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20:05

吉安县位于江西省中部,

吉安县

地处吉泰盆地中心、赣江中游。县城敦厚镇距南昌231千米,距吉安市10千米。总面积2117平方千米。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43.75万人,吉安县古称庐陵,秦(公元前221年)始建县,1914年改吉安县至今。全县国土面积21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7万公顷,谓之“七山半水二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现辖11镇8乡。是国家商品粮食基地县、全省瘦肉型猪基地县、赣中南地区烟煤基地县,驰名中外吉州窑所在地。县城敦厚距南昌231公里、吉安市中心城区10公里、井冈山机场30公里,105国道、319国道穿境而过。境内河系发达,禾水、泸水、桐江等是赣江的一、二级支流,水量充沛,可开发利用的相应年发电量近2.2亿度。县内大量种养湿地松(71万亩)、吉固芷、车前籽、吉安黄牛等。

目录

·                                 • 历史沿革

·                                 • 经济建设

·                                 • 社会事业

·                                 • 县城历史

·                                 • 名胜古迹

[显示全部]

吉安县-历史沿革

 

吉安县古称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夏、商时代(约前21世纪~前1066),地域处扬州西境,周朝(前1066~前221)地属吴、越、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始设庐陵县,隶属九江郡,县治在今泰和县西3里。高祖元年(前206),秦亡,楚汉争霸,英布为九江王,庐陵县属九江王国。

汉高祖五年(前202),

吉安县

颖阴候灌婴渡江平定楚地,分九江郡立豫章郡,领18县,庐陵县属豫章郡。新始建国元年(9),改豫章为九江郡,改庐陵为桓亭县。建武元年(25)。桓亭县复名庐陵。初平二年(191),分豫章立庐陵郡,县名高昌,属庐陵郡。

三国时属吴国领地。晋太康元年(280),司马炎平吴,庐陵郡治迁石阳,县属沿旧。咸康八年(342),庐陵太守孔伦移庐陵治于今吉安市区,石阳县随徙。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武帝灭齐,高昌县并入石阳县,隶属庐陵郡,郡县同治所。隋开皇十年(590),改庐陵郡为吉州,改石阳县为庐陵县。次年,撤销吉阳(今吉水)、兴平(今永丰)、阳丰(今永丰)三县,并入庐陵县,隶属吉州。大业三年(607)。改吉州为庐陵郡,庐陵县隶属不变。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吉州,庐陵仍为附廓县。开元二十一年(733),江南道分东、西二道,庐陵县属江南西道吉州。天宝元年(742),改吉州庐陵郡为吉州,县属不变。吴天佑六年(909),庐陵县属杨吴领地。南唐保大八年(950),析庐陵水东11乡置吉水县,庐陵县仍为吉州附廓县。

北宋元佑七年(1092),庐陵的同水乡与吉水的顺化乡互易(顺化乡即纯化乡)。南宋景炎二年(1277),忽必烈设立江西宣慰司,改吉州为吉州路,庐陵县隶属如故。元代元贞元年(1295),改吉州路为吉安路,吉安之名始于此,相传意取“吉泰平安”之义,庐陵县仍属之。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改吉安路为吉安府,庐陵县属吉安府。明洪武九年(1376),改江西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庐陵县属江西布政使司湖西道吉安府。崇祯十六年(1643)十一月,张献忠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次月,复称吉安府庐陵县。清初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西道废,吉安府直属省。雍正九年(1731),庐陵县隶属赣南道吉安府。

民国元年(1912),废府,撤道,民国三年(1914),改庐陵县为吉安县,设庐陵道于宜春,吉安县属江西省庐陵道。民国十五年,废庐陵,吉安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二十一年,江西省划分13个行政区,吉安县隶属第九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江西省缩编为8个行政区,吉安县隶属第三行政区。民国三十一年,全省划为9个行政区,吉安县仍属第三行政区。1949年7月16日吉安县解放。7月28日,奉令析吉安县石阳镇置吉安市,同属吉安分区。1949年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专区。1958年11月,吉安县并入吉安市,次年6月,县、市仍分治。1968年,吉安县专区改名井冈山地区,吉安县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地区,吉安县仍属吉安地区,同年11月,县治从吉安市五岳观迁至新县城敦厚镇。

吉安县-经济建设

 

2004年,

吉安县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亿,达到2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800万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82500万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66649万元,增长18.3%。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145元,比上年增加805元。工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势头,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1:34.6:31.3调整为33.98:36.51:29.5。第二产业超出第一产业2.53个百分点,成为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达到20913万元,比上年增长24.4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95万元,比上年增长18.33%,全县财政总支出完成31768万元,比上年增长32.60%。物价水平基本趋于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略有上升,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3.4%。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7%。衣着类价格下降1.2%。医疗卫生用品下降0.5%。居住类上涨4.3%。其它类别价格基本持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农业内部结构仍不合理、农民增收渠道还比较单一,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还需进一步提升,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

●农业
2004年,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形势明显升温。全县农业现价总产值120587万元(不变价产值579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农业产值51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7.2%;林业产值13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6.5%;牧业产值39434万元,比上年增长3.1%;渔业产值84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6%。2004年,全县继续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中心,着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努力扩大高效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千方百计使农民增产增收,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朝着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

林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县完成造林面积57000亩,完成林木育苗165亩,幼林抚育面积6000亩,完成退耕还林整地面积57000亩。科技兴林进一点发展,森林防火、防病工作不断加强,保持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5%,比上年增长3.5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

●工业
辖区内全部工业现价总产值233000万元,增加值68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7%和53.6%。其中县属工业现价总产值184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8%。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作用突出,支撑全县工业发展的作用力加强。县属规模以上工业现价总产值6744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3.8%。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792万元,实现利税总额8952万元。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531万元,比上年增长35.6%,全年资质等级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58万元,比上年增长36.57%,施工房屋面积30.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9.2%。

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随着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工业园、高新区等投资载体迅速扩张,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10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98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48393万元,同比增长15.1%;更新改造投资4058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其它投资完成29684万元,同比增长33.0%,房地产开发完成7691万元,比上年增长66.1%,全年新增固定资产88882万元,比上年增长70.8%。

●交通、邮电

吉安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县公路客运周转量达13113万公里,比上年增长9.8%;公路货运周转量达3164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6%,货物运输量达334万吨,比上年增长29.0%。邮电通信水平不断提高,新型业务发展快速。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年完成通信业务总量3548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城乡电话用户达56046户,比上年新增13303户,增长31.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发展到6224户,比上年增加140户,增长2.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50265户,比上年末增加10510户,增长26.4%。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4万人,比上年增长70.0%,全年旅游总收入1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70.0%,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3万美元,与上年持平。

●贸易、招商与个私经济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县及县以上37637万元,增长17.8%,县以下43013万元,增长17.3%。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外资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投资的主渠道。全年实际利用内资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9%;实际利用外资1466万美元,同比增长31.4%。全年还争取上级投资超过2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全县工商登记的个体私营企业4629户,从业人员为8572人。其中个体工商户4327户,私营企业302户,从业人员3711人。

●金融
存贷款稳定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26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6167万元,增长18.6%。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5322万元,比上年增加30825万元,增长20.0%。贷款规模明显扩大,年末贷款金额为87520万元,比上年增加8667万元,增长11.0%。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500924万元,累计现金支出493880万元,收支相抵,累计现金回笼7044万元。全县财产保险金额181012万元,累计保费收入800万元,累计赔款支出612万元,期满返还金额为5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4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3.6%,赔款支出141万元。比上年下降9.6%。全县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5626人,全年发放养老保险金额为1912万元,比上年增长4.87%。

吉安县-社会事业

 

●科学
全县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家,2004年年底达到10家。全年科技投入150万元,实施科技项目29项,其中,科技扶贫项目3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12项,累计新增产值6700万元。鉴定科技项目4个,评审进步奖13个。全年科技三项费21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教育

吉安县


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8602人,小学在校学生39883人。高考录取大中专学生1602人,录取率达61.4%;中考录取高中学生2883人,职业高中471人,录取率为58.0%。小学升初中共录取新生7941人,全县幼儿入园率达73.6%,其中县城达98.0%。

●文化
全县共有电影单位2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站)8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站19个,电视转播台20座,有线电视节目26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0%。

●卫生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7个,医疗病床672张,专业卫生人员869人。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中获金牌70枚,银牌49枚,铜牌35枚。

●其他
全县辖区内职工人数为16589人,比上年减少269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8252.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96.74元,比上年增加58.42元。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城镇新建住宅面积3.9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18平方米;农村人均新建住宅面积2.0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达28.5平方米。老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县用于老区建设扶贫投资总额为2369.30万元,其中用于种植业14.6万元,用于养殖业10.7万元,用于农田建设224.4万元,用于交通建设676.9万元,用于其它行业生产等490万元。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为43.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317人。其中乡村人口为35.39万人,占总人口的80.6%;城镇人口8.52万人,占总人口19.4%。全县男性人口22.93万人,占总人口52.2%;女性人口为20.98万人,占总人口47.8%。全县人口出生率12.22‰,死亡率2.62‰,自然增长率为9.60‰。

吉安县-县城历史

 

●老县城
秦及西汉时,县名庐陵、桓亭,县城在今泰和县西3里处,城址无存。汉初平二年(191),置庐陵郡,县名高昌,县城在今泰和县西北30里处,城址无存。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并高昌入石阳,县城在今吉安市城南一里的孔家湾,其城址无存。隋开皇十年(590),改石阳县为庐陵县,庐陵为附廓县,迁城郭于今吉安市赵公塘、青石街、甘泉门等处,城址无存。唐永淳元年(682),县城移至今吉安市北门街、弓箭街故城范围。民国十七年七月至二十五年夏(1928-1936),城墙拆毁。1979年11月,吉安县治所从吉安市区徙新县城敦厚镇。

●新县城

吉安县


新县城位于县境中部敦厚镇盘龙岭。东起马甫,西止金家岭,南抵连山,北临禾水,城域面积约17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1万。县城至吉安市12公里;至南昌225.6公里;南至赣州218公里;东距京九铁路3.5公里,距永和赣江航运码头8公里;西至井冈山119公里。客车直通各乡镇,交通可谓四通八达。

敦厚原称圳溪村,1924年改名圳头,1931年取圳头的谐音为敦厚,即诚恳、淳厚之意。1971年开始城建,1979年初具轮廓。10月,吉安县设立敦厚镇,11月,吉安县革命委员会从吉安市迁入敦厚镇。

城区海拔60~80米。街道纵横,形似棋盘。二七路、吉州路、文山路、庐陵大道、东昌路、赣江大道、君山大道东西横穿;福华路、天华路、白云路、凤凰路、高昌路、兴华路、南北纵贯;富川路、赣中大道斜切城区。
庐陵大道(系吉井公路1段),东起丁家洲,西止三山冈,全长3500米,宽43米,其中车道宽16米,沥青路面。中共吉安县委、吉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及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庐陵大道西段北侧。县直机关大多布设在庐陵大道南北两侧。金融、商业主要集中在庐陵大道西段。

赣中大道(系105国道1段),北起丁家洲,南止易家村,全长3000米,宽50米,沥青路面。位于105国道两旁的县城规划区东南部,1992年列为吉安县敦厚经济开发区。开发区西起君山田垅,东至梨山水库,北起古泽洲,南至县良种场,面积10平方公里。

县城供电有地区变电站。供水有县水厂,日产饮用水2700吨。城内程控电话与国内外联网。县属工厂环城而立,主要有吉安化肥厂、吉安啤酒厂、吉安糖厂、井冈山卷烟厂、庐陵水泥厂等。驻县工厂有省属庐陵制药厂,地属江西汽车工程塑料厂,吉安市属赣江无线电厂。城区有吉安县委党校、吉安县中学、吉安县老师进修学校、吉安县职业技术学校、敦厚中学、高塘中学、城关小学、敦厚小学、吉安县保育院及广播站、庐陵电视台、文化馆、图书馆、庐陵电影院、工人俱乐部等。医疗设施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所。饮食服务设施有庐陵宾馆、金陵饭店、林业局招待所、粮食局招待所、农机公司招待所等。私营酒家饭店及饮食摊点星罗棋布。

吉安县-名胜古迹

 

●“二·七”会议旧址
位于文陂乡陂头美陂村,座西向东,分前后两栋,中有2.2米宽的走方廊小院,为砖木结构。1930年2月6日至9日毛泽东主持的红四军前委,意向西、赣南特委,五、六军军委,在此举行联席会议。旧址经维修原貌未变,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东固平民银行旧址
位于东固镇街道中心南侧,座东南朝西北,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占地面积189.51平方米。1928年10月—12月,东固平民银行和东固消费合作社在此相继建立。1987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总部旧址
位于文陂乡美陂村永慕堂。座北向南,是一栋三堂二堑吞口式砖木结构的古式祠堂。占地面积1204平方米。祠堂大门上端雕梁画栋,翘角重檐,高10.2米,门口两侧存有石狮一对。永慕堂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55年)。,1930年2月中旬红四军总部住于此。1983年重修。1985年已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土地干部训练班旧址
位于文陂头圩万寿宫。1930年2月中旬,赣西南特委为了贯彻“二·七”会议精神,在此举办了土地分配干部训练班。1985年列为县级保护单位。

●文天祥纪念馆

吉安县


位于新县城当缅山,1984年动工,1991年底竣工,1992提1月正式开馆。总建筑面积1398平方米。广场465平方米。整个建筑,分为主体建筑、正气堂、配套建筑4展厅。均为砖混结构仿古建筑。正气堂座北朝南,红墙黄瓦,翘角重檐,藻井天棚,棂花窗扇,雕梁画栋,斗拱叠加,临门99级台阶,周围松柏四季常青。正气堂为序厅,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庄严威武。四壁嵌8幅大型壁画,描绘文天祥生平佳绩。序厅设有一全馆整体模型盘,年均接待参观者5.5万人。

●青原山净居寺
青原山位于老县城(今吉安市)东南9公里,赣江之东。属嵩华山脉,海拔116米。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封天下三百六十五座名山,青原山为其中之一。佛教自古便人“天上云居”之说。诗人杨万里赞它是:“山川江西第景”。山上的潭泉溪峡共35处。有游喷雪、虎咆、珍珠、百茅溪、小三叠、飞龙潭等泉,攀天岳、芙蓉、翠屏、鹧鸪、西华、华盖等奇峰,还有试剑、石漱、青峡、坠字石、剑台、滴水崖、飞云石等名胜,处处留下古人兴吟咏的手笔诗章。唐代名臣、大书法家颜真卿篆书“祖关”二字,刻石碑嵌在进净居寺山门之首。山门镶有文天祥手书“青原山”三字。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亲笔长诗《游青原次韵周元翁》,后人把它分刻在八通石碑上,分嵌大雄宝殿二侧。宋朝抗金名相李纲的《游青原山记》也分刻在四十二通石碑上,嵌于净居寺的老斋堂壁间。以上名人墨迹,被历代誉为“青原墨迹四宝”。另外,明代著名理学家王守仁手书的“曹溪宗派”石碑,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手书的“天在山中”,都是古迹墨宝。据“青原山志略”载:历代游青原者,讨好唐代名相姜公辅,重臣段成式,南宋名相周必大,名臣胡铨、向敏中,名词人刘辰翁;明代名臣李东阳、湛若水;清代名家施闰章、翁方纲、蒋之奇等,咏青原山的诗篇近500首。

唐朝神龙年间,佛教传入青原山,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建寺。初名“安隐寺”(因傍安隐山而得名)。宋徽宗赐名“安隐寺”,沿用至今有八百多年历史。宋代文天祥有诗:“活大参禅笋,清泉透佛茶。……夜影灯前客,江西七祖家”。唐代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受阻,折回途中路过吉州时,参禅青原山。净居寺僧徒曾达千人,成为江西一大名寺。净居寺迭经历代修葺,寺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七祖塔亭以及左右禅房,占地约1万平方米。大三结合宝殿四面环水三桥拱立,富有河南庭院色彩。解放后划归吉安市管辖。

●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系老县城东(今吉安市)赣江中突起一洲,两头尖,中间大,呈梭形。南起习溪桥码头,北至井冈山大桥(原为梅林渡)。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临沿河路与青原台想望,原有渡船,后有浮桥,今有钢混桥。洲的前言右峙神岗山,左挹青原山诸峰,洲后螺子山,诸山拱立。江岸上10公里长街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然而白鹭洲的闻名,是南宋宁淳元年知吉州江万里在此创建白鹭洲书院,得到朝廷奖掖,理宗还亲御书:“白鹭洲书院”的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帮驰名全国。创立以来,曾被江水战祸圮圯毁数次,但都得以复兴。现存“风月楼”红石柱一对联:“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杰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便是生动的写照。吉安素经“文章节义邦”著称,被奉为江南望县,文天祥、邓光荐、刘辰翁等古代忠节先贤,皆出于此。宋代大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曾讲学其间。明朝大臣、名儒邹元标、状元刘绛等也长期主讲其间。历代名人从游白鹭洲都大都留下了诗文,今存《白鹭洲志》。解放后划归吉安市管辖。

●青原台
青原台(即钟鼓楼)位于县城东,赣江西岸的革命烈士公园内。与白鹭洲的“风月楼”隔江相峙,系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由吉州太守各祁所建。下面筑了9尺土台,在土台上建筑三层楼台,每层楼有翘角重檐拾级而上。南宋初年吉州太守郑作肃与尚书刘才邵曾在青原驯作诗唱和,后人把这些唱和诗刻在楼台四壁,还刻有陆游称之为“天下诗僧第一”的吉州如壁和尚的游青原台诗:“王马胸中是丘壑,小车决遣有余乐,似言新广青原台,不减滕王旧阁”。把青原台与滕王阁相提并论,可见青原台在当时何等雄伟瑰丽。明代青原台改称“钟楼”(后称“钟鼓楼”无考),并在三楼中央悬挂宣德年间(1426—1435)所铸的铜钟一口,晨昏各敲一次,借以报时。清同治年间知府何栻为抗拒太平军,把铜钟溶铸为炮,改县铁钟。同治间复修,仍额以古青原台,光绪二年邑人刘梅重修,民国十五年县人康桂林再修。“古青原台”四字是当时吉安县政府的一名叫欧阳青的吏员所书。“古青原台”石碑嵌在楼台东壁,解放后划归吉安市管辖。

●吉州窑
位于永和圩西侧,自辅顺庙至窑门岭,宽1.5公里,塔里前至林家园长2.3平方公里内,展布24座古窑堆。吉州窑创于晚唐,鼎盛于南宋,衰于无末。1980年10月至1981年12月,江西文物工作队对吉州窑进行了考古发掘,重点发掘了本觉寺窑床和桐木桥作坊,其余23处窑作了逐个调查和探沟试掘,出土各类瓷器和窑具标本4503件。本觉寺窑床属斜式“龙窑”,平面呈船形,走向25°,倾斜12°,斜长36.8米,宽0.42~3.95米,窑头米膛保存完好,距封土表层深约1.5米。出土的窑具有铁削刀、匣钵盖、匣钵、垫圈、泥团支钉、托座、垫子、轮轴帽、碾槽、坩埚、瓷土、擂钵、网坠。出土的瓷器有晚唐、五代的酱褐釉碗、罐、注壶、盏,乳白釉碗、盏。北宋的乳白釉碗、碟、器盖、盏、高足杯、钵、粉盒;黑釉碗、罐、注壶、杯、盘。南宋的乳白釉碗、碟、器盖、盏、粉盒;黑釉碗、罐、瓶、注壶、碟、器盖、杯、鼎炉、盘;彩绘盆、鼎炉、枕;绿釉碗碟。元代的乳白釉碗、瓶、碟、器盖、高足杯;黑釉碗、罐、瓶、盆、器盖、杯、鼎炉;绿釉碗,瓶、盆、碟、鼎炉、枕。吉州窑是江南地区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景德镇录》云:“江西窑器,唐在洪州,宋时出吉州。”“先有吉州,后有饶州(景德镇)。”“今景德镇陶工故多永和人”。吉州窑陶工对景德镇瓷业烧造技术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都观

吉安县


位于永和乡桐木桥村。创建于南唐年间(937—975),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11.68平方米。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春,清都观三字为66岁的苏东坡北返游永和时手书。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清乾隆十七年(1752),光绪十年(1884)曾3次整修。有碑记,1985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国寺(院)
位于梅塘乡土坊刘家村。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宽90米,长99米。唐创建,历经多次重修,唐代宗赐为长兴寺,德宗时建塔于院内,唐太各2年(828)改为长兴禅院,宋大中祥符2年(1009)改称资国院。现存宽47米,长79米。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因果寺
位于兴桥乡丁塘村,砖木结构,宽21米,长41米。祠堂庙宇式。创建年代失考,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修。现存有香炉画、经文、铁钟基本完好。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本觉寺塔
位于永和乡窑岭曾家南西端,唐开元年间建,塔高36米,砖木结构,八面九层,第一至第五层中空,有螺旋台阶拾级而上。1984年省拨款整修,塔顶发现铜钱、佛像,佐证建塔年代无误。1957年7月1日,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凤凰塔

吉安县


位于固江镇谷塘村,建于清代,塔高18米,24占地平方米,六面九层,铁塔尖,塔顶上有6只小石狮。塔身为砖石结构,坚固雄伟,基本完好。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斜塔
位于曲赖乡芦家洲。始建于明,六角形,共五层,以青砖砌成,高20余米,整修造型敦厚而稳重。倾斜度为1米左右,1985年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昌井
位于永和乡桥头村。建于宋代,红石、砖块砌成。井口红石刻有“东昌井”3字,相传为苏轼自海南岛北返途经永和饮用过此井水。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天祥墓
位于富田乡鹜湖大坑虎形山。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立墓,明弘戊申(1488)奉诏修理。清雍正九年(1731)奉旨重修。1983年11月,省县拨款重修。墓前有二层共106级红条台阶,墓封土高1.4米,墓脚平地新立一块文天祥简介字碑。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收入《中国名胜辞典》。

●周忱墓
位于长塘乡山前村。明景泰四年(1453)立墓。周忱为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工部右、左侍郎,正统九年(1444)任工部尚书。巡抚江南诸府二十一年。墓前有石俑、石兽、石柱等墓表六道。1985年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日升墓
位于浬田乡刘家村。刘日升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任南京工部右侍郎。墓前有石俑、石彪、石象、石柱、华表等。1985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铨墓
位于值夏镇天梁山西北面的陂松山。传说胡铨墓葬18处。此墓《旧志》有载。“文化大革命”其间此墓被夷为平地。现已建值夏中学体育场。场边残留石俑、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