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济宁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51:19

 

济宁市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山东省的西南部,现辖2市辖区(市中 任城)、3县级市(曲阜 兖州 邹城)、7县(微山 鱼台 金乡 嘉祥 汶上 泗水 梁山)。面积11000平方公里,人口822万,东部是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和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交通十分方便,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横穿东西,日东高速与京福高速贯穿全境,又是104国道和327国道的交汇处,济宁机场已经开通了济宁至北京、广州、上海、济南、青岛等多条航线,济宁市通讯设备先进,全市已实现了程控电话联网,可直拨世界各地。

 

 

 

 

 

目录

·                                 • 简介

·                                 • 地理概况

·                                 • 自然资源

·                                 • 旅游资源

·                                 • 历史名人

[显示全部]

济宁市-简介

 

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在此留下活动踪迹,人类始祖伏羲、女娲、黄帝、少昊帝均出生于济宁,史有“舜耕于历山,渔于泽,陶于滨”的记载,这里所说的“泽”和“滨”就在济宁境内的泗水一带。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圣人的“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都诞生在这里。五大圣人开启了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先河,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济宁周围方圆二百余公里范围内,诞生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墨子,荀子等诸子百家、诞生了殷微子,张良、诸葛亮等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作用的历史名人。杜甫、李白、曹操等都在济宁留有足迹。

济宁市

济宁自古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元朝明朝清朝三朝这济宁设立河漕衙门,乾隆等帝王在这里驻足探访。

济宁名胜古迹众多,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余处,市级145处。是中国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有保藏中国皇帝御碑最多、规模最大的碑林;中国历史上等级最高的祠庙孔庙、中国古代最大的陵墓园林孔林和“天下第一家”的孔府,统称为“三孔”,其中孔庙、孔府是仅次于故宫的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鲁国故城遗址、黄帝诞生地寿丘、周公庙、少昊(五帝之一)陵、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荒王(朱元璋第十子)陵;嘉祥的武氏祠汉画像石、曾子庙;微山的殷微子墓、汉张良墓;汶上的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及佛教圣物;济宁城区的太白楼、声远楼、铁塔诗、东大寺等。武氏祠汉画像石被誉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济宁的汉碑以数量多、价值高而闻名,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这些名胜古迹,为济宁这块古老的土地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灿烂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前来朝拜、寻根祭祖。

不仅这些,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至高无尚地位的“四书五经”,全部出在济宁。中国最早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引用的很多典故和故事很多也都发生在济宁。济宁有周朝时周公著周礼的鲁国都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就发生在济宁梁山;中国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发生在济宁的马坡;经典古文言文《曹刿论战》说的就是战国时期发生在济宁境内的一次著名的战役;《桃花扇》是孔子后人孔尚任受贬隐居在济宁境内的石门山,以文人和僧尼爱情生活为素材而创作一部著名中国古典小说;《铁道游击队》是发生在济宁的微山县及周边地区的真实故事,小说中芳林嫂居住的村庄至今仍在;济宁人民的儿子乔羽秉承了济宁的灵气,用歌词向无数的人诉说着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  

济宁风光秀丽宜人,来到这里可以亲近自然、流连山水,神游古国,亲沐儒风之雅。济宁著名的风景名胜有:峄山、水泊梁山、尼山、石门山、凤仙山、微山湖、北湖、泉林、京杭大运河等。峄山因山势奇特、怪石嶙峋,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孔子在此留下了“登东山而小鲁”的诗句;水泊梁山因好汉聚义而名扬天下;石门山是李白、杜甫话别之处,孔尚任寓居于此写成《桃花扇》,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微山湖在中国家喻户晓,“微山湖上静悄悄”广为传唱

济宁市

济宁是一个具有7000年历史的城市。是一个值得济宁人骄傲,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城市。济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济宁位于鲁西南平原,北邻泰安,东邻临沂和枣庄,南邻江苏徐州,西于荷泽接壤。济宁市人口822万,面积1.1万平方公里,辖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兖州市、微山县、梁山县、嘉祥县、金乡县、鱼台县、泗水县、汶上县等12个县市区,东部是山区,属泰山山脉和沂蒙山脉,中西部是平原和丘陵地带,她西部一个属县嘉祥县就有99座山的说法,所辖区域内有中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河流纵横交错,京杭大运河古道穿城而过,京沪铁路、京九铁路,兖石铁路和济新铁路纵横交错。

济宁属典型温带气候,四季分明,一般夏季最高气温38度,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2度。

济宁盛产小麦、玉米、稻谷、地瓜、棉花、花生、果品、瓜菜、畜产品和渔湖产品。矿产资源分布广、品种多、储量大,主要有煤、铁、铜、铅、大理石、花岗石等三十多种。济宁是全国八大煤炭基地之一,已探明的储量200多亿吨。稀土储量1300多万吨。济宁是山东省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微山湖水面1260平方公里,是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国江北最大淡水湖,经由京杭大运河串引黄河、海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储水量达30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的枢纽。另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淡水资源占全省的六分之一。

 

 

 

济宁市-地理概况

 

地理位置 

济宁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东邻山青水秀的临沂地区,西与牡丹之乡菏泽接壤,南面是枣庄市和江苏省徐州市,北面与泰安市交界,西北角隔黄河与聊城市相望。最北端是梁山县小路口镇邹桥村,为北纬35°57′;最南端是微山县高楼乡柳新养殖场,为北纬34°26′;最东端是泗水县泉林乡历山火车站,为东经117°36′;最西端是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堂村,为东经115°52′;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济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华东与华北、内陆与沿海的重要通道,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四条国道纵横境内,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军民合用济宁机场年内即可通航,规

济宁市

划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在曲阜设有站点。

土地面积

全市总土地面积10684.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524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9.1%;洼地面积17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7%;湖泊面积1568.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7%;山地面积1329.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丘陵面积76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1%。

地形地貌

济宁属鲁南泰沂低山丘陵与鲁西南黄淮海平原交接地带,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区鲁西南断块凹陷区。全市地形以平原洼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貌较为复杂。东部山峦绵亘,丘陵起伏。京沪铁路以东,海拔在50—100米以上,比较有名的山有曲阜尼山(主峰海拔344米),邹城峄山(主峰海拔545米),凤凰山(主峰海拔648.8米,是全市最高山峰),泗水尧山(主峰海拔582米),老寨山(主峰海拔532米)。各山之间分布有许多小型盆地和谷地。南四湖以东部山麓为泰沂山前冲积平原,自东向西倾斜,地面海拔60-35米,地面起伏稍大(地面坡降为1/1000—1/3000);南四湖以西为较平坦的黄泛平原,自西向东倾斜,地面海拔39-34米,起伏较小(地面坡降仅为1/5000—1/10000)。嘉祥县南部和金乡县西北部,有零星孤山、残丘出露,如孟良山(主峰海拔243.1米,是嘉祥县的最高山)、羊山等。中部有南四湖(微山湖、南阳湖、昭阳湖、独山湖的总称)贯穿南北。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如同一碟形盆地。最低湖底海拔高度:上级湖为31.5米,下级湖为30米。湖北为泰沂山前冲积扇下缘,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地面海拔60-36米,起伏比较平缓,地面坡降1/3000-1/5000。

济宁市

汶上县北部军屯、白石一带有孤山分布。

 气候特点

济宁市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偏南风,受热带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多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多晴寒天气;春秋两季为大气环流调整时期,春季易旱多风,回暖较快;秋季凉爽,但时有阴雨。具有充裕的光能资源,是济宁气候的突出特点。济宁市年平均气温为13.3℃一14.1℃,平均无霜期为199天。年平均降水量在597—820毫米左右。水资源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34亿立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1亿立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0.37亿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亿立米,地下水12.93亿立米。与全省平均情况的比较是:济宁市天然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44.50万立米,比全省平均值21.17万立米多110.2%;人均占量740立米,比全省人均449立米多64.8%;可利用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27.04万立米,比全省平均15.29万立米多76.8%,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立米,比全省人均324立米多38.7%。

 

 

济宁市-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全市天然水资源总量水平年为55亿立米,其中地表水34亿立米,地下水天然补给量21亿立米;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30.37亿立米,其中地表水17.44亿立米,地下水12.93亿立米。与全省平均情况的比较是:济宁市天然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44.50万立米,比全省平均值21.17万立米多110.2%;人均占量740立米,比全省人均449立米多64.8%;可利用水资源每平方公里为27.04万立米,比全省平均15.29万立米多76.8%,人均可利用水量为449立米,比全省人均324立米多38.7%。

生物资源

济宁市动植物种类丰富。全市高等植物,包括农作物、蔬菜、木要、花木(卉)、绿肥和牧草、药用植物和野生经济植物等总计有127科904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甘薯、棉

济宁市

花,其中被定为山东名产的当地品种有:曲阜香稻、鱼农一号水稻、金谷和泗水小杂豆。林木群落情况是:济宁市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但也有不少南、北方植物种类的引入。现在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阔叶纯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等,而且基本上都是人工林。常见的树种有:杨、柳、榆、槐、泡桐、苦楝、臭椿及松、柏等,还有苹果、梨、桃、山楂、石榴等树种。济宁市的林木中,还不乏古树、珍木、名果,主要分布在庙宇。另外还有些珍稀树种,如柘树、柴藤、榔榆、皂角、青檀、黄檀、乌柏等等。全市药用植物计92科357种,其中载培药材80多种。在全国要求普查的363种药材中,济宁市就有151种之多。全市的动物种类也比较多,饲养动物有30多种,水生鱼类78种,软体动物36种。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兔、鸡、鸭、鹅十大类群,还饲有一定数量的貂和鹌鹑。鱼类资源也很丰富,共有淡水鱼类8目15科55属82种。其中鲤鱼种类居多,有50种。其中鲤鱼、鲫鱼、中南鱼、罗非鱼为济宁市的四大经济鱼类,另外还有虾蟹类和贝类等。这些鱼虾蟹贝类最主要的分布区是微山湖。济宁市鸟类共有201种,包括留鸟、夏侯鸟、冬候鸟、旅鸟等。既有肉质鲜嫩的雁鸭类,如绿头鸭、绿翅鸭,也有昆虫天敌的鸟类130多种,还有以腐烂动物尸体为食的“清洁工”大嘴乌鸦,以及体态优美、羽毛艳丽的观赏鸟类和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禽,如小云雀、凤头百灵、丹顶鹤、白鹤、大小天鹅、鸳鸯等。在微山湖区,水鸟数量居全省首位。

矿产资源

济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多种。以煤为主,其次为石灰石、石膏、重晶石、稀土、磷矿、铁矿石、铜、铅等。全市含煤面积482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

济宁市

积的45%,估计储量一1500米以上的为178亿吨,主要分布于兖州、曲阜、邹城、微山等地。经勘探预测,全市煤储量260亿吨,占全省的50%,为全国重点开发的八大煤炭基地之一。主要含煤地层都在10层以上,可采厚度10米左右,不仅储量大,而且煤质优良,易于开采。稀土矿,位于微山县塘湖乡郗山,已探明大小矿脉60余条,地质储量1275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铁矿分布于汶上县李官集和泗水县北山,铜矿分布在泗水县境内北孙徐和小富庄,铅矿分布于汶上县毛村。这些矿储量小,品位低,有的埋藏较深,开采不易,因此仅具有远景意义。

 

 

 

济宁市-旅游资源

 

济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迄今已有6000多年的开发史,是东方文化的源头,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远古时代少昊帝、轩辕黄帝的圣迹,诞生了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子思子等中国古代五大圣人,孕育出底蕴丰厚、源远流长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水浒文化和运河文化,尤其是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华民族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和国界的深远影响。“中华文化标志城”的加快建设,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济宁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境内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60余处,市级145处。比较著名的有:曲阜“三孔”、鲁国故城遗址、黄帝诞生地寿丘、周公庙、少昊陵、汉碑林;邹城“四孟”、铁山和岗山摩崖石刻、荒王陵;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曾子庙;微山殷微子墓;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及佛教圣物;城区太白楼、声远楼、铁塔寺、汉碑群、东大寺、戴庄教堂等。其中孔庙、孔府是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陵园,“三孔”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少昊陵被誉为“东方金字塔”;济宁的汉碑以数量多、价值高而闻名,有“天下汉碑半济宁”之说,武氏祠汉画像石被称为研究中国历史的“百科全书”。这些名胜古迹使济宁成为体验华夏文明、拜谒圣祖先贤的神圣之地。每年一届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已连续成功举办2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向海内外重点推出的大型旅游节

济宁市

庆活动之一,成为我市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济宁自古有“江北小苏州”的美誉,穿城而过的京杭运河曾带来商业文明的繁荣,使这里至今保留着极富特色的水乡古韵;邹城峄山因山势奇特、怪石嶙峋,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孔子在此留下了“登东山而小鲁”的诗句;水泊梁山因一部《水浒》而名扬天下,成为体验宋代民风习俗的去处;曲阜石门山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李白、杜甫话别之处,孔尚任寓居于此写成《桃花扇》,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享有“日出斗金”美誉的微山湖常年蓄水20多亿立方,湖面面积1266平方公里,曾是当年铁道游击队抗击日寇的重要战场,一曲“微山湖上静悄悄”至今广为传唱。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自然景观,使济宁成为海内外游客探幽揽胜、休闲观光的重要目的地。2006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459万人次,增长20.2%;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98.06亿元,增长24.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12.7万人次,增长22.4 %;创汇3805.2万美元,增长11.4%;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济宁市-历史名人

 

孟子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

济宁市

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孟子把伦理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

济宁市

族,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弗父何为卿。孔子先祖遂由诸候家转为公卿之家。弗父何之曾孙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孔子六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按周礼制,大夫不得祖诸候,“五世亲尽,别为公候”,故其后代以孔为氏。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其后代避难奔鲁(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鲁防邑宰。祖父伯夏的事迹无考。父亲名纥,字叔,又称叔梁纥,为一名

济宁市

武士,以勇力著称。叔梁纥先娶施氏,无子,其妾生男,病足,复娶颜徵在,生孔子。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

济宁市

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 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济宁素称“圣贤之乡,礼仪之邦”,自古人杰地灵,圣贤辈出。先后被称为“圣人”的历史人物共有八位。正因为有了他们,济宁市才有资格被称为“圣人”之乡。

一是“元圣”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因受封于太王古公亶父所居住的“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他的主要政绩是辅佐武王伐纣灭商,完成统一大业。他曾制定周礼,人称“周公之典”。周公死后葬于毕原(今咸阳北),现曲阜城东北有周公庙,以供春秋奉祀。

二是“和圣”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今曲阜)人。他是鲁孝

济宁市

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名禽,又名获,字季。因居柳下邑,故又称“柳下孝”。私谥曰“惠”,故人又称柳下惠。他以正直守信而名扬四方,曾得罪臧文仲,多次被撤职。以和悦守礼而著称,曾将一位冻僵的女子抱回室内,搂在怀里,用体温暖小女子,待其醒后。他并无越轨行为。这种“坐怀不乱”的佳话,千古传颂。孟子曾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因而被人称之为“和圣”。

 三是“至圣”孔子,他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学说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培养弟子3000多人,其中最著名的70余人。晚年从事古文献整理,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论语》一书是现存研究其学术思想的主要依据。自汉以后,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当权者的统治思想。“至圣”,意即最高的圣人。

四是“复圣”颜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弟子。他安贫乐道,德冠四科,才智出众,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五是“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嘉祥县)人,孔子弟子。乐道养亲,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以一贯之”的思想,矢志不移地实践孔子学说,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

六是“巧圣”鲁班,姓公输,名班,春秋末鲁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建筑工匠。相传他曾经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碾,又发明了刨、钻,改造了锛、凿、斧、锯等木作工具,技艺精巧,被后世工匠尊为“祖师”。《孟子》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巧圣”。

七是“述圣”子思,姓孔名伋,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学生,战国初期的思想家。他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中庸思想,以“中庸”为自己的学说核心,著有《中庸》一书。孟子曾受业于他的门人,将其学说加以继承和发展,形成“思孟”学派。

八是“亚圣”孟子,名轲,邹国(今邹城市)人,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教人注重存心养性,注重气节,去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济宁市

大丈夫。著有《孟子》一书,被尊为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济宁市古代八位圣人的称号,其中至圣孔子是北宋真宗皇帝始封;巧圣鲁班是民间工匠所称;其余的几位圣人均是元代文宗皇帝赐封。

 

 

 

 

济宁市-前景目标

 

建设产业发达新济宁。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科学合理的产业格局,走出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之路和环境友好之路。争取用五年多一点的时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双翻番”,单位GDP能耗力争年均降低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8︰55︰37,煤电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到35%以下,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0%,实现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建设城乡秀美新济宁。加快构筑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组团布局为特色、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城镇体系,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50%,都市区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中心城区建成区达到100平方公里,县城和小城镇

济宁市

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城同创”目标。建设文化繁荣新济宁。充分发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整合、发掘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努力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名市的跨越,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入全省全国先进行列。建设民生殷实新济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万元和70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多数县市区和城镇达到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要求。建设社会和谐新济宁。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安定有序,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任城区-历史沿革

 

任城历史悠久,远古时期,这里居住着华夏民族先人之一的东夷族原始部落。夏朝时期,太昊(伏羲氏)后裔有仍氏(亦称有任氏,任、仍古时同音)就在这里建立了仍国。周朝时期,仍国被封为任国。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这是“任城”称号的最早由来。南北朝北魏神龟元年(公元518年),任城县始建治于今市区驻地,同时在此设立了任城郡。到了唐代,任城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成为东鲁地区的一个重镇,诗仙李太白就曾在任城居住达二十余年,现市区仍然留存有与他有关的古迹--太白楼和浣笔泉。五代后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设济州于巨野,任城县隶属济州。金完颜亮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巨野发生大洪水,遂把济州州治迁至任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升济州为府,因“济水南汇泗,北汇汶,州居其中”,地势高而水患不至,取吉祥安宁之义,更府名为“济宁”。任城县也由此改称济宁县。

自元朝开始,运河改道东移流经济宁,使济宁成为南北转输的要地。到明永乐年间,济宁已是“水陆交会,南北要冲之区;襟带汶泗,控引江准、灌运咽喉”。这以后,总管运河河道的总督府一直设在济宁,至清乾隆年间,济宁已是“齐鲁之大邦,水陆之要冲”。明清两朝,济宁的商户已发展到上千家,成为京杭运河沿岸的七大商埠之一,享有“江北小苏州”之誉,与淮阴、临清并列为运河三大名镇。

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州府制设济宁县,隶岱南道,次年改属济宁道。

1928年撤销道的建制,济宁县直属山东省。

1933年隶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日伪统治时期属兖济道。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我党地方组织在这里建立过济宁县、济北县,在周边建立过兖济县、蜀山特别行政区等县级建制。

1949年,此地城南称济宁县,城北称济北县,后济宁县并入嘉祥县。

1951年2月济北县改称济宁县,后经区划多次调整。

1958年,基本恢复了济宁县的原有区划,11月并入济宁市。

1965年5月恢复济宁县。

1983年9月组建地专级济宁市时,济宁县改设为济宁市郊区。

1993年12月14日,济宁市郊区更名为济宁市任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