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中投资到资产配置 关注投资相关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9:48
黄立伟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也是一个产品泛滥的社会。巨大的产品信息量在满足投资需求的同时,也使投资人的投资决策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中国境内的高净值客人在不同的金融机构开立贵宾理财或者私人银行账户,买入各式各样的理财产品,他们把这种做法当成是资产配置的常态。但是似乎几年下来,效果大多数并不十分理想,于是客户就产生了困惑:是资产配置错了吗?看着预期CPI一天天往上走,财富却小步挪动,许多客人多资产配置的信心就是这样一步步丧失的。他们都很困惑地发出疑问:问题究竟在哪里?

推荐阅读 ·操盘一百条精髓
·一个老期货的交易感悟铜价上涨空间依旧广阔
  • 宽松货币带动商品重回升势
  • 铁矿石谈判统一要对外
  • 塑料近期仍将以涨为主
  • 李毅中呼吁钢厂三年不上新项目
  • 抛储状况逐渐好转 大豆易涨难跌
  • [国内期货行情] [持仓分析系统]

  我们帮助很多客户梳理过他们的账户,发现大多数客户都会和超过3家以上的国内银行和两家以上的境外银行保持长期的关系;会定点一个股票账户,但会使用超过两家以上的咨询机构服务;购买基金分散;除此之外还会使用超过3家以上的保险服务和购买3家以上的信托公司产品。如此分散的配置当然花费了我们许多的时间,但是这种配置的结果是否有效呢?

  我们以银行为例,来看看客户在银行可以选择的产品类型:

  7月份全国商业银行共发行普通理财产品392款,其平均委托期限为5.41个月,银行提供的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41%。人民币产品共发售329款,占比84%。信贷类、债券货币市场类、混合投资类产品是三大主要投资方向,三者共发行307款产品,占据人民币产品总量的93%。根据我们对理财产品的追踪,我们发现,近期票据类产品、风险债券类产品和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表现依然低迷,较定期存款没有明显的优势。而信贷类产品和外币债券货币市场类产品的表现相近。

  我们再来看看银行的结构性理财产品,2009年7月共发行结构类理财产品39款,其中,委托期限区间在3个月到1年的产品数量最多,占比为82%,与6月份持平。基础资产分布有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占比分别为44%、26%、15%和15%,短期限产品多是利率和汇率挂钩产品,而1年期的产品则多是股票和商品产品。从超额收益率看,超额收益率表现最好的是汇率类产品,为0.46%,波动最大的是商品类产品,上下波动为1.5%左右。

  对于平均最高收益率为2.41%、超额收益率(对比存款利率)为0.46%的产品配置,至少从收益率的角度看,这么做是没有太大的意义的。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最终给客户带来的投资结果,很可能是非常相近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在不同地方购买类似产品,虽然从心理上给人的感觉是做了合适的资产配置,但是并没有给客户带来真正的实惠——因为它们相关性太高。

  那么在其他投资品购买领域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呢?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现象还是广泛存在的,比如:

  1.固定收益产品和利率的相关性在0.9以上;

  2.证券市场上股票和指数的相关性在0.7以上,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的相关性达到0.9以上。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及深证成指的相关性也达到0.9以上;

  3.不同国家之间的证券指数相关性也在提高,美国道琼斯指数和金砖四国指数相关性达到0.6以上;

  4.国内房地产价格指数不同城市间的相关性超过0.8;

  5.现金管理类资产相关性高达0.95以上。

  当然,相关系数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改变,比如道琼斯指数和金砖四国的相关性在2000年以前曾经远小于0.5,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相关性明显提升到接近0.7的位置。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网络将信息更快地传递到全球各个角落,相信同类资产的相关性会越来越强,投资人在同类资产中希望达到分散风险效果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也许,用五大类资产配置去实现自己的财富目标,而在某一类资产中进行优选并适度集中进行投资,才是我们目前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