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科长的身份问题和情感世界(中国青年报 2007-11-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19:52
拍案惊奇 科长的身份问题和情感世界 2007-11-21 本报记者 张伟     路过埋头扫地的董立太身边时,小区里的人们不再不理不睬了。

    他还是往常那身打扮:红色的太阳帽,污渍斑斑的迷彩服。他的妻子在不远处清扫垃圾。过去,人们总是快步从他身边走远。有时候,他扫地扬起的尘土随着风飞向路人,还会遭到呵斥。

    不过现在,人们看到他,往往会凑上前来,问长问短。他们刚刚从电视和报纸上得知,这名在河南省开封市长风花园小区扫了3年楼梯的中年男人,还有另一个身份:该市龙亭区民政局社会救济科科长。

    工作时间的董科长,穿着得体,做事自信。他负责着这个区几个乡的贫困户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等“救命钱”的发放资格审核,来求他的人,不在少数。

    而早晚两头,他换上这身脏兮兮的衣服,把帽檐儿往下一压,身份已经不同。在这种身份下,他习惯了别人的冷漠甚至蔑视,以及一些伤害他自尊的同情。有一次,有人把一半没有吃完的蛋糕递给他,让他“拿回家去吃”,这让他心里暗暗难过。

    因为是单职工家庭,孩子又在读大学,家里的经济并不是很宽裕。这经常让董立太产生一丝“混得不咋样”的感慨和自责。

    3年前,因为没有读过书而一直赋闲在家的妻子,终于找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但因为眼睛视力很差,心脏也不好,这份工作对他妻子来说,过于沉重。一番挣扎之后,军人出身、本有些好面子的他终于决定,每天和妻子一起分担工作。

    每天,董立太都要在两种身份中转换。清晨天刚蒙蒙亮,他就爬起来,骑上10年前购买的“凤凰”自行车,赶往做清洁的小区。他要扫完25个单元的6层楼梯,然后用酸麻的双手拖着拖车,把垃圾运到4里地外的垃圾回收站。之后,他顾不上休息,匆忙换好衣服,骑车赶去上班。

    若不是有记者来采访,这样的生活,他还会安静地过下去。小区里的人们也会习惯这个闷头扫地的沉默的清洁工老董。不过,这种安静已经被打破了。

    一个星期以前,经当地媒体报道,关于“科长扫楼梯”的新闻不胫而走。

    每天,打到他所在的龙亭区民政局的电话一个接一个,他甚至不得不暂停了工作,接待前来采访的媒体。他仍旧不间断地起早和妻子一起清扫小区,与往常不同的是,不远处经常会增加一台或几台摄像机。

    连市里一所医院也不甘寂寞,先在报纸上刊登了向老董一家献爱心的相关消息后,让他们夫妻去进行一次体检。董立太再三拒绝,最后还是拗不过情面去了。

    而在网络上,关于他的新闻刚一发表,瞬间就获得了数千条回帖。尽管有人质疑这又是一次作秀,但更多的人选择了肯定甚至赞美。诉说自己如何被“老董”感动的帖子一次次重复出现。以至于有评论疑惑道:是不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的底线要求降低了?

    尽管董立太的“科长”只是一个工作职位,而不是行政级别,但他的官员身份,还是成为人们最关注之处。“老董是中国官员的榜样”、“××省的官员该向他学一学”之类的评论屡见不鲜。

    因为家里没有电脑,这番热闹离董立太一家略显遥远。不过,他思前想后,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与“官员”这个身份毫无关系。他用一口浓重的方言一次次强调:“这只是一个男人、一个做丈夫的应有的本分。”

    每天下班,董立太总要接妻子回家。一次一次,他的妻子,总是安静地跟在他身边。因为视力衰弱的原因,在夜色中,她看不清东西,过马路时,丈夫总要牵着她的手。

    每当这时候,董立山就想起近30年前,两人刚谈对象的日子。那时候,他们只是两个十六七岁的小孩子,走在路上,因为怕人说闲话,一前一后,总要分开很远的距离。

    后来,夫妻俩先后离开家乡,来到了这座城市。除了彼此,他们没什么亲人,连一口难以改掉的乡音,都显示着与这个城市的距离。董立太觉得,两人“相依为命”。

    妻子总觉得对不起他,拖累了他。而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妻子,没有给她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不过,他从未想过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妻子做点什么。

    有人劝他给妻子发份低保。农村苦孩子出身的董立太表示,自己不忍心从那些受着苦的农民手里,剥夺任何一份救命钱。

    前些日子,属于民政系统管辖的某社区服务站人员调整,有人建议他为妻子换一份轻松干净的工作,他却觉得妻子既没文化,身体也不好,不符合条件,“开不了这个口”。

    对这些,妻子也一概赞同,从未表现过什么虚荣心。不过,最近有一次例外。前来采访的一家媒体为表现夫妻感情,希望他们提供一张结婚前的合影。这难坏了这对当时从未照过相的夫妻。后来,妻子没经他的同意,把两人的单身照用胶带粘在一起充了数。

    

张伟:科长的身份问题和情感世界(中国青年报 2007-11-21) 【情感世界】父亲,男人最重要的身份 鄢光哲:市长道歉后处长和科长何时道歉?(中国青年报 2007-3-2) 张伟:送不出的糖果(中国青年报 2008-5-21) 张伟:吴稚晖——一个理性的疯子(中国青年报 2007-3-21) 张伟:吴稚晖——一个理性的疯子(中国青年报 2007-3-21) 张伟:钱宝琮:求真求美(中国青年报 2007-11-14) 深圳科长买车被指用身份压价 与销售员对殴(南方都市报 2009-12-11) 张伟:黑与红、死和生、公与私、输和赢(中国青年报 2007-4-25) 身份聚合和同步 第 3 章:问题和要求 梁文道:读金庸最妙的是韦小宝的身份问题 【情感世界】夜的浪漫 ---400万的感想和思索 【情感世界】遥远的距离和忧伤的美丽 科长兼当清洁工:想明白没啥丢人的(新京报 2007-11-14) 关于张晨和钟健提到的组织问题 给科长的信 张伟:那个名叫记者的人(中国青年报 2008-5-21) 张伟:废墟下的别样表情(中国青年报 2008-5-21) 张伟:“人肉搜索”的罪与禁(中国青年报 2009-1-21) 张伟:胡先骕——碰壁的独立(中国青年报 2007-1-17) 张伟:胡先骕——碰壁的独立(中国青年报 2007-1-17) 张伟:费巩——民国年代的一盏油灯(中国青年报 2007-2-14) 张伟:比假币还假的“币”(中国青年报 2007-4-25) 张伟:官办文化节上的民营“大师”(中国青年报 2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