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农民工子女的认识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14:42

浅析职业院校农民工子女的认识误区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何峰

 

2007年春节晚会,30名农民工子女登上了明星大腕经过竞争才能上的舞台,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本色的表演、最平常的穿着,向亿万观众表达了他们的《心里话》--“同在蓝天下,共同进步成长”,深深地感动着电视机前的你我他,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愈发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我国现有农民工大约有2亿人,其中约500万农民工子女进入各级职业院校学习[1],将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针对职业院校农民工子女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和心理辅导,2006年在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对135名农民工子女(男81名,女54名,平均年龄17.2岁,问卷有效率96%)进行心理状况、学习动机等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其中36名进行了访谈。调查发现进入职业院校后的农民工子女在心理、学习和行为上存在以下三个误区。

心理误区:一进职业院校的门,见人都要矮三分。

自卑心理是职业院校学生不同于其他院校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被调查的职业院校里40%的农民工子女有这种心理倾向。一方面因为,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中国一直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直到现在很多家长与学生仍将上职业院校作为考不上大学的无奈选择,现行教育中的选拔功能被过分夸大,往往一张考卷衡量所有的人,人的多样性和社会需求的多样性被忽视,由于大量被认为“学业失败者”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被看作次等教育,许多进入职业院校的农民工子女不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而是“二等公民”,产生了事事不如人的心理,总觉得自己比考上本科院校的学生差,低人一等。                                          

另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大多数家境贫寒,进入职业院校以后,看到别的学生家中条件较好,大手大脚消费感到自卑。《中国农民工调查》报告阐述,中国农民工平均月收入500—800元,再考虑到打工者工作生活很不稳定,与子女两地分居,家庭运作成本高,可以说大多数农民工徘徊在贫困线附近,他们留给子女的生活费很有限,农民工子女生活上往往捉襟见肘,经济上很窘迫,这也是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校园生活中崇尚物质生活享受,追求功利,“有钱就有一切”等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有着直接的关系。

学习误区:学好专业课,走遍天下都不怕。

“读职业院校是学技术的,基础课程不重要”。被调查的职业院校中65%的农民工子女有这种思想。一方面是因为职业院校就业形势严峻,人事部对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统计表明【2】,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至413万,与上年相比增幅达到22%,专科生需求比2005年有大幅下降,降幅达39%。教育部2004年规定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将与毕业生就业率挂钩,学校为了生存,就必须提高就业率,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部分用人单位看重工作技能,轻视人文素质和道德操守,使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日趋功利化,基础课程在教学中被弱化。同时学生因为就业的压力,学习专业课兴趣较浓,而职业院校学生没有高考、考研的学习压力,也就没有基础学科内在的学习兴趣和要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整个基础学科在职业教育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现代西方管理学基础。马斯洛认为,人是需要的动物,而且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马斯洛将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当排在前面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了满足,才能产生更高一级的需要。对作为边缘化特殊群体的农民工而言,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解决温饱问题,获得稳定的工作是他们的基本需求和首要目标此外,农民工在日常生活中社会交往对象往往不是教授学者,而是从事实际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羡慕的对象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道德楷模,成为工程技术人员改变生活现状是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这种梦想通过耳濡目染传递给他们的子女。农民工子女因此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的学习,轻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倾向。

行为误区:没事上上网,快活胜神仙

互联网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和社会限制(如:身份,职业,地位等),在为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方便同时,也成为职院农民工子女学生逃避现实的一个港湾。一方面,学生的年龄、身份特点决定了他们是接受网络的易感人群,截止2006年底【3】,全国网民人数达到1.37亿,其中学生占了32.3%。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互联网从城市向农村推广,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和对互联网高新科技生活的向往,使农村网吧具有强烈的市场需求,但同时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隐蔽性强,加上管理不严,给经营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农村网吧存在着许多违规违法行为,暴力网络游戏、黄色网站充斥其中,未成年人大量涌入。85%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在进入职业院校以前(大多未满18岁)已经会上网, 90%的农民工家庭没有宽带。最重要的是,由于农民工子女多是“留守少年” 必要的监护相对无力,亲情关爱少,2/3被调查的农民工子女一年难得见上父母一面,孩子在父母那里寻求不到的爱,会到网上寻找精神寄托。另外农民工子女过早独立承受着生活的压力,感受着社会的人情冷暖,性格容易孤僻、内向,当他们离开熟悉的乡村来到陌生的城市求学,更不愿意与人交往,他们便去网上寻找倾诉的对象,很容易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里迷失自己。根据对所在职业学院调查,55%的农民工子女课外活动的主要时间就是上网,而上网的内容就是网络游戏和聊天,患网络成瘾的农民工子女高达15%--25%。一个学生的问题就是一个家庭的问题,看到孩子出了问题,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还能安心工作吗?

农民工子女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大龄农民工子女出路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困扰着各级政府。作为解决大龄农民工子女出路问题的有效途径——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许多职业院校把重视和发展理解为大门的气派和校舍的豪华等外在形象,却忽视“自由精神之追求,学术独立之操守,大师之风范”,忽视了来自社会底层农民工子女真正的需要,对农民工子女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研究不足。一般而言,农民工子女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呵护与亲情相对少一些,生活与成长的压力相对多一些。与同龄人相比,他们非常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与不良情绪,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现代网络技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各个职业院校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国农民工调查.2006

2、人事部.2006年高校毕业生需求统计. 2006年

【3】中国互联网倍息中心.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