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的社区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1:30:26
| 谢文的社区观标签: 谢文  社区  web2.0  种子 

我前段时间写了篇关于社区的文章,校内网的一个哥们看了后就急了,跟我说,你看到的谢文和我们知道的谢文是完全不同的人。谢文老师是校内网的顾问,他的社区观给校内网带来了很多的帮助。刚好,今天麦田发了一篇他,谢文和KESO的一篇对话,里面谢文也提了很多关于社区的观点,我也整理一下,共享给各位。在整理前,我首先承认,对于谢文我确实不是特别深入的了解,而麦天的这篇东西给了我很多关于谢文的资料。需要注意的这个材料的顺序是按麦田他们几个聊天的顺序整理的。

1、种子论

我个人的观点是,种子是一个社区的核心所在,是其粘性,品质和自增长的源动力。来搜狐后,我给搜狐大话IT下的第一个药方就是埋种子,现在也已经初见成效。没想到的是,谢文也有种子这个提法,呵呵。 

谢文:黏性很重要,“种子”很重要。你说校内网最后之所以能比较喜剧地收场,它很大程度上就是先有一个真实人群,黏的非常紧,平均30几个PV,然后这批人呼朋唤友,然后就一下起来了。

谢文:这些核心人口“种子”也是你网站将来的品位啊,方向啊,格调啊的基本型

 2、社区的自成长

什么样的社区是一个活社区,在这一点上,我比较同意谢文。但不知道谢文如何做到社区的自成长性。

谢文:关键是成长率!要稳定成长,网站大小不论,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势头。 如果你感觉一个月左右停滞了,一定得变,一定在什么地方要变;另外不要搞虚的,一看不行了,拿推广来弄,弄半天他留不住,还是要想办法保持一个成长势头,差不多到最高在线人数在1万人左右,基本上就挡不住了,你不弄它都会自动成长。但是应该尽快缩短这个启动期的时间,6-9个月启动。

 3、 社区人群

我的经验是年轻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的粘性是最强的,也是最具扩张性的。谢文指出的几个站的停滞发展其实不只是因为其用户人群还有其产品的问题。在这块,我和他的分歧点比较多。中国最好的web2.0站不是粉丝网,甚至都不是豆瓣,而是i-part爱情公寓和51,上层是百度 QQ和网易(大家一定会很奇怪网易的,但实质上如此)。

谢文 所以这个我认为,现在web2.0其实是更适合低端的用户,而不是远离低端人群。你如果说中国的web2.0有什么特色,中国的web2.0应该做的更好。比如qq,qq就是小孩子撑着的。

谢文:嗯,我当时在和讯的时候,我们调查了一下,中国网民年龄的中间值是19岁-21岁;现在可能增加了一点。我们网民年龄分布的大方向,是在往真实人口分布的方向上走――现在网民增长速度,是年龄大的增长率高于年龄低的;因为大学生95%上网了,中学生50%是有的,而成年人,5%-10%,所以增长率高的是成年人。你和web1.0相比,也就是我们现在网民年龄分布,越来越接近中国主流社会。

比如豆瓣,他的用户绝对高端,他的用户群和现有人口绝对不相称,我最近发现一个现象,不知道你们注意没有,现在这拨web2.0公司,不管有钱没钱都算上,给我一年的时间,我闭上眼睛都能把他们带到alexa的1000名,比如在校内网我就稍微实践了一下。你看我们现在的这些web2.0公司,排除作弊和炒作的,现在alexa的排名都在1200-1500之间,上不了,差不多一年了,上不去,比如大众点评网、豆瓣网,圈网你我他,粉丝网,都是这样,一年走了直线。

4、web2.0和社区

条条大路通web2.0,同样,条条大路通社区,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其实周博通也是在这么做,但中间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使看起来很容易的道路变得很艰难。周博通是web2.0么?周博通是社区么?问这个问题似乎很好笑,但它确实是,它曾经想是,未来也是,但现在却不是。


谢文要完成web2.0,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你要有自己的社区。因为如果不是自己的社区,用户log的行为你得不到。第二,你自己的search能力,描述能力――描述一个用户,越真实越好,甚至于除了名字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连他不愿意承认的那部分都被你描述出来了。人是真实的。但这里面的确有一个点,就是谁更重要,这是客观存在的。比如都是圈子,我不认识麦田,你洪波认识麦田,所以你就是中间人,你就更重要,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会形成垄断、精英阶层等等。但真实社会就是这样的。这也是民主的一部分。民主就是有精英有大众。所以我一直坚持,做web2.0就是做社区,就是类似现实生活中做个城市,做个市场。比如你看北京,市里面有很多媒体。所以web2.0的社区也是这样,它上面有各种服务,包括媒体服务,它把web1.0全包括进去了――以人为中心。所以我说web2.0是革命,管10年,我说不着急,我说07年开始做web2.0都没问题,因为大家还都没认识到这点。

现在中国web2.0的主流做法,大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一个人群切入、一个需求切入、一个功能切入,曾几何时,周伯通还小红了一段,什么rss,它其实就是从信息角度切入,其实你无论bbs,博客、视频,im等等,从人的角度来看,它无非是表达的一种方式。比如博客,是的,人是有写作的需求,但还有更多需求,比如眼神对视的需求。所以关键是“真人”,如何在网上越来越逼近“真人”,你给他描述清楚。然后是“真人”之间互相交往,互动,怎么放大,该成圈子的成圈子,然后由此百业丛生。这和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是完全一样的。

 

  5、谢文的实践

王兴的说法比我更有说服力,估计这也是校内网的朋友反驳我的核心点。

谢文:嗯,我们以校内网举例。开始的时候,王兴他们只定义在在校生,又搞实名,还要求哪个宿舍的等等。我就和他们说,你们大学生活是这样的吗?你们上大学就不出校门了?你们没有老师家长?你们不出去玩?所以你这个校内是不够的,你如果非要校内搞实名,那我们再做个校外网。所以我不排除你心很大,但是你开始的时候没资源,你选择一点突破;但是你的――结构!myspace在一开始就不是一个音乐网站的结构,它也没做很多音乐方面特殊的结构,而是一个很大的交友网站的结构。它的突破点是音乐,但音乐是概念上,不是结构上。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在概念上你就做死了,一个方向,越做越深,越来越精雕细琢,这种网站,你一点突破后,也没多大前途

6、社区的下一步

  还是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既然目的的是罗马,那么走不到的一定是走反了方向。

谢文:这个就是web2.0的另一层意思。你看有钱人是不是在几个地方买房子,有的,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是在一个地方展开。比如我现在离不开北京,为什么?被我的生活圈,被我的朋友,被我生活依赖,甚至不是主观依赖,而是客观就离不开了。所以这个就是web2.0,去拉人,如果一个人已经习惯了某个网站,圈子,那他拉不走。所以myspace有人说会不会就他一个网站了?其实不是,网站大了以后,交流的效率会变低,人进去了感觉不到他的大,而沟通效率变低的话,你就有机会再建一个myspace,他不过就1亿人而已,全世界有60亿人呢。腾讯也一样,腾讯是青少年文化圈子,反正要是我这个岁数的人去了,我是待不了的,它的色彩,它的服务,它的语言,都深深地提醒我:“你丫头老了”。你再说上海,他们看话剧都穿西服领带,他们说那是巴黎的范儿;但你看北京,去小剧场看话剧,穿拖鞋去的都有。你说郭德刚也就在北京能火,要是到上海,他们会说“咦,江北的。”所以我不爱去上海,就和纽约一样。纽约我待过很久,我也不爱待,我烦那套。所以腾讯没问题,腾讯真要是全面转型,别的网站也有机会。比如和讯。我当时在和讯缺资源,我要做2.0,但是有些人要做1.0,所以你看和讯现在很奇怪。所以还是媒体的思路啊。而Myspace架构就摆在那里了,他的每一个功能,每一个pv都能黏住人!你看1.0的站,比如长安街上的广告,就那边点位置;但是myspace不排除每个页面的广告。所以回到洪波你刚才提出的问题,中国网民现在是不到2个亿,我估计我们都可以看到能成长到5个亿;当中国网民有5个亿的时候,能养活10个腾讯那样的公司,都很健康――就和现在有北京上海,但不妨碍天津杭州也都活的很简单。所以我们看google为什么买youtube,orkut,blogger,其实相当于买了三个城市,然后和google一起建成一个大都会。我觉得07年,最迟08年,我说的google这个战略都会实施,包括一次注册多个网站通用等等,google建立起了“大都会”;你再看yahoo,yahoo其实也买了好多,象地球村等等,它实际上也是“大都会”,yahoo就是社区,但现在没整合好,估计得到09年了,而到了那个时候,黄瓜菜都凉了;而myspace,myspace和我一样,遇人不淑,落到了默多克手里,搞得myspace现在停滞增长了,就是乱搭乱建的贫民窟。我去印度看过,好几百万人无边无际的贫民窟。这就是myspace!没有阶层,这就是美国社区的大问题。而我们中国网站现在是有机会的,我们这个社会强调的是集体主义,所以中国的myspace类型的网站很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