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探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6:31
我国教育正在进行一系列深化改革,新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即将建成,教育制度的创新,特别是建立现代教育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涵盖着现代化教育的建设,而现代化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保障,现代教育制度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为了探索现代教育制度,有必要了解什么是现代教育与教育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进步过程
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研究有经济特征学派、政治特征学派、科技特征学派、思想心理学派以及多维综合学派。要准确地把握现代化看来不可专注于某一个角度。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阿·英格尔斯在《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内也认为,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体系,是由不同的系统构成的;整个社会结构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服务四个基本方面。一个社会是否是现代化的,要用系统的观点从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我国社会学家司马云杰在《文化社会学》中阐述道:“我们所说的现代化,乃是社会主义形态的一种高度发展的文明形式,它标志着一个历史时代的全部特征”。总而言之,社会现代化虽然是个综合的社会体系,但它的基础是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社会的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具体地说,主要有如下十点:
(1)实施普及义务教育。英文中在educa-tion(教育)前面所冠的形容词obligatory,其含义为义不容辞的、必须的、义务的。所以这里的义务应当理解为带有强制性的,也就是必须实施接受的意思。义务教育准确的定义为:“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学校教育”(顾明远主编《教育辞典》第1卷,第69页)。1619年诞生于德意志魏玛邦的义务教育,到19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经济发达的国家已普遍实行,尔后义务教育的年限逐渐延长。目前义务教育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普遍实行的教育制度,年限一般在5年到12年之间,可见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2)建立起现代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之上,构筑起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完整体系。
(3)职业教育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以中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的职业教育体系。
(4)成人教育高度发展,终身教育思想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思想,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贯穿整个教育体系。
(5)教育事业法制化,实现依法兴教、依法治教、依法施教。也就是说,从教育思想到办学、管理、教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的标准,以教育法制化为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
(6)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高等教育走向“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之路,职业教育走教学与生产实习相结合之路。
(7)教学内容丰富而协调,各级各类教育各有侧重地设置由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组成的完整的课程体系。
(8)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采用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现代声像教学与电子计算机教学。
(9)在教育教学管理上,采用现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制度。
(10)形成完整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社会现代化对现代教育提出的十点要求,大多与教育体制相关,特别是前五条的内容,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2.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教育现代化,一般是指经济与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采取一系列改革与发展政策,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争取达到现代教育水平的过程,以及最终使得教育高度发展,满足本国现代生产、现代科学文化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教育向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先进水平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水准并无一个绝对的尺度。由于教育本身具有较为复杂的属性,如有社会性、生产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等等,因而有的教育规律具有世界性,有些规律依附于不同的社会制度。因社会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民族传统等方面的区别,不可能划定全世界统一的教育现代化的标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现代化,现阶段可以参照经济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所达到的教育现代化水准,结合我国物质、观念、制度、传统等若干层面的实际状况,确定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各个主要项目的内涵,在实践中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现代化。
具体地说,教育现代化给现代教育提出如下七点要求:
(1)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要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树立起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等,为教育现代化奠定思想基矗。
(2)教育目标的现代化。教育要使社会成员具备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现代人所应有的素质。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机遇最开放的人。
(3)教育结构的现代化。建立起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功能齐全,效益优良,结构优化的终身教育体系。
(4)教育管理的现代化。要建立完善教育法规体系,加强管理手段与制度的现代化建设,为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法律上与条件上的保障。
(5)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学内容反映现代科技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教材,建设优秀的教材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6)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视听工具和信息传播工具进行教学,扩大施教范围,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7)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现代化。以先进的教育科研方法与教育实验手段,揭示出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大幅度提高。教育现代化对现代教育的七点要求,涉及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思想基储价值观念、管理原则等问题,故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1.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机构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这两个概念是隶属与包容的关系。教育体制是指教育机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与有关制度的总合,而教育制度是指整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教育体制包容教育制度,而教育制度隶属于教育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就包括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但是教育制度改革有其自身具有的更深刻的内涵,教育制度的创新必须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条件。教育机构指的是进行各级各类教育工作的场所和从事教育管理及研究的机关。教育应当做广义的理解,所以教育机构应当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如中小学、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职工学校等)、学前教育机构(如托儿所、幼儿园)、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辅导站)、成人教育机构(如职工大学、干部管理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成人考试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如国家教委、省市教委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如教科院、教科所、教育教学研究室等)。我国的现代教育制度,就是符合我国国情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为实现现代化教育服务的教育机构体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现代教育制度的框架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框架可以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教育目标、科学的学制系统、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均权型的领导管理模式、法制化的管理制度、健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信息网络。
(1)坚定正确的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建立的现代教育制度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这个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这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在。“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这个双向制约影响链条的中心环节是人的现代化。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组织原则、政策规定,都要以这个教育方针为核心。衡量教育制度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教育界乃至社会的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是否有利于促进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这三个有利于的核心,正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诚如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2)科学的学制系统
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就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形式、教育性质、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衔接与沟通关系。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建立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包含各级成人学历教育在内的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实现保障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因此适龄儿童与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保证适龄儿童与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还实行制订一系列与学制相配套的完善的制度,如国家考试制度、学生证书制度、学位制度,以及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与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制度。这些内容既是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建立科学的学制的基本要求。
(3)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也应作为教育制度统摄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正是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除实施上述的学校教育制度外,还应实施一系列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一般指的是学校教育。与之相对应的非正规教育,主要指的是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场)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历史文化古迹和革命纪念馆(地),以及广播、电视台(站)等大众宣传媒介形式,向社会公民有组织实施的教育。值得提出的是,我国80年代初期诞生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就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一种非正规教育形式。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少效益大的新制度、新形式。
非正规教育可以包容在广义的社会教育之内。社会教育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必将得到高度发展。社会教育中的社区教育同社区建设的结合,是教育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城市与农村将逐步形成“中心城市一县一乡(镇)”为基本形式的网状社会教育结构。这些都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值得探索的问题。非正规教育与社会教育为社会公民提供了与工作、生活密切联系的广袤的学习空间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它具有实用性、直接性、现实性与灵活性,并且具有与个人的需求和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特点,因此是建立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再说学校教育制度在终身教育思想统摄下,要进行一系列变革。用终身教育的观念运行教育,教育不再只是人生前一个阶段的事情,而要贯穿于整个人生。
终身教育思想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可以说是使一个在需要接受某种教育的时候,能够受到以恰当的方式和内容给予的最有效的教育。这样,教育就不必也不可能全部集中于人的年轻时代,必须在人的一生中分散地进行。相应地,对每一个人来说,不仅是有机会接受终身教育,而且还应当主动地要求接受终身教育。
为此,学校教育就为实施终身教育或使社会公民从事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这其中包括属于认识能力的智力因素条件与属于志趣、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条件,特别是应具有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否则,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就是一句空话,无法得以实现。学校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要相应地进行调适,重点是突出教育的个性化、多样化、创造性、教学的双向交流等。仅此还不够,各级各类学校都应向社区乃至整个社会开放,学校的设施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可为成人提供服务,还应开讲座、搞培训、办函授,采取多种形式发挥终身教育机构的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大致来说,包括作为准备教育的学校教育与成人教育两大部分。学校教育是相对稳定的,而成人教育是灵活多样的。但从整个终身教育体系来说,它是个灵活性的教育体系,实施终身教育要考虑教育设施和教育机构,但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教学的模式、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要求管理机构通过联络、组织、协调、咨询、中介等全方位的服务,使得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充分发挥教育与培训的职能。
(4)均权型的领导管理模式
反映国家教育制度上的特点的模式,称之为教育制度模式。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制度模式大致可分为集权的、分权的与均权的三种类型。原苏联、中国、法国属集权型代表,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管理;美国为分权型代表,强调地方分权,实施开放、多样的管理;日本为均权型代表,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一定的教育决策权。这里“均权”不是指平均分配权力,而是指大权在中央,小权在地方,中央与地方两权结合。这只是个大致的区分,每个国家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尽一致,不尽典型。我国解放以来,经济上采取原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教育管理上也仿效原苏联的集权型管理模式,强调集中领导。
这种方式在建国初期的历史条件下,集中运用较为有限的教育资源,为开创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但随着国家经济与政治的改革和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集权型教育管理模式不仅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潮流,而且有悖于我国的国情,已大大不适应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更与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相左。建立现代教育管理制度,正是与世界教育管理改革的趋势即均权化相一致的。我国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取向是采取在国家掌管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发挥地方管理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原则。
《教育法》第十四条中明确提出:“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更具体一点,《教育法》第十四条与十五条的内容指出:①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②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盛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③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④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⑤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教育工作。以上这些规定,不仅是规范我国教育行政管理的条款,引导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国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育决策的民主化、管理的科学化、手段的现代化;特别是要注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学校的组织管理要广泛地吸纳社会各界的参与与介入。
(5)法制化的管理制度
教育法制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现代教育制度建设,要求在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管理上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治教。
(6)健全的教育科研机构与信息网络
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要通过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来实现。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涌现出大量新的现象与新的问题,遇到许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凡此种种问题需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来探索其中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也需要教育政策研究为教育行政提供决策咨询。教育科学(含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法》第十一条中提出:“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脱离理论的领导是盲目的领导,脱离实际的研究是空洞的研究。现代教育制度需要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教育行政紧密地结合。因此,建立现代教育制度需要建立起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形成专业研究与群众性兼职研究相结合,上级领导部门研究与基层研究相结合、教育内部研究与科技经济等社会各界的研究相结合,即形成“专兼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三个结合。教育信息是教育科研与实践的血液与养分,应当健全灵敏的教育信息网络系统,保障教育科研、教育实践与教育管理立于准确、牢靠、崭新的基础之上,不断地迈上新的台阶,从而推进与保障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