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工作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0:20:26
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粮食安全体系工作探讨 2009-01-20    龙粮网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和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已经实现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但作为粮食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粮食是众多商品生产的基础性资料,是一种战略性物资,是人类懒以生存的基本保障,粮食安全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保证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当前的粮食供应,还要实现与新时期、新阶段相适应的长久的粮食安全,不仅要保证基本的粮食供应,还要保障粮食质量和供给效率。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这个体制背景又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尊重粮食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体系。所以,要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构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简单做法,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突出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

一、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突出问题

1. 国际市场供需矛盾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全球看,由于生物燃料、养殖饲料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及粮食生产的停滞不前,国际市场粮食供求趋紧,世界粮食库存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2008年的国际粮食市场风起云涌,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国家、粮食资源紧缺国家的粮食供给问题严重影响了本国的政治、经济稳定,粮食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纷纷出台本国粮食生产及贸易保护政策,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看,国际市场供需矛盾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2. 市场价格急剧波动给粮食市场秩序造成极大影响

2006年10月至2008年6月,由于能源紧缺、美元贬值、资金炒作等非市场供求因素的直接影响,使得全球粮油价格飞速上涨,玉米价格翻了3.4倍、小麦3.3倍、豆油3.1倍、大豆2.9倍、水稻2.5倍。2008年6月至今,受美国次贷危机及金融形势恶化的影响,全球粮油价格又开始急剧下跌,在6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玉米跌52%、豆油跌50%、大豆跌39%、小麦下跌了37%、水稻跌32%。在如此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干预措施来平抑及保护国内粮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波动幅度,但依然不能避免其巨大的冲击力,给我国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粮食流通发展趋势看,粮食市场化程度越高,群众对粮食价格的敏感度以及粮食价格变动的频率越高,保证粮食安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3. 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瓶颈

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粮食产需基本平衡,国家粮食库存充裕,国家储备粮食近2亿吨。但粮食品种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粮食薄弱地区的产需缺口有扩大趋势。从长远看,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余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而人口增长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对粮食需求呈刚性增加,保持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

4. 跨国公司的行业垄断行为严重威胁着中国粮食安全

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它们垄断了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据报道,在本轮全球粮食暴涨暴跌中,它们获得了巨额利润。近些年,跨国粮商通过掌控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市场,及全球运输和仓储系统,利用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制造的大豆价格战,造成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巨额亏损,整个大豆产业加工链逐步丧失……中国78%以上大豆加工份额被跨国公司占领,国内企业已经失去了植物油定价权,这也是2008年3月份国内植物油价格暴涨后,国家很难调控的主要原因。近期,这几大粮商又在不断地向我国粮食加工环节、粮食流通领域渗透,这一点必须引起粮食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绝不能重蹈油脂加工业的老路。暂时的大豆弱势格局还不足以严重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大局,但如果小麦、水稻、玉米出现问题,局面将无法收拾。

5. 市场变化日趋复杂对政府调控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粮食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全球资源、气候、政治、经济、金融等领域的变化都成了粮食定价的重要因素,都可以导致粮价的大幅波动,对于形势的分析及预测难度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粮食销费大国,确保全国粮食安全的任务越来越艰巨,作为粮食部门,肩负着保障军需民食、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纷纭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我们对新时期、新经济、新市场的了解及判断能力,真正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方式及调控方法来解决粮食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强粮食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二、构建我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工作要点

面对当前粮食安全工作的新形势,为了构建我市地方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完善粮食宏观调控措施,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 抓好新型粮食购销服务体系建设

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创新经营,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努力构建新型粮食购销服务体系。继续指导和督促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头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积极做好粮食收购工作,掌握粮源,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其他粮食经营、加工企业和农村粮食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搞活粮食流通,保持市场粮价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保护种粮农民利益,防止出现卖粮难和市场粮价大幅波动。根据粮食供求形势和市场价格变化趋势,把握好销售力度和节奏,加强对粮食市场的调控,确保粮食供应不断档、不脱销,稳定粮食市场。

2.抓好地方储备粮体系建设

当前,强化和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持适量的地方储备,增强政府调控和应急能力,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市已建立了国家、省、市三级储备,但市级储备规模及管理体系仍处在初级阶段,资金不足是制约此项工作进展的最大瓶颈。我们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增加市级储备粮规模及品种,提高全市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县级储备在我省、我市还处于空白阶段,由于地方财政困难,该项工作的落实还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万吨应急成品粮储备正在落实当中,为了节省财政支出,我们学习杭州及其他行业储备经验,采取了“储粮于企、动态储备”的创新储备方式。今后还需加强监管,落实储备管理制度,以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储存安全,进一步加快地方储备粮管理工作规范化步伐,提高地方储备粮管理水平。
  3.抓好粮食产销合作体系建设

为企业之间开展产销合作搭建平台,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继续巩固和发展省际间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不断创新合作内容,提升合作水平。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及时研究解决产销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共同推动产销合作发展。要适应粮食流通市场化、现代化以及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按照“做强企业、深度合作、扩大规模、共同发展”的思路,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促进粮食总量和区域供求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

4. 抓好粮食应急体系建设

按照《哈尔滨市粮食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落实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企业和应急运输企业。保证一旦启动预案,各部门能够按照要求,及时反应,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圆满完成各项应急任务。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从事粮食收购、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者,必须服从政府对粮食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落实最低和最高库存量制度,承担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粮价的义务。

5.抓好粮食流通统计调查和价格监测体系建设

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和供需平衡调查为掌握粮食收购、销售、库存、进出口、加工、消费等提供数据,任务十分艰巨。增强各类粮食企业的统计法制观念,扩大粮食统计覆盖面,不断提高统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要重点加强对县级粮食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与有关部门协商,切实解决当前全市基层粮食统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少、工作经费落实难的突出问题。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市县两级粮食统计信息处理和传递功能,全面提升我市统计工作质量。

市场粮价是反映粮食供求关系的“晴雨表”,是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只有准确监测市场粮食价格的变化,才能及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提出应对措施。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条件下,一些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局部甚至部分地方粮食价格的非正常波动。要进一步完善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点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考核检查,开展技术培训,以提高价格采集和数据报送质量。积极争取财政补助资金,建立健全本级粮油价格信息监测网络,以提供及时、真实、有效的粮食市场价格信息。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工作,密切关注粮食库存、销售、加工数量及价格走势等情况,正确分析粮食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及时向市政府和省局提出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和领导决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