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分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21:45

社团分类

         作者:周丽君

        目前,国内的社团分类大都按照性质划分,把社团分成研究性、娱乐性、公益性等不同种类。这种分类的优势在于能很好认识社团组织分布的现状,但是并不能很好反映出社团变化的趋势。目前高校内的社团正呈现出赢利性和无社员两个更类似于市场中企业的组织形式的趋势发展,社团的追求目标和组织方式正朝明朗化和高效性方向迈进。

非赢利性社团

高校社团的非赢利性这是我国一直倡导的基本原则。几乎所有的高校社团都是青一色的非赢利组织,而且这种非赢利性是一种彻底的非赢利性,社团组织完全依靠学校的支助开展活动,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诸多会费、活动费等。但是随着学生需求的逐步旺盛和高校对社团支出日渐稀薄,社团维持日常基本开支和运作的经费来源逐步变得捉襟见肘,矛盾进一步暴露,随之收取会费和活动费等逐步兴起。

按理说,根据提供的服务获得相应的报偿应当是合情合理的。不过对于深受传统管理体制束缚的高校社团来说。对于社团来说,要想真正迈出这步还是挺困难的。高校内的很多社团并不是根据自身的成本收取相应的费用,而是按照校园社团环境内的平均收取值来收取。最典型的就是会费,在目前会费来说有可能是社团最大或者是唯一的资金来说。只可惜目前就收取会费而言,存在着两种极端困境,不是少收,就是多收。

对于一些能更好符合学生兴趣的中小型社团来说,由于人数有限,按照平均会费收取的话,根本是入不付出。但是自身又不好擅自提高,一来学校管理者不允许,二来无论是学校、学生甚至是本人在观念上不理解。某些高校的管理却部门认为社团通过收取会费等能解决基本所需,于是断绝了对社团原先的基本资金支持,对某些资金困难的社团来说,如同雪上加霜。

以吉他协会为例,假如校园内对它感兴趣的人不是很多,会演奏的人更是少,由于该协会注重质量,因此,参与值比较高,符合要求的人相对比较少,只由10人组成。按照每个20员的会费标准收取的话,总共才200元,也许连培训都困难,更别说开展活动了。为了生存,该吉他协会有两种选择,要么以牺牲自身品味为前提,降低参与要求,扩大会员,收取较多会费。如果人数由10人扩大到200人,就有4000元的会费,对于维持日常运作和活动来说,应当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扩大的参与者来说,由于自身的参与限制,很难很好参与到该协会。对于真正有能力者来说,由于要考虑现状,自身所得到的满足,不得不面临被降低的可能。

为了解决自身经费所需,除了扩大规模外,更多社团会选择赞助的形式解决。但是凡是有拉过赞助的同学,都清楚这一是项及其艰巨的任务,成功率非常低。更何况拉赞助来的活动与社团的文化存在冲突的可能。

对于大型社团来说,所收取的会费对于日常运作来说,可能是绰绰有余。某高校有个上万人社团,即使按一万人和20元会费这一标准计算的话,一次的会费收入就是二十万。但由于规模过于庞大,进行有效管理根本不可能,跟别说开展很好的活动。也许一年的支出还不到一万,再加以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剩下的资金其去向很难说清楚。

目前,国内高校的很多规模较大的社团,运作状况都是欠佳的,很多社团的活动都是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实质性意义。因此,对社团的非赢利性应当进行重新理解。即使是非赢利性社团也要以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为前提,除了学校根据社团性质提供相应补助外,也要允许社团按照自身所需和开展活动的实际要求,向参与者收取一定能弥补成本的费用。

非赢利性社团应当是按成本结算的社团,不仅能更好解决社团的基本生存问题,而且会促使社团更加考虑成本概念,更关键的是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社团自身行为,更好为所需者服务。

赢利性社团

众所周知,高校内的社团是兴趣的集合和体现,但大学生的兴趣是什么呢?在市场化的潮流中,中国大学生越来越关心探索和尝试自己与市场的关系。大学生之所以进入大学学习,为了是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回报。赢利性是市场所追求的永恒灵魂,贯穿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即使是在校大学生也是如此。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注自身利益得失,对能给自身带来回报的活动日渐关心,并在最大化回报的驱使下对众多选择进行筛选。

社团的功利性是目前国内社团发展的趋势,更确切更直接的就是赢利性社团。赢利性社团一般以小型社团为主,有的社团几乎没有任何社员,只有简单的几个组织者。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往往没有丰富校园文化的宏伟志向。任务比较单一,组织者的积极性比一般社团要高,效率也比较高。

由于高校并不鼓励赢利性社团发展,更多的是打压。因此,目前,大多数赢利性社团的存在都是或明或暗的。有的挂羊头卖狗肉,从普通社团中滋生而来。某些社团领导者利用社团现有资源,做着自己的发财事。更多的赢利性社团类似于地下组织,没跟学校打过任何招呼,通过寝室等宣传,就挂出牌子,做自己的生意了。最典型的就是商品推销、培训、家教介绍等中介机构。

赢利性社团正以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校园,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同学的参与,正所谓,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市场,交易活动就会在哪里出现。当然,赢利性社团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诸多服务承诺不能兑现,服务或产品质量不高,消费者经常上当受骗等。

对于学校来说,面对着这样一种趋势,一味的阻挠或遏止显然是无济于事的,行为可以阻止,但在短时间内,人的观念却是无法改变的。只有通过引导和帮助,才能使他们的行为更少的有害于学生,也才能将高校社团引入一个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一个领域。目前高校内社团参与的不断下降,甚至已到了历史最低点,赢利性社团的兴起,或许是推进社团改革趋势的契机。 

有社员社团

有社员社团当然比较好理解,那就是有社员的社团。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社团毫无疑问就是由社员组织的,这已是明摆的事情,特意提出有社员社团这一概念,不是多此一举吗?之所以在大家多已认定的前提下,还提出这样概念,因为在传统基础上出现了新现象,即没有社员的社团也出现了。为了区别无社员社团,才提议提这样一个概念。

在谈及有社员社团时,有一个问题是必须涉及的,那就是社员的利益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社员的利益正变得越来越不能得到社团的保障。类似于社员交了会费之后就与社团断绝了一切关系的现象大量出现是非常令人值得关注的。意味着社团离其宗旨越来越远。

产生社团对自身社员利益的现实不太负责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社团缺少对自身明确的利益约束。虽然社团开展活动的大部分钱来自会费,但是,作为会费提供者的广大社员并不能对社团的运作进行很好的监督,更不存在约束。因为社团并不会因为没用好经费而导致解散,或要追求主要领导者的可能性。对于某些社团来说,收了会费,即使不举办任何活动也能存在下去。第二,社团缺少个性。目前高校内的社团大都带有浓重的形式色彩,喜欢喊口号、讲形式、走过场等。如社团常将丰富校园文化挂在嘴边,但就整个校园文化来说,靠某些社团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另外,在其它章节也指出,校园社团文化来自于参与剩余,其前提是每个社团必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心社员利益,特出自身个性。否则大家都是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念,在千变一律的情况下,校园社团文化怎能丰富呢?

对于有社员社团来说,鼓励个性化社团发展不仅是丰富校园社团文化的需要,更是保障学生参与利益的切实所需。

无社员社团

无社员社团并不是说社团没有人,而且没有社员,只有几个组织者。如在我国东部沿海某新兴发展城市的某高校的足球协会中,只有会长一人。我们几乎无法相信,就一人的社团如何运作?但是事实却是,它还真得就怎么运作下来了。该城市有只足球队,每当有比赛的时候,海报一贴,有意观看的同学来报名,自己只做一下简单的组织工作,顺便得点中间费用。工作轻轻松松,利益体系简单明了,就这么稳稳地晃下来了。

对赢利性社团来说,大部分属于无社员社团。类似于某些从事中介活动的社团,除了几个基本的组织者之外,大部分没有社员。

按照不同种方式,至于社团分类还有其它多个版本。本处仅从是否赢利和有无社员两个方面进行了简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