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yu民族主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06:25
自从3.14西·藏发生规模暴动以来,中国与西方之间又一次处于口诛笔伐的“紧张时刻”。某些西方媒体的刻意扭曲与虚假报道让海内外的华人义愤填膺,遂有海内外华人的集体抗议与反击,“做人不能太CNN”霎时间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俨然成为了“做人不能太CCTV”的孪生兄弟;同时,鉴于奥运火炬在巴黎、伦敦、洛杉矶等城市遭受不同寻常的“礼待”,海内外华人同仇敌忾,再次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奥运保卫”战,凸显了海内外华人的同心同情,无论效果如何,其动机都值得我们赞扬与肯定。而随着战火的蔓延,国内便再次出现了一幕幕让人熟悉的画面,抵制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等等言论与行动让人似乎回到了2005年的夏天——看来,那场抵制日货的大规模群情激昂抗议行动似乎没有结束,只是换了一个不同的对象而已。梁文道老师在《一即一切的民族主义逻辑》中调侃到:“九年以来,中国的年轻人经历过两次反美浪潮,一趟反日大游行,以及最近抵制家乐福的反法运动。或许将来的某一天,这些运动将会成为几代学子的集体记忆甚至身份界标,于是当大伙聚在一块初次见面的时候,不用自报年岁,只需说一句‘我是反日那一拨的,你是反法的吧?’,便知彼此长幼有序了。”……

  对于最近所发生的一切,海内外媒体由于自身的不同价值观、视角与立场导致了两者在看待这个眼花缭乱的现象时难免存在分歧。国内的媒体显然遵从政府的大方针与大原则进而将其定性为“爱国主义”,同时出于某种担忧而罕见的号召国人要奉行“理性的爱国主义”。对于此种基调,海内外的华人都可以理解,因为如果说“事出有因”,那“爱国主义”就是这次海内外华人大规模运动的最好解释。实际上,诚如许多朋友所言,在那个关键的时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保卫奥运使其免于心怀不轨者的捣乱。因此,在这种逻辑思维的作用下,对于“何谓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内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等深刻的问题都被有意识的掩盖了,虽然有少数异议份子在那里轻声细语,让终究敌不过撕心裂肺的怒骂与抗议声。而细细观察西方的报纸媒体,对于最近发生的这一切,这些观察家也有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苦恼,于是他们随手就扣上一个“民族主义”的大帽子,大得能遮住海内外华人的脸面,使得他们在西方社会的友好形象顿时遭受到严重的打折,甚至对那些带有西方某国国籍的华裔的政治忠诚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从某种程度来说,西方观察家的看法立足于自身的经验与逻辑,在他们看来,中共或者中国政府本身就是一个高压专制的政党或政府(党国不分),而这样一个政府,按照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不可能获得国民的支持的。凭借那套简单的“民主-专制”二分法,西方观察家很轻易的演绎出了“民族主义”的结论——国民本身不应该支持中国政府的,而如果有支持的征兆,就唯有极端民族主义作祟了。简单一点说,在这些西方观察家看来,这是中国政府所策划、所控制的民族主义或者说极端民族主义。

  因此,双方各说各话,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在我看来,双方的看法未免过于肤浅,或许出于政治利益的考量,或许出于意识形态的深思熟虑,双方都有点“大智若愚”。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对于双方是否大智若愚以及双方背后的动机考量,其实不是我等之人可以揣摩与摸清的。然除了“爱国主义”(理性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极端民主主义)的解读之外,对于这个复杂的现象,我们能否再做深层次的探讨呢。以下我尝试从两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诚然,海内外华人此次团结一致,万众一心,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归为“爱国主义”。可是,明白人如果静心的思考“爱国主义”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多种不同的逻辑与思路。“爱国主义”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也正因为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便宜的便当,沦为某种口号与形式(应该说,这不是中国的专利,世界上大部分的民族国家都如是)。实际上,对于此次海内外华人的“爱国主义”举动,西方人之所以不能理解,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对于“国”字的解读狭隘的局限在“中国政府”或者“中·共”身上。这种狭隘的理解很明显会造成思维的短路,于是就演变为民族主义,进而升级为极端民族主义。然而,考察此次被中国官方定性为“爱国主义”的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对于其中某些参与者而言,他们未必将“爱国主义”的“国”定位为“中国政府”。因为正如许多西方媒体所指出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政府虽然在促进经济进步等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另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在促进平等、民主、公平等方面却乏善可陈。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政府与某些中国国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裂痕与疏离。这种疏离感恰恰是国民对中国政府不满的表征。

  鉴于此,英国《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5月1日版就将“愤怒中国”(Angry China)作为策划主题,其深刻的剖析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愤怒运动背后的本质。其将视角从国人对西方世界的“显性愤怒”转移到不被我们所察觉的“隐形愤怒”,也就是国民对中国政府的愤怒。而这种愤怒,恰恰是中国政府所担忧的。在他们看来,“毫无疑问,面对来自外部的挑衅与冒犯,一股真实的愤怒正在中国积聚。然而,如果你认为中国人民的反应表明了人民群众团结在政府的背后则明显是一种‘错觉’。中国与印度一样,目前在经历着长千上百万的暴动与反抗。大批农民对当地政府某些贪婪官员肆意掠夺与出卖土地的行为感到愤怒;遍布神州各地的中国人民对目空一切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空气、河流乃至湖泊的严重污染与毒化表露出惊恐的表情;勤劳、诚实的中国百姓对于那些快速致富同时对百姓充满蔑视的腐败官员尤其不满;再者,这个政党表现出对法律的粗暴态度以及对司法的嘲笑与讥讽。(There is no doubt genuine fury in China at these offences; yet the impression the response gives of a people united behind the government is an illusion. China, like India, is a land of a million mutinies now. Legions of farmers are angry that their land has been swallowed up for building by greedy local officials. People everywhere are aghast at the poisoning of China's air, rivers and lakes in the race for growth. Hardworking, honest citizens chafe at corrupt officials who treat them with contempt and get rich quick. And the party still makes an ass of the law and a mockery of justice.)

  虽然从某种程度来说,英国《经济学人》的分析也有一些偏激与不足之处,例如其将1919的五四运动与今日海内外华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一视同仁则未免有点牵强附会——毕竟时代不同,两个时代的中国国际地位也存在着天壤之别。然而有一点不可否认,愤怒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是会转移目标的,只不过是速度快慢的问题。而对于存在着巨大裂痕与疏离的中国社会来说,所谓的“爱国主义”往往也会成为一把杀人不动声色的利刃。都说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爱国主义何尝不是,特别是有着不同解读与定义的爱国主义更是如此。因此,诚如《经济学人》所告诫的,中国政府必须放下自身的虚荣,通过自身的努力弥补已经造成的疏离与断裂。唯有熄灭国民与政府之间的怒火,爱国主义所体现出来的杀伤性才能弱一些。

  事实上,对于海内外华人来讲,特别是那些已经归属他国的华裔来讲,他们所理解的“爱国主义”或许不同于官方所界定的“爱国主义”——或许在他们的眼里,“爱国主义”更多是从文化的维度而非政治的维度进行解读,他们认同的或许是那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换句话说,所谓的“国”就是“文化中国”而未必是“中国政府”(更确切一点讲,“国”就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the Middle Kingdom),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深刻的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重要的,诚如已故的旅美作家高克毅(乔志高)生前曾经说过一句颇有意思的话:You can take me out of China, but you can never take China out of me,细细品味这两个China,或许我们能够明白爱国主义背后的不同解读路径。

  第二,在我看来,考察此次海内外华人的大规模抗议与斗争,其一开始并非与所谓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息息相关,其有可能只是一场反对扭曲事实与歪曲事实进而追求真相的非政治运动而已。或许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抵制法国货还是其它的过激行为恰恰表明这场运动的政治化。然而深刻的考察事情的进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未必是一场一开始就政治化了的运动。运动一开始也仅仅是一场反对CNN或者BBC等不实报道的求真求实运动,其未必能与所谓的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挂钩,然而我们从一开始在某些指导与宣传下就认定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运动。事实上,在我看来,所谓的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只能说是“自我实现的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纯粹求真求实的运动“果真”成为了一场高度政治化的爱国主义或者民族主义运动。如果抛除民族主义或者爱国主义等高度政治化的因素,这场运动或许并不复杂。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无论如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求真求实”都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行为。甚至可以说,其是全世界任何国家之间的共通语言,对于一度标榜职业伦理操守的西方媒体来讲,此次明目张胆,毫无隐晦的弄虚作假,蛊惑百姓,污蔑甚至诽谤中国政府,排除掉其它政治化的因素,单纯从职业伦理与新闻操守来讲,海内外华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有什么错?有什么你们西方人认为不合适的地方?实际上,西方读者作为此次西方媒体虚假报道的直接受害者,出于求真求实的追求,他们不仅不应该说三道四,更应该同海内外华人一道抵制此种弄虚作假的报道。当然,我所说的只是在一个求真求实的伦理道德要求内,现实世界太复杂,在这个相互依赖的世界里,一场单纯的运动往往都会被高度政治化,特别是双方本身就存在着认知的差异与难以消除的偏见时更是如此。因此,诚如我们看到的,事情的演变发展使其渐渐脱离了原来的目标,离弦走板之后,更多是的暴戾与喧哗。

  此次保卫奥运的运动随着火炬重回国内而暂告一段落,或许在不久之后,这场甚嚣尘上的运动就会被人们所遗忘。然而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正是由于我们的“想当然”,正是由于我们懒于反省与深刻的探究,使得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陷入相同的陷阱中,重演杀人三千,自损八百的笑话。如果我们真的爱国,如果我们真的愿为国家的发展出一份力,我觉得首要的问题是我们要学会反省与深刻的探究,而不是盲目的抵制法国货。中国人抵制外国货的历史大概有100多年了,细细查看这一个世纪来的抵抗运动,不知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远远不是那么简单……

  许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