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急促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5:53:16
                                                                                               网络文学的急促性  随着网络的兴起,文学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这里花香鸟语、五彩缤纷,那种寂静的季节已经过去,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热闹的温暖的春天,这个春天又是一个急促的,让人不能有喘息的季节,草木欣欣向荣,都在展现者自己的生命了;在这个季节里能感觉到每种生命的呼吸。这个春天就是文学的网络化、大众化时代。

文学不再是文学家门的事,也不是那些大文豪的专利了,它已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其实是飞入了市民家,或许用不了多久真的会飞入百姓家的。这也是文学网络化使文学更接近普通民众。继“bbs”之后的“博客”,以及后来的博客圈,使的文学传播更加便捷,写“博客”也不是单一的个人思想情感的宣泄,也不是个人私欲的表达,已经转向了文学创作。网络中有些博客圈已经树立了典范,一些优秀精彩的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一些低俗、消极的作品得到了遏制,但是网络文学始终具有一种急促性、紧迫性。

网络文学的紧促性在于网络文学作者们急功近利的思想意识。这种意识具有一种普遍性,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一、思想的多元化、文学的商业化是的网络作家不断的创新,谁抓住了第一时间反映最新内容,谁就是成功者,所以文学从“都市”走向了“乡村”,又转向民俗(神话传说),又走向新的“都市”等不断地循环往复,言情小说、魔幻小说都离不开这个原因。二、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心理压力不断增大的原因之一。许多年轻的作者抱着成功心切,快速成名、短时间富裕使他们得作品显得很粗糙、很随意。在现代社会里,作家们也会与将其他人作参照物的,某人和他是同学当上里处长,有车、有房子、有存款等等,一想自己穷困潦倒,下定决心写作,作品不但要质量而且还要数量,为了达到一定数量显然质量不断地下降。在文学创作中,一种“快点完成、尽快发表“的潜意识贯穿于创作始终,这更能说明网络文学作者急促的文学写作心理。三、立功、立德、立言是在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普遍心理,一般人第一个愿望立功。学而优则仕,当某些人在官场上不得意时,就会想到归隐;其实在中国归隐是离开仕途走向文学创作。例如司马迁,遭受腐刑之后,“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致力于《史记》编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此》,苏轼等举不胜数。一部分网络作家虽然在仕途上不能一帆风顺,但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更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在体现自我时难免表现出一种急于追求成就感的意识。四、“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开始走上文学这条路的作家们大多数在仕途、事业没有出路,生活困顿,但是也不想就此消沉、转向文艺创作,出名,让更多读者接受是他们的心愿,中国的汉语里不是有“穷酸”两个字吗?知识分子也想过高质量的生活,他们也想有汽车、有楼房等等。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金钱显得更为重要,作家也要生活,就像鲁迅说过“我没钱时,不会蹲在家里写作,而是出去借钱”。所以说知识分子在困顿时第一想道的是赚钱,因此当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商品时,作家的心理其实和产品加工场的老板是没有两样的,迫不及待的等着新产品的出场。

在网络博客中这种文学创作的急促性表现的更为明显。每个写博客的人,关注的是自己博客的点击次数,别人留言的数量。为了达到这些,博客每天需要更新,每天有新作品发表,这样才不会落后于其他人,这样才能使更多的人去关注,在观看博客是甚至可以听见博主的心跳。

网络文学的急促性也使得一些不成熟的作品的产生,当然有新作品的产生也是好事情,但怎样才能使这种急促性转向良性的发展呢?才能培养出一批优秀作家?这就需要网络人群的真诚协作。第一,在网络上欣赏文学作品时应该细心地去阅读品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既然是半成品还要再加工,使其完善,无论从语言方面还是构思到结构,只要人人都写出自己的宝贵经验,那么半成品将会逐渐消失的。第二,文学的发展是要靠文学活动才能完成的,作家、作品、读者缺一不可,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下才能产生经典。第三,一些文学大家应该关注年青一代的成长,不要光顾自己的文学创作研究,培养年轻的作家才是己任,不要使我们中国文学断层的悲剧重新上演。

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会扩大文学的空间,可以使我们现当代文学更加繁荣。中国文艺复兴即将来临,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发展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力量,我们应当团结起来,抛开世俗的观念,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实现中华伟大文艺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