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十大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46:42
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李慎明指出,经过新中国60年的发展,社会哲学工作者不辱艰辛和使命,更加主动自觉掌握哲学社会的发展规律,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好处理好若干关系。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勇于创新的关系。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我们全部活动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新中国哲学研究方向的出发点、立足点,也是衡量科学社会性质的根本尺度,为什么是根本的问题?这是一个命题,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二、在坚持“二为”方向前提下必须坚持方针,这是我们学术充满活力和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毛主席在1919年湘江评论中大声疾呼在学术中要寻找什么是真理。建国后又明确提出三大方针,我们在理论和学术要一贯坚持三大方针,要引导大家解放思想,畅所欲言,鼓励各种不同的流派观点的不同学说。我们不要轻率做结论,利用行政力量上纲、强行压制。这种真理往往被少数人所发现,而不被大多数人认识,因此不能被接受甚至受到摧残和压制。

  我们大力提倡双百方针就是为了保护新的观点、新的学派、新的学术,从而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发展。但是我们所说的双百方针不是要违背“二为”方向。哲学社会工作者在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同时,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努力成为人民灵魂工程师,维护社会大团结,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三个关系是理论研究与深入实践的关系。当今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时代在召唤我们,研究解决时代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事业。大力加强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深入研究如何认识危机的根源和发展的可能趋势,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比如说认真贯彻《决定》有效的扩大党内民主,有效的抑制腐败现象。

  第四个关系是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基础理论研究是指研究者根据人民在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按照一定的逻辑对之进行必要的整理,将之条理化、系统化为一定的概念和原理体系,为基础理论研究收集、整理、甄别史料和资料也应属于基础研究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哲学和人文学科都属于基础研究。二是应用理论研究,应用理论是指事物的一般规律在不同的学科的规律性的反映与体现。可以说,应用理论研究是应用对策研究的指导方针,同时又是应用对策研究的理论升华。一般来说,社会科学各学科都有一个应用理论研究问题。三是应用对策研究,这是各个学科尤其社会科学各学科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具体应对决策的对策建设。一般来说,应对对策研究、主要是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任务,但人文各学科也往往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应当正确处理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个关系是集体协作攻关和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无限广阔,一般地说,一些重大特别是跨学科的重大课题,任何单独学科特别是个人是无法承担完全的,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集体协作攻关。课题立项时,对基础性研究、中长期前瞻预测性研究、应用对策性研究的重大课题,应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分门别类的统筹规划、统一使用科研力量,以免一些容易出成果、出经济效益的热点问题重复立项、重复研究,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一些周期较长、不易直接出经济效益的但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的难点问题,以及事关全局的中长期前瞻预测性和基础性研究,却无人问津或投入不够。

  第六个关系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范畴,受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映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些学科本身并不属于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力的组成部分,而与之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构成了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如果把哲学社会科学直接归结为生产力甚至是现实的生产力,则很容易混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及意识形态等观念形态的东西。因此,我不赞成哲学社会科学是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一说。但这也绝不是否认它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能动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不能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来说明,而是表现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反作用,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哲学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弄清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便为弄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提供了前提。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比如与市场关联密切的相关学科可以直接获取更多一点的研究支持。在人员配置方面应逐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择优”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在运行机制方面要逐一打破大锅饭、平均主义、严格评估验收、强化奖惩制度确保多出精品力作。等等,另外我们也绝不排斥依法兴办各种民间哲学社会主义科学研究机构和开展各种活动。

  第七个关系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问题。当今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关系紧密,由此而产生的边缘、交叉、综合和新型学科层出不穷。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应当为这两方面的结合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多办些自然科学、工程科技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联合举办人才培训中心,鼓励攻读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双学位。在重大项目论证中,要吸取自己科学和哲学社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合力攻关,等等。
第八个关系是加强党的领导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要切实提高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党在这方面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领导。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有了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领导,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就健康发展,学术繁荣、文化昌明。反之,削弱甚至放弃党的领导,则会导致严重的思想混乱,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哲学社会科学界要主动自觉地接受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承认和接受党的领导,体现了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服务社会的崇高觉悟和使命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更加紧密地将学术研究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追求与时代的主题、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要全面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进一步调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哲学社会科学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应由国家和各级政府拨款兴办,应由党和政府统筹规划和管理。要加大支持力度、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多办实事。

  第九个关系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与加强国际交流的关系。对外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我们的经济建设,还同样适用于文化建设,其中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一个民族的的哲学社会科学要实现繁荣、发展和创新,就必须大量引进世界上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学术思想,并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鉴别、批判、汲取。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学习和接见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方式和方法。要加强国际见的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进行项目合作。在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中,我们还要注意对各种资本主义错误学术思潮的抵制和批判。

  要看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在阶级社会里,哲学社会科学往往有着鲜明的阶级性质;一些研究的方式、方法可以相互借鉴,但研究的方针和目的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不能搞所谓的“与国际全面接轨”,要坚持独立自助行和开放包容性的有机结合。

  第十个关系是“为人”与“为文”的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着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自己的作品和观点来教育或影响别人。现在大家对假冒伪劣的物质产品以及生产者深恶痛绝,那么存不存在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及其生产者呢?我们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要生产好精神产品,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血管里流出的是血,从水管里面流出只能是水。因此,要“为文”首先要“为人”。古语常说:“文如其人”“功夫在诗外”。李大钊同志所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都是这个道理。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主观世界的改造,其中也包括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看到,市场经济在极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世界观,如果不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不可能拿出有利于党、国家和民族的好成果和好对策来。没有一个好的世界观,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学风,因此,任何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党员学者,都应该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牢固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拿出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的真理力作。再处理“为文”与“为人”关系方面,哲学社会科学界其中包括我们社科院的老一辈学者中,有很多是我们的学习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