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奶粉”背后的社会恐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9:06:08
 卫生部昨日表示,已经责成湖北省调查处理“早熟门”事件。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在发布会上说,奶粉的雌激素检测标准即将公布。(《新京报》8月11日)

     笔者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包括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在内,都以“某奶粉”来指代,而不是“真名实姓”,对此,有记者认为,不提“圣元奶粉”的名字,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此事尚无结论,到底是不是因为食用奶粉而导致的性早熟还不知道。他还猜测,有报道说“圣元将起诉两家媒体”的消息,也多少影响了大家的发言。

      现实中,我们见惯了“某品牌”之类的说法,因此,也就对“某奶粉”见怪不怪了,但是,如此的模糊化姿态,是在加重公众的怀疑情绪还是在舒缓公众的忧虑呢?相信明眼人一看即知。难道要让公众“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西谚云:魔鬼存在细节之中;老子则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当笔者面对“某奶粉”的魔鬼细节时,作家狄更斯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响起: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们当然可以反问:这是谁的最好时代?谁的最坏时代?谁在直登天堂?谁在直下地狱?其实,一切似乎都有征兆,我们生活在一个食品不安全的时代。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怪象是只见“混”不见“还”。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导致了“某奶粉”的出现。事实上,这当然不是奶粉第一次出现问题,正如有关人士反问的那样:为什么我们有了如此精密的社会管理分工,有了这么多的法律法规,却管不住一匙奶粉?为什么我们有了年年增长的GDP,国力越来越强大,却不能让母亲们放心地给孩子选购奶粉?到底是谁剥夺了她们的这一权利,是谁让国产奶粉一点点地流失了公信力?

      这是一种怎样的逻辑?我们当然要拷问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企业责任的后移,指责见利忘义者的卑劣。但是,仅仅如此吗?正如社会所总结的那样,隐藏其后的逻辑链条更值得社会惊醒:生产环节的监控不严等导致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流通环节的监管滞后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只有等到特事特办的运动式执法之时,才能焕发出巨大的暂时性效力;风头一过,常会死灰复燃。“早熟门”不就是说明吗?如此一来,何以堪?
 
       关于三鹿奶粉事件,曾有某专家大言不惭地说:目前我们国家市场销售的奶粉绝大多数保险,三鹿事件是意外、偶发的。那么,面对“某奶粉”,我们能醒悟吗?监管者的责任底线难道还要继续下沉吗?
  
     常识告诉我们,自由市场的经济制度本身有局限性,它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真正能产生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保证外,还需要有诚实、公正、公平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如果说,一个社会充满法治和公平正义精神,一个老老实实做事、有气节有操守的人能够有付出必有回报,那么经济社会发展就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如果说,以诚信为基础的道德约束失效或被破坏,社会就会发生信任危机,处于无序状态,任何企业和个人都将深受其害。面对“某奶粉”,要反思之,在笔者看来,重温这些常识,既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救赎。

      “某奶粉”背后的社会恐慌,何时才能有理性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