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品质培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1:25:24

《初中生学习品质培养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困扰,课程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因此,所培养的学生除了听话、按老师的要求学习外,很少有自主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考试而学习,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就无所适从。这种教育现状,不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因此,研究并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是新课标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优秀的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优秀学习品质形成后,通过迁移,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因此,此项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目前,先后热起的元认知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以人为本理论等,为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奠定了宽广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优秀的学习品质和方法渐渐地浮出水面。

 二、课题意义

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至关重要,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同样极具价值。

(一)学习品质对学生的学业进步和人格发展起着制约作用

良好的学习品质会使学生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进取状态,使学生的智力系统处于最佳的发挥水平,并不断激发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素质,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心理成熟和人生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表明,适应学生年龄特点的学习品质培养和训练不但促进学生的心理成熟,还能有效促进其潜能开发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良好的学习品质会使学生获得更多教学交往的机会,增进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减少学习挫败感和自卑感,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培养学习品质是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生终生受益的财富。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更新和发展使我们进入一个终生学习的社会,一个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未来的竞争,光靠在校时期所学的知识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他必须学会学习、学会知识上的自我更新,将来到社会上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就自学什么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生存和发展,“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的人。因此,未来的竞争力并不是学历、学位的竞争,而是学生自学能力或终身学习能力的竞争。良好的学习品质正是这样一种越学越精的心理能力,是属于学生个人的学习专利和求生本事。掌握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就具备了最主要最根本的素质和能力,就可以再生产新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出类拔萃。

(三)培养学习品质也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学习问题应该根据学习道德的要求来进行鉴别、评价、调节和处理。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学习道德规范的要求,如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的与严格的学习纪律等来帮助学生知晓自己必须遵守的学习道德,以及违背学习道德对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危害;再从学习品质方面寻找教育学生的动情点、切入点,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道德教育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结合起来,才能共同构成对学生学习行为与学习心理进行规范、改善和陶冶的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所以,学习品质的培养会促进学生学习道德的提高,为学校德育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是学是学校实施主体教育、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主体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主流。主体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即包括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培养学生主体良好的学习品质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正如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自觉的精神,就难以铸成大器。新课程改革纲要倡导“以学论教”“以学为本”,倘若离开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那不但背离了主体教育理念,而且我们还拿什么谈“以学为本”呢?可见,加强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潜能素质的开发,培养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等优良学习品质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

三.课题内容

通过研究和实践,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努力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稳定的学习情绪、较高的学习动机、恰当的学习自信心、认真负责细心求真的学习态度、灵活的学习归因品质等。具体表现为:有善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学习品质,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合作交流意识,有较强的探究创新精神,有灵活选择学习方法的能力,有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等,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过程中促进对自我潜能的发掘,促进他对学习策略的优化,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

基本由四个方面构成:
  1、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学科教学为着力点,加强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的培养,主要解决能不能学的问题。
  2、学习动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探索普及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方法,包括对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非智力因素的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技巧,解决愿不愿学的问题。
  3、对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其方法的指导:以学习过程为主线,探索通用学习方法,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总结、课外学习与实践等学习环节的具体方法,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
  4、探索学法指导的综合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①探索《学习方法课》的指导方法;
  ②探索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方法;
  ③探索家庭学习方法的指导方法。
  

四、课题研究步骤与措施
  1、精心准备,充分发动
  (1)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学情分析
 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在全校初一学生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初中生没有养成科学合理的学习习惯,缺乏良好的学习基础。这种被动的学习效率很低,极易在学生的心理上和学习上形成消极的“马太效应”。
  (2)转变教师观念,培养骨干教师
  针对教师中存在着“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学生智能培养;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的弊端,我们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了国内外著名教育家对“教”与“学”关系的精辟论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教师思考,引导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的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变到研究指导学生如何学上来。与此同时,我们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教师的群体素质。一是请专家做学术报告,讲授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二是派人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获得经验,以感性认识充实理论知识;三是按学校制定的计划进行学习、研究,在实践中增强群体科研意识,培养自己的科研骨干,以骨干促进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2、全方位贯彻,分层实施
  (1)明确责任分工,全方位贯彻。
  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我们具体制定了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自的责任和实践措施:
  领导的责任与措施
  ①加强学习,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指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③培养骨干;
  ④激励引导。
  教师的责任与措施
  ①明确方法课教师的责任:形成良好的师德,掌握理论和方法,学以致用,出成果;
  ②明确学科教师的责任:搞好学科渗透学法指导,形成个人特色,出成果。
  学生的责任与措施
  ①听教师讲解学习方法,或自己在课外主动地选学有关文章,理解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②边学边用,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③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与他人交流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④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改进、创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要学会四个知道:即在学习中知道该做什么,知道如何去做,知道什么时候去做,知道努力去做。
  家长的责任与措施
  ①多种渠道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
  ②配合学校的学法贯彻,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
  (2)结合学生特点,分层实施

  ①初一针对如何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开设学习方法课,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分段学习法”(制定计划——预习——课堂学习——复习——作业——总结提高——课外学习与实践)。我们把“科学分段学习法”分解成30件要做的事,分阶段、分层次要求,具体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并在实践中通过具体运用逐步掌握,体会到成功感,培养其乐趣,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动力定型。如新生刚到校,可先抓计划和预习,抓课前的思维启动,然后逐渐深入。通过学法指导,使初一学生逐步达到“五会”,即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做作业、会总结,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②针对初二学生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除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分段学习法”的指导外,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人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学习成绩之所以有差异,关健在于学习方法的问题。要求学生从自身的学习方法上去找不足。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后进生”进行信心、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制定帮教方案,落实帮扶措施,逐步探索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教育方法。
  ③针对初三学生学习任务日趋繁重的情况,在学科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各种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数学学科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同思维的能力;理化学科加强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 的培养;语文学科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以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为写作范例,放手让学生在课内外练笔等。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能力、分析能力和纠错能力的训练,使学生会自学、会提问、会解疑、会自控,能熟练掌握、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提高自身素质。
  3、采取有效措施,使研究逐步深入
  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以下措施,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
  (1)开设方法课
  每学期第一堂课为学法指导课,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初一就如何搞好与小学的衔接,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段学习法”。初二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分段学习法”,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学习能力。初三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和自觉运用“分段学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普遍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科渗透
  教师平日备课要注意四点:一是要备学法指导的内容,想一想学生应用什么方法学好这一堂课要讲的知识,做到“既讲知识又传方法”。二是想一想最近一个阶段讲了多少知识,怎样指导学生把知识巩固好,如何将新旧知识进行归类和对比,结合教学对相关方法加以贯彻。三是想一想这学期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形成什么样的习惯,建立什么样的动力定型,今后怎样完善和发展等。四是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哪些好品质,如何改进自己的学法指导等等。
  (3)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一剖析:如“学生课前是否预习?能否抓住讲课的重点?遇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作业、考试中的错误为何屡犯难改?学过的知识大部分忘了怎么办?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怎样记课堂笔记?不会做的练习怎么办?”等都是专题讲座的好题目。多年来,我们通过班主任、科任教师和方法课教师在校内做专题报告十几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4)学法咨询
  学法咨询有个别咨询和集体对话两种形式。个别咨询,是解决个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包括心理、理论、技巧等方面的问题。集体对话,可通过“与学生对话”和“回答学生书面提问”两种方式实施学法指导。组织有一事实上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和有教育机智能力的教师,通过现场对话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满意的答复。第二种方式要求科任教师做好发动工作,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主要矛盾,提出主要问题。教师先对学生书面提问加以分析和分类,备好课,然后加以解答。
  (5)主题班会
  班主任根据本班学习状况,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可进行发动、介绍经验、讨论、表扬等方面的工作。主题班会上可请本班同学发言,也可请外班甚至外校同学发言,既可介绍经验,也可讨论问题,还可提出建议,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激励。
  (6)经验交流
  可组织本班、本年级、本校的经验交流。教师在培养典型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培养多种典型,包括优秀生、一般生、学习困难生、特色学生,对于学习困难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以后进变先进的经验激励更多的人;二是介绍学习经验要重点突出,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发言稿准备好。还可通过广播、墙报等多种方式介绍学习经验。
  (7)学法知识竞赛
  用抢答、互相提问、问卷等形式进行学法知识竞赛,把娱乐与推广学法结合起来。活动前要请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出好竞赛题和参考答案。主持人应熟悉学法指导,还要有处理临场突发问题的高度教育机智能力。
  

五、研究成果
  (一)成果
  1、 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实践,我校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已基本养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五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知识积累由接受储存向兼容加工转化;学习渠道由单纯在课堂接受知识向兼顾课外、有目的坚持自学转化;学习过程由注重背诵向创造性学习转化。

大部分学生总结出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业成绩显著 

近三年我校各科成绩均列

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例如:学生在认识到了预习有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主动精神、开拓思路、发展智力、体验成功的喜悦等诸多好处的基础上,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教材大意,找出重点、难点,发现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07年统计,我校90%以上的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23.95%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70.7%的同学学习主动性有了一定的提高;34.97%的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  

2、科学的教育艺术得以推广和普及
  我们在推广学法的多年实践中,深感教育艺术的重要性。实践使我们认识了情感因素在启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和持久性、密切师生关系和增强教师影响力、发展非智力因素和进行德育工作中的多种作用。我们总结出了表扬艺术的激励机制、诱导机制、强化影响力机制、协调关系机制等4种机制和鼓励性表扬、期望性表扬、间接性表扬、反衬性表扬、自荐性表扬等近20种表扬形式。

 同时,我校教师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弹性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极大的缩短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期,促进了教育教学效果的最佳发展。

 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003-2004年我校有百余名教师的论文二百多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2004年〈〈长春教育〉〉第一期为我校特设了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发表心理健康论文10篇;2004年长春市“网络环境下”说课大赛中,我校教师有11人获奖,并荣获外县区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两年来,我校先后我校先后获得“长春市素质教育科研示范基地”“长春市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农安县科研先进校”“长春市科研引领先进校”等多项荣誉。

3、形成了多样化学法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将学法研究成果贯穿于课堂教学,总结形成了具有学法指导特色的“低起点、分层次、大密度、快反馈矫正”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各科教师积极将学法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探索出了以学法指导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方法,如语文课的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史地果的网络教学法,物理课的小循环、快反馈教学法等。
    五、困惑
  学习方法指导作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但真正要将它落到实处,使学生终生受益,却并非一日之功。我们坚持学习方法研究多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和困惑需要继续研究解决。
  (一)就学法指导研究的外部环境而言,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我校的学法指导研究必然要受到社会传统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育评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要将学法指导研究全面展开,并推向更深层次,困难较大。
  (二)就目前学法指导的内容而言,还有待于深化和完善。目前的学法指导内容,在指导学生如何去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在指导学生如何自动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自我测评、自我调控,创造性地运用学习方法,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方面还研究不够。今后,我们的学法指导内容应该是,使学生不仅记住某种学习方法是什么和如何运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学法迁移能力,知道这种方法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境下运用更有效,能顺利地完成类似的学习任务。目前的学法指导更多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激发、调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而在如何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内隐的学习环节方面研究不足。今后,我们的学法指导的内容不仅应注意从外显的学习环节方面进行具体的方法指导,还应从信息加工角度进行内隐的学习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