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56:41
长期以来,教育目标侧重于知识、技能的掌握,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接受灌输与训练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被各种花样的考试与练习弄得疲惫不堪,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教师、适应课本、适应考试的需要,却很少想到这些学习与练习对自己发展有多少价值。在这种学习状态中,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难以有创造性地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与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一、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真正自己去发现、研究、获取,把学习过程变为再发现、再创造过程,就会牢固掌握知识,获得深刻而丰富的体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多方面素质也会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必须努力减少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帮助、以及过度的引导,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把一切交给学生自己,使他们有更充足、更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能真正自己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探究问题、获取知识。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或方式。

1、让学习过程成为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发现中理解、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得到不同方面的发展。比如我设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圆的周长》这两个教学内容,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思路,即:“通过复习铺垫,利用迁移规律引发学生猜想、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最后应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总结、实践的过程后,深刻领悟了自己“研究、发现”的知识,而且在积极自主的探究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方面的发展。

 

 

2、让学习过程成为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使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中理解知识含义,掌握解决问题方法,并得到各方面的培养。如《比例尺》和《百分率》这两个教学内容,我基本采用这样的思路:“创设恰当问题情境,提出实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方法,引出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习过程成为结论的探究、总结过程,使学生在对已有认识进行自主总结、逐步抽象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获得不同方面的发展。如《简易方程》这一教学内容,我根据各概念间的从属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设计采用了“激活原有知识储备——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抽象得到概念”的教学思路。

 

 

总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的思路,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中真正由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总结,使学生真正在自己探究中得到知识,在自己探究中得到发展。

 

 

二、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教学更易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既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又是有效发挥学生主体性、易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好方法,可以说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课堂教学中,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出一种学生所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学生就愿意主动去探究。而且,因为是他们较为熟悉的而不陌生的,他们也有能力、有经验去探究。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将自己投身于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之中。于是很自然地就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融入了生活,从生活引入到数学,既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数学,又能让学生利用数学指导生活。

 

 

三、不拘泥、局限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可是它容量有限,表现形式比较单一:有时只能呈现一些必要的、结论性的内容,而不能多方面为教学提供信息;有时与教学实际存在时空差异,未必与当时当地的教学实际适合;还有时教材代表编排人员的意图、想法或对知识的理解,而我们又有自己的想法、理解;等等。这些问题在教学实际中就可能影响到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这时,我们可以以新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以教材作为参考,对教材做出适当的调整,使之更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教材只将圆周率的研究验证过程以文字形式直接叙述出来,而没能把圆周率的探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完整。因此,教学中就可以减掉那些过多的引导与指令,组织学生完全自主地去猜测、去讨论、去操作、去验证,以及自主总结、应用。也就是说减掉教材中的那些指导性内容,完全让学生自己决定怎样研究、怎样操作等活动。这样学生就由教材牵着走向结论,变成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主动性后研究发现结论。他们必然会在这个自主的研究过程中得到更多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不管教学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应用那些手段,我们必须清楚:教学过程,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全面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主动的探究、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