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禁而不止的“出国考察”(《财经》 2009-3-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43:53

禁而不止的“出国考察”

《财经》记者 陈竹   [2009年03月11日 16:02]     共有 9 条点评

其实,这些官员也没有从旅游中得到多少乐趣。也许对他们来说,这种商务旅游是“福利”,关键是自己捞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财经网》专稿/记者 陈竹】最近忙于跑两会,采访中,听到一个新闻:有关部门正在严打官员出国考察。这让我想到自己的一段经历。
  2007年下半年,我刚毕业去美国华盛顿时,生活窘迫,曾做过几个月的兼职翻译,服务的就是这些国内来的政府团。他们有的是中央部门组的团,有的是各省市的地方团。
  总的来说,国家团和南方团的人最冷,四川、重庆团的人最热情,贫穷省份的领导最腐败。这群人来美国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到美国或其他国家的主要日程是旅游观光及购物。而去美国对口政府部门和单位考察、听讲座,只是“主要日程”之外的小小点缀而已。
  记得有一次,一个国内政府团来美国了解二氧化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给他们上课的美国老师非常殷勤,讲座结束后主动张罗代表团去企业进行实地参观。但中国的官员们均默不作声。美国老师就问,那你们明后天都去哪里呢?团长说,我们的日程都已经安排满了。一出门,团长大舒一口气,笑着告诉我:“小陈啊,我们明天去看大瀑布,后天去拉斯维加斯,这哪儿能告诉他呢!”
  我当时服务的商务旅游公司几乎垄断了华盛顿的政府团市场,分别在加州、华盛顿和纽约设点,那几年赚大发了。这个公司长于国内政府公关,据说任何政府团出国都要通过某部门的审批,该部门会列出几家官定的旅行社供代表团选择。谁能进这个名单,就等于生意成了一半。因此,这个部门就成了旅行社重点公关的对象。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官定旅行团格外“黑”,费用似乎是几十万元人民币一个人,一般一个团最少20多人,这费用加起来就是几百万了。这些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是上课费和翻译费。但实际上,美国任何政府部门接待中国政府代表团,都是免费授课,不收一分钱。翻译自然也不是什么专业翻译,而是我这样刚刚毕业的学生。不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公费旅游,又有几个官员算这些账?
  我知道有一个河南团,先是飞旧金山,其后飞东海岸的纽约和华盛顿,然后是波士顿和芝加哥,之后再飞洛杉矶,最后是欧洲四国。听他和秘书小姐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最后究竟从法国飞北京还是德国飞北京。
  那时候我就想,现在抓个贪几十万的贪官要判刑,但出国旅游花再多,也没有人会因此引来牢狱之灾。其实,这些官员也没有从旅游中得到多少乐趣。用司机的话说,他们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每天长途跋涉走马观花。花了狂多钱,实际也睡不好吃不好,又没有家人朋友在身边。有的团的领导比较阴郁,如果领导不讲话,后面坐着的十几个人都不敢吭声。真是得不偿失!也许对于官员来说,这种商务旅游是“福利”,且不管享不享受,关键是自己捞到了,肥水不流外人田。
  我开始全职做《财经》记者时,就结束了这段翻译工作,但还和里面的几个工作人员保持朋友关系。听说,汶川地震之后,旅行社就没什么生意了,因为“国家有难,如果中国官员被曝光在拉斯维加斯赌博恐怕不好看”。
  最近,国家严打出国考察,我原本估计他们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不过,昨天看报道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监察部副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屈万祥在政协中共组小组讨论会上透露,目前公款出国旅游人数大增,“我们必须下狠心解决,一定把这当成硬仗来打,争取两三年内彻底解决公款出国旅游问题。”但愿屈委员真能解决这个问题。
  这两天总想到这事儿,估计也和采访两会有关。当时做翻译的时候,官员们是我的顾客兼上帝,我还觉得我地位挺高,挺有尊严的;现在我作为记者代替公众行使监督权,反而没啥地位可言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财经网》既往相关报道:
官员出国事故多发 各级纪委加强管理
官员外逃的制度反思
浙江环保系统腐败窝案频发
沪浙两官员赴法考察“逾期未归”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1/11011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