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桑:杭州“23条”为选择性执法而立(南方都市报 2009-5-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7:51

杭州“23条”为选择性执法而立

日期:[2009年5月4日]  版次:[AA23]  版名:[个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 10  条

  ■开放专栏

 

  经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已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这部条例列入立法计划以来,网上讨论就从未止息。但人们的评论大多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和徐州市的相关立法一样,禁止人肉搜索。用这部条例的话说,禁止“擅自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收集、使用、提供、买卖他人专有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引发媒体关注的网上“造谣”最高罚5000元的条款。其实,“造谣”的认定虽然困难,但与“造谣”同款的一个词汇却没有被关注到,那就是“影射”同样要被罚5000元以下。“影射”在某种层面上属于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如今网络上流行谐音的各种称呼,这个禁止性条款于是对“影射”很有针对性。

 

  此外,这部条例为网络业界规定了各种到公安机关备案的准行政许可制度,以及授权网站对网友言论进行审查、删帖的权力。而且,一旦安全、保密等机关认为有需要,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实行24小时内断网等。

 

  以上几点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不但在于这些条款的敏感性,也在于这次立法的动机。

 

  这次通过的条例其实是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升级版。此前,杭州市公安局进行了一次对《办法》的“立法后评估”。评估报告认为,《办法》进一步加强了对网上舆论的控制,净化了网上舆论秩序。但报告同时认为,《办法》没有起到全面规范上网用户言行的作用。“任何网民都可以自由开办网站、论坛、博客,网络舆论主体泛化、分散的特点导致有害信息极易在网上广泛传播。而《办法》在规范上网用户言行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因此,还需要对用户的言行加以规范。”

 

  这个动机直接导致了《条例》中的“第二十三条”立法。这个条款在草案中被称为《信息内容禁则》,列举了十二种被禁止的言论,以及“含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第十三种情况,并在最后全部获得人大通过成为法律条款。

 

  有人怀疑这些条款的可操作性。但我以为,可操作性并不是问题,这条立法具有相当的权力智慧。包括即时通讯和博客、论坛之类,全部要在后台实名登记,意义并不大。其实网监部门以其强大的权力和技术能力,想找到一个匿名发帖的网友,可谓手到擒来。因此,包括实名登记在内的各种“信息内容禁则”,其立法可以造成一种心理影响。一方面,网站登记网友的所有信息根本不可能,这便造成网站普遍处于违法状态,只要执法部门想拿不听话的网站开刀,随时可以下手。另一方面,则是要对网友的心理造成恐怖感,使其在发言前“自我审查”,以达到不执法而禁言的效果。其实,在2005年的《办法》中就有有关禁止“影射”的条款,但并未有相关案例发生,从中可见这种思路。而一旦有胆大妄为者还在网上胡言乱语,则可以进行选择性执法,杀鸡骇猴。

 

  说白了,这部法律从立法开始,就意味着普遍执行的可能性不大。但起草者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还非立不可?我的理解是,这部法律是为了选择性执法而立的。它使得网站和网民普遍处于违法状态,公安机关审查言论的自由裁量权将得到极大的扩展。

 

  此外,此次立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确定网监分局的执法主体资格。在原来的《办法》中,杭州市公安局的内设机构网监分局被授权作为信息网络安全的主管部门,而且在此后的执法中,由网监一办到底的办案模式得到了上级表扬推广。

 

  但由于这个《办法》的法律效力太低,以及“设定的法律责任偏轻”,这些问题也需要新的立法来解决。这个考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网监分局被草案确立为网络安全保护管理的执法主体,并将单位造谣的最高罚款额设定为5万元以下。但在最终通过的文本中,最高罚款额被调整为1.5万元;而且,杭州市公安局网监分局最终没有获得执法主体资格,也算是此次立法中的一个正面信息。

 

  在电子商务发达的杭州,类似的正面消息不止这一个,比如对马云旗下的企业,条例几乎没有伤害性。阿里巴巴网站早在后台实现了实名制,在征求淘宝网的意见时,也几乎没有反对。而另一类网站可能面临危险。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网站19楼,是杭州最大的城市社区论坛,其人气之旺,无出其右者。一旦论坛不进行完全的、执法部门满意的审查,可能将面临必须实名登记网友信息的境况,那将意味着这个论坛不复热闹。

 

  尽管这个立法在小心翼翼地尽量不对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造成困扰,但对于行业的困扰恐怕已经形成。现代经济,尤其是网络经济,有赖于发达畅通的资讯交流,想离开言论自由而达致经济的自由,这在信息时代是不可想像的。但愿杭州能在网络控制的同时打破这个规律,实现网络经济的继续发展。□朱桑 媒体从业者

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9-05/04/content_779705.htm
朱桑:杭州“23条”为选择性执法而立(南方都市报 2009-5-4) 邵建:“社稷亦为民而立”(南方都市报 2010-2-18) “选择性曝光”有违执法公正 社论:城管执法操作不应含有暴力内容(南方都市报 2009-4-23) 张东锋:曝光城管教材者:我也“暴力执法”(南方都市报 2009-4-23) 法大于天与选择性执法 平遥执法局一领导为父送葬警车开道(南方都市报 2006-8-4) “杭州70码”成网络流行语(南方都市报 2009-5-14) 王琳:伴随“虎照门”始终的“选择性失明”(南方都市报 2008-10-4) 杭州警方报告称“5.7”交通事故肇事车速为70码(杭州网 2009-5-8) 郭海强:“城管暴力执法”的根源在于“公权私有化”(南方都市报 2009-4-26) 网眼:城管执法车违章508次未受处罚(南方都市报 2010-4-5) 刘洪波:“自杀式执法”为哪般(南方都市报 2008-6-18) 黎明:杭州实名制是“精明人做的外行事”(南方都市报 2009-5-11) 长平:杭州飙车案中标签的作用(南方都市报 2009-5-14) 杭州否认市领导儿子参与飙车(南方都市报 2009-5-14) 告别野兽派 杭州美女城管发嗲执法 胡印斌:为排污企业保密暴露环保部门执法的扭曲(中国青年报 2009-4-22) 王琳:刺死暴力拆迁者案不可选择性不司法(新闻晨报 2009-4-2) 81条罪 欧文龙被判监28年半(南方都市报 2009-4-23) 开学啦 网曝执法车辆齐聚校门(南方都市报 2009-9-1) 好心车主被钓鱼 执法大队自夸新招(南方都市报 2009-9-17) 于建嵘:“钓鱼执法”有可能杜绝吗?(南方都市报 2009-10-21) 社论:行政权力监督无方 钓鱼执法惟利是图(南方都市报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