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警惕精英对“异端”的过度呵护(东方早报 2008-12-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12:20
警惕精英对“异端”的过度呵护
2008-12-29 2:32:32

上海 杨健 来源: 编辑:
从“5·12”地震时迅急撤离讲台到如今受邀欲重返讲坛,范美忠跑了一个来回。半年来,关于他的舆论拉锯让我等看客也大有气喘吁吁之感。
范美忠何以成名?无非是那次性质暧昧的“跑跑”。之所以暧昧,因为在他“起跑”之后,就此事的评价被撕成了两层皮:一方面万千网民对着逃跑的背影掷去海量板砖,另一方面有识之士不断在纸媒上为他的跑姿批下娟秀注脚。而网络和纸媒两种不同载体,应该说代表了草根和精英截然的立场。
恕我直言,自“跑跑”成名后我看了很多报纸评论,对之少有大张旗鼓挞伐者。似乎对他“那一刻”的行为稍有微词便是对险境下生存本能的藐视,似乎对他“先己后人论”凡有批驳之念便是拿着道德的棒子对“异端”行凶。一言蔽之,不尊重自由表达的权利。我不禁感叹,“异端”竟如此孱弱,以至于到了要精英们必须动用“自由、宽容”等高蹈理念来围筑壁垒的境地。而“可贵的常识”无人待见,只能在壁垒外踱步了。
诚然,精英总是要有卓尔不群的立场的,这个立场与“异端”有着天然的吻合。但怕只怕,精英不由分说一把将“异端”搂在怀里喂奶,而对老百姓的“第一反应”全然不顾。结果,从对知识的求索走上反智的路途,对真理的呼唤嬗变为对常识的弃绝。此类事例不少。天则经济研究所一众专家皓首穷经,酝酿出的理论成果居然是对18亿亩红线的炮轰!莫非真是普罗大众的常识有误,莫非中国真是地大物博?
笔者效命于体育媒体,奥运会期间的报道自是躲不过高人的独到点拨——奥运是全人类的舞台、全世界的狂欢,不要拘泥于中国运动员的得失,要多报道博尔特、菲尔普斯们的表现,此乃大国应有之心态。遵命就是,我等被强迫“大国胸怀”了一次。可次日往报摊上一征询,平头百姓的情感朴素得可笑、“大路”得无聊,还是“中国代表团拿了几块牌牌”,还是刘飞人那个让人揪心的脚踵。再一查资料才发现,美国1984年、1996年举办奥运会的时候,他们报道真叫是“自说自话”,别国运动员的杰出表现只能报屁股上寻了。不由嗟叹:老美的“大国胸怀”哪里去了?老美的知识精英为何不出来指点一番?
学者甘阳说过,在美国,是精英真精,老百姓真傻;在中国,是老百姓不傻,精英真傻。对于中国的精英来说,危险之一是看不到自己傻,危险之二看不到老百姓不傻,把持公共舆论平台对敢对“异端”说不者进行点射。
沉默的大多数何以形成?在于权力的力抵千钧,也在于知识的所谓“高屋建瓴”。依据“知识即权力”的理论,一旦双方联袂,两驾马车巡视草莽,存于老百姓心中的那点底线共识真是“草民之见”了。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3/userobject1ai143166.shtml
范美忠只是个再正常不过的人
2008-12-28 1:59:44

黎明 来源: 编辑:
之前没评论过范美忠其人其事,没好话也没坏话。其实要是论起这事来,我比多数人的根据还多一点。
我以个人志愿者的身份在四川灾区呆过。去那里有具体任务,也捎带寻找自己关注问题的答案。面对废墟,见到迎来的灾民时,我都会问这里伤亡多少人,死伤的是什么人,当时死伤者在干什么。见到没倒塌的房子,我也问这房子属于谁;方便的话,我便进入危房看看结构、建材、家具毁损等情况。
有的村民带我们走走看看,告诉我们哪座房子砸死了人,以及各种各样死里逃生的故事。面对大片建筑废墟,难免高估那里的人员伤亡。房子都塌了,自然会产生“被砸死的会很多”这个想法。而实际上,真实伤亡和由观感印象而来的估价有较大出入。
在广大范围的农村灾区,虽说是房倒屋塌满目凄凉,但死在家里的人数并不多。孩子死得多,因为那时多集中在学校里,加上学校建筑不能抗强震,悲剧就在所难免了。村子里不在校的孩子死得很少,在室外干活的青壮年没有危险。就是在家的老人死的也不多,这原因是,地震突发的时候,并不是一下子就把房子震塌了,在房屋垮塌之前,在里面的人绝大多数都跑了出来,不知道躲避的小孩子,在当时都不会被身边的家人遗忘,都被抱出来了。
村里的人,知道需要出门躲避的,有应急行动能力的,基本都躲过了这一劫。在农村家中地震时死亡的,以这几种人居多:住房本是危房的;因上夜班在当天下午睡觉的青壮年(还有其他睡午觉的);病卧在床无法行动的;盲人和其他行动不便、反应迟钝的残疾人;走动困难的老人。这些人的死亡,大都和无人相助或家人来不及帮助有关。
作为“散户”的灾区群众,其救助他人的英雄模范事迹发生在强震之后,而不是发生在强震的那一瞬间。如果当时就舍己救人了,则连自己都没命了,故事就被淹没在废墟里。当时集中在公共场所和单位的人,则有可能被记录在瞬间发生的舍己为人的言行。
绝大多数能逃生的群众都和范美忠一个样,当时做了本能反应。不是他们忍心撇下病人、老人、他人,实情是当时他们能做的只是自身紧急避险或者抱起孩子就跑,别的根本来不及做,甚至来不及想。我想,许多不容“范跑跑”的人,面临当时的情况,其表现不见得比灾区一般群众更有人道精神。
震后现场并没有人在意范美忠的“缺德”,因为“缺德”的人太多了,因为那就是正常情况。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有资格做出合法裁决,可以判定“谁该跑在前谁该跑在后”。范美忠是因为多嘴才被群起攻之,他说:“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说的是实话。关于女儿和母亲这段话为后来刻意添加、有机会思考时所做的理性表述。“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最多只能选择一位亲人救助,只能选择为自己的后代牺牲。他的母亲和父亲,其他的母亲和父亲,当时都会这样做——只是,别人事后都没这样说。
这样,范美忠就比一般正常人更正常一些了。多了点诚实,也多了点理论、话题上的“挑战性”。据说范美忠的再就业也有困难,许多人认为他连当教师都没资格。我想,对“灾时人性”或者“灾时合理本能”缺乏客观认识,而同时又满怀道德热情,热衷于摆出道义架势,就是不宽容范美忠的缘由之一。(作者系资深网友)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72/userobject1ai142977.shtml
杨健:警惕精英对“异端”的过度呵护(东方早报 2008-12-29) 羽戈:警惕“重建中国儒教”的妄言(东方早报 2005-12-19) 马光远:缺乏公意的燃油税 如何安抚“冷对”的民意(东方早报 2008-11-23) 梁文道:对“奇迹”的记忆(东方早报 2010-5-28) 警惕:房事过度的信号 王琳:完善信访领导责任应警惕截访(东方早报 2008-7-25) 杨健:回家过年是现在最紧迫的民生诉求(东方早报 2008-1-30) 薛涌:中国的燃油税不能像美国那样“肤浅”(东方早报 2008-11-29) 曹林:可别轻视范美忠的价值(东方早报 2008-6-12) 邓聿文:档案依法公开是社会开放的一道阳光(东方早报 2008-12-1) 王冲:一只给布什增光的鞋子(东方早报 2008-12-18) 邹云翔: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其实并不神秘(东方早报 2008-12-23) 吴木銮:十教授燃油税建言的唐突和无理(东方早报 2008-12-26) 西风:“被民主”的悲剧(东方早报 2010-4-29)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外国摄影记者眼中的平壤(东方早报 2008-2-27) 邱兵:给埃蒙斯的口信(东方早报 2008-8-18) 工会主席的任职条件(东方早报 2008-8-22)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屋顶上的悲剧(东方早报 2009-12-3) 周泽雄:捍卫诚实的价值(东方早报 2010-4-12) 荷枪实弹护送“佛顶真骨”(东方早报 2008-7-29) 荷枪实弹护送“佛顶真骨”(东方早报 2008-7-29) 沈彬:对邓玉娇“抗暴”的文学想象不能替代法律(东方早报 200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