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楼的往事今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6:46:13
摩天大楼的往事今生


日期:2009-06-27  来源:文汇报



纽约曼哈顿林立的摩天大楼群  

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成为上海摩天大楼的标志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将纽约的天空切割成条块状  

被称为 “摩天大楼之人父”的美国芝加哥房屋保险大楼,现已拆毁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是兴建摩天大楼的一个热点  

据说中国香港是世界上拥有高度超过一百五十米建筑物数量最多的城市,其一百五十米以上的建筑物多达二百零一幢            


    摩天大楼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繁荣的象征。19世纪末以来,从第一幢摩天大楼问世起,很快便在世界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许多优秀建筑师纷纷涉足摩天大楼,大胆创新,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了一大批杰作。
    
    拓展城市空间,树立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表现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成为现代城市热衷的发展路径。伴随着你追我赶的一次次高度竞赛,其高度一路攀升,据预测,到2009年,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将超过900米。
    
    世界在长高,中国也在长高,不断刷新的城市高度在让人兴奋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优化城市重筑生态的思考。
    
    ——编者
    
摩天大楼的起源
    
    “摩天”(skyscraper)一词,最初是一个船员术语,意思是帆船上的高大桅杆或者帆,后来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建筑中的一个特定术语。
    
    1883年,“摩天大楼”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一位喜欢幻想的作家所写的《美国建筑师与建筑新闻》一文中,这个术语就此诞生。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建造了众多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耸立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际线上。
    
    大型建筑物常常被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崇尚领导人或宗教信仰,扩展和延伸可能的事物的界限,甚至还作为业主、家族、建筑师和建造者之间的竞争。
    
    在早期的美国,最接近天空的建筑物莫过于大教堂的塔尖。到19世纪中叶,各州的议会大厦不断“增长”,就连各县的法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于商业开发商来说,普通结构的建筑已无法满足大厦的上限:这些普通建筑通常只有10层或11层,四周具有厚厚的承重墙。为了建造更高的建筑物,建筑师用铁来强化石墙,然后支撑楼层,然后又支撑楼层和墙壁两者。到了最后,人们彻底放弃了铁,转而用一种铆钉连接的钢架来取而代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筑物终于得以不断攀升,最终可以自由地上升到任何高度。
    
    在19世纪90年代的摩天大楼,15层已经算很高了,可是到20世纪,摩天大楼却达到了更高的高度。1913年,纽约市的伍尔沃思大楼到达了57层楼,可是到了1930年,它的高度又被新的摩天大楼超越,就这样,新建的摩天大楼你追我赶,高度一路攀升起来。
    
    摩天大楼之所以被称为摩天大楼,是因为人们认为放眼望去时,这些高大的建筑物似乎擦到了天际,当然,这不过是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而已。
    
    摩天大楼的问世,是多种技术问世的结果——如果没有钢架结构,就不会有摩天大楼;如果没有混凝土、安全电梯、电话,也不会有摩天大楼。
    
    19世纪出现的两大新技术,为摩天大楼这个全新类型的建筑物铺平了道路。第一项开发的新技术就是安全电梯的问世。在此之前设计的各种电梯使用了数个世纪,从19世纪中期开始,蒸汽控制的电梯开始出现,在工厂、矿井和库房中广泛用于搬运材料。但是,这些电梯并没有考虑乘客的安全,一旦缆绳断裂,就会造成电梯轿厢猛然垂直下落,冲到电梯井底部。1853年,一位叫做以利沙·格雷夫斯·奥蒂斯的美国发明家不负众望,克服种种困难,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安全装置:在电梯缆绳断裂时,这种装置可以防止电梯轿厢冲底。这项新的发明大大减少了人们对以前时有发生的电梯事故的担忧。在19世纪后来的岁月里,人们把电动机用于电梯上,实际上就解决了电梯在高大建筑物中迅速上下的一大难题。
    
    第二项开发的新技术出现于芝加哥。1871年,芝加哥惨遭一场大火的蹂躏,差不多半个城市在熊熊的火焰中灰飞烟灭,沦为一片废墟。然而在接下来的数年中,这座城市在废墟上站了起来,它并未缓慢复苏,而是以爆炸性地飞速发展,迅速到达了它的城区所能承受的自然界限。到19世纪80年代,该地区可供新建筑物使用的土地已供不应求,唯一可行的选择便是向上拓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建筑方法被开发出来,这种方式采用格状钢梁和钢柱,其结构坚固得足以支撑建筑物可能经受的强大压力,包括建筑物本身和其中物体所产生的各种压力,甚至还能抗击外来的风力和建筑物所在地区可能发生的地震。随着这种新的建筑方法出现,摩天大楼便应运而生,争夺“最高建筑”这一称号的竞赛便从此开始了。
    
    同时,自从摩天大楼问世之日起,为了把建筑物建造得更坚固、更高也更轻,建筑师和工程师便不停地寻求改进建筑方法和材料的新途径。建造摩天大楼的宗旨,就是能使它们持久,因此所使用的材料也就必须坚固、结实、耐用,能抵抗风吹雨打和日晒雨淋的自然恶劣天气,而且还要便宜。除了钢架支撑物之外,混凝土就是最常见的材料了,因为它是个多面手,具有通用胜。
    
    另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就是玻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玻璃墙就开始普遍流行起来,玻璃这种材料既可遮风挡雨,又可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更重要的是,玻璃墙比石墙和混凝土墙要轻,也要便宜,所以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采用。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电弧焊接法和日光灯管的发明,进一步刺激了摩天大楼的发展:电弧焊接法能把金属构架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不易出现松动的现象;日光灯管则允许人们在远离窗户、自然光不强的地方工作,而且比白炽灯泡产生的热量更少。
    
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
    
    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建于美国芝加哥,叫做房屋保险大楼,房屋保险大楼始建于1884年,竣工于1885年,不过才10层楼,138英尺(42米)高,由于采用了当时全新的钢架结构,外部饰面材料则采用了砖块,被人尊为“摩天大楼之父”。但不幸的是,该大楼在1931年被拆毁,成为世界建筑界永恒的记忆。
    
    在今天看来,它的高度再普通不过了,并无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也不会给人很深的印象。因此,如果今天重建这幢大楼,那么人们肯定不会认为它是摩天大楼,跟现在的摩天大楼相比,它可能连“小巫”都算不上,充其量是一个“小小巫”。但是,房屋保险大楼毕竟代表了摩天大楼这种新的建筑门类的问世,成为一种当时全新的建筑物的源头。
    
    但是,芝加哥的房屋保险大楼究竟是不是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尚存争议,有些学者坚持认为,第一幢摩天大楼当属纽约市在1873年建造的公平生活大楼(43米高,6层,如今已拆毁);还有人认为,第一幢摩天大楼是纽约市的纽约世界大楼,它共20层楼高,建于1890年。对于究竟谁拥有第一幢摩天大楼,纽约和芝加哥都各执己见,一度争论激烈。其实究竟哪幢大楼是世界上第一幢摩天大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那个时代确确实实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建筑物门类的问世,反映了一种建筑潮流和倾向。
    
直指云霄的摩天竞赛
    
    摩天大楼一问世,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便在摩天大楼高度上你追我赶,激烈竞争,长期保持着世界第一。但在1998年以后,世界最高摩天大楼首次矗立在美国境外。
    
    19世纪末期,英国也建造了早期的摩天大楼,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旅馆——米德兰大旅馆,即如今位于伦敦的圣潘克拉斯钱伯斯旅馆。这幢建筑竣工于1873年,高达269英尺(82米)。在美国芝加哥房屋保险大楼建成一年之后,英国伦敦的谢尔梅克斯大楼也竣工了,它共12层楼,高达190英尺(58米),在高度和楼层数量上都超过了芝加哥房屋保险大楼。
    
    接近19世纪末期,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英国伦敦等大城市土地狭窄的地区,大多数早期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不幸的是,在美国建筑者一路高歌的同时,伦敦的建筑者却很快就遭遇了建筑“滑铁卢”——因为维多利亚女王抱怨建筑越建越高,于是便下令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就这样,伦敦建筑者的摩天梦想渐渐熄灭了。但在2l世纪伊始,英国伦敦建造了其享誉世界的摩天大楼——瑞士再保险公司大楼,这幢著名的摩天大楼不仅外形独特,而且还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在20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也同样担心摩天大楼的美学和消防安全等诸多问题,相继颁布法令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因此大大妨碍了摩天大楼在欧洲大陆上的发展。但后来,美国芝加哥市也出台了限制建筑物高度的法令,规定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40层楼,这样就也使得这个城市最终把世界摩天大楼第一城市拱手让给了长期竞争对手——纽约,自己却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它成为开发超高层建筑的世界领袖。
    
    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摩天大楼也开始出现在南美洲的圣保罗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亚洲的上海、香港以及后来的新加坡。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苏联便开始计划在莫斯科建造8幢巨型摩天大楼,并称之为“斯大林塔”,几经周折,有7幢在1947——1953年得以完成。建成的7幢大楼被称为“七姐妹”,这些摩天大楼将俄罗斯巴罗克风格和哥特风格巧妙地融于一炉,同时还应用了美国20世纪初摩天大楼的建筑技术。接着,相似风格的建筑物在当时苏联的其他城市——车里雅宾斯克、基辅、里加等地纷纷出现,而且在波兰的华沙、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也都能看见这种建筑的影子。
    
    而欧洲其他国家允许修建摩天大楼的步伐非常缓慢,到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的马德里率先放宽限制,大建摩天大楼,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相继开始兴建摩天大楼,比如法国巴黎就建造了新型摩天大楼——蒙巴纳斯大厦。到了20世纪60年代,摩天大楼最终也开始出现在非洲、中东和澳州。至此,摩天大楼这种建筑物已遍及世界各大洲。
    
    如今有一种尚未得到确切论证的说法,那就是中国香港是世界上拥有高度超过150米的建筑物数量最多的城市,其高度超过150米的建筑物多达201幢,超过了纽约和芝加哥。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兴建了一批高高耸立的摩天大楼,其中包括著名的中国银行大厦和国际金融中心(二期);而美国纽约市则是帝国大厦、克莱斯勒大厦及以前的世界贸易中心等诸多著名的摩天大楼之家,当属第二,拥有189幢高度超过150米的建筑物;而芝加哥直到1960年才对建筑物高度限制有所放松,让它的天际线得以重新“生长”,在之后的15年中,芝加哥建造了许多摩天大楼,其中包括庞然大物西尔斯大厦(443米高)。
    
    现在,在土地严重不足的地区,比如在大城市中心,摩天大楼十分普遍,因为每一块土地的可出租楼层面积的比率很高。摩天大楼还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力量的终极象征,这种观点在亚洲很多新兴的发达国家中十分普遍。除了东亚之外,另一个热点就是在中东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这个面积很小却十分富有的国家非常热衷于摩天大楼,近年来大兴土木,建造了不少摩天大楼,而且还有若干在建,包括未来的超级摩天大楼——“迪拜塔”。
    
世界杰出的摩天大楼
    
    当今已建成的世界最高独立式建筑物,当属位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塔),其高达553米,于1976年建成开放;位于莫斯科的奥斯坦基诺塔则次之,其高达540米,于1967年开放。然而,根据建筑界约定俗成的惯例,这些高塔都不能算是摩天大楼,因为它们没有划分成可供人类居住的楼层空间——可居住空间是摩天大楼与高塔的根本区别。
    
    一幢建筑物的高度,一般是从该建筑主要入口处的平街层算起,一直到结构顶部。这种测量法包括了塔尖,但并不包括电视天线、广播天线或者旗杆。按照这种测量法,中国台湾省的台北101金融大厦便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它于2004年开张,高达509米,共有101层楼。名列第二的,则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星塔,1998年开张,88层高,塔尖高达456米。名列第三的,是美国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1974年开张,拥有110层楼,高达443米,另外它的大楼顶上还有一个高达77米的电视天线,总高度达520米,使它成为世界第三高度的独立式建筑。
    
    世界在长高,中国也在长高,不断刷新的城市高度和中国的崛起相同步。上海的摩天大楼最初由1998年竣工的金茂大厦而闻名,这幢摩天大楼高420.5米、88层,这曾是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的高度。2008年,经历了10年建设期的环球金融中心以其492米的高度一跃成为世界第二高楼,距离金茂大厦仅几步之遥。这一国内第一高度将被2014年竣工的上海中心打破。总投资148亿元的上海中心龙形设计主体建筑高度580米,内部将打造9个“空中花园”,与另两幢摩天大楼形成的“品”字形布局无疑是上海陆家嘴最闪耀的一张城市名片。
    
    在摩天大楼建造史上堪称里程碑的当属矗立在纽约市区曼哈顿第5大道上的第33和34街之间的帝国大厦。它是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建筑史上诞生的一个奇迹:建筑者仅用了1年零45天,便建成了这座102层、高达381米的摩天大楼!整幢大厦总重量为33万吨,共有6500个窗口,73台电梯,共使用了5.7万吨钢材,内部铺设5181.6公里电话线。而且其质量之优,以至于1945年7月,一架迷航的美国陆军轰炸机不幸撞上了大厦,它也竟然纹丝未动……据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宣称,帝国大厦是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20世纪十大建筑之一。
    
    这座塔形建筑因为它所在的纽约州的诨名而得名,如今,它属于世界巨塔联盟。它是一幢办公大楼,最多可容纳2.5万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能见度极佳的情况下,从它顶层最高的观景台上,用望远镜几乎可以看到320公里之远。
    
    当时,为了从刚刚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头上夺过“世界第一高楼”的桂冠,帝国大厦的建设是在时间匆忙然而计划周密的情况下匆忙完成的。直到1972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和稍后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的相继建成之前,帝国大厦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高楼的称号,并雄踞这一地位长达40余年。随着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和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的倒塌,帝国大厦又回到纽约第一高楼的位置。
    
绿色摩天大楼应运而生
    
    目前所有最高的摩天大楼,2009年都会被超过——尽管还在修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正在兴建的“迪拜塔”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但是,阿拉伯国家雄心勃勃,恐怕迪拜还不是人类修建梦想的巴别塔的终点。
    
    “迪拜塔”的高度将达到700~950米,一般估计为至少800米以上。随着这幢摩天大楼的出现,建筑界称为“超级摩天大楼”的新一级建筑物也将来临。
    
    科威特计划建造的1001米高的摩天大楼——“一千零一塔”,将坐落在科威特湾沿岸最北端城市苏比亚,毗邻伊拉克。这座高塔建筑的灵感源自阿拉伯经典《一千零一夜》。特别有创意的是,在接近楼顶的地方,一座清真寺、一座基督教教堂和一座犹太教教堂将被分别建在大楼的三个侧面,象征三种宗教和谐共存。
    
    而沙特阿拉伯计划建造的摩天大楼则更高。这座高达1600米的摩天大楼将矗立在沙特红海沿岸城市吉达,竣工后,无疑是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了。
    
    尽管“9·11”事件给纽约人修建摩天大楼的信心予以了沉重打击,但实际上开发商还是一如既往在修建。近几年,尽管纽约尚未出现那种动辄高达四五百米的摩天大楼,但两三百米的则一直不断涌现,这或许反映了摩天大楼的一种新趋势。
    
    面对能源紧缺,全球汽车变暖等重大问题,在作为“都市热岛”的纽约,摩天大楼的设计越来越趋向“绿色”——节能与环保性能尤其突出。纽约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地方之一,因此它对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都令人咋舌。近年来,纽约市政当局出了一系列制度,对能源和环境进行保护,同时对超高层大楼进行一些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绿色摩天大楼便应运而生。
    
    位于美国纽约市时代广场4号的孔戴纳斯特大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大楼于1999年建成,高达48层楼,由纽约福克斯与福尔设计事务所设计,是最早把绿色建筑原则用于大型都市办公大楼的成功范例之一,几乎使用了每一种可能的节能技术——它安装了特殊玻璃,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自然光,以减少大楼内部对用电能照明的依赖,并且还能保温,挡住紫外线,在冬天可以把热量流失降至最低。两套以天然气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提供400千瓦的电力,完全满足了夜间使用的电能,而白天也为大楼解决了5%的电能之需。燃料电池提供生产的热水,还有助于给大楼供暖。制热和制冷系统位于屋顶,以天然气而不是电能为动力,与电能传输相结合,减少了能源流失。安装在大楼外部的太阳能电池墙板提供了额外的15千瓦电力。大楼内部,运动传感器在人少的区域(如楼梯)控制着风扇,自动开关电灯。出口处的标志由低电能发光二极管控制。结果,该大楼的耗电量比同等的传统大楼要低35%~40%。
    
    100多年来,纽约的摩天大楼已成为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和象征。目前,纽约还专门建有世界上唯一的摩天大楼博物馆,该摩天大楼博物馆创建于1996年,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那样,通过展览、节目和出版物,这家博物馆把高层建筑集中定为“设计客体,技术产物,建筑场地,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作与居住之地”。
    
    未来几年中,纽约将出现新的最高大厦,那就是在原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废墟上新建的自由塔,它的主体结构高度为1776英尺(541米),预计在其主体结构工程竣工后,它将成为纽约最高的摩天大楼。
    
世界电影中的摩天大楼
    
    在世界各国的电影中,摩天大楼经常扮演着重要角色——不是动作片里面人质被劫持、扣留的场地,就是灾难片中被超自然力量或外星入侵者摧毁的对象。一旦某幢摩天大楼刚刚建成,就总有一些电影界的导演跃跃欲试,试图将其容纳到自己的作品里面。
    
    出现在电影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存在于现实中的摩天大楼,另一类则是电影创作人员幻想虚构的摩天大楼。以下即是一些著名影片的例子。
    
    帝国大厦(美国纽约,1931年建)——与帝国大厦关系最密切的电影,莫过于20世纪30年代年拍摄的电影《金刚》(1933),电影中,巨猿金刚爬上帝国大厦,受伤后从大厦上掉下来死去。而在科幻片《独立日》(1996)中,帝国大厦被外星人飞船入侵而摧毁。在影片《飞天巨桃历险记》中,也可见到帝国大厦的影子。而帝国大厦的观景台,则是像《西雅图夜未眠》那样的剧情片中爱情故事的特色背景,它成就了一场美好的爱情,把浪漫发挥到了极致。
    
    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美国纽约,1973年建)——《地球浩劫》(又叫《流星》,1979)中,撞击地球上的流星陨石击中了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引起它起火爆炸,继而坍塌。《纽约大逃亡》中,蛇王普利斯肯把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当成一条权宜凑合的跑道。而在《世界末日))(1998)中,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则惨遭流星雨涂炭。
    
    蒙巴纳斯大厦(法国巴黎,1973年建)——在法国电影《终极呆瓜警探》中,该摩天大楼被恐怖分子占领。
    
    联邦银行大厦(美国洛杉矶,1990年建)——在《独立日》(1996)一片中,联邦银行大厦首当其冲,成为被外星入侵飞船摧毁的第一个牺牲品。
    
    双子星塔(马来西亚吉隆坡,1998年建)——在《偷天陷阱》(1999)中,双子星塔成为一场引人入胜的盗窃场景:珠宝大盗在这里施展高超偷技,得手后全身而退。
    
    金茂大厦(中国上海,1998年建)——金茂大厦及其中的君悦大酒店,是未来派影片《代码46》中的特色场景。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中国香港,2003年建)——《古墓丽影》(2003)中,该摩天大楼成为该影片的背景。
    
    《世界著名建筑的故事》董继平著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