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为何呼吸越来越急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5 20:59:08
终于见到中文版的《中国新闻舆论史》是不容易的——过去知道林语堂先生有这么本书,叫做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以为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文学大师竟然对新闻史也有研究,很是好奇。

  不过,我并不在意林氏所重点着墨的新闻审查制度,也不关心他比较中外舆论使用的标准(自由、通俗、普遍)。在我看来,林氏当年所探讨的历史是从书籍到期刊再到报纸,而今的译者以“新闻”二字翻译PRESS看来并不精确。要知道,时间在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要素决定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思想深度、更新频率、资金流动以及给予公众选择和判断的周期,比如媒体形式的周期何以越来越短,以至于就像越来越急促的呼吸。

  在时间性上,传统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较量似乎正在出现分野。近读东京大学社会信息研究所桂敬一教授主编的《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发现其中一个观点很有启发,即印刷品作为“思考型媒体”在人类传播史中的意义,恐怕很难被“信息型媒体”的电子媒体所替代。这在笔者看来,犹如从古代的竹简到刻版、从纸张到书籍,以至近代从期刊到报纸、从电台到电视、从网络到手机……媒体之嬗变,正在于信息传递周期越来越短。

  用“思考型媒体”定位传统媒体似乎是不完整的,但时间性因素却可能改变其未来路径。眼下的现实虽然仍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但是媒体行业的反应在不同国家表现大相径庭:如中国媒体仍在增长期内,而美国媒体似乎进入了调整甚至衰退期。如果仅从美国一国来看,不同媒体集团的反应也是各有选择,一批传统老报(如《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纷纷停办印刷版,只保留其网站;另一些网站媒体却要雄心勃勃地作出反击。

  最近,国际新闻界的最大争议乃在于新闻集团创始人默多克的决定:新闻集团旗下的报纸网站都要在一年内开始收费,他强调“免费互联网时代就快结束了,以往的免费模式是一个错误,我们要纠正过来”。

  本来,大众不应为默多克的收费计划感到惊讶,他早在两年前就提出这一想法,只是那时他尚未完成对《华尔街日报》出版商——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的收购。而今,默多克再放豪言的底气仍旧来自于旗下的《华尔街日报》,这份针对商业和财经领域精英的报纸一直坚持网上内容收费,且其收入在稳健增长。

  百年老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关闭与默多克网上内容收费形成的鲜明对照,似乎又重新挑起那个“报纸将死”的命题——对于呼吸越来越急促的媒体来说,似乎死亡是它最终的归宿。然而,人们也可以另有信心:即舆论、思想这些意识形态,仍将会选择不同的媒体形式给予人类自身持续的传递。尽管商业市场与经营水平也决定着媒体的命运,但是时间性的周期选择也会帮助媒体重新找回自己的呼吸频率。

  林语堂当年创办《人世间》杂志之时,用了“开卷有益,掩卷有味”八个字作为宗旨。人们大多都会想到前四字,而对后四个字较少思考和体会:曾有人总结上网看新闻的感受是“上了网信息满目,下了网忘得干净”。我并不全然赞同这种概括,但是相信传统纸张在人类阅读习惯中的影响力之所以持久,并不在于那些纸张,而在于那些纸张上的思想。至于网络信息、电子读物的鱼龙混杂,只是比之纸张媒体的垃圾化更为严重。

  表达思想和追求真理是传统媒体的氧气瓶,通过它,可以将从容且淡定的呼吸找回来。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媒体在公民社会和理念思想上的唤醒功能仍旧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渗透在国家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大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急功近利的商业市场以及心浮气躁的文化氛围,正在压抑着大众媒体作为思想者的呼吸。现在是觉醒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