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民营书业争夺大中盘(产业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8:46
作者:市场报
2005年是中国图书报刊分销市场全面开放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图书市场重新洗牌、确定新格局的一年。在外资企业与国有、民营企业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条件下,如何应对空前激烈的竞争,如何适应新形势下中国图书报刊分销市场发展格局,这都是中国书业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
图书发行业一直缺少真正意思上的大中盘,而今处在夹缝中生存的民营书业开始奋起直追了。
2005年9月3日,北京的一家驻京大厦内,首届中国书业投资国际峰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的主持下,20余个全球知名传媒风险投资基金,50多个世界一流书业集团、出版商和发行商,100多家中国本土民营书业代表聚集一堂,以投资为主线,以经贸洽谈为立足点,为中国本土民营书商和海外投资者联姻搭桥。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会长罗锐韧表示,民营书业目前的关键任务是建立全国意义的大中盘。今年4月底,由新华书店总店等11家出版发行单位和有关投资公司共同组建了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业内人士分析,新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新华书店总店未来的目标与定位就是大中盘商。
新华书店的大中盘构想
“店社多对多的混乱和浪费,中小出版社资金链极度紧张,自办发行止步不前,出版社信息反馈滞后等不符合社会化大生产对专业分工的要求。出版与零售之间需要专业、统一的中盘商。”9月4日,新华书店总店总经理刘国辉在首届中国书业投资国际峰会上的发言,其大中盘商思想让人一目了然。
刘国辉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图书出版发行界一度出现出版社快速发展和裂变,以10倍的速度增长的局面。那时一统天下的新华书店没能快速跟进,从而培养抚育了出版社自办发行和雨后春笋般的民营书店,加之如今外资的进入,发行市场可谓八仙过海,热闹非凡。
他认为,图书发行业没有规模和规范,缺乏诚信、信息技术落后、行业管理滞后、店社关系复杂等问题是阻碍图书发行的症结。虽然近几年国内陆续产生的大规模书城,给图书发行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城市书城数量的饱和与高成本投入以及零售的特点都不可能使书城无止境的发展。
刘国辉指出,中盘批销是整个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商品也不例外,欧洲图书发行业成熟的国家,以及美国、日本都有成熟的大中盘为发行主导,是成功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图书发行领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盘,新华书店总店仅仅具备雏形。
“现阶段,建网点并不是总店最急迫的任务”。已是注册资本3亿元的新华物流出版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刘国辉说:“未来3年,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立体的,可以支持总店业务的中盘发行结构。”此外,在上游方向,新华书店总店加紧了与出版社的合作,建立多种多样的代销、包销模式。
民营书业有望咸鱼翻身
“正因为目前全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盘,所以对于民营书业来说也是同等的市场机会。”北京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席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书业的发展目前已经不存在政策障碍,该是行业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席殊认为,近年来各省新华书店进行的改制和重组,实质是加剧了地方割据。其“中盘”是区域性的,这也为民营书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资料显示,在零售市场上,民营书店近年来抓住机会迅速突进,现已有7.8万家书店遍布城乡,总数比新华书店多10倍有余;从业人员40多万,出现一批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年销售码洋上亿元的大型书店,成为我国图书发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与国有的新华书店系统分庭抗礼之势。
席殊分析,一直以来图书发行业由于门槛准入低,行业发展混乱,目前正处在一个从乱到治的过程,在行业进行重新洗牌的时候,有实力的会慢慢存活下来。席殊书店作为民营书店零售网络,2004年底其联锁网络已经达到了600多家,其下一阶段的目标还是进一步扩大网络规模,提高加盟店的盈利能力。
合作与竞争同样重要
业内外人士纷纷关注的是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抑或是外商投资者哪一家在新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能取得更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似乎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大有不争论出胜负决不罢休之势。
对此,刘国辉指出,在国营、民营、外资已经能够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同时,我们的目光更应该聚焦的是哪一种经营模式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而不应该过于关注出资方的性质,因为出资性质已经不能够单纯决定经营理念和模式。
“合作与竞争同样重要。”全国工商联书业商会的第一副会长胡丹也持有类似观点。他对记者表示,任何一个市场竞争双方的合作也在所难免,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图书发行领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盘,仅仅具备雏形,是市场的缺位。为此,国营书店和民营书店联手共同来打造这个图书市场的大中盘,其进步意义应该深远。
身兼武汉九洲书业董事长的胡丹还表示,虽然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民营书商,但他拥有四条发行渠道,他愿意接受一切可能的合作,来打造图书发行市场全国性的大中盘。
来源《市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