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安斌:政府始终掌握主动权才能谈得到舆论引导(访谈实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0:40:43
 
2008年07月08日20:01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史安斌副教授
访谈回顾
7月2日(周三)14:30——15:30,人民网传媒沙龙邀请到人民网传媒沙龙邀请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史安斌副教授作客人民网传媒沙龙视频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传媒沙龙视频访谈,6月20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人民网兴致勃勃的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他谈互联网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他还说互联网是属于年轻人的事业,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两亿多网民深受鼓舞,网民通过互联网建言献策的热情被极大的激发了起来。胡锦涛总书记和网友的交流,对下一步的网络在舆论格局当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在今天的“传媒沙龙”中我们请到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史安斌副教授和大家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史老师,和网友打招呼。
史安斌: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史老师,媒介和政府关系是您研究的主要领域之一,您是怎样看待这次总书记和网友的在线交流的?
史安斌:从我个人的感觉来看,这次总书记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讲话,而且,特别是对于我们研究新闻传播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胡总书记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专门就媒体和新闻这个问题发表讲话,我觉得这是一篇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新闻人和从事新闻研究的学者来讲很有启发的意义。我个人的解读,胡总书记这是一种表态性的讲话,中国多政治体制来说,任何一个现象,不管它是一个政治的现象、经济的现象、社会的现象,还是文化的现象,一般来说,最高领导人对它的一种表态是为它赢得了一种合法性。我想网络媒体到今天为止在中国起码已经有了将近十多年的历史,但是最高领导人专门就网络媒体发表讲话,专门到人民网来视察,这本身是对这个媒体的一个充分的肯定。我想这是他的讲话的第一层意义,就是对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一种肯定。当然,也对都市类的媒体,市场化的媒体,也有一些肯定,所以我觉得第一层意义在媒体方面。
第二个意义是对政府官员的一个表态。就是说长期以来,因为中国的媒体被定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所以政府和媒体之间的关系完全是一种相对来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胡主席这次的讲话实际上对政府官员也是一个提醒,就是说在网络时代,或者说是面对日益复杂的舆论环境,政府对待媒体的态度应该发生一个转变,我具体概括为,在美国政治传播学当中经常有一个说法叫做“媒体执政和新闻执政”。
就是说实际上过去更多的政府是管理媒体,一个是管理者,一个是被管理者,因为媒体是为政府服务,但是现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可能更多是希望政府官员能够把运作当做执政的工具,特别是提高目前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应该发挥更多的作用。所以我觉得胡主席的讲话,一方面是对媒体喊话,一方面是对政府官员喊话,所以两个方面都兼顾到了,所以这个讲话之所以在海内外引起这样大的反响,在观点和立场上有一定启示意义的讲话。
主持人:接下来史老师能不能给广大网友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舆论格局?目前的舆论格局是什么样的?
史安斌:你说的舆论格局有不同的定义。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生态,而且又由于中国是一个以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为主的国家,实际上,这样的一个舆论格局,是三方共同博弈的一个结果,这三方,一个是来自官方的主流话语,第二方是来自精英的,比如专业的知识分子,包括记者,我觉得这是属于精英层面的话语,第三个层面就是民间的话语。过去传统媒体时代,可能前两个层面,就是官方的话语和精英的话语占一个绝对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网络媒体和其他的一些新媒体的兴起,民间的话语力量越来越强,所以我们现在在整个的舆论格局,在中国这个社会生态之下,一定是在政府、媒体、公众,或者是在官方、民间和精英之间三者之间相互博弈、相互互动的结果,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舆论格局。
主持人: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史安斌:刚才我已经说过,在传统媒体生态之下,相对来说像广播、电视、报纸这样的传统媒体更多的是一种单向度信息的传递,而且它的信息的发布权或者主导权是集中在少数精英的手中,在中国的情况下,所有多媒体都是党和政府多喉舌,所以官方和精英是传统媒体话语的主导者。在新的媒体生态下,特别是网络、手机,特别是新媒体的兴起以后,民间越来越多显示出他对话与的主导权。新的媒体生态之下,民间通过新媒体这样一个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一方面赢得了话语权,这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一种格局。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民间或者草根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力量,加入了这样一个舆论格局的博弈当中。另外一方面它又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在传统媒体环境中,更多的信息是上情下达,或者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体现了一定权力关系,但是在多媒体或者新媒体的环境当中,这种信息的传递更多的呈现出多向度的姿态,就是说实际上信息可以双向互动,或者多向的互动的过程。
我想这可能从本质上也把我们传统的信息传递的生态改变了。所以我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实际上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以往对于宣传这个概念的认识,其实宣传是传递信息非常特殊的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单向度的信息传递,但是传播这个概念更广泛。所以我注意到这次胡主席在讲话当中,我的统计他一共大概有10次提到了传播这个词,当然他也大概有5、6次宣传,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他已经开始接受了传播这样一个新的理念,传播是多向度的信息传递,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媒体的优势就在于,一个是以民间的声音得以放大,再一个优势是改变了传统多信息传递生态,把整个的信息传递从宣传单一状态过渡到传播多元时态。
主持人:结合您的研究,您认为在那些事例上优势表现的更多?
史安斌:这半年来,大家看到很多事件,像“华南虎”事件、奥运火炬传递,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显著的例子。这样的事件如果发生在过去,或者是前网络时代,甚至在网络发展的初期,我觉得这样一些类似于“华南虎”事件或者“奥运火炬传递”事件,可能就是完全官方或者精英为主导的。受众只有被动的接受信息。但是我们看到,在这两个事件当中,实际上网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什么举这样的例子?当然“周老虎”事件是国内的事务,“圣火传递”是一个面向国外的事务,在这两个活动当中,网民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我想胡主席这次这样一个时机来讲话,或者对网络媒体进行一个肯定,也就是说实际上网民的作用,特别是说他们在信息发布和舆论监督这两个方面的独特作用,在这两个事件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我想包括最高领导人在内,也改变了他们原来对网络的一些认识,也可以说改变了我们政府官员对网络的认识,因为原来大部分的人认为,包括从事传播学研究的人,认为网络的信息是不可信的,或者网上的信息都是不理性的,或者网上的信息都是非常搞笑的东西。但是实际上我们看到在这样严肃的政治事件,包括我刚才说到的“华南虎”事件这样一个对内的事件,还包括火炬传递这样一个对外的事件,包括在大地震期间,网民的作用已经看到,就是他们作为一种公共政治力量的崛起,所以他不再是一支完全的草根媒体,或者是乌合之众,如何搞笑的一个媒体,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实际上它在公共的生活领域中发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主持人:现在有人提议要把6月20号胡总书记和网民交流的那一天,定义为中国“网民节”您怎么看待?
史安斌:我看到了这个帖子,好象一位网民和胡主席有了对话的机会,他非常兴奋。作为网民来说,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搞这样一个“网民节”,可以值得讨论。实际上这个节日本身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网络将来究竟在中国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发挥多大的作用。当然,胡主席的表态可以说是一个开始,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像“周老虎”的事件,像火炬传递,像大地震,这些事件本身开始已经表明网络已经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力量,或者公共政治的力量。我觉得不见的从6月20日开始,可以说这种网民的节日很早就开始了。所以我个人感觉,当然这是一种动力,但是更重要的是更多地看到网民所起到的实际的作用。胡主席的讲话只是对这种网民的地位或者他们的作用的一种肯定。
主持人:胡总书记有关网络媒体的讲话对更新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会起到什么作用?
史安斌:我刚才已经谈到了这一点,中国的政治生态还有社会的生态,和西方有一些区别。我觉得在西方的传播环境当中,媒体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我们把它的叫做“第四权力”。如果看美国的经验来说,美国每一个媒体的时代都有一个对应的政治家,而且这个政治家非常善于通过媒体达到他的政治巅峰,比如报纸的时代就有杰克逊,他本身就是一个报人,所以他被称作是“报纸总统”。到了罗斯福的时代,二次大战期间,罗斯福有一个著名的“炉边谈话”,他被称为“广播总统”,因为他每个星期通过这个谈话和美国公民进行谈话。到了肯尼迪时代称为“电视总统”,这次奥巴马和希拉里、克林顿的对决很多人有不同的解读,但是我们作为媒体学者研究,希拉里在网络传播的方面输给了奥巴马,因为他是以一个变革形象出现在美国的所有民众面前,所以他被称作为是“网络总统”,当然他还没有成为总统,只是一个候选人。
我举这些例子说明,在美国的政治传播史上,凡是善于利用媒体的政治人物都能够把自己的执政能力放大很多,也是这次胡锦涛主席所说互联网有一个放大器的作用。再回到中国的政治生态当中,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美国不一样,我觉得媒体不一定非要达到我们刚才所说的媒体执政和新闻执政的理念,这毕竟是西方的理念,至少可以说胡主席的讲话给各级政府官员一个提醒,就是说实际上网络是一个非常能够利用的一个新型的执政工具,而且我们如果对网民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帮助政府更好的完成执政的任务,或者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我想这一次很多的例子,我刚才已经举过了,都说明了这一点。过去很多的官员,因为我们在传播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网络土著”或者“网络移民”。什么叫“网络土著”就是从他开始可以读写开始,就上网,所以和网络是与生俱来的,网络没有这种天然的隔阂,现在绝大多数当政的,或者精英人士、政府官员叫“网络土著”、网络移民。为什么叫网络移民,因为他们40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网络,甚至有的官员根本不接触网络,这就有一个天然隔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胡主席的讲话说作为一个官员来说,要正确的把握民意,就应该做一名网络移民,应该主动的和网民沟通,这是对各级政府官员的一个执政理念上的改变。
我注意到我在胡主席讲话之前,利用网络和民众进行沟通的政府官员非常少,我个人掌握的材料可能有限。汪洋也在网络上接触过,但是这次讲话以后,我想会使更多官员更加主动的和网络接触。因为有总书记这样一个“尚方宝剑”,有很多更多官员会去做这样一件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家生态所决定的。
主持人:史老师,总书记这次和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这不仅仅是对亿万网民的一种巨大鼓舞,而且是对网络事业的一种巨大鼓舞。随着网络媒体的主流化的进程,它对传统媒体会带来哪方面的冲击?
史安斌:胡主席选择人民网、强国论坛进行一个沟通,他也有他的深意。我觉得胡主席的意思,不希望看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出现断裂。我看到他的讲话当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有一个优势互补。所以我想人民网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人民日报既然是我们党中央的机关报,而且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而且又是它所创作的网络媒体,而且有强国论坛自己独特的影响力。
因为我那时候在美国做研究的时候,做中国所谓汉语学研究,当然现在更多的是做中国研究的学者,每天都要上这个论坛。我觉得这就是胡主席选择人民网的一种姿态,说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可以达成一种非常和谐的默契的关系,所以我想他选择人民网而不是一家商业网站,有他的深意。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网络的挑战大家说的很多了。我觉得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一个龙头媒体,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对印刷媒体的竞争,因为人民日报的发行量还是无可抗衡的。但是《纽约时报》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它75%以上的广告收入是来自它自己创造的网站,当然它更多的是品牌效应,但是更多的是通过新媒体和美国的受众进行沟通。所以我觉得,美国这样一个变化,迟早会在中国发生。当然中国现在的网民只有2亿多,不到人口的10%,或者多一点,但是我想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结合,优势互补的道路,是应该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前进道路。
从这一点来讲,我比较推崇人民网这样一个模式,我不是推崇完全的商业门户网站的模式。我觉得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有品牌效应。现在在美国影响比较大的仍然是《纽约时报》、《华人邮报》这样的网站,当然也有自己独立的草根新闻网站,从新闻的角度来讲,它的影响力不能和传统媒体相比。我想人民日报做好人民网,包括贯彻胡总书记提出优势互补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媒介生态发展的必然趋势的适应。
主持人:互联网作为新媒体更多的可以传达来自各个方面的声音,互动性也非常强。您能否根据您的研究,预测一下中国将来的媒体的格局是什么样子的?
史安斌:我经常看到很多的学者不断地为他们的预测失误而道歉,中国的事情很复杂,而且中国的国情和别的国家很不一样,特别是我们刚才说了很多美国的例子,并不是说中国多道路和美国的道路我是一样的。我想有一点不容否认,中国这种传媒的格局应该是相互竞争、相互互补,所以我们有一个竞合:竞争、合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一定是竞合的关系。新媒体有非常多的优点,但是传统媒体也有很多优点。特别是目前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只有2亿的网民,如果将来的全民上网或者包括整个所谓“网络城市”,甚至“网络乡村”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果在这样一个前提之下,我个人感到我们的传统媒体,也就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有我们的新兴媒体—网络、手机,他们之间还是竞合的关系,竞合的趋势应该是未来媒体发展的格局。
主持人:史老师是怎样看待,我国政府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关系的?
史安斌:这胡主席的讲话当中特别提到了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特别是加强在突发性的公共事件当中政府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因为人民网是一个媒体,我体会胡主席为什么要说这个话,还是回到一开始说的,胡主席这个讲话更多的有一个喊话的作用,一个是向政府喊话,党和政府在新的传媒生态当中一定要调整以往的理念,包括对新闻发布的理念。新闻发布的工作,我在过去五年当中参与了这方面的培训和咨询的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到省一级的层面,基本上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新闻发布机制,当然胡锦涛总书记说还要完善,因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是对新闻发布制度本身的一个肯定,因为新闻发布制度其实起源就我个人来看,也是我们在国际和国内舆论改变下进行的,比如非典以后,我们看到新闻发布制度的全面铺开,这次汶川大地震是我们五年来新闻工作的检验,这次汶川大地震取得这么好的舆论传播效果和四川省、和中央各部门及时的新闻发布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胡主席的讲话本身是对它的一个肯定。包括我看到这两天大家非常关心的“6·28”贵州的事件,昨天发生的上海袭警事件,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都是非常及时的。我想这一点都是对胡主席的讲话的一个具体贯彻和实施。因为只有在信息的发布当中,政府始终掌握主动权,才能谈得到舆论引导。因为危机传播有一个最基本的理念,用英文来说就是“TTT”,首先要“说真话”、“比较迅速地说”、“首先来说”。这“3T”的原则贯彻得好,政府始终能把握住新闻主导权。失败的例子有很多,我们都没有贯彻这三个T,所以我们始终处在步步为营、被动挨打的这样一个局面,但是只要我们贯彻了三个T,我们就能够把握舆论的主导权。
这次汶川大地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们新华社能够在十几分钟之内发布权威的信息,我们的地震局能够在一个多小时之内开新闻发布会,包括这两天上海袭警事件我们都是第一时间向海内外的媒体发布新闻,这个时候,胡主席的讲话也对政府新闻发布提出了要求。之所以胡主席还说了“完善”这两个字,实际上我们的新闻发布工作刚刚开始,现在外界,包括海外的舆论把我们新闻发布的工作有一个评价,就是“形式大于内容”。就是说我们现在有这个形式了,我们发布的东西,是不是适合国内外传媒的需要,我们是不是还坚持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对象化、分众化”,我们能不能尊重这样的一个信息发布的原则,我认为这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但是起码,现在有了这个制度,我想未来的几年内,我们更多的要完成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我觉得完善的方向就是我们要坚持对象化、分众化,我们把中国政府的声音通过有效的方式发出去,不仅入脑、入眼、入耳,因为我们现在可能做到是入眼、入耳,就是听到和看到了,但是还需要大家相信、接受,就是所谓的入脑、入心,这是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政府新闻发布未来这段时间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于入脑、入心这个层面上。
主持人:听了史老师这番话对政府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关系有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下面想问一下新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工作?
史安斌:一方面从胡主席的这次讲话来看,给我们的主流媒体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比如人民网作为一个龙头的,或者作为一个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什么作用?我觉得是多元化,一方面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网作为中国最大的或者是最有影响力的门户网站之一,他们其实发布的信息在这个形式上可以说是有区别的,比如有些话是人民日报来说的,当然是代表中央的声音,但是有一些声音在人民网上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渠道进行传递,所以我觉得,总的目标还是我刚才讲的,达到胡主席说的“分众化、对象化”,因为我们的网站更多面对的是所谓的18到35岁的年轻人,或者所谓的网民,这样一层受众,他们更多的是从网站上接受党中央的信息,过去党中央的信息在这个渠道上传递的不够。人民网和人民日报很多时候形式上趋于一致,这样的话对受众就没有影响力了,未来改革的方式,人民网当然有人民网自己的独特形式,不同于人民日报的形式,当然还是传递党的声音、政府的声音,但是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
比如,我个人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美国国防部的网站,美国国防部的网站,应该说它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而且是少数人关注的网站,或者是只有一些我们想象当中的专家学者或者军界的人士才会关注,但是,美国国防部的网站居然有一个叫做“101”频道,这个“101”是什么频道呢?全部都是动漫的形式,把美国的军事部署,包括它整个的格局,军队的组成,以动漫的形式向儿童进行传递,所以现在这个频道居然在美国的网站浏览量上是相当大的,而且很多是儿童在看。所以我觉得这真是互联网从娃娃抓起了。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未来引导的方向。我们一定要把胡主席的指示,就是所谓的“分众化、对象化”,我个人具体的理解就是青少年,其实青少年是舆论引导当中最难的,或者最去做的东西。
因为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已经很难改变他们的观念了,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接受信息,知道了、听到了、看见了。但是年轻人叫做“灰色人群”,18到35岁的年轻人,甚至年龄更小的一些青少年。这些“灰色人群”,我觉得应该是我们未来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因为过去我们在这方面,由于种种原因重视不够,可以说我们把这块阵地基本上放弃了。过去传统的宣教方式,我觉得可能不太适合于现在的灰色人群。所以我们要在网络的传播当中探索一些新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很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这一次总书记和网友的在线交流,也是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一阵新的“春风”。您认为新媒体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趁机发展自己呢?
史安斌:我想更多的是在新闻这个领域。新媒体本身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家,包括老百姓,包括各级的政府官员对这个事物本身的认识还在一定的初级阶段。所以,现在很多的网站为了所谓的“安全起见”,所以他们在娱乐、商业方面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不敢涉足这种新闻和公共事务领域,这次总书记的讲话,就是给网站一个很好的契机,就是实际上网络应该大胆地介入公共事务领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你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形象,否则的话,只是一些搞笑的东西,只是一些商业化的东西,永远做不成一个高品位的、高品质的媒体。
这次总书记的讲话,一方面肯定了网络本身的特点,因为这次我注意到胡总书记提出了很重要的理念,是以前中共领导人很少见的提法,他说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我想这就是给网络媒体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网络媒体和其他的传统媒体有非常独特的规律,所以把胡主席的话解读一下就是按照网络传播的规律办事,这就给网络驾驭公共事务讨论提升很大的一个空间,所以我觉得网络应该充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无论是像人民网这样的主流媒体,就是这样一个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新媒体的机构,还是一些商业门户网站,我觉得应该积极引导网民加入到公共事务的讨论当中。当然这个引导,本身不是一种非理性的,或者说完全是盲目的,我觉得应该建立在以事实、数字为基础的基础之上。这次胡主席讲话当中特别提出了这一点,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我想这其实也是对我们新媒体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网上的以后,包括网民一定要用数字、事实、典型说话,不要发表一些完全不负责任的言论。
从这次“周老虎”的事情来说,我个人感觉,实际上大部分的网民保持理性的态度。而且包括各阶层的人士都是在拿数字和事实说话,没有发表一些完全情绪化的舆论。包括这次和以前所谓“人肉搜索”不同,因为“人肉搜索”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概念,比如说“人肉搜索”给当事人、家属带来一定的痛苦,这次“周老虎”这个事件只是针对周正龙本人,没有针对他的家人,也没有针对与这件事无关的人,我认为这点还是很理性的。一方面培养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再一方面培养理性议政的意识,我认为这是未来我们新媒体面临两种很重要的任务。
主持人:非常感谢史老师。节目的最后,希望史老师通过我们的节目对互联网下一步的发展作一个祝愿。
史安斌:今天是第一次做客人民网,希望人民网的未来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们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表态,实际上是给网络媒体正了名,所以我们说中国是名正言顺了,所以以后人民网可以大胆地宣传自己是最主要的或者主流的媒体,我觉得这也没有争议了。类似于人民网这样很多的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站应该大胆地肩负起舆论引导的任务,应该在新媒体的竞争当中,起一个领头羊的作用。我想,这一次胡主席的这样一个讲话,实际上给我们由传统媒体兴办的新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广大的网民来讲,还是我刚才说过的话,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最高领导人的宣誓,其实我觉得胡主席讲话之前,温总理每一次记者会上都讲到他对网民意见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网民实际上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力的群体,实际上他们对中国整个政治公共事务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说,一方面权力大,义务也大,有这么大的话语权,你的责任也就更大。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希望网民把权力和责任的意识更好的做一个平衡。一方面我们赢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一方面我们会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我们网民应该更负责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主持人:非常感谢史老师做客人民网传媒沙龙,今天节目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一期节目再见!

嘉宾简介
史安斌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主管教学事务)。美国宾州大学比较文化学博士,北京大学英文硕士/学士,研究方向包括公共传播,跨文化传播,中美新闻和媒体比较研究,主要著作有《危机传播和新闻发布》(2004,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全球新闻的流动与反向流动》(合著,英文,英国Routledge出版社,2006)、《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身份》(英文,美国纽约Edwin Mellen出版社,2003)等中英文专(译)著十部,论文四十余篇。现任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参加了5000多名政府/企业新闻发言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