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样本透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8:00
三个样本透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 2007年11月12日 14:18 来源:三秦都市报

  一本看似简单、平常、记录辛酸历程的“少年日记”,从中揭示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普遍遭遇到的学校“错位教育”,尤其是令人遗憾的家庭教育。记者连续两天走进西安市外来务工家庭较多的几个“城中村”,对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

  第一个家庭———

  爸妈没文化 教育女儿常靠“打”

  来自蓝田县葛牌乡的吴一宝夫妇来西安打工10多年了,女儿园园2002年开始在城中村里的小学上一年级,期间由于情况不允许,第二学期便将园园转回到蓝田老家。吴师傅说,园园在老家学习还可以,在班里属于前两三名,后来他又不忍心看到女儿在老家艰苦的环境下成长,2003年让园园重新在西安上小学一年级。但没想到园园从去年开始至今,成绩一路下滑,有时看着园园做作业,答对的题却不多。

  吴师傅告诉记者,园园现在学的知识,他和妻子要看半天,也许是由于文化程度所限,有的题他们也不会,有时好不容易搞懂了讲给孩子听,孩子却怎么也听不懂,特别是妻子,这时就气儿不打一处来,动手打骂孩子,如此以来,园园似乎反应更迟钝。

  孩子的苦恼:

  不会的题不敢重复问老师

  在园园看来,她的学习成绩在全班还可以,有时老师讲课她听不懂,下课后去问老师,当老师给她重新讲完后,她依然不懂,这个满脸稚气的女孩告诉记者,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便再也没有勇气第二次又去问老师了。而有时,老师莫名的大发脾气,也令她和同学们瞠目结舌,尤其是当老师连他们做的作业看都不看一眼,就直接质问他们:都写的啥吗?对于纠正错误题时,如果错的多,老师会重新讲解,要是错的少,老师就不会再去讲。

  第二个家庭———

  家长忙生意 学习好坏全凭“娃”

  来自安徽的马师傅和妻子在西安做水果生意已经有10多年了,在采访中,马师傅向记者介绍说,自己和妻子都是小学文化程度,四个孩子中,三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为了养家糊口,他和妻子整日忙于水果生意上,孩子们的学习只能凭自觉性,作为家长一来没有闲暇时间,二来也不懂孩子们所学的知识。令他们夫妇欣慰的是大女儿上初中在四个孩子学习中最好,而最小的儿子上小学四年级的学习成绩也均能达到90分以上,上小学的三女儿成绩也一直保持在80分到90分,让夫妇俩最操心的则是同样上小学的二女儿有撒谎的毛病,有时晚上10点多才回家,从来不给家里说干什么去了,尽管夫妻俩打骂,但始终都无济于事。

  孩子的苦恼:

  爸妈忙于生意很少陪孩子

  马师傅的小儿子点点(化名)告诉记者,爸爸妈妈平时都忙着生意,他和姐姐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平时只要放学先去水果摊找妈妈,要是妈妈不在,那肯定是在家里为他们做饭,他才自己回家。而每天下午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趴在家里低矮的饭桌上写作业,要是碰到不会的题,就请教姐姐,姐姐要是还不会,就只好空起来。当记者问他,老师如果看到他不会做的题空着,会不会给他讲解?点点说:有时讲,但多数都不会讲。因为他从来不敢大胆地去问老师,生怕老师生气。

  第三个家庭———

  娃娃咋学习 老师说了“算”

  2000年,谭师傅带着一家从蓝田九间房乡来西安打工,提起儿子小潇(化名),他说,为了让孩子以后脱离农村,他和妻子毅然决定,妻子负责照顾孩子,他负责打工赚钱。即使工作再忙,孩子的成绩是他最为关心的,但是从目前看来,小潇还是令他们夫妇比较满意,数学成绩均在95分以上,语文成绩也在90分左右,主要是作文能稍差一些。而小潇从来在学校不惹事,老师也从来没有因为小潇犯错误找过他。

  谭师傅说,小潇的课外书籍如果老师要求买就买,英语、奥数等辅导班也是经过请教老师才决定,他说,小潇的老师告诉他,如果孩子成绩稳定在90分以上,可以考虑,如果成绩不稳定,报辅导班也不起作用。

  孩子的苦恼:

  不会做的家庭作业要去问老师

  小潇告诉记者,每天上学、放学都不用大人操心接送他,他自己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因为他知道,妈妈在家里随时等着他回来,所以只要一到放学时间,他就很快回到家,以免妈妈担心。每天下午回家的第一件事是自觉地写作业,要是碰到不会做的题,就问妈妈,妈妈要是也不会,就只有等到爸爸晚上下班回家后再说,小潇说,如果爸爸还不会,就只好将不会的题空下来等到第二天上学时再问老师。当记者试探性地问小潇,在学校你真得主动去问老师吗?小潇便低头不语了。(记者 李海涛 张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