流的相关性和权威性,WIKI站点一般都有着一个统一明确而固定的主题;WIKI交流的协作性,因为每个学习者都可以修改、推广页面,这就要求WIKI成员具有合作精神,同时要保证记录更新的及时性。

4.3以电子档案袋为中心的多种评价方式

在学习评价中可以采用以电子档案袋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其过程中我们同时利用WIKI的很多记录修改页面功能对学习者进行分段的形成性评价。多种形式和工具的评价可以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4.4以SNS、WIKI、Blog群的应用形成学习共同体

SNS为学习者形成可靠的新型网络人脉关系,进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也是一种隐形的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成员可以利用这种可靠的人脉关系进行问题求答,其中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最重要的是得到了身份的认同,这种身份的认同对学习者心理和行为上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刺激学习者进一步深入学习。

5  基于《数字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学习的PLE构建实例分析

5.1 实验条件

以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08级26名研究生的《数字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学习为基础,进行构建PLE的实践研究。实验对象都具有个人电脑且80%已联网,且学院给研究生配备计算机(全联网),为学生学习交流提供便利,研究的硬件设备配备齐全。

5.2 实验过程分析

实验对象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工具获取学习资源,其中16个实验对象选择Blog来记录自己学习感触、学习心得及获得的有关数字摄影方面的资源。同时实验对象都加入了实验研究的QQ群。在Blog工具应用中,实验对象彼此利用TAG或者RSS订阅获得与摄影技术与艺术方面的资源和答案。这些资源来源途径多样,可能是来自于相关的Blog、MSNspace、QQ空间、网页、Blog群等;资源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实验对象也经常访问并转载QQ空间、Blog中的优秀摄影作品。

在每次摄影实践后,实验对象异常活跃在互联网的WIKI百科上发表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创作经验,积极与WIKI上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修改并建设WIKI上的摄影知识。同时还在QQ群中交流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自己的空间中发表自己满意的个人作品。

由于在QQ群里发表观点显得比较杂乱,比如对摄影某个专题比较感兴趣的人,他们会通过QQ“面对面”交流,或者通过Email进行非实时交流。实验对象在访问他人的QQ空间或Blog时会对摄影作品进行点评,点评可以从色彩控制、曝光控制、景深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也可对造型创意、美感表现方面进行评论。有不少实验对象把自己创作灵感和作品内涵用小段文字表述以便于其他实验对象能够理解。这样实验对象在自评与他评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摄影技术并培养了艺术感。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建立的QQ群、Blog群、在WIKI交流过程中认识的其他摄影爱好者,以及应用SNS形成的群体都可称为学习共同体。

课程结束后,实验对象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摄影展览中,他们的作品大部分取得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整个实验中也出现一些传统网络学习环境的“迷航”现象,虽然实验对象都是研究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都是比较成熟稳定,在PLE构建的过程中有些实验对象在WIKI上的讨论交流时会出现“跑题”现象,在基于QQ空间或Blog进行评价时实验对象有时会根据自己喜好不能对他人的作品作出客观的评价,导致评价的指导作用产生偏差。有不少实验对象对在WIKI上或者以SNS形成的“人脉”学习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6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实践意义

6.1形成可信度较高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对学习任务、学习兴趣相同的学习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完成真实任务,解决现实问题进行探究、合作、交流。在Web2.0下的PLE是一种准真实的环境,使学习者更容易找到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在讨论交流中能形成更加深入的思考。

Web2.0下PLE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思想碰撞产生新的火花,共同完成某一学习任务或共同解决某一领域问题,讨论某一热点话题,学习者在其中可均等地获得知识,交流经验,情感、个性得到最大保护。WEB2.0下构建PLE,为解决某个问题而建立学习共同体,展示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可以维持他们的优势动力,另一方面也可接触他人的智慧闪光点。

6.2为实现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必要条件

在Web2.0构建的PLE中,学习者不必经过复杂的培训即可适应和使用社会性软件,媒体使用适应性很强,其多种交互方式适合绝大多数人的习惯,一般学习者都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为非正式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

基于Web2.0下PLE是以个体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学习工具,学习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合适的时间安排适合的学习内容,这个和非正式学习理论相一致。基于Web2.0下PLE的学习者,可以用TAG或RSS的方法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在获得来自不同背景的答案过程中,学习者还可以得到问题答案以外的意外收获,与他人在WIKI上讨论时也会发现他人所提到的某个观点对自己有启发,甚至能够感触他人思考问题的过程和方式,学习他人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6.3培养学习者创造能力、创新思维

基于Web2.0下的PLE中,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已达到的学习效果,面临的问题,协作程度都是处于不稳定中,这种不确定性对学习者而言正是创造性的学习条件,是积极发展自身智慧和能力的契机,也是学习者学会生存、健康成长的基础。网络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更易于刺激学习者在动态中发展,有利于其生命力的呈现。[6]

 Web2.0中许多软件和技术为交流和反思提供了非常优越的人文氛围,如Blog可以纪录学习者反思和学习感悟及经验,是自我意识的体现。学习者利用RSS、TAG等社会软件得到的信息资源进行思维加工、利用WIKI社会软件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利用SNS进行评价从而解决问题,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习者自我意识,促使学习者自我反省和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6.4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PLE调动了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协作意识,为培养学习者信息素养提供了平台。由于Web2.0的技术和软件在构建PLE的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者特点不同其选择的软件种类和使用软件的顺序也不同,这样构建的PLE更加适合个别学习者。

在Web2.0的PLE中建立的Blog群、BBS论坛、WIKI平台、TAG、RSS等过程,培养了学习者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以及信息道德感,减少了学习者在网络上的负面行为,增加了交流互动的效度。

6.5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知识管理能力

基于积累交流、共享的知识管理原则,从学习者个人角度需要管理的知识资源很多,特别是Web2.0构建的PLE更为突出。个人交往资源管理,个人事务管理,网络资源管理,耦合Web2.0中的各种社会性软件,能发挥每个软件的优势而成为看似“松散”却功能强大的知识管理体系,如利用TAG、RSS等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选择、过滤、归类、管理,形成个人知识库,利用QQ,MSN,GOOGLE群进行异步讨论,WIKI知识的结构化特征很明显,在知识分类、管理、存储和检索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7  总结

Web2.0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软件的理念,引发了一场全新的教育革命,Web2.0开创的网络新时空,势必将影响到人们的学习环境。在Web2.0环境下构建的PLE,学习者是处在稳定、信赖的网络社会关系中;得到的是现时性、流动性的学习资源;进行的是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的学习交流;获得的是过程性、跟踪性、终结性的多元化评价信息。

以Web2.0为基础构建的PLE可以使学习者容易形成可信度较高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非正式学习、终身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培养学习者创造能力、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知识管理能力,为学习者适应信息技术下学习提供了必要条件。虽然Web2.0构建的PLE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Web2.0的技术与软件应用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大放异彩,必将为构建PLE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成.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33-136

[2]郑东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54-57

[3]百度知道. XML概念、特点以及结构[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64624.html?fr=qrl&fr2=query. html, 2006-9-28

[4]李蓉,沈治宏.WIKI信息交流模式及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与展望[J].现代情报,2007, (4):60-62

[5]李寿君,魏雪峰,姜述遵.WEB2.0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9):98-101

   [6]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1] 杨成.开放式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33-136

[2]郑东辉.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6):54-57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164624.html?fr=qrl&fr2=query

[4]李蓉,沈治宏.WIKI信息交流模式及其对信息交流的影响与展望[J].现代情报,2007, (4):60-62

[5]李寿君,魏雪峰,姜述遵.WEB2.0在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8,(9):98-101

[6]李盛聪,杨艳.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及特征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7):52-55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下)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 博客大巴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简介 个人学习环境(PLE)的构建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red by Discuz!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 社会性软件对个人学习环境PLE构建的影响(上)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 创建学习型班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Web2.0 时代的PLE 建构初探 - 漫灵 - 网易博客 web2.0环境下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图情 [实践]WEB2.0下的门户网站建设 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