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葭:证件大国如何建成公民社会(东方早报 2009-8-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57:22
证件大国如何建成公民社会
2009-8-17 3:06:14

贾葭
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碟中谍3》,有一部分场景在中国拍摄,最具中国特色的镜头,乃是一面墙上的“办证”二字,还附了一个手机号码。这大概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中国手机号码。办证的小广告,在任何一个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可见中国人是多么需要证件。最近有网友总结说,一个中国人的一生,至少需要办80个证件,引起网友的强烈共鸣,有人结合自身经验认为远远不止80个证件。
证件是历史的产物,战国时代的虎符、秦汉时代的印鉴,均是证件之一种,其功能首先是证明身份。汉代以后,官员的名刺、谒帖开始出现,这种谒帖自己在竹片、木板上写一个就成,跟名片的功能相类。唐僧西天取经,全部证件只有一个,就是通关文牒,说白了就是护照,这已经是由政府颁布并登记在案的身份文件了。
古代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后,对普通百姓而言,并无身份证件的困扰。当时的社会结构与功能也简单,不需要百姓频繁证明自己是谁。现代社会则不同,身份标识变得极为重要,动辄要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身份或者能力或者个体状态。证件的存在有其必要,但很明显,中国的证件种类繁多、办证程序繁琐、证件管理复杂,往往让人疲于奔命,使得百姓叫苦连天。
毋庸置疑,证件无疑是对公民进行人身管理的一种方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吃饭买布都要凭证供应,共产主义一直落实到胃部。在供应短缺的年代,有证也不一定有吃的。当时农民出行,要公社出具证明,才能买到汽车票、火车票,迁徙自由也成为空话。最根本的吃饭问题都依赖证件管理,可见人身控制之严格。改革开放后,人身控制的程度才有所减轻。
如今的证件,恐怕每个家庭都像宝贝一样集中收藏,不敢稍有闪失,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天哪一个证件会被要求出示。举例而言,一个公交车司机,要随身携带12个证件才能上岗。还有许多莫名其妙的证件——比如暂住证,一个朋友在北京都买房10多年了,他还一直是暂住,暂时居住在自己拥有产权证的房子里。
之前武汉有个报道,一个在武汉工作的青年,早年在孝感的一个国营工厂落户,后来工厂倒闭,他立刻成为黑户。在办二代身份证的时候,孝感不给办,说是原落户地已经不存在,武汉也不给办,说是没有在武汉买房子——他也买不了房子,因为没有身份证。在碰壁无数次之后,他觉得自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开除国籍了,他甚至还在网上寻求他国的接纳。
这当然是个极端的例子,由此可见中国人苦证件久矣。有许多证件,根本就是部门利益在作祟。比如学生求职有学历证学位证还不行,还要配一个证明该学历学位为真品的鉴定证件。照这个逻辑,这种鉴定证件完全也有可能造假,那就再出具一个鉴定证件为真品的再次鉴定证件。每一个证件都代表一种权力,每一次收费就是这种权力的变现。
个人证件的增加,从某种程度上说,固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但同时也让政府管理模式变得机械化和效率低下。增加一个证件,某个部门说了就可以,而取消一个证件,则要协调大半年。证件发了之后不加管理,那证件也形同虚设。去年牛奶出事的时候,每个厂家都是证件齐全的合法企业,但照样不能防止恶性事件的产生。
要命的是,许多证件之间还有关联关系,比如你要开一张证明文件去证明另一个证件的合法有效。有时候证明内容千奇百怪,比如证明两个人是父子关系;证明自己被偷窃了;证明确实有杀猪的权利;证明某时段在某处,不一而足。百姓编了一句顺口溜,部门权力证件化,人身权益许可化。好像中国人民天生就是坏人,非得四处找证明才行。
当然,对于一些涉及公民利益的职业,比如医生、教师、检疫员等人员,正规的证件必不可少,但对于可有可无的证件,能少则少。信息化时代,一张芯片能够容纳的信息足够多了,能合并就合并。例如准生证、火化证这种在国外听来骇人听闻的证件,不如直接取消了好。证件大国并不是什么褒奖,只能说明权力对于社会的渗透有多么严重。
各类证件证明和公民的直接权益挂钩,其后果就是公民权益容易被损害,且又给假证生存空间。证件越多,个体越不自由。对关涉公民权利的领域,至少应该由公民来做主,而不是靠证件来管理。我很不同意成龙说的“中国人就该被管”,至少在农业社会,基层自治让整个社会的运转成本极低。建设公民社会,要首先让公民减轻证件重负。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士)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184688.shtml
贾葭:证件大国如何建成公民社会(东方早报 2009-8-17) 证件大国如何建成公民社会 童大焕:公民社会从告别主奴心态开始(东方早报 2009-1-20) 欧洲公民社会与广场文化(东方早报 2005-10-26) 欧洲公民社会与广场文化(东方早报 2005-10-26) 五岳散人:地震遗址博物馆建成了罗生门(东方早报 2009-3-31) 从东方学到大国学的寂寞之旅(东方早报 2009-7-12) 顾骏:电击网瘾少年的是个什么社会?(东方早报 2009-8-20) 宋桂芳:这样的“习惯”公民不习惯(东方早报 2009-7-3) 王建勋:不可通过投票褫夺公民基本权利(东方早报 2009-11-9) 杨耕身:别再让公民神奇地死去(东方早报 2009-11-11) 鲁宁:请官员学会与公民平等对话(东方早报 2009-11-13) 李记:愿公民意识成长倒逼公权力告别“蛮横”(东方早报 2009-12-1) 夏佑至:从市民到公民的距离该有多长(东方早报 2009-12-13) 田涛:大国小民的荣辱观(东方早报 2009-3-4) 东方早报 2009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高发 东方早报 2009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高发 范徐丽泰教我们如何做大国公民 中国如何走向公民社会. 王馨语 : 公民如何改变社会 傅蔚冈:“钓鱼式执法”置社会道德于何地(东方早报 2009-9-15) 魏文彪:刑讯逼供案判决畸轻不利维护社会公正(东方早报 2009-11-26) 司徒望:中海油“尚未发现受贿”是弹性庇护吗(东方早报 2009-8-17) 李军:马英九将遭遇政治风灾?(东方早报 200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