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正确方向 发扬优良传统 坚持改革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2:06:26
把握正确方向  发扬优良传统  坚持改革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刘云山

    这次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做好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工作,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借此机会,向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紧跟时代、植根实践,新中国成立6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波澜壮阔的60年中,我们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上了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经过60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华民族正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60年一甲子,60年旧貌换新颜。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必将作为人类争取自由解放和文明进步的光辉一页载入史册。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提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立了全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强调全党都要注意思想理论工作,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有计划地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把理论工作搞起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强调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要从科学和教育入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哲学社会科学摆到关系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地位,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探索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全党和全社会的重要任务。60年来,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与实践齐发展,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第一,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为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和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出版一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出一批普及读物,广泛宣传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有力促进了全党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有力促进了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把学习研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战略任务,兴起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提供有力学理支撑;积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努力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日益深入人心。

    第二,大力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积极参与和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促进思想解放,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发挥了思想先导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深入研究阐释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力促进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

    第三,认真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传承中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组织数以万计专家学者深入基层、深入边疆、深入民族地区进行广泛调查研究,搜集抢救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对丰厚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梳理,对各民族文化进行挖掘保护,使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得以传承发扬。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尊重过去、面向未来,正确对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实施一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大研究项目,推出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不断赋予民族优秀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推动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四,扎实推进学科和教材建设,为建立比较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建设,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在全国建立起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机构,组织编写了100多种有影响的大学文科教材,建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史学、文学、新闻学、民族学等一批重要基础学科。1977年,在中央重视和关心下,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此后,相继成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各地普遍成立了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相结合,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建设了一批有较强原创能力的基础学科、一批有较强对策研究能力的应用学科、一批立足学术前沿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教材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把教材建设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组织全国力量编写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骨干教材,逐步形成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材体系。

    第五,广泛开展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成果。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经验,派出了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到国外学习交流,翻译出版了一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名著。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主动的姿态面对世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了解世界,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有益思想成果,同时坚决抵制各种错误、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范围和规模,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走向世界,使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学术舞台上,逐步增强了在重大学术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六,切实加强人才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为今天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的骨干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极大地激发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和引导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造就了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科研骨干;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进行大规模培训,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研究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四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善于把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升华为理论成果。五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充分调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学术流派的争鸣和切磋,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六是必须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当代、继承前人。努力从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实践中,从古今中外丰富的学术思想中,汲取营养、推陈出新,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哲学社会科学。这些成功经验体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优良传统,反映了时代进步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本质要求,要很好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正面临着极为有利的条件。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党的思想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源泉;全党全社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关心和支持,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国际国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哲学社会科学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金融危机、恐怖主义、环境恶化、流行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大大增加。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动,需要我们密切观察、深入研究。二是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随着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相互激荡、彼此碰撞,这一方面有利于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另一方面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传播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意识形态领域渗透和反渗透的斗争仍然十分尖锐复杂,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巩固的同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四是互联网发展的大众化、媒体化、数字化趋势更加凸显。随着互联网技术门槛的不断降低,网民群体加速向普通大众发展。互联互动、即时传播、共享共用的特征,使互联网的媒体功能日益凸显。互联网普及促进了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数字化生存”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如何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互联网,已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要看到,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人们在积极应对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这场危机的根源,清楚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这场危机正在世界范围引发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争论,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理解和认同。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研究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良好契机。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握正确方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

    第一,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把深入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一是要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二是要紧紧围绕全党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三是要紧密联系我们党的历史,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规律和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把理论研究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向基层、走进群众,不断推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二,大力加强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为党和政府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建言献策。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不期而遇,新的挑战与既有矛盾相互交织,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的基本态势、演变过程和长期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变挑战为机遇、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信心和勇气。二是要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研究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研究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如何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如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问题,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如何发挥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中的建设性作用,研究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新秩序,推动形成有利于我国改革发展的国际环境,使我国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第三,积极开展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伟大历程和历史经验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信心。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深入研究阐释这些经验,汲取智慧,把握规律,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一是要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的伟大历程,研究阐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研究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二是要围绕党的十七大概括的改革开放30年“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研究阐释我们党开拓改革开放道路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研究阐释改革开放如何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研究阐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基本要求,引导人们深刻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三是要把研究历史进程、历史经验同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结合起来,同研究阐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毫不动摇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着力推进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更好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把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深入研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不断推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一是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深入研究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引导人们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二是要围绕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入研究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着力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要围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深入研究如何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四是要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深入研究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五是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入研究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医疗卫生、安全生产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六是要围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研究如何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五,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不断增强全社会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我们同各种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重大课题,开展深入研究,不断深化认识。一是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内涵外延和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概括提炼,不断用反映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观念来丰富和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国民教育之中,贯穿到理论武装、新闻宣传、精神文明创建、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以及制度建设、社会管理之中,使之转化为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力求在多元多样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当前,要重点回答好“六个为什么”,既讲清楚“必须坚持什么”,更讲清楚“不能搞什么”,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六,切实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工程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示范带动作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工程实施5年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力推动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力团结和凝聚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出成果的关键阶段,要紧紧围绕中央批准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工程各项工作。一是要精心做好工程教材编写工作。要加强组织协调,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教材编写审议进度,组织好教材出版、使用和宣传工作,把工程教材作为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指定教材,在全国高校统一使用。二是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完善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三是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基本观点研究,尽快推出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为理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更为准确的文本。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工程为载体,通过课题研究、教材编写、国情调研、研修培训等活动,努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一批各学科各专业的领军人物,一批具有较高素质、有志于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后备人才。要把工程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的桥梁和纽带,吸引广大理论工作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工程。

    三、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进一步提高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水平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重视和关心下,在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金总量有了较大幅度增长,基金项目设置不断拓展,形成了以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委托项目、西部项目、后期项目为内容的项目资助体系;评审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成果鉴定结项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成果;成果宣传推介工作扎实有效,许多成果被纳入党和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总的看,国家社科基金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要认真总结经验,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新局面。

    第一,要把握导向。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示范性,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科研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唱响主旋律,牢牢占领哲学社会科学主阵地。在制定项目规划时,要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确定研究项目时,要加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资助力度;在验收项目成果时,要把是否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首要标准。

    第二,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重点放在资助研究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着力推出有广泛影响的重大成果。要进一步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大力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长远影响的研究项目,更好地发挥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力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对学科创新发展起关键作用的研究项目,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持续发展能力。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推动工程与社科基金项目深度融合,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第三,要严格标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必须体现国家水准,反映国家水平。要把精品意识贯穿于工作全过程,使推出的成果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优中选优的原则,不断深化项目评审制度和评审方式改革,严把评审立项的入口关。要以提高成果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和成果评价机制,注重原创性和科学性,注重实践价值,严把鉴定结项的出口关。要进一步加强对优秀成果宣传、评介和推荐工作,引导广大项目承担者自觉以严谨治学的态度打造精品力作。

    第四,要科学管理。目前社科界对基金项目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国家社科基金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管好用好国家社科基金,努力维护国家社科基金的良好声誉。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用良好机制引导良好学风的能力,切实做到科学管理、民主管理、依法管理。要科学合理地确定研究项目和资助强度,既保证科研需要又避免浪费,使有限资金最大限度发挥作用。要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贯彻党的方针原则,在管理中体现党对社科工作的重视和关怀,使国家社科基金成为服务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要平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呼唤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也必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新局面,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本文是刘云山同志5月17日在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评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把握正确方向 发扬优良传统 坚持改革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上海改革发展 李玉赋:推动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 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中土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增强意识、强化手段,以创新推动保险资产管理的改革发展——吴小平副主席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创新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外交部发言人:中日应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正确处理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十大关系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传递的政策信号(图) 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要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举办 一论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周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放权让利 人民日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方向 发扬特色 注重实效 在新的起点上续写农村改革新篇章 正确把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方向 中国政体改革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