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24:19

目录

·                                 • 汶上简介

·                                 • 名字的由来

·                                 • 历史沿革

·                                 • 自然地理

·                                 • 儒家文化

[显示全部]

汶上县-汶上简介

 


汶上县地处山东省西南部,辖属济宁市,东临古城曲阜,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日东高速横穿东西,105国道纵贯南北。距京沪线兖州站、京九线梁山站及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杭运河杭运码头均40公里。下辖汶上镇、南站镇、康驿镇、南旺镇、刘楼乡、次丘镇、寅寺镇、郭楼镇、郭仓乡、杨店乡、军屯乡、白石乡、苑庄镇、义桥乡等十四处乡镇。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县城西北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宋化,气势雄伟。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尚书之职。汶上现存众多名胜古迹,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化距今约1—1.5万年。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堪与曲阜的孔庙相媲美。汶上县工业门类齐全,现已形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煤炭、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到75%。棉纱、坯布、砻谷机、发电机组、服装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汶上地处平原,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具有发展现代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盛产小麦、大豆、玉米和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已形成了草莓、韭菜、大蒜、银杏、辣椒、洋香瓜、中药材、花卉等优良品种生产基地。汶上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为主,总储量18亿吨,有两座煤矿已建成投产,另有三座正在建设当中,全部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1200万吨,具煤炭产业化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全县可开采矿产50余种,主要有金、铁、铅、水晶、脉石英、花岗岩、石灰石等。花岗岩储量达13亿立方米,其中多数为国内稀有的“泰山红”、“泰山乌”、“泰山兰”等品种。目前,产品已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  

汶上县-名字的由来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周初名郡国,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1 20日年), 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 有人疑问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名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汶上县-历史沿革

 



今汶上县境内约在15000年前,即有华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于城东3千米的东贾柏遗址,是济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时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阶段。至商代,境内置厥国。周代,先后置郕国,中都邑、阚邑,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武于郕,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战国时,齐置平陆邑。秦统一中国,行郡县制,县境内约分属薛郡的张县(治邑在今东平县霍庄)、无盐县(治邑在今东平县无盐村)。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后,境内始置东平陆县,隶属兖州东平国。此为汶上建县之始。三国魏晋,今县境统属兖州东平国(郡)东平陆县。南朝时改称平陆县、乐平县。随初仍称平陆县。唐天宝元年(742)三月,改称中都县,移县城于今治。 金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疆域:明万历年间,汶上境域,北至东平界沙河站村,东至宁阳县界西梳村,南至济宁州界康庄驿,西至郓城县界肖皮口,西北至安山西面的张博士集(今属梁山县),西南至孟姑集以西申家海(今属嘉祥县),东南至南唐阳,东北至琵琶山。最大横距75公里,最大纵距35公里。此县界明清时稳定时间较长,境域也较大,约为今县境的2.5倍。民国时期,全县面积1380平方公里,为山东省较大县之一,曾有“一滕二曹三汶上"之说。现在,全且面积877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8公里,东西最大横距35公里,东临兖州、宁阳,西连梁山、嘉祥,南与济宁市任城区接壤,北枕大运河,与肥城、东平相望。

汶上县-自然地理

 



气候:汶上县属北带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降水年季变化大,春季多南风,少雨干旱,由于气温回升快,季末高温,常出现干热风,夏季多东南风,天气炎热,降雨集中,日照时间长,湿度大,有利于作物生长;秋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30年平均628毫米,因东南风和西北风频繁互易,常出现秋旱和连阴雨;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雪。

地貌:汶上地处鲁中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东北属古老泰山隆起的残丘低岭,西南部属古大野泽,梁山泊东畔,整个地势由东北缓顷西南,至高点为昙山顶峰,海拔171.7米最低点在蜀山湖底,海拔36.5米,中部地势平坦,为黄河冲击平原,土层厚、土质好、地下水较丰富,为粮棉高产区。
历史上有山、有水、有湖泉。
山脉:境内山丘属泰沂山系,多为东南西北走向,纯山面积31平方公里,主要昙山、太白山(水牛山)、卧佛山、彩山、九峰山等。太白山醉似卧牛,亦叫水牛山,有摩崖石刻,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到此观赏,因此得名。
河流:境内属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水系。内河主要有小汶河、泉河、小新河、因势由东北向西南注入京杭大运河,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经汶上西南边境12公里,大汶河流经北部边境15.3公里。
湖泉:县境西南部有南旺、蜀山、马踏三湖、水岸相接,面积约65平方公里。明编《汶上县志》记载:“湖多鱼鳖荻蔬蒲,居人赖焉。夏秋之间,菱荷锦张,灿若晓霞,游者似睹江南之胜”。东北部较著名山泉11个,龙斗泉、薛家沟泉、老源头泉、鸡爪泉、赵家桥泉、泺 当泉、马庄泉等。上世纪60年代里
干涸。
资源:⑴土地资源:全县版图面积8.77万公顷,其中耕地5.65万公顷,占64%,传统农业大县,物产丰富。
 ⑵水资:总量平水年为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9亿立方米,地下水2.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3.2亿立方米,占总量的84%。
⑶矿产资源:共发现矿产17种,主要有煤、金、铁、铅、水晶、高岭土、脉石英、花岗石、石灰石、粗石沙、矿泉水等。
煤:分布在东南和西北部,含煤地层面积600平方公里,预测储量14亿吨。
金:分布在东北部昙山周边地带,包括砂金和岩金,已确定金矿体有两个,含金品位在5克吨以上。   
铁:分布在北部郭仓乡李官集地段,总储量5200万吨以上。
铅:分布在白石、军屯两乡,D级储量5275.9吨,水晶分布在白石乡孟庄一带。
花岗石:分布在白石乡卧佛山一带,总储量2000万立方米以上,其中现实资源量937万立方米,潜在
资源量1070万立方米。
矿泉水:分部较广,经国家鉴定为优质天然矿泉水。
高岭土:是最近发现的具有一定规模、潜力巨大的环保型矿种,主要分布在白石乡一带。
 ⑷生物资源:主要有香附、蔓荆子、枸杞子、桔梗等药材资源104科259种,苇、藕、荸荠  等水生植物,鲤、鲫、鲢、草鱼、鲇鱼等水生动物,兔,獾、狸、刺猬等兽类动物,猫头鹰、麻雀、喜鹊等飞禽。

汶上县-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汶上历史上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今有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建筑遗址。 孔子宰中都遗址: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一带。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暇之余设教、讲学、钓鱼,据史载,这里有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庙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画图。

汶上县-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至东汉末年三国曹魏南北朝时期渐传入汶上。唐宋时期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 
宝相寺:坐落于汶上县城西北隅。始建于盛唐,始称昭空寺,宋咸平五年重建易名为宝相寺。明清代有葺修拓广,其建筑宏伟,独具东方民族风格。寺内“群僧萃处,暮鼓晨钟,亦精兰之胜境也”,历千余年而不衰。寺之后院有宝相寺塔,塔宫瘗藏佛牙舍利,石匣铭文曰太子灵踪塔。该寺毁于抗战时期战火中,1995年春恢复寺院,并建供奉殿,以供佛祖影骨。
宝相寺塔:(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北宋,塔宫中珍藏佛祖影骨舍利并百余件佛圣物、文物。明清代数次葺修。1994年春葺修一新,葺修时佛牙、舍利等圣物面世,震惊于海内外。是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为佛教最高规格之塔,自塔底层北面塔门拾级而上,螺璇式台阶可达塔顶眺望,古城新貌,车水马龙,一览无余,颇有心旷神怡之感,昔日南旺湖水盛时,还可看到湖光山色。

汶上县-社会发展

 


汶上县总面积877平方公里,耕地84.7万亩,辖14处乡镇、493个村居,总人口74万,是全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汶上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花岗岩、黄金、水晶、石灰石等,其中煤炭储量20亿吨,铁矿石储量近亿吨,花岗石储量1.2亿立方米。汶上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等,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黄牛出口基地县和小尾寒羊繁育基地县。汶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素有“千年佛都、儒贤圣地”之美誉,是北辛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省、市扶持经济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机遇,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和传统产业的做大做强,按照“一三六”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实力显著提升、后劲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2006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0:51:2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可比增长50%;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39.4%;城镇在职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1846元,乡镇达到152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6元,增长11.7%。计划到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4%,人均超过35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0亿元,年均增长30%。2007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36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00元,增长7.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县委、县政府摒弃等靠熬拖、按部就班、常规动作等观念,树立正确政绩观,超前谋划,超前部署,按照“一切工作具体化,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精品化”的要求,一心一意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10月份,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4.8亿元,同比增长17.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增长61%;地方财政收入2.58亿元,增长34.99%。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增幅大都处于全市前列,在今年上半年全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上取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二、坚持以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大做强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依托资源优势,围绕拉长延伸煤电化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中精力抓好大项目建设,努力培育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增强发展后劲。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40亿元的阳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立项,即将开工建设;投资4.2亿元的义能煤矿正积极协调转报国家发改委审批;投资3.6亿元的李官集铁矿进展顺利,预计四季度可试生产;投资1.65亿元的夜光电动车项目、投资1亿元的民营经济创业园项目、投资1亿元的金豪天然气项目以及新华印务、重汽专用车、精良海纬机械加工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同时,罗蒙集团转移、雨润集团生猪加工、阳城煤矿煤制氨醇、风光电子与世界500强的艾默生集团合作、金成机械与中国重汽(济南)配套协作等项目进展顺利。坚持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初步培育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风光电子公司和“风光”牌高压变频器、“利生”牌面粉两大中国名牌,开创了济宁市县市区品牌创建的先河。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0家,比年初增加50家;实现销售收入61.96亿元,增长44.4%;实现利税9.34亿元,增长65.4%;实现利润6.24亿元,增长86.4%。 三、坚持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为突破,打造“中国佛都”文化旅游品牌。围绕“儒释圣地、花园水城”的城市发展定位,紧紧抓住规划这个龙头,坚持高标准、高境界、大手笔搞好城市总体规划、水系规划,做足、做活、做好“佛”的文章和“水”的文章,着力打造“中国佛都”品牌。按照“高水平、大手笔、不留遗憾、不留败笔”的指导思想,委托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泉河城区段总体规划、宝相寺路城市设计规划、中都苑商住区规划、平原水库及滨河大道建设规划。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工程,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近40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涉及居民近2000户,创造了惊人的“汶上速度”。目前,中都苑商住区招标工作已完成,近期将开工建设;中都大酒店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建设选址,新汽车站、文化广场、城区“绿亮清”工程等项目已投入使用。今年以来,城区新建改建道路9600米,铺设人行道54000平方米,新安装路沿石13000米、路灯363座,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充分发掘文化资源,突出文化招商,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成功举办了太子灵踪文化节,开展了重点旅游客源市场推介、大雄宝殿开光大典、宝相寺佛光庙会、“成龙慈善汶上行”等活动。配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专题片《黄金塔的秘密》和3集纪录片《探秘汶上佛牙》。投资3.6亿元的宝相寺景区二期工程正加紧完成拆迁任务和工程设计,近期将开工建设;规划建设的仁政园、文庙建筑群、汶上文物馆、南旺分水龙王庙和兵祖陵苑以及荣氏宗祠等古迹正在恢复重建,融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始祖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已初具雏形。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程,争取创建工作一次成功。四、高起点调整种养结构,继续推进畜禽、林果、瓜菜、棉花、劳务经济五条产业链建设,集中力量培植发展农产品工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种养基地,大力实施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不断推进产业化经营。坚持把总投资10亿元的蒙牛现代牧场建设作为重要的增长极,加快生态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发展沼气发电、有机肥料、饲料加工等配套项目,积极推进平原水库农业生态园项目建设,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蒙牛现代牧场已投入2.69亿元,年内养殖规模可达8000头。积极搞好乡镇驻地和农村村庄新一轮规划,28个示范村均已确定,正加紧实施规划建设。大力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资金3900余万元,已建设“一池三改”村197个。加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明生态村”、“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目前已有150个村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标准,3个乡镇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五、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依托,努力破解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成立了县决策咨询办公室,专门研究上级出台的促进发展的各项法规政策和扶持欠发达县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逐项逐条拉清单子,与上级部门主动衔接,对号入座。成立了“汶上县金财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承担城市基础设施、重大服务业、公共社会事业以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的融资投资、贷款担保等职能。创新工作落实机制,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对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37个重点项目和争取省市扶持的65个资金项目分解到县级领导干部,并提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六、坚持在统筹发展中关注民生,以强烈的为民意识促进社会和谐。成立群众工作部,建立组织网络,落实各项制度,构建群众工作新格局。重视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多渠道增加低保投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农村“五保”供养联保机制,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入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投入270万元,实施安居工程,为424户农村贫困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109名高考特困新生和110名特困优秀中小学生实施了慈善助学,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上不起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8.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6项。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新上项目严格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人居环境。七、坚持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努力营造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对确定的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37项重点项目(工程)和争取省市扶持的65个资金项目,分解到县委、县政府每一位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并提出明确的工作标准、完成时限和质量要求,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以个体目标责任制的落实,保证县委整体目标任务的完成。成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公室,实行新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突出了重点经济工作、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分值权重,将考核乡镇的4大类48项指标和考核县直部门的3大类20项指标全部进行量化,细化到分值。对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考核到现场、到项目,切实做到科学考核、严格考核。年底,县财政将拿出10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进行奖惩兑现,在全县形成干事创业、比学赶超、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汶上县-文化艺术

 

东 夷 文 化   
东夷文化:汶上境内所分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 化等均属东夷文化范畴。蚩尤是东夷(亦称“九夷”、“九黎”)部族首领,制造弓、箭等兵器,与黄帝大战于阪泉、涿鹿之野。后被擒杀,身葬异处。古阚城(今汶上县南旺镇西南十余里)有蚩尤冢,高七丈,有赤气出,当地称“蚩尤冢”。并有蚩尤祠碑立于冢前。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汶上梆子剧

元明以来,京杭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主动脉,而汶上作为其咽喉要冲,则是人流物流必经之地,南旺的湖光山色又吸引着帝王及公卿官绅、文人墨客之流前来仰观。各地的文化戏曲便顺其势不断传来汶上。明代中叶,秦、晋商人经河南开封东进,进行物质文化交流,秦腔、梆子腔随之传来汶上。因为其唱腔优美,节奏明快,正适合于鲁西南汶上人民刚毅、顽强、豁达大度的性格,为人民所喜闻乐见。后又渐渐为本地的风土民情、地方文化所包容、吸收与改造,逐步形成了具有粗犷、豪放、高亢、浑厚风格的“汶上梆子”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它又与曹州地区的“曹州梆子”相互影响融合,使二者共融共进,形成了颇受人民欢迎的“山东梆子”。数百年来,盛而不衰,成为著名的地方剧种。

一、艺术特征

1.行当

汶上梆子的行当大致分为:红脸、黑脸、老外、生、旦、丑等,简称为生、旦、净、末、丑。生又可分为(1)红脸、(2)老外、(3)小生,小生又有文小生、武小生、短打武生、包头生、娃娃生之分。旦则可分为(1)闺门旦(2)小旦(3)帅旦(4)刀马旦(5)青衣(6)彩旦(7)泼旦(8)老旦净(即我们常说的黑脸)有(1)毛净(武花脸)(2)大付净(3)奸净(4)童净之分
丑的行当中有(1)公子丑(2)武丑(3)老丑(4)拉杂丑(《戳姐夫》之李成,《顽皮闹学》之顽皮)(5)娃娃丑(《胡小放羊》之胡小,《柜中缘》之淘气)等末(《李陵碑》之杨六朗,《文昭关》之皇甫讷)这一脚色,在表演上基本与老外相同,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末成为了生行的次要脚色。目前已统归生行,无生末之分了。

2.唱腔音乐

(1)、唱腔
汶上梆子唱腔慷慨激昂、高亢浑厚,优美动听,异彩纷呈,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曲牌、伴奏音乐优美动听丰富多彩。前期,红脸、黑脸全用“大本腔”(本嗓),与莱芜梆子平调目前的唱法接近;旦角最初也用大本腔,尾音带“讴”(如《对松关》中洪月娥所唱)。后逐步变化,多半改为“二本腔”(假嗓)演唱。

(2)、板式
汶上梆子与曹州梆子的板式基本相同。常用的有:慢板、破字慢板、一句正板、流水板、一鼓二锣、二八板、起板、栽板、飞板、羊黄、倒板等。此外还有:二犯、上五音、金勾挂、倒反拨、一锣切、都鲁锤、三腔哭、亢令亢、哭二八、紧二八哭头、三落板、船歌等。

(3)、曲牌

 汶上梆子专用的曲牌有
 杀己调(《哭剑》)、流水捻子、夜赶(《兰花山》)、叫门板(《宇宙锋》)、一句落(《日月图》)、二回头倒板(《秦琼还家》)、南无佛(《二冀州》)、序子(《姚刚征南》)、老官腔(《千里驹》)、鬼念秧(《翁先生治病》)、小调(《瞎子观灯》)、结巴嘴(《卖豆腐》)、对却板(《打锡壶》)、打棒槌(《打棒槌》)、打更板(《司马懿探山》)、撕蛤蟆、下韵起板(《三击掌》)、下腔调(《挂门牌》)等。

“大笛罗罗”是用大笛伴奏。
仅在《佛手橘》一剧中,所唱的曲牌就有“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雁儿落”、“收江南”、“中军令”、“石榴花”、“尾声”等比较连贯的套数(属于越调、系根据柳子戏中的越、平、下、二八调来分的)。其他剧种则只有片断曲牌。
        汶上梆子的唢呐和弦乐曲牌,相当丰富,根据不同的剧情、人物,使用不同的曲牌,规定比较严格。皇帝上朝用“出天子”,百官朝见时用“朝天子”,下朝用“下朝歌”,皇帝驾崩用“晏驾令”,元帅发兵用“五马”,番王兴兵用“二犯”,安营扎寨用“落马令”,反派人物出游用“王八令”等。其他,如“中军令”、“报马令”、“状元令”、“拜堂令”等,各有专用。每个曲牌都有“大字”(曲词),有的一人独唱,有的全台齐唱。个别复杂的曲牌(如六十四板“扬州”一曲,用于《江东》剧中周瑜修书时),由于复杂难学,现已失传。

现存的唢呐曲牌有:
“拜堂令”、“落马令”、“将军令”、“得胜令”、“新水令”、“折桂令”(抖双车)、“王八令”、“逍遥令”、“拆书令”、“哪吒令”、“报马令”、“回马令”、“销军令”、“状元令”、“走马令”、“中军令”、“大、小宫花”、“大、小红桃”、“云霄阁”、“二迷子”、“普天乐”、“十番子”、“金勾挂油瓶”、“扬州”、“扬州开门”、“唢呐皮”、“打老虎”、“苦中乐”、“快、慢欠场”、“前、后四句”、“五六五”、“梆子娃娃”、“大笛娃娃”、“红绣鞋”、“点绛唇”、“粉蝶儿”、“柳摇金”、“柳摇金序”、“玉芙蓉”、“爬山虎”、“撞金钟”、“急三炮”、“四大锣”、“出天子”、“朝天子”、“散朝歌”、“风入松”、“宴驾令”、“园林好”、“园林好序”、“收江南”、“清江引”、“滴溜子”、“江儿水”、“香柳娘”、“水龙吟”、“一骑马”、“满堂花”、“沽美酒”、“忙开舟”、“到春天”、“寿筵开”、“画眉序”、“龙凤阁”、“紫金环”、“泣颜回”、“一官迁”、“朝元歌”、“五马”、“二犯”、“石榴花”、“雁儿落”、“一枝花”、“步步娇”、“傍妆台”、“山坡羊”、“下天堂”、“家住在”、“紧风开”、“搭拉苏”、“人稀求旺”、“夜夜锤”、“荞麦穗”、“抬阁”、“报公子”、“满营吹”、“二虎碰”、“馍国南”、“辕门鼓”、“正、反门子”、“小合音”、“狗连蛋”、“老昆腔”、“尾声”。

弦乐曲牌有:
“大、小金钱”、“四合四”、“百鸟朝凤”、“大游场”、“十番子”、“十番子序”、“卷竹帘”、“肚里疼”、“斗鹌鹑”、“哭皇天”、“万年欢”、“剥画皮”、“压扳”、“八件”、“大桃红”、“哪吒令”、“五龙摆头”、“五龙摆尾”、“拉房”、“小八板”、“大救驾”(天下同)、“扯手”、“苦中乐”、“上天梯”、“望门牌”、“阴阳牌”、“放羊牌”、“对打本”(倒卷帘)“磕头虫”、“碰倒墙”、“傻和尚”、“序子曲”、“开门”、“山西开门”、“扬州开门”、“杀妲己”、“破字”、“错字”、“小花园”、“爬桥”、“摸半夜”、“掏老鸹”、“蚂蚱撩脚”、“套车令”。

(4)、伴奏乐器:
汶上梆子最初用的伴奏乐器是:大弦、二弦、三弦。大弦是弹拨乐器,状似月琴,腹部八棱,无品,四轴,四弦,全用皮弦。艺人们根据它的形状,通称它为“老鳖”(平调早期用的大弦,八品,又称八棱月琴)。二弦杆较短,筒较大,千斤与筒子之间的距离较近,皮弦,用弓拉奏,发音尖亮高亢。三弦与目前通用的相同。后来受到其他梆子剧中的影响,换用板胡、二胡作主要伴奏乐器,大弦、二弦已经很久不用了。近年来又增添了笙、阮、琵琶等乐器伴奏。

(5)、打击乐
汶上梆子的打击乐与其他梆子剧种基本相同,早期曾用过四大扇(大铙、大钹,但为时不长就停止使用了)。常用的锣鼓点有:“凤凰三点头”、“大、小起板”、“大、小二犯”、“快、慢栽板”、 “正反悟定锤”、“正、反滚头”、“大、小冒儿头”、“连成”、“报子吹”、“挖窟窿”、“出头龟”、 “吊四锣”、“七七引”、“巧八锣”、“十大锣”、“十一锣”、“二十锣”、金钱花、半金钱花、“小锣钱花”、“一标标”、“簸簸箕”、“紧急风”、“蒜锤子”、“毛边”、“揭痂疤”、“四面静”、“假二八板”、“唢呐皮打头”、“双跺脚”、“扑灯蛾”、“鬼推磨”、“水底鱼”、“倒拉牛”、“发梆”、“火里炮”、“单五锣”、“三遍锤”、“大、小收头”、“大小二钹”、“呱哒嘴”、“令子”、“小锣穗”。
      过去,开演前“打通闹台”时,敲:一进板、花开台(加吹“挑子”)再敲“什样锦”。最近,汶上梆子剧团老艺术家张宜君挖掘整理的汶上梆子音乐——天下同。

3、剧目
 
汶上梆子的剧目特别丰富,有独台本、连台本、折子,历史故事、生活小戏、喜剧、悲剧等。就其题材说以历史题材为主,也有表现家庭伦理,神话传说,男女爱情及民间生活题材的戏。
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调查老艺人得知,大曹班的剧目就有六百出,其戏目单为精制锦绣硬壳折叠式,长达五、六米。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宇宙锋、大登殿、千里驹、回龙阁、火烧战船、单刀会、过五关、头冀州、二冀州、斩黄袍、大辕门、提寇、两狼山、春秋配、门降雪、江中桥、翠平山、佛手橘、群英会、长生殿、百寿图、如意剑、封神演义连台本、全部三国连台本、火烧连营、战宛城、十一国(金盒记)、十八国等。其传统剧目表现的内容,以历史题材为主,其中有不少带有反抗强暴势力,敢于斗争的剧目。有些剧目的题材虽与其他剧种近似,但处理手法并不雷同。在浩瀚的传统剧目中,表现家庭伦理、神话传说,男女爱情与民间生活的剧目,也占相当比例。所以说汶上梆子的题材范围是相当宽阔的。从时间的跨度上说,东周、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明清,均有涉及。其表现程式,动作粗犷,架式夸张,通过夸张的形象动作、刻划人物的思想性格。而小生小旦的戏,则通过细致入微的表演和眼神的传递,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主要班社
  
汶上梆子由传入到形成与发展为独立剧种,由西而东进传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分布流行地域广。明末清初,三百多年来,全县组成了不少职业班社,还有众多的玩局,培养造就了许多优秀演员,据不完全调查,县境内的著名班社,如:大曹班、王复集崇圣府班、大孔班、官庄孔班,岳楼岳家班(建国后属嘉祥县)、黄洗店孔班、陈村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萱楼班。这些班社中,最著名的是大曹班、大孔班、占里集宋义相班,有“孔家班大,曹家班长”的说法。
 大曹班,据传为明未清初汶城曹天官所创办。其解体时间为民国十三年(1925年)。距今约八十余年至百年前的著名演员有:张学为(号大麻子,郓城张楼人、黑脸)、傅七(刀马旦)、陈凤奎,郓城人,小生。王金仁,花旦。陈天福,花脸。泼嘴老鸹(艺名),青衣。岳登明,即岳石、嘉祥岳楼人,红脸。戴承立,即戴群,红脸。毛法,即毛在堂,号铁皮蚰子,汶城东门人,青衣。小庆,郓城人,小旦。强天桂,梁山县黑虎庙人,刀马旦。张恩普,今济宁市人,花脸。徐建起、双德,均肥城张店人,小生。岳庆云,郓城人,丑。关文喜,艺名金马驹子,红脸。师云海,艺名银铃铛,花旦。宋玉山,艺名主楞,青衣、花旦。李广仁,汶城人,行当齐全,人称戏篓子,据说会三百出戏。大孔班,汶上镇孔楼孔祥琦家创办,孔祥琦为世袭奉祀太常寺博士,他的某辈高祖在广东居官,与曲阜衍圣公府同为大宗,此班是从曲阜衍圣公府接来的,时在清初,比大曹班稍晚。其在八十年至百年前的演员有:
段衍,即段广才,寿张人,红脸。陈尚江,黑脸。孙学友,号孙黑,红脸,其子孙延俊为曹班司鼓。王朝林,河西人,晚年落脚城南王泉,黑脸。岳庆禄,郓城人,丑。李金钟,号花脸四,花脸。王振标,东阿人,红脸。丁三,武生。岳庆云,丑。小回子,黑脸。这些班社中,一些演员是相当出名的,名气较大的演员有:傅七、吴仗儿、泼嘴老鸹、金马驹子、银铃铛、立楞等。群众编了一些顺口流。如:“傅七的刀,吴仗的腰,泼嘴老鸹唱得高。”“金马驹子银铃铛,不如立楞一晃荡”。号称“一晃荡”的立楞(即宋玉山)会戏极多,唱腔优美,1958年被聘为山东省梆子剧团的教师。

二、发展现状
 
汶上梆子因历史悠久,班社众多,行当齐全,剧目丰富,唱腔高亢、激昂、宽广、浑厚,音乐曲牌丰富多彩,优美动听,为群众喜闻乐见。“村村锣鼓响,庄庄梆子声”,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就连行路人也边走边喊着梆子腔,名曰“路戏”。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汶上梆子有一定的创新,并上演了一些现代戏,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仍放射着绚烂的光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思维理念,生活品味,审美标准、对艺术的追求等都在发生着变化。经济社会的思想观念,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优越的生活环境,与时俱进的思维理念,全新的生活品味,时代的审美标准,多元化的艺术追求,无疑不使传统的东西发生着变化,变化的结果是淡化。同时,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曲艺等,时刻都在创新,在和现代艺术全新的科技手段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的同时,戏剧内本身也在进行着激烈地竞争,竞争的结果,是戏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在经济社会的大环境下,更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种艺术是“老”、“古”、“土”可以休矣!这无不使汶上梆子这个古老的传统艺术剧种处于低峪之中。若不抢救、发掘,这种来自于原始生态的自然艺术剧种,其趋势是消亡。近年来,汶上县委县政府、汶上县文化局加大了对汶上梆子的挖掘与保护力度,恢复启动了汶上梆子剧种,先后拍摄了《两狼山》、《老羊山》、《铡赵王》等传统剧目,并积极组织创作、排练新剧新作,大大推动了汶上梆子的发展。2007年10月14日由汶上梆子剧团选送的《两狼山》作为唯一代表山东梆子剧种的剧目赴广饶参加“2007中国戏曲梅花大赛总决赛”,刘太华同志一举获得了“中国红梅金花”称号。汶上梆子是戏剧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民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从其发展历史、丰富的剧目内容,广泛的表现题材,到广阔完美的表现程式,高昂优美的唱腔,丰富多彩的曲牌音乐伴奏,乃至独具魅力的鲜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