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策划的营销导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08:21

 

 

    196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J?麦卡锡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营销理论,既所谓“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assage(通路)、Promotion(促销)等多种要素的组合。
    4P之后是5P、6P。菲力普?科特勒为了突出某些营销因素,在“4P”之外又增加了Probing(调查)、Partitioning(分割)、Prioritizing(优先)、Positioning(定位)、Public Relations(公关)、Political Power(权力)等,从而构成了“10P”。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流行的新兴主张是“4C”:Consumer(顾客欲望与需求)、Cost(满足欲望与需求的成本)、Convenience(购买的方便性)以及Communication(沟通与传播)。在这些变幻的营销观念中,广告(或者说沟通)始终等同于其它营销要素。从刺激消费者购买角度看,正如产品、价格等一些基本要素一样,广告都起着一种推或者拉的促销作用,因此对广告任务的必然界定就是赤裸裸的推销。
    在早期广告人那里,代表这种营销广告思想的是一种强销观念。霍普金斯认为:“广告是多元化的推销术。推销员与一个个顾客打交道,而广告则诉求于成千上万的人。” 随着20世纪20年代加速发展的商业繁荣之后,30年代大萧条带来的是失业、工资压缩和通货紧缩。激烈的竞争从各个领域汇集到广告领域,广告公司为了瓜分稀缺的业务资源,不得不互相竞争。注意节约广告成本的广告商们,为了客户尽量减少颜料和插图的使用,开始用大版面的文字取而代之,挖空心思的向人们证明,自己的产品是如何的具有价值,如何的必不可少,无论在功能上还是价格上如何的具有吸引力,从自我标榜出发试图劝服消费者产生购买行动。这种广告模式被称作是“原因追究法派”或者“硬性销售派”。
    这就是强销广告。也许对广告的利益点设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重视并且日益走向成熟。市场的艰难往往对广告要求更加苛刻,强销广告于是乎便丢开了以往的浮华,显得质朴而又充满诚恳的劝说。诸如戴比尔斯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克莱斯勒的普利茅斯汽车广告:“三家都看看”等等,至今都堪称为广告的经典。
    案例2-1:格彻尔广告经典“三家都看看”
    无论在创意上还是在策略上,“三家都看看”都可以说是广告的一个伟大突破。这个广告的创作者是30年代著名的广告彗星格彻尔。当时在美国汽车行业,处在领先地位的是福特汽车以及通用的雪佛莱汽车,克莱斯勒推出一种新的顺风牌汽车,一开始就面临着与两大巨人的正面竞争。对格彻尔来说,值得幸运的是,两大竞争对手福特和雪佛莱都没有把这个汽车的宣传放在眼里。
    格彻尔的广告上刊登的是一张克莱斯勒老板沃尔特?克莱斯勒俯身于普利茅斯汽车发动机罩上的照片,上面是黑体大字标题:“三家都看看” (Look at All Three)!副题是:“但在你们开过具有防震装置的新普利茅斯轿车之前,不要去买任何低价车。”整个文案从技术性能上讲述了为什么这种车优于竞争对手,娓娓道来真诚自然。广告刊出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不仅是因为它的促销力度,而且还由于其本身的“越位”。当时在广告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广告中不使用竞争比较手法。但是格彻尔并没有违反这个规定,因为他没有点明任何其他汽车名称,不过其影射是相当明显的。整个宣传最后落脚在“普利茅斯是三者之中的佼佼者。”1932年,普利茅斯市场份额是16%,到1933年这个数字上升为24%。从某种意义上讲,格彻尔是广告创新的先驱,他用理性的方式完描述了强销广告的价值。
(案例来源:[美]汤?狄龙等《怎样创作广告》,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1)

    稍后一点的罗斯?瑞夫斯应该说是真正完成了对强销理论的构建,他提出了著名的“独特的销售说辞”(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即一个好的产品只要有足够的促销费用,就能够使消费者接受它。因此广告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如何突出产品的特点,以及它所带给消费者的利益。运用这种方法,罗斯?瑞夫斯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广告,诸如高露洁牙膏“清新你的牙齿,也清新你的口气”,M&M巧克力“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等等。和瑞夫斯同时的奥格威也是强销广告的领军人物,奥格威曾经多次提到自己所创作的一个强销广告,那个为劳斯莱斯所做的广告标题长达18个英文单词,意思是“在劳斯莱斯轿车以时速60公里行驶时,其最大噪音来自电子钟。” 副标题:“什么原因使劳斯莱斯成为最好的车子?”这些强销广告十分注意挖掘产品的利益点,推销意图显得十分直白。在当时,这一系列广告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了销售的大幅度增长。毫不夸张地说,广告从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它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创造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