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力拓,更要反垄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05:02
news.163.com
“力拓”案轰动世界,“内奸导致涨价”的说法沸沸扬扬,而原本的铁矿石定价谈判主角之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钢协)成了正义的化身,借抨击“奸商重利”、“内奸误国”之东风,提出了一系列彻底解决铁矿石涨价问题的“灵丹妙药”。据报道,7月27日中钢协向工信部提议,应彻底取消铁矿石现货交易,并大幅削减铁矿石进口商资质,控制在5到10家。 据称,如此“才能有效推动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以此来整顿混乱的铁矿石秩序,对应以全球三大矿商为首的铁矿石垄断局面,从而减少中国在铁矿石谈判中的被动局面”。
问题是,能否简单将铁矿石涨价的责任单纯推到国际“奸商”或“内奸”身上?中钢协和部分国企的“集权”药方,是否真是解决铁矿石涨价问题的良方、验方?(详细)
“内奸”、“奸商”并非涨价的罪魁祸首

7月23日,有媒体报道,因为是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外国公司,力拓有可能因违反《反海外腐败法》而被美国证交会调查。
将铁矿石涨价的责任推到“奸商”和“内奸”身上,自然是最方便的:谈判者是无辜的,行业指导者也是无辜的,是“敌人”太狡猾而不是我们无能,这样的“事故责任认定”,岂非皆大欢喜?
然而最方便的说法,往往也是最不靠谱的。谁也不能否认,力拓的确存在经营违规乃至违法的问题,有些是有关方面已经知道并掌握证据的,恐怕还会有暂时不知道、未掌握证据的;谁也不能否认,“内奸”的“里应外合”的确让中方在定价谈判中陷于被动,受到了不应有的损失。谁也不能否认,这两个因素的确会对铁矿石涨价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但是,必须看到,包括力拓在内的三大铁矿石巨头几十年来一直采用类似的经营模式和定价谈判框架,铁矿石价格却在2004年之前的近20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2亿吨,占世界进口总量1/3,中国也首次获得定价谈判资质,铁矿石价格却自此时起如脱缰野马般狂奔,自2004年至2007年,铁矿石国际市场累计涨幅高达165%,2008年更狂涨65%-71%,难道力拓等卧薪尝胆20多年,单等到中国入场才发难?难道“内奸”能量之大,竟可以令偌大的铁矿石国际市场在几个“内线”的上下其手中翻云覆雨,达到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涨幅?这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铁矿石狂涨,垄断才是“病根”
既然“奸商说”和“内奸说”只能算是铁矿石涨价的两个因素,而并非主要症结所在,那么铁矿石价格缘何一涨再涨?
',1)">
视频:中国钢铁工业协会5月31日在其网站发布声明表示,不能接受力拓与新日铁达成的铁矿石降价幅度,并明确表示不予跟进。

4月份我国铁矿进口5700万吨,创历史新高。

中钢协称铁矿石谈判10天内敲定。
中国钢铁产能持续发“高烧”
首先是钢铁产能的一再扩大。2007年中国钢产量4.89亿吨,高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15.7%,比世界平均水平7.5%高出一倍多,粗钢出口量5488万吨,同比增长58%;2008年虽然遭逢金融危机,但钢产量仍同比增长1.13%,首次突破5亿吨大关,达5.0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37.75%,亚洲总产量65.19%,相当于第二名日本至第九名巴西产量的总和,而同期各主要产钢国家产量同比下跌1.2%,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各地低端重复的钢铁产能竞相上马,铁矿石需求高烧不退。
如果能管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如此强大的需求比例,原本可以令中国这个“大主顾”在铁矿石定价中牢牢把握主动权,一如当年日本持续20年之作为,然而中方“不够市场”、“不够专业”的谈判框架,却令自己太阿倒持,陷入被动。
进口和价格谈判的“集权”
自2004年获得谈判权以来,中钢协一直秉持如今同样秉持的主张,即强化进口许可证制度,将原本多达数百家的允许进口企业用4年时间缩减到112家,近日更提议压缩到5-10家,同时建立谈判委托制度,先是强行指定宝钢全权代理,在宝钢“节节败退”、成为千夫所指之后,又索性亲自上阵,但不论是“御用代表”宝钢,还是中钢协自己,都未能在铁矿石定价谈判中获得任何便宜,反倒令铁矿石价格在市场走旺时大涨,市场疲软时小跌,或干脆迟迟达不成定价协议。
显然,恰是许可证制度和越俎代庖的谈判委托制度,导致了铁矿石定价谈判的屡屡失利。中钢协经常强调,日本、韩国参与定价谈判的钢铁企业不过几家,并以此证明其“集权”的必要性,殊不知日、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国内钢铁企业早已完成整合,的确只有这几家需求单位,而非行业协会人为指定全权代表,甚至干脆自己赤膊上阵,中钢协既不愿、也无力提出整合国内钢铁产能的计划,将钢铁产能“集权”,却单单要求并贯彻铁矿石进口和定价谈判的“集权”,无异于在众多国内钢铁企业中人为培育出一个铁矿石资源垄断特权阶层,人为在国际市场和铁矿石终端客户之间,培养出一个利润丰厚的二级市场,铁矿石价格持续“发烧”,实在再正常不过。
“土垄断”加洋垄断,推动价格虚高
近年来铁矿石在国际市场上并非供不应求,2006年,国际铁矿石供应总量达15.8亿吨以上,与此同时全球主要国家生铁产量为8.7亿吨,折合铁矿石消耗量14亿吨,市场基本上达到平衡状态;不仅如此,自2003年到2007年,世界铁矿石储量增加100亿吨,增加6.7%;储量基础增加400亿吨,增加12%,且尚有较大增长潜力。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衰退,钢铁产能萎缩,需求更是不升反降。恰是这种集权化的“土垄断”,与三大铁矿石巨头的洋垄断综合作用,导致了价格的虚高。
如果中钢协和少数大型国有钢铁企业利用力拓案和“内奸说”的杀伤力,进一步垄断铁矿石进口权和定价谈判权,只能使更多钢铁企业处于有需求、无资质的地位,而不得不依附少数“土垄断”的企业或协会,“物以稀为贵”,从2004年以来的铁矿石价格轨迹不难看出,这只会导致铁矿石炒作的更加猖獗,而无助于在定价中获得主动权。
不能以“土垄断”替代洋垄断
4年过去,中钢协所坚持的强化进口许可证制度、压缩进口企业数量,和强推谈判委托制度,非但未能稳定铁矿石价格,反倒令该价格持续高亢,令国内钢铁企业叫苦不迭,令广大中国国民饱受价格转嫁之苦。

据报道,仅去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铁矿石3.2亿吨,其中长协矿的比例接近60%,这其中有超过10%的长协矿被拿到市场上倒卖,“至少3000万吨,平均每吨加价在500元以上”。

中国进口铁矿石概况及价格上涨对钢企的影响。
国企利用“价格双轨”挤压民企
现在的中国,没有哪一个行业像钢铁业那样,集中体现了国企、外企与民企的身份不认同和强烈的利益冲突。现在,外资并购已经被钢铁产业政策牢牢地挡在了门外,而民营钢铁也压力重重,建龙将宁波项目拱手让给了宝钢,日照钢铁正在被山东钢铁国有化,钢铁业正在掀起“国进民退”的大潮。
因为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造成了进口权垄断,才造成铁矿石价格双轨制。有别于欧洲和日韩市场,长期协议矿与现货矿并存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独有现象。其中长协矿由年度谈判决定价位,目前我国有70家钢企和42家贸易商具有进口资格。而没有进口资质、却有生产需求的中小钢厂制造了一个现货市场。长期以来,现货矿价格要远远高于长协矿,两种价格的巨大价差,正是国企挤压民企的一个重要砝码,也进而催生了一批批铁矿石“倒爷”。
垄断滋生铁矿石“倒卖”
由于地方财政和边际产业的需要,遍地开花的各地大、中、小型钢铁企业,其数量、规模和产能很难在短期内压缩,不论它们能否获得铁矿石进口权,都需要“等米下锅”,需要大量铁矿石供应,这样一来,拥有铁矿石进口许可证的企业数越少,这些企业所可能从铁矿石倒卖中获得的垄断利润也就越多。众所周知,近年来一些拥有铁矿石进口资格的企业出于私利,利用手中权力为无资质企业提供代理,收取代理费,而一些小型企业在“过一道手”后仍然实质参与定价谈判,进一步增大了成本开销。至于一些大型国企囤货居奇、倒卖协议矿,更是公开的秘密。
出路:打破滋生垄断的产业政策
解决铁矿石进口混乱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一、彻底取消铁矿石进口许可证制度,把铁矿石还原为一种普通商品,谁都可以直接进口,即使有恶性竞争哄抬价格,也比现在双轨制对价格上涨的刺激要小得多;二、将铁矿石进口权和产业政策脱钩,不能把进口权和扶持谁混为一谈;三、以行业准入标准替代产业政策,办钢厂和开个餐馆没有区别,开餐馆只要卫生等要求达标,不管谁开、开多大,政府都不管,我们没有看见餐饮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反而看到了欣欣向荣的中国餐饮业;对于钢铁业也一样,只要环保达标、不偷税漏税,达到一个门槛就应放开竞争,政府不要事无巨细地管。只有这样中国钢铁业才会在竞争中健康发展,铁矿石乱象才能得到彻底的根治。(详细)
毫无疑问,在情报门事件上,力拓公司确实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它对中国钢铁业中的陈规陋习驾轻就熟,其行径说得难听一点,已近于“以华制华”手段。铁矿石贸易的真正问题在于跨国垄断资本和国企产业资本的勾结,如果上述中钢协建议得到采纳,无异于将“土垄断”和集权更进一步,中国的铁矿石交易只能更加混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