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终将化掉中华民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00:32
“教育产业化”终将化掉中华民族
我们一直在反对“全盘西化”,,但我们却在“全盘市场化”,并且还不断神化“市场”。人们几乎把中国社会一切生动而丰富的事物全都拢到“市场”上去了。中国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市场不仅能够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甚至包括一切社会问题。例如有著名经济学家就杀到教育领域,大侃一气什么教育产业的“十大关系”之类。而中国教育学家们的那根“经济”神经也立刻被拨动了,居然紧紧跟上,他们把原本圣洁的“教育殿堂”也扛到自由市场上去出售,使神圣的教育事业刷上一层铜臭,而且还煞有介事地将其打扮成一种“理论”,叫做“教育产业化”,用来欺骗整个民族。由于众多学者都跟着起哄,现在,这个“理论”已经是大行其道了。结果是:在教育领域,公正的市场没有出现,而我们很多教育者却像威尼斯商人一样,把自己的“良心”在市场卖掉了。
耐人寻味的是,西方国家反倒并未一切“市场化”,他们把“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东西严格地区别了开来。而学校,则是“非营利机构”。也就是说,学校不得办企业!学生也不得办企业!学校也不得“企业化”!为什么比尔·盖茨要从哈佛退学,就是因为在大学里不能办公司,不能搞什么“创业”。硅谷并不是学校。这位世界首富已经成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明星和偶像,但要知道,哈佛的教授们也为美国千百万高尚的人们所敬仰。在美国,从事“非营利”的文化教育工作,是受到人们在心理上的广泛尊重的。如果我们除了钱,其他什么也不认,那也没啥可再说的了。可是,伟大和成就决不是仅由金钱铸成的,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也都根本不是富豪,这已是许多国人所不能明白的事了。也没什么奇怪,这正是多年来某种“教育”在大众中的结果,但并不是外国人“教”的。当然,很少有外国人反对中国的“教育产业化”,是啊,他们犯得着反对吗?可能他们心中正暗自窃喜。这下子,在“民族素质”上,他们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许多美国的科研成就,是产生于大学,而不是在“市场”和“商海”里。而在大学里的科研,也不是商业活动,因而没有任何“风险”。这,也可能正是其科技发达的一个原因。我们的学者以为只有“市场”才能使民族的科学技术发达,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误导。
而在我国,不仅从“大跃进”的年代就开始了学校办企业,而且80年代之后学校若不参与市场经济、不办企业就像掉了魂,跟不上伟大的时代了似的。“市场”二字成了中国的灵魂。市场最诱人的地方,说穿了就是一个“钱”字。我说的不是“挣钱”,而是“赚钱”的那个钱字。因此,“教育产业化”,说穿了也就是少数人期望能从所谓“办教育”中赚到钱而“先富起来”。当学校为赚钱而办,当教师为赚钱而教,当校长一心一意为赚钱而奔波,而幼小柔弱的学生们为校方赚钱而劳动、甚至是义务为校方做“贡献”,这种“教育产业化”一旦实现,在现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个民族离完蛋就快不远了。
首先,我们这种一个劲耍弄钞票的“教育”制度本身,就会把我们的后代轻易培育成视“金钱”至高无上、而视“正义”“道德”“责任感”如粪土的一群伪君子。相比之下,今天,在我们当年曾痛斥为“金钱至上”的西方国家,青少年们反而很高尚。只为“钱”而活着、并为此不顾一切,这种社会意识在西方绝不受到社会鼓励。本来,到过西方世界的人们,应当向中国青少年说明这一点,但不知为什么,教育家们并不怎么向中国学生们谈这个,可能他们自己就不喜欢。
而“钱能通神”、“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和实践,在中国受到了公开的鼓励。从上到下,从中青年到幼年,从政界、商界到学界,“赚钱”二字日益响亮并放射光芒,可以说成了神州大地上无处不在的新幽灵。自80年代初期以来,“赚钱、搞钱、弄钱”不仅成了正面用语,而且日益被赋予光辉形象,并已被深深揳入亿万中国人“心灵深处”,成了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但这并不是个足以使当代中国人自豪的改革成果。而且,在将来,这终会变成后代中国人的羞耻,并在世界上落下笑柄。我这样说,绝大多数当代中国人可能会嗤笑,这其实是人们在黑屋子中睡觉的梦魇之笑。说来是挺可悲的。
眼下,最能说明“教育产业化”恶果的,就是学费大幅上涨。9年义务教育中的“义务”两字早不知飘到哪里去了。“校门口,朝南开,有才无钱莫进来”,这难道就是迎接新世纪的中国姿态吗?而学费的上涨,其实只能摧残自己。作为一个经济研究人员,我想告诉大家,人民手中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钱可供剥取。不错,居民储蓄额已达到7万亿元,许多部门都盯着这点储蓄,经济学家和券商们想把它吸引到“投资领域”;房地产商们想把它吸引到近亿平方米的积压商品房中去;商业部门希望人们能用存款把3万亿元的滞销商品买回去;卫生医院部门希望它都变成昂贵的药品;现在“人民教师”又冲上来了,他们要把人民手中的钱变成学费、杂费、书本费、报刊杂志费、还有给老师的礼品费…… 有人估算,一个孩子若要学到大学毕业,教育费用大约要13万元左右,这还得了吗?我国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普通高校毕业80余万人,今后10年内若有近千万大学毕业生,仅大学生们的一生的教育费用,家长们就将拿出1.3万亿元。而中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比大学生多25倍,每人即使按10万元教育费用估算,家长们也将拿出高达25万亿元的钱。显然,这26-27万亿元教育费用,是目前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所远远承担不起的。而10年之内的全国GDP总额也不过100万亿元左右,不可能把1/4强的部分都给了“教育家”们吧。所以,教育部门“产业化”的期望值显然过高。希图通过“教育产业化”而成为富豪的人们应当明白:即使把目前学校学费下降1/2-3/4,绝大部分的中国家庭还是支付不起的。因为7万亿元并不是平均分摊在13亿人民头上、每人5400元。而是80%的储户仅占有20%的钱。这就是说,80%的中国家庭将在支付教育费用时非常困难。
在亚洲,日本和四小龙都是靠强制性的义务教育使得经济起飞的。不少国家已将教育事业看成是关乎民族未来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国曾经是一个文化古国,曾经长期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在旧社会,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可以得到村子里或国家的公费教育;在50-60年代,成绩好的穷孩子上大学完全没有冻馁之虞。若有才能的孩子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中学,这是整个民族的耻辱。而“教育产业化”,不仅不能洗刷这个耻辱,还会把它深深的烙在中国的历史上!
而高学费,不仅不会给中国的“市场经济”涂上光彩,而且是一种民族自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