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结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04:56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结题报告
总课题组:
我校在2002年9月,通过上海市嘉定区教育科研室的引荐,申请加入北师大“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总课题下的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同年获得总课题组的批准,2003年被正式授予子课题学校。
两年来,我们认真履行总课题组规定的研究工作和有关协议,积极开展课题实践和研究,认真落实各个环节,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分工明确、经费保证、求真务实。两年的实践研究表明,我们选择的课题是正确的,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虽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了很多困难和疑惑,也曾彷徨过,甚至产生终止课题研究的想法,但是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对课题的研究,尽管学校的教学经费非常紧张,校舍也很成旧,教师的福利待遇也不高,但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给予保证,到目前为止,粗略估计已投入50多万元。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课题研究得到嘉定区教育局科研室和信息技术组的指导和帮助,也得到镇教委的支持以及兄弟学校的配合,使我们增强了信心。
应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正处于充实完善时期,我们的前期工作业已完成,硬件条件基本具备,目前正着手软件建设,把具体内容进行充实和作修补,为课题的推广应用做中期工作。现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对我校两年来开展课题研究作总结报告。
一、课题回顾
1)  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热点,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
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一日学习,终身享用”的效果,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张扬和未来发展,通过研究性学习,达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勇于实践创新的精神,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未来教育的重要一课,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有六个方面的目标:⑴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⑵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⑷学会分享与合作;⑸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⑹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对网络环境的认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蔓延,电子技术的发展壮大,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再模糊,特
别是近十年来,Internent网覆盖整个人类,它具有迅速、便捷、高效、大容量等优势,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使用,伴随而来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网络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界了,我们不但要利用网络,而且更要把网络知识传播给学生,推广到全人类,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势必要做先行者,学校就是舞台,让网络环境充满整个校园。
3)  对课题价值的认识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环境下,教育通常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教师实行“满堂灌”、“填鸭式”、“题海战术”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是“被动式”,“强记忆式”学习的方式,学生的知识完全来源于教师,学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囿于约束,个性得不到张扬,长期以往,造成学生在学业上知识面窄、在心理上受到压抑、遏制学生的能力发展,就有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而课题“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可以弥补上述缺陷,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实施研究性学习,其次可以提高师生应用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应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使用中得到完善;而对于研究性学习,又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提供自身发展的空间,把网络与研究性学习两者结合一起,可以达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的效果,真正能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对终身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4)  课题研究的主题
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和学科整合方面,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体
现自主学习的氛围、主动探究的意识、显示能力的过程、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引领等教学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探讨的热情,在教师的带领下,拓宽学生的知识点,获得亲身体验的快乐,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其次,要充分利用我校的网络平台,努力使教师和学生人人都会使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更趋科学、合理、公正、高效。发挥网络优势,将网络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模式融为一体,使信息技术应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结合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利用网络工具要求学生开展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比较全面、系统、正确的认识,提高实践和研究。
5)  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旨在:要让教师明白网络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促进的作用,它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成长。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药,所以“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应该贯穿于我们每个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中。要让学生懂得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社会的表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也许我们一时半会体会不到它的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积累、学习行为的养成和心理变化的成熟,总会有一天我们会意识到,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的帮助和克服工作困难的勇气,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动力。从小养成探究问题,研究事物是个人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因素。
另外,选择这个课题研究的还有一个含义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从“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中走出来,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环境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营养液,改变仅局限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矣”的观念,而是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高,真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教学与学习是非常微妙而复杂的思想与心理活动过程,要让一个人内在的潜能与外在环境的触媒相互交会行激,以点燃思想火花,产生创造、发现与感悟的喜悦。”我们希望:教师在实践中,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专业有所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二、课题概况
1、课题时间
1)  课题构想时间:2001年3月~2001年9月
2)  课题论证时间:2001年9月~2002年3月
3)  课题准备时间:2002年3月~2002年9月
4)  课题申报时间:2002年9月
5)  课题批准时间:2002年11月
6)  课题研究(预计)时间:2002年12月~2004年9月
7)  课题研究(实际)时间:2002年12月~2005年9月(因学校动迁,需延长半年)
8)  课题最终完成时间:2006年9月
2、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原课题组成员:张迅、李彪、蔡朝贵、王振华、胡健、赵耿铭及各主要学科教研组长等15人。
2)  现课题组成员:孙悦如、唐敏、蔡朝贵、王振华、胡健、赵耿铭及各主要学科教研组长等15人。
说明:原校长张迅同志和副校长李彪同志因组织调动,已离开本单位,现补充校长孙悦如同志和书记唐敏同志分别接替他们两位的工作。
3)  具体分工
(校长)孙悦如——全面负责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事安排和科研经费;
(书记)唐敏——组织管理,主要负责课题督导,协调各科(组)室工作;
(副校长)蔡朝贵——负责课题研究中的后勤保障,分管小学部课题组;
(副校长)王振华——负责学生方面的工作及课堂教学,分管中学部课题组;
(科研主任)赵耿铭——负责课题实施和管理,开题、中期、结题报告,数据收集整理,课题分析等,落实会议精神;
(信息技术组长)胡健——负责校园网络建设,负责信息技术组工作,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各教研组组长——收集并整理所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记录,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和经验,案例分析、心得体会、论文,学生方面的成长记录、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考评,及学生家长的反响意见等。
课题领导小组
科研室
信息技术组
各教研组
3、课题组织管理树形图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由学校科研室负责课题开展的日常工作,科研室通过信息技术组和各教研组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要求。
4、课题实施计划
本课题包括三个阶段:
1)  课题准备阶段:包括课题论证、课题构想、课题申报;
2)  组织实施阶段:包括成立课题组、成员安排及分工、落实课题实施的必备条件、软件开发和应用、教师培训、学生动员(家长会);
3)  课题总结,成果推广:包括结题报告、经验交流、成果应用。
5、课题研究方案
1)  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2)  添置一定数量的学生电脑,建立校园网络;
3)成立信息技术组,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创建学生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学生电脑房以及给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和现代化办公设备。
4)加强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校本培训,开发应用软件(个别需要向兄弟学校购买);
5)总结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三、课题执行情况汇报
从课题申报起,学校上下一致,对这个课题非常重视,按照课题计划,我们在前期工作
和硬件配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期间尽管学校主要领导发生了人事变动,但是课题研究从没有中断。到目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网络环境建设
⑴  2001年起,学校初步设想,组建校园网,当时区教育局也提出口号“校校通网络”,所以,在区教育局和镇政府的支持下,用了半年的时间,学校的网络初建成效。当时创建了一个学生电脑房,行政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形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电脑数量不足30台,随着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不但教师要使用电脑,学生上课也要使用电脑,而且按照上海市新课标的要求,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这样,我校的电脑数量和专用教室明显不够,于是,又经过多方筹资,购买了第二批电脑,接着逐年添置和更新,目前我校拥有电脑数有230台,为了配合教师教学需要,我们还配置了5台笔记本电脑和四套移动多媒体。现在平均每2位教师拥有一台电脑,中学生平均每6人拥有一台电脑,我们还将部分闲置的教室改建成一个电子阅览室和一间学生电脑房以及一间多媒体教室,学校现在有学生电脑房2间,电子阅览室1间,1间多媒体教室,每间教师办公室里都配有1—2台电脑,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以及行政管理人员每人都有一台。
⑵ 2002年校园网络建设正常运转,开通两个网址www.shsmxx.com.或 http://10.113.100.20   后者是校园网。
⑶  今年9月,我们已在每个教室里敷设了网络线路并配备了电脑。学生经过学习网络知识和使用网络平台,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达到20%左右,并有上升的趋势。这为以后开展在线教育提供了保障。
2、研究性学习
⑴ 加强宣传力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形成学习氛围,学校为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为教师能掌握网络知识进行辅导培训,第一期有85%的教师通过了Word98、Excel、forxpor的考核,第二期有80%的教师通过了网络基础知识、PowerPoint的考核,一批中年轻教师通过了Internent未来教育的培训,学会了网页和flash课件制作,学校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校园网上使用ftp输传各类文件,96%以上的教师都能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⑵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我们组织力量编写了一本“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作为校本教材,配合课题研究,供教师学习使用。
⑶ 利用课余时间,请有关专家来校作理论学习报告,通过开展教师论坛,在教师中形成讲科学、用科学、懂理论、会操纵、增效率、比成果的学习工作氛围。
⑷ 召开学生家长会,取得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支持。
⑸ 结合我校实施的市级课题“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践研究”,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下性学习”融入学校的未来发展目标之中。
⑹ 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作统计发现,学生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上升,教师的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四、课题实施体会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实践”这个课题研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追赶潮流,关键它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教育目标的指向,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总结了几十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符合我国教育方向和适应中国国情的科学命题。课题的提出,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是一次冲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如果课题研究的优秀成果被推广使用,那将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小的方面讲,如果一个人养成了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就意味着具备了创新的基础,决定新的发现,事业的成功。从大的方面说,具有研究性学习的人,才是祖国建设需要的人才,他们才会创造出更多造福人类的财富。
鉴于上述认识,课题组经过多次商讨,反复考虑,决定从两个方面同时开展课题研究。首先是网络环境的建设,学校为了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抽调四位年轻教师,成立信息技术组,通过进修学习和利用寒暑假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网络知识,达到能制作网页,管理网络,并肩负培训教师的任务。今年暑假期间,学校又组织力量对教师办公室和电脑房以及专用教室进行第二次维护和装修,并改造了部分线路,安装了网络线路,更换了电脑。从安全角度考虑,在当地派出所的支持下,在学校的主要部门,特别是信息技术组和电脑房以及多媒体教室都安装了电子自动探头。目前信息技术组工作运转通畅,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方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第二是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我们抓住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热潮,把学生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作为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切入点,发挥探究型和拓展型课程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的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体会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发现有许多问题学生无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学科中通过拓展型课程及时弥补。从教师角度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以前有的教师总认为只要上好40分的课就完成任务了,结果教了一辈子的书,也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值得炫耀之处,工作平平谈谈,而现在就不同了,教师的业务水平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要及时转变,因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本身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先进性等特征,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的理论,它融入了学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专业成长等内容,也涵盖了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论等诸多理论,因此,新课标把“以德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总目标指引我们的工作,身为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研究性学者。
五、下一步课题计划
1、  在已完成的工作基础上,将校园网络进行调整改版,要求改版后的网页第一能反映我校的特色(上海市绿色学校,二期课改实验基地学校),第二为开展教育科学科研搭建平台,第三要使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方便教师备课、查找资料、理论学习等,开辟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
2、  在校园网页上增设栏目:在线教育、名师课堂、网络资源、课件库、管理平台等栏目的内容。我们的想法是,便于学生利用家庭网络在课余时间,和教师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学生可以发帖子,将学习中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长的烦恼、与人相处中的困难等问题提交给教师,然后学校安排相关的教师去解答这些问题。网络资源和课件库是为了方便本校教师查找资料,提高备课质量和工作效率。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的学籍管理和成长记录,教师的业务档案和人事档案,学校图书室和财务等;
3、  深化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和研究,继续做好教师培训工作,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对二期课改精神有清醒的认识。举办教师论坛,掀起研究性学习的热潮。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比学习,重研究,讲科学,增效率,树理念,看成果”的教育教学活动;
4、  继续做好各学科的子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六、课题其他说明
1、在总课题的引领下,针对当前的教育大环境,预测未来教育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提出“以网络为平台,打造数字苏民”的基本构想,为此在2003年,学校向上海市教科院申请了市级课题《数字化教学和管理的实践研究》,并得到批准立项。同时被嘉定区教育局作为区重点(资助)课题,目前此课题正在实施过程中。
所以,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这个课题,对我校在办学方向,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发展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扩大学校的社会信誉度、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呵护教师的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另外,课题组成员经过实施研究,不但在业务能力上得到提高,而且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上升,涌现出一批科研骨干分子,他们的表现带动了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2、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碰到最大的困难是学校的资金不足,一些硬件设备无法落实;第二个问题是师资队伍力量不均衡,一些教师的年龄较大,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难以独立承担,所以课题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
3、受高考和中考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一时还难以改变,“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一直捆绕着他们,于是大部分时间忙于机械性的教学,重复练习。他们认为利用网络或者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研究,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得不偿失,甚至有的领导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也只重于结果,不看过程,这样就挫伤了教师搞科研的积极性。
4、由于我校在2005年要搬迁校址,所以,学校决定在硬件方面不再投入,主要开发应用软件和加强校园网的建设,等新校舍建成以后,再重新规划布局。
5、学校联系方法:
课题组长:(校长)孙悦如     课题负责人:(科研室主任)赵耿铭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解放街271号
邮编:201802
电话:传真(021)59122322,总机:59124479转1010
网址:www.shsmxx..com      E-mail地址:Shsmxx@shsmxx.com
上海市嘉定区苏民学校课题组
2004年11月10日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简介 网络环境下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red by Discuz!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高中美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 网络教育测评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情境认知与学习  网络教育 网大 中国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生支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