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影响粮食市场供给、价格走势等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29:15
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中部及北方多省遭遇严重旱情,给冬麦区抗旱保苗、保夏粮生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粮食供给是否有保障、粮食价格能否保持稳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最近记者走访了市粮食局莫文山局长,莫文山局长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莫局长,今年春节刚过,我国北方旱情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旱情对冬小麦的影响备受关注。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答: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华北、黄淮、西北、江淮等地已经三个多月未见有效降水,较常年同期减少7-9成,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北方麦区遭遇了多年罕见的秋冬连旱。因为降雨的减少,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旱情严重,对冬小麦越冬和正常生长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据农业部监测,截至2月8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苏等主产区小麦受旱1.6亿亩,其中632万亩出现点片死苗现象。而我市的情况是,从去年10月至今,我市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偏少6-8成。特别是去年11月以来,全市基本没有降水,再加上大风气候偏多,土壤失水严重,旱情持续加剧。据了解,越冬作物已全部受旱,旱灾主要发生在小麦、油菜产区。到2月上旬,全市受灾面积91.88万亩,成灾面积超过50万亩。从麦田测墒情况看,麦田干土层普遍都在7到8厘米,0到20厘米土壤含水量只有10%,甚至一些山区岭坡旱地麦田的麦苗已经出现了青枯现象。
  
  面对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对冬小麦抗旱保苗、保夏粮生产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进行安排部署。中央领导、省领导亲自深入小麦产区指导抗旱保苗工作。我市张茂才书记就抗旱保麦作出重要指示,王茂设市长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深入泽州县田间地头调研指导抗旱工作,并于当天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下拨抗旱资金500万元。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抗旱保麦保春播的“一抗两保”高潮。采取这些有效措施,在一定范围内减缓了旱情蔓延,把因旱而致的小麦减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据专家分析,目前旱情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尚不明朗,后期的返青水和返青肥十分重要。尽管目前受旱地区冬小麦地上植株状态较差,但并不表明后期产量会大幅减少。除了真正死亡的小麦植株,只要根系和分蘖点存活,之后的返青水、肥补充及时充足,对冬小麦的产量形成仍会有较大帮助。目前旱情对今年我国小麦收成的具体影响要等到3月份麦苗返青时才能确定。
  
  问:那么,旱情对粮食市场供给及价格走势有那些影响呢?
  
  答:近期,受国内农作物大面积受旱影响,部分地区粮食价格上涨。据全国粮油价格监测系统监测显示,与年前相比,年后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均呈现稳中上升趋势。分品种来看,主产区小麦价格略涨,涨幅约0.6%;销区大米价格均有一定程度的上涨,涨幅最大为5.56%;菜油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的回升,湖北、安徽、四川菜油的涨幅分别为3.90%、1.25%、3.75%。我市的小麦收购价和面粉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小麦和面粉价格每市斤都涨了约0.1元。
  
  这些情况表明,虽然国内主要粮油品种价格在年后均出现上涨趋势,但这是一种“节后”出现的合理涨价现象。原因有二:一是年后大部分农民工开始返城务工,学校也陆续开学,这些都将带动粮油消费需求的增加。二是目前冬作物干旱比较严重,由此带来的恐慌心理导致粮油市场价格抬升。
  
  从近期来看,干旱带来的一系列损失仍将推动粮食价格走强。一是,今年的干旱比较严重,当前旱灾对小麦产量将造成威胁,由此带来的减产心理预期比较强,成为粮食价格上涨的动力。二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会增加粮食的种植成本。减产加上种植成本的增加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价格走强。
  
  不过,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粮食连续5年增产,粮食库存比较充裕,完全能够满足消费需求,因而粮食价格并不具备大幅上涨的动力。2008年全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预计达到52850万吨,比上年增加2690万吨,增长5.4%,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长的好成绩。其中有6个省区粮食总产和单产、9个省区粮食总产、21个省区市粮食单产超过历史水平。另外,国际上由于2007、2008年小麦价格的大幅上涨,各国的种植热情快速恢复,2008-2009年度的小麦库存量已经从2007-2008年度的1.19亿吨增加到1.47亿吨,增加了近2800万吨。据此,专家分析认为,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情况看,只要当前旱情得到控制、秋粮不出现大面积绝收的情况,旱情不会对粮食供给造成太大的冲击。市场价格波动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影响,最近的两次降雨已极大缓解了麦区旱象,相信随着旱情的缓解,会逐渐平静下来。
  
  总的来讲,影响我国小麦市场供给及后市行情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小麦后期的生长状况;另一方面是国家的政策调控。在这两方面因素中,由于国内小麦供求状况相对宽松,政策调控仍占主导地位。只要今年小麦产量不出现大幅下降,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后市国内小麦市场行情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小麦市场供给完全有保障。
  
 
 问:面对这样的形势,政府将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呢?
  
  答:近几年国家逐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以此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国家提高了小麦收购价,并把执行时间从之前的6月1日提前到5月21日。收购价的提高以及收购时间的加长,使得2008年的小麦收购量有所增加,主产省收购量达到了5866.66万吨。另外,政府多次增加玉米、稻谷收购量,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2009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再次提高,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文件提到“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我省在去年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基础上,今年也在酝酿实行玉米最低收购价政策。由此可见,政府对三农和粮食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显示了政府对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内需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降雨稀少,旱情比较严重,灌溉成为缓解旱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灌溉无疑要增加粮食的种粮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农资、化肥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种植成本的增加将会导致农民的惜售心理,提高农民的心理价位。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呢?无疑,合理的粮价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将会进一步采取措施。
  
 
 问:有媒体报道,今年我国出现旱情将影响世界粮食安全,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答:面对旱情,国家正在组织各方力量集中精力抗旱保丰收,现在就断言夏季粮食大幅减产还言之过早。退一步来说,即使今年小麦减产,我国小麦库存是充裕的,不存在由于当年歉收而出现市场供求失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认为,按照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水平,假设未来出现极端事件导致粮食产量下降一半,即减产近6000亿斤,我国依然能够应对。
  
  我国在小麦进出口方面,主要是品种调剂。再者,夏季粮食占整个全国粮食供应的比例小于秋粮,从以往几次粮食风波来看,多是南方稻谷供求变化引起的。由于小麦减产导致的粮食市场大面积动荡的可能性不大。我国粮食本来出口就少,对世界粮食市场供应影响不大。我国一直坚持“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原则,坚持自力更生解决粮食问题,依我国目前小麦储备和库存情况,不会也不必要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以弥补供需缺口。因此,对国际粮食市场不会造成冲击。(晋城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