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社稷亦为民而立”(南方都市报 2010-2-1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0:31:31
“社稷亦为民而立”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邵建 原创 浏览量:752  发布时间:2010-02-18 手机看新闻
版次:AA02 版名:时事评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全国订报  

    《孔子》上映,引来对孔子的热议。朋友应约写过评论,电话聊及时,彼此有差异。于是建议我看电影,也写下自己的看法。不过,看《孔子》不若看孔子,《论语》可以读,电影就不必了。去年暑假,也的确把以前翻过的《论语》通读一过,所谓“读新书不如温旧业”,尽管未必常温。半年过去,我犹记当时读书的感觉,如借用太史公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和朋友通电话时涉及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历代帝王总是尊孔?朋友自有他的解释,我很认同;但尊孔原因非一,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孔子即儒家学说中的民本主义。当然,如果细绎,孔子本人“人本”倾向大于“民本”,孔子更关心的是教人如何成仁,当然不是后来蒋中正意义上的“不成功便成仁”。成仁不是教人死,而是教人活,并且是如何活。由孔及孟,儒家的“民本”倾向方才格外突出。我以为,历代帝王之所以看上孔子,便是先秦原始儒家中的民本主义可以为我所用。

    也许,这就是孔门不幸。到了20世纪,孔子成了靶子,批孔成了潮流。批孔的始作俑者,便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新青年》。自《新青年》始,一个世纪的批孔,往往是和反封建、反专制联系起来:“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孔教不但为旧政治背黑锅,而且“为了倡导民主,我们必须反对儒学”,在新文化那里,儒学更直接成了民主的对立面。

    帝王专制要利用儒学撑门面,那么,专制政治的账是否应该算在儒学的头上?儒学本身在先秦诸子中是最不专制的一个,至少法家学说要比儒家更专制,而且也是它直接促成了以秦王朝为开端的两千多年的皇权专制。《新青年》反专制不批法而批儒,不能不说是认知之误,它进入了历代(包括当时)统治者崇儒表象的误区。先秦儒家立足“民本”自不待言,法家学说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君本”。韩非说得清楚:“法者,王之本也”,君王制定法则,原本就是用来统驭下民的。历代统治者深得法家之真谛,但标举的却是儒家,何也?欺人耳目也。儒表法里,是历代帝王的统治诀。任何统治首先都必须树立其统治的合法性,偏偏法家难以解决这个问题,而它恰恰又是儒家在政治上的用力。孟子曰:“得乎丘民而为天子”,故,历代帝王以儒为表或标榜于儒,不过是为自己的权力正名。至于统治者利用孔儒“必也正名乎”,且不得不利用,这非但不能构成儒家的罪过,反而昭示了它本身的正面性。尽管统治者的崇儒可以是欺骗的,但儒家的民本思想又何欺之有?结果,《新青年》只顾揪着专制欺骗的外衣,却溜掉了专制不欺骗的身子。

    更离奇的是,《新青年》居然可以把具有民本思想的儒学与民主对立,岂不知一笔写不出两个民。固然,民本非民主,但,此民亦彼民。一个学说既以民和民本为旨归,即使它可能非民主,但也绝不会反民主。何况从民本到民主,有一种内在逻辑贯通,并非遥不可及,我们似乎只能说“虽不中,亦不远矣”。进而言,在我个人的阅读中,至少我自己确实从原始儒家那里感受到原始民主的胚芽,像向为我们所诟病的宋儒,也即我们常说的孔教或孔家店,其中亦有古代民主的阐释空间。朱熹在集注孟子时,针对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很清楚地表述为“社稷亦为民而立”。请问,在国家建构的理念上,在君、民与社稷的价值排序中,这是民主还是君主?我们固不必把古代民主与来自西方的现代民主等同划一,更不必以古代民主抵挡现代民主,但又何至于把带有民本乃至民主意味的儒家作为现代民主的死敌?颇富历史意味的是,20世纪90年代,那些被称为“四小龙”的国家与地区,既宪政又民主,但它们不但不反儒,反而崇儒。相反,按照《新青年》以彻底反儒的逻辑追求民主,是否追求到,那也只有让我们已经都看见的历史来回答了。

    不看《孔子》谈孔子,我之所以抓住新文化运动不放,盖在那是一个世纪的反儒源头,直到今天仍流弊未肃、框架依旧。当然,孔学不是没有它的缺陷,不是没有它的消极面,比如权力者可以借它打德治牌并用以拒斥法治。但,正如不用像《新青年》对它全盘否定一样,我今天亦无意对其全盘肯定。就儒学的丰富性而言,全盘的方式是可怕的,分析的态度则为其必要。我个人恰恰是基于自己的分析,觉得儒学在主体上不但可取,而且可佩;所以,我个人愿意在此表示,我很尊敬它。

    □邵建(南京晓庄学院教授)

    http://gcontent.nddaily.com/4/3f/43f5ae8ef1a6bcfb/Blog/6a0/1fad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