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终被流氓所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26:40

名流终被流氓所用

作者:陆 言

  章太炎先生何许人也?名满天下的反清革命家,满腹经纶的国学大师:杜月笙何许人也?上海滩上卖水果为生、玩命斗殴起家,投入帮会头目黄金荣门下而发迹的流氓头子、黑社会的帮会首领。此二人真可谓有天壤之别。可是,太炎先生晚年,与杜月笙居然过从甚密,甚至先生以国学大师之名望为杜月笙修订家谱。杜月笙在上海发迹之后,一直耿耿于怀的是自己出身低贱,太炎先生在为其修订家谱时,给予了杜月笙以莫大虚荣。经先生“考证”,杜月笙的祖先上溯到帝尧。“杜之先出于帝尧。夏时有刘累,及周封于杜伯……其八祖皆御史大夫。”由此,杜月笙一跃而为名门之后,不过是家道中落而已,谁也不能因门第出身对杜心存不屑了。

 

  太炎先生可谓为杜月笙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但对于太炎先生,清誉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因此而为时人和后人讥议。

 

  太炎先生并不是个交友不慎,见钱眼开。软骨头的人。恰恰相反,早年作为革命家的太炎先生可谓“天地英雄气,千秋亦凛然”。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度被捕,三次入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举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就是这样一位名满天下的仁人志士,为什么晚年为杜月笙这样的黑社会头子笼络,而甘愿为其效力呢?推其缘由,其中过节儿确实值得我们后人深思之。

 

  章太炎先生晚年居住苏州讲学,已不再有当年之锐气。“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引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尽管太炎先生避世隐居,但毕竟不能与世隔绝,不食人间烟火,何况当时他的经济也并不宽裕。

 

  一次,居住在上海法租界的侄儿,与一个颇有身份与背景的人发生房屋纠纷,相持不下,就请太炎先生帮忙。太炎先生当时虽然名满中华,但也只能算是空名垂世,在只认权势与金钱的上海租界里一筹莫展。无奈之下,先生想到了杜月笙,因为当时杜在上海确是炙手可热,神通广大。于是,只能放下名流学者的架子,给杜亲笔写去一封信,请杜帮忙。杜虽然发迹了,但大流氓自有大流氓的“远见”,他深谙结识章太炎这样的名流学者的“价值”。因此,杜见信后,心中大喜。他不仅即刻竭尽全力为章太炎侄儿排难解纷,让这场房屋纠纷得到双方都满意的解决,而且在问题解决以后,杜借此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

 

  章当然既高兴又感激,所以相见甚欢。杜临告辞时,还悄悄将早准备好的一张两千银元的银票压于章宅茶几上的一只茶杯底下,却不说破,作为对章的馈赠。杜既送了厚礼,又顾全了章的面子。章对杜既感激又敬佩。认为杜讲义气,重礼节,有古豪侠之风。自此以后,章杜乃始交往,杜每月都派人给章送茶水钱,章对杜另眼相看,不仅讲杜好话,而且为杜办事,一代名流,就这样与流氓大亨联系起来了。

 

  与杜月笙的交往是太炎先生一生的“白圭之玷”。为什么一代名流,竟成为流氓大亨的利用对象?根本原因是杜月笙窥中了先生晚年的失落与不宽裕,却对先生敬礼有加,并在充分顾全先生面子的前提下暗施恩惠。使先生渐生感激之情。不知不觉地人其瓮中。

 

  看当今之世,一些老干部、老同志为一些心术不正者鞍前马后地效力。就可知一斑。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退居二线甚或退休以后,随着手中权力的交接,事情也相对的少了。过去请示工作的,汇报情况的,每天忙得不亦乐乎,现在骤然“冷”了下来。过去在位时不以为意的,比如别人是否尊重自己,现在则很留意。如果在位时为官清廉,退下来靠几个退休金,以当今的生活水平,日子也宽裕不到哪里去。如果碰到儿女读书,住房集资等大事,还会为经济而受窘。一句话,太炎先生晚年的境遇,现代人或多或少也会有。这时你不要愁门可罗雀,自有一些人要来求你“发挥余热”。有些人打听到现在的当权者原来竟是“老领导”的部下,甚至就是“老领导”所提拔上来的,有这个门径,你就有利用“价值”了,于是礼敬有加,时来拜访,又不时带点儿什么表表“心意”。久而久之,你也会生感激之情。于是当其求你办事时,一个电话,或一封短笺,便为其谋官、求利、解难开了方便之门。有时“老领导”的一句话还真“管用”,于是门庭又渐渐“热”起来。就在这种“热”中,自己不知不觉成了心术不正者的利用工具。

 

  一个人要一辈子保持清醒头脑,不容易。

 

  (孟宪忠摘自《中外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