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兼并与收购”,知晓个股的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5:25
     研“兼并与收购”,知晓个股的未来
  
  在中国加入WTO的经济形势下,为了使中国现有的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更具竞争力,兼并与收购和战略联盟的形成将在中国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发展。
  另外,行业重组也将继续发生,例如钢铁企业的合并,以及最近的航空业、电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合并等。不同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活动也会有所上升,因为政府鼓励这些企业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主动性。
  但是,鱼目混珠,许多阴暗的、黑幕式的兼并与收购在我们这个有待进一步规范的市场中屡见不鲜。我们股市中许多这样的案例都是失败的,不成功的。
  许多常常见到媒体、记者费劲八列的替咱老百姓分析一个企业董事会成员的来龙去脉,什么第一大股东、第二大股东的,很多的居然连办公地点都没有——影子公司!
  到底我们散户怎么初步判断一个企业的兼并与收购是不是与它的经营策略一直,还是只是为了资本的转移?是不是兼并与收购以后提高了企业的绩效、改善了业绩?我们购买这只个股会不会因它的兼并与收购而有风险?这是关键。
  这个问题我们感觉非常重要!给出个方法,以便初步判断。企业组织在进行收购之前,一定要遵循几个“原则”,询问自己几个关键问题的。我们散户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
  
  1. 收购应该以经营战略为基础,而不应以财务战略为基础
  以财务战略为基础的收购或多或少都会招致失败的命运。没有“经营战略”,收购公司就不知道该如何管理被收购公司。成功的收购应以经营计划为基础,而不是以财务分析为基础。
  我们许多的上市公司恰恰就是或者单纯为了“财务战略”实施兼并与收购,非常阴险呀!
  2. 收购者应该贡献什么
  收购成功的基础是收购者能够为收购做出什么贡献,而不是收购会给收购者带来什么好处。这种贡献并不局限在资金方面,而是任何能够给被收购公司带来新的潜在绩效的东西。在真正收购之前,要周密地思考和计划究竟做出哪些贡献。并且还要保证这种贡献能够很快变为现实。
  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是这样的吗,那些造成侵吞国有资产的兼并与收购,考虑“潜在绩效”吗?
  3. 共同的核心结合点
  成功的收购要求在收购公司和被收购公司之间存在共同的核心结合点。双方必须具有共同点,它必须是双方都具有很强竞争力的领域,而且对两者的业务以及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是这样的吗,不着边际的兼并与收购,考虑什么“共同点”,更谈不上什么“两者的业务及核心竞争力”了。
  4. 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业务、产品、顾客以及价值观
  收购公司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经营业务。收购公司的员工必须对他们所收购的业务充满信心,否则任何收购行为都不可能成功。收购公司必须相信这种业务会对其有所贡献,他们也必须尊重被收购公司的产品、市场以及顾客。收购双方必“性情相投”。
  我们的一些上市公司是这样的吗,为了套购资金的兼并与收购,老板哪个顾企业的员工死活,不是很多企业被兼并与收购以后,掏空了资金后,凉在了那里?
  5. 派驻最高管理层
  在最多一年的时间内,收购公司如果没有能力或没有准备向被收购公司提供新的最高管理层,这个收购活动就不太可能成功。在许多收购活动中,吸引收购公司的原因正是被收购公司具备相当出色的管理人员。收购者原以为这些管理人员会继续留任并运营企业,但是不久之后便会发现,尽管留任可以为这些出色的管理者带来极为可观的收入,他们仍会纷纷提出辞呈。导致被收购公司高层管理者辞职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已习惯于身处老板的地位,而现在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接受指令的“部门经理”。
  原本就是为了资本金,谈不上什么管理,原本就是一些影子公司,那有什么企业家在管理,也可能都是董事长一人独霸。
  6. 领导问题
  我们可以肯定,被收购公司需要新的领导者。但实际上,不管被收购公司的管理人员多么有能力,他们通常都不应该继续留任。这种做法尤其适用于最初创立这家公司、而此时又将其出售的首席执行官。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出售的这家公司仍然是他们的“孩子”。一旦它被别人拥有之后,他们就会变得具有保护意识,将自己的工作视为保护“孩子”免受现在的所有者、那些冷酷无情的“外来者”的伤害。因此,许多收购者已经认识到,不管这些人多么出色,还是应该付给他们一笔钱让其离开公司,以免他们为了控制权而展开斗争。
  这样判断可以吗、全面了吗?
  我们也不知道,大家想想。
  恶意的、虚假的兼并与收购,在我们的股市中,害死多少“英雄好汉”?
  看完今天咱们讨论的东西,愿您别在被虚假的兼并与收购概念所迷惑了。我们每次看到上市企业又在玩兼并与收购的概念了,咱按照上面的条款先概括一下,然后自己在问一问——
  1.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2. 这次收购与它们企业的使命、远景和战略相吻合吗?
  3. 这样做要为企业合并贡献什么?
  4. 企业了解这项业务吗?
  5. 这是它们应该介入的行业吗?
  6. 这个行业是在发展、停滞还是下滑?如果它们不收购这家公司,他们将如何利用自身资源?
  看看您还敢持有这些企业的股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