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保体制能有效拉动消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2:45:17
完善社保体制能有效拉动消费中国公路人报道:一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经济恶化,外需骤降,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扣。那另外一驾马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也就被视为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保八”的重要路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正如马克思在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时所指出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我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已经启动,在积极财政政策下,2009年安排财政赤字9500亿元也已经明确公布。骤降,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已经有了纲领性的阐述: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

  目前光拉动投资需求还不行,还要拉动消费需求才行。那么多投资,消费跟不上就是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的时候,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虽然我们一直在提刺激消费,也曾有过一些举措(譬如家电下乡)但效果总是不太明显。

  据统计:2008年底,居民储蓄余额达到21.8万亿元,人均差不多2万元人民币。但高储蓄也并不代表老百姓就是有钱花。为什么?中国人之所以喜欢储蓄,是因为没有建立养老金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因此,人们喜欢存钱以备不时之需。老百姓为什么有钱也不敢花,他们宁可少花钱,多积蓄,宁愿享受负利率也要把钱放在银行,主要原因就是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健全,给“未富先老”的中国百姓,增添了许多不确定的担心。骤降,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

  在发达国家,由商业保险和政府组建的社会保险承担了社会生活的大部分风险,人们可以不必保留过多的储蓄。而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较低,水平不高,商业保险存在着险种单一、机制欠灵活等缺陷,生活风险更多地还是要由每个家庭自己承担。再加上中国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居民仍然倾向于利用储蓄来防范风险。

  由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和农民工,他们的社会保障低下,导致我国农村地区形成了消费的洼地,关键还是不敢花。尽管农村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但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几乎抵消了大部分增收效应。就是一般的城镇工人也要存一辈子的钱,才有可能买一套商品房。住房消费在其总消费中所占比重过高成为制约其他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加上社保、医疗和教育体制仍不健全,居民对未来支出预期不明朗,存在后顾之忧,即使收入增加了,大部分增加的收入还是拿去储蓄了,消费仍然上不来。现在股市急剧大幅调整导致作为消费主力的中产阶层财富大幅缩水,明显抑制了消费需求;楼市未来形势仍不明朗,市场中观望氛围浓郁,实际交易量不大;受经济调整影响,一些企业开始减薪,或者裁员,直接影响了相关人的消费能力。

  收入可谓是消费的一大瓶颈。分配是民生之源,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削弱了消费增长动力。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尽管居民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在持续攀升,但这个增速是不及GDP增幅的,更是远远落后于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我国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在加大,以及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地压抑了居民消费的欲望。虽然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力促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并把扩大消费的重点拓展到广大农村。然而目前来看,消费显然还没有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长板。骤降,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

  少数人的财富还在大幅增长,而多数人的收入或者增长很少,或者处于相对下降状态,这就是年年说刺激消费,而消费依然上不去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严海波给出的答案,他认为,改变这个“很危险的状态”,需要全面反思和完善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一个给大多数群体带来收益,而不是财富聚集在少数人手中的发展方式。

  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政府消费剧增。2000年2768亿元,2006年7571亿元,6年增了近两倍。同样是这段时间,总的最终消费额由5.58万亿元到10.8万亿元,GDP则是由9.9万亿元到20.9万亿元。而在拥有广袤农村的一些省份,以及中西部省份,居民消费近些年在总消费中的占比称得上“一泻千里”。像新疆自治区,2000年时居民消费还在65%左右,2006年就下滑到只有53.9%了,平均每年下降近2个百分点。政府消费倒是刺激得不错,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在一些地方,“扩大内需”却被变了味:比如春节期间某地政府机关门前动用吊车燃放50万响鞭炮,其花费足够两三个农村孩子一学期的学费。有的开会大讲排场、美其名曰刺激消费,有的将国家民生工程投资变成了建豪华楼堂馆所。相应地居民消费的比例却在减少,而居民消费中的农村消费更是极度减少。

  不错,内需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切不可把正常消费与奢侈浪费、个人消费与公款消费混为一谈。合理的消费可以有效刺激需求与生产,而浪费带来的增长无异于饮鸩止渴。扩大内需、鼓励消费,不是鼓励公款消费,而是鼓励个人消费。我国当前基础设施需要建设、企业需要扶持、社会事业需要投入、失业人员需要救济,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越是在这个时候,政府越要勒紧裤腰带,把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用于改善民生、用在刀刃上。而不应以拉动内需为由,慷公款消费之慨,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骤降,进出口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大打折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收入水平的真正提高。必须切实提高居民的现时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改变低工资、低消费的格局。完善社保体制,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不仅要减免税收、实行财政补贴等手段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来扩大消费,更要通过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开发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来扩大消费。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刺激中高收入群体潜在的消费欲望。如房地产的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医疗卫生、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业,促进服务消费结构升级。这不仅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中高收入人群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增加服务产业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进而促进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目前国内有较高的储蓄率,消费市场存在巨大潜力。城乡居民对改善住房的愿望十分强烈,对汽车等主要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还比较强劲,对满足各层次的服务需要也比较旺盛。对此,国家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降低房价、降低交易税费,创造条件支持居民购房来拉动消费。在城镇要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在农村要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制定并发布增加各项农业补贴的方案,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做好粮棉收购工作,尽快出台振兴奶业和稳定生猪生产的政策。扣。那另外一驾马车,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也就

  伴随商务部关于消费券的一语定调,及其近期紧锣密鼓展开调研,特别是近日“两会”代表委员相继提交有关议案提案,社会各界对消费券发放的“国家计划”预期日渐升温。尽管争论仍在延续,但我认为,调整一部分用于投资的资金来发消费券或直接发钱给中国国民,这都是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取向。出台消费券“国家计划”势在必行,且宜早不宜迟,对拉动内需肯定有帮助。

  由中央财政主导、全国人民人人有份。如果一时难以做到,考虑到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一,也应从国家层面拿出一个对地方有约束力的“消费券发放指导计划”,尽可能让消费券能够惠及更多百姓,从而更有力地扩大消费。在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同时,可以考虑启动更大规模的消费券发放计划。这样,从长期来看,拉动内需的效果将更显著,从而更有利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社保体制能有效拉动消费作者:空中飞

  消费券作为扩大消费的重要选择,已然纳入全国上下高度关注的视线,并逐渐形成共识,这本身就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大进步,值得充分肯定。成都、杭州等地试点“吃螃蟹”的行动,看似一小步,实则是刺激经济与“还富于民”和谐结合的一大步。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又好又快增长的有效途径,如果人人都把钱放在银行里,将会导致企业产品销路不畅,经济日渐萧条。因此,当务之急,是政府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支出,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来逐步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释放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扩大农村低保覆盖率和保障水平等措施,可以大幅度促进居民消费,巩固和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效果。政府还要加强媒体舆论的引导,创造一个有利于投资、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舆论氛围。为消费者创造敢于消费、愿意消费和持续消费的良好环境,提高居民消费信心。要开辟更多的投资渠道,让老百姓有更稳健的生财之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经济增长有质量可持续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来全方位扩大国内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