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对冲在亚洲遭冷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34:26
风险对冲在亚洲遭冷遇在亚洲,现在是“一朝被伤害,双倍怕对冲”。

在眼下对冲的诸多好处最为显而易见的时候,那些在亚洲推销衍生品对冲产品的投资银行家却发现,他们的业务已经蒸发殆尽。

投资者对这些所谓的结构性产品已经兴趣寥寥。即使是对那些过去常常对冲外汇市场和能源市场波动风险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银行并没有完全撤出对冲业务,但是亚洲好几家公司的银行家都表示,他们已经看到交易量至少减了四成。

鉴于此,相关职位正在被裁减。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在全球范围都在缩小对冲业务的规模。香港的猎头公司称,结构性产品银行家的简历在不断堆积。

没错,随着出口的下滑,企业需要对冲的业务减少,特别是在外汇方面。不过,外汇市场上的大幅波动,特别是最近的大起大落,应该凸显出对冲合约的必要性。

相反,市场动荡却清楚地表明,公司近年来买进了对冲合约,却并不明白其中的条款内容。更加复杂的产品让购买者面对始料未及的价格波动。

韩国数百家小企业押赌韩圆汇率将在一个窄小区间波动,但为此建立的头寸使它们蒙受损失。随着原油和航运费率的暴跌,航空公司和航运企业进行的一些所谓的对冲方案已被打回了原形:实际上是投机性押注,赌价格将持续上扬。

韩国已经出现了诉讼案。斯里兰卡的国有石油公司拒绝按照此前达成的合约向花旗集团(Citigroup)、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和德意志银行支付欠款。当时的合约是按照油价将保持在每桶100美元以上的预测做出的。

银行家们表示,他们的客户是在完全清楚形势的情况下达成合约的,它们遭受的损失是公司治理不善造成的。他们说,韩国企业从多种渠道买进外汇合约,而没有向对手银行透露这些头寸。

这在法庭上或许还站得住脚,但却难以说服潜在的客户。

现在,银行的业务更加保守──重回传统的对冲产品──当然,盈利也会减少。

坚持对冲的银行称,现在是赢得市场份额的良机。或许如此吧。不过当市场规模大幅缩减的时候,这并不能给人带来太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