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少女多話教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8:29
陳耀南
為什麽教會都是女多男少,而男士之中,又以少年和老年為主,精壯者都到哪裏去了?大抵男人信教,最多是在五六十或者十五六,十五六歲,孔子所謂「志學之年」,心智開始豁醒,趨向成熟,知道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於是思想人生,仰望上主。其中有些人,開首熱心事奉,然後在團契裏找到對象,在職業上找得好工,於是俗務漸漸忙碌,信仰漸漸動搖—一向都不信的更不必說了,諸如此類,到知命之年,《禮記》所謂「五十而始衰」,健康上、家庭上、事業上,忽然遇到一些重大打擊,於是回到—或者初到—教會。
筆者十年前平平靜靜,水到渠成地入教,上述三方面僥倖都並非有什麽打擊,有人就嘲笑說:「移民是他一生最軟弱的時刻,難怪」—唉,人誰不軟弱呢?基督徒就是自知無力,所以歸主。最近筆者在本欄評論了幾十天新儒家的得失,這位先生又借用金句,說「謙卑的人有福了」,大概意思是靜靜地自己信就好,怎可對大師說三道四?其實《聖經》原文「虛心」,說的正是人應當虛己,不要以為道德心性,可以代替上帝。另一方面,表明立場,傳播福音,正是每一個基督徒的「大使命」,希望大家都虛心地讀讀原文吧。
最近有次文化晚會,那位業務昌隆的青年老闆就躊躇滿志地打哈哈說:「唉!我除了『瞓教』,什麽都沒有興趣了!」希望他將來不致因為什麽不遂心:便連「瞓教」的聚會也不能參加,又或者最後要「瞓」任何人都難免的長「教」是,不致驚嘆「黃泉無客店,今夜宿誰家」吧!
分析起來,教會男少的原因,有四大點:
第一:誇大逞強,不承認人類渺小—認為只有無知婦孺才信教,就如上述那兩位文化界和飲食界的朋友。
第二:淺見近視,不懂得綢繆未雨—自稱「務實」的人,認為只有實際可以把握的東西,才是真實;談儒說禪的哲士,又誇說「當下自足」,不知道大變忽來,他們的所信所守根本不夠。
第三:學理矜誇,不知道人心有限,認為哲學可以代替宗教,不知道人智的偏狹、短暫、不足。
第四:忘記根本,不知天高主大,不知道人心源自天賦,驕傲比以己心代替上帝,就是最大的過犯。  〔2006年7月14日   信報財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