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动手共建和谐社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54:47

机制创新  成果求实

 

全民动手共建和谐社会

 

桃城区大麻森乡地处市区北郊,随着城市建设重点北移和“衡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衡水北方工业基地”的相继投资建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该乡以打造经济强乡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为重点,整合优势,抢抓机遇,多措并举,推进了麻森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8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1760万元,增长30%,农民纯收入达到3440元,增长8%。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0.32亿元,增长31%,销售收入9.82万元,增长30%,增加值2.59亿元,增长29%,完成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超千万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完成投资1.34亿元,占任务的131%,在全市乡镇综合实力名列第九,为全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文明生态村创建中,该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以文明建设和生态建设为载体,把文明生态村创建和构建社会和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创新机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省、市、区领导多次到该乡检查指导工作,并对他们的做法和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大力推广。他们的主要做法:

一、在创建组织上突出一个“亲”字。

为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该乡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负责指导各村的创建工作,并对每项工作定人员,定工期,定进度。该乡主要领导在工作中还做到了“三个亲自”:一是亲自参与研究和制定各村的创建实施方案。围绕“实现农民愿望、满足农民需要、维护农民利益”的总体思路,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实际问题入手,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研究制定创建标准,确定创建规划,坚决做到创建一个,成功一个。二是亲自到工地现场检查工作。每天到村检查,对创建进度及时掌握,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避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扎扎实实的为民做实事办好事。焦村在装修中进的一批装饰材料没有绿色环保标志,乡领导发现这一情况后,迅速督促村干部到市装饰材料城更换了合格产品。三是亲自解决各村在创建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创建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行每天一汇报,每周一调度,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有不足及时查找,有经验及时推广,有效地促进了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

二、在创建规格上突出一个“高”字。

按照创建标准“宜高不宜低”的原则,根据创建村村情,系统规划,科学定位,以打造全市创建名牌战略为目标,该乡提出了“三高”的创建思路:一是高标准规划,他们专门聘请市规划设计院,对4个村制定了高标准的文明生态村总体规划,请区直有关部门对三化、一池三改、四通、空心村改造和广场建设等重点部位进行了详细规划。二是高标准建设,在施工中全部由专人负责,无论是在选材和用料,还是在工程招标和竣工验收,都由专业技术人员、乡创建办和村民代表监督完成,确保了工程质量。4个创建村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安装路灯124盏,绿化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硬化胡同117条,新建村室68间,硬化道路4000米,建成高标准休闲广场4座,铺设地下排水管道2000余米。三是用高效率出成绩。乡村两级每个领导干部都明确了自己的包建任务,而且还建立了“一个领导包到底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层层把任务定死,目标卡死,形成了强大的创建合力,他们深入到村,亲自安排部署,抓住农闲的大好时机,加班加点,扎实推进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该乡各村在创建中动作快,效果好,他们一边抓了村室建设,一边抓胡同硬化,一边平整小广场,当时村里大街上,运砖车往来穿梭,胡同里挖土方、打夯、铺砖的村民忙忙碌碌,热火朝天。

三、在创建主体上突出一个“激”字。

广大人民群众在创建文明生态村中既是主体,又是真正的受益者。该乡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创建热情。一方面通过板报、广播、外出参观等手段,以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文明生态村创建标准、方法步骤、重要意义等,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发挥主体作用,用鲜活的事例激发农民投身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从“要我建”转为“我要建”。另一方面,为激励各村参与文明生态村的创建,该乡从创建机制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建立了以奖励代替补贴,以成果享受补贴的帮建机制,即:每按质量建成油路一公里,乡政府奖励5000元,每绿化一亩绿地奖励苗木款50元,每建一座沼气池乡政府补200元,另外,各村也出台了帮建政策,韩麻森村农户每建一座沼气池村集体补给600元,拉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乡共投入奖励资金10多万元,发动群众1万余人次。

四、在文明建设上突出一个“和”字。

通过文明建设引导人们讲文明、树新风、爱集体、弘扬传统美德,促进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使人们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之中,围绕精神文明创建营造三种氛围。一是干群关系和顺。首先充分发挥农村青、妇、武等组织作用,严格按照村民自治章程,关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四项基本权利的规定,维护和保障了各村村民民主参与村务管理的权利。凡是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事项要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或村民会议,发放征求意见卡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积极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使村务公开栏成为群众与村干部沟通的一个平台,坚持做到逐笔、逐项、及时、全面公开,杜绝一切形式的不公开、假公开。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完善和落实了财经管理制度,对资金使用实行逐级审批制,有效地制止因财务不清引起矛盾问题的发生。在创建规划、项目立项、工程发包、资金管理使用等群众敏感的工作都交给群众代表去实际操作和管理,既融洽了干群关系,又极大了调动和保护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二是邻里关系和谐。完善《村规民约》,用制度引导群众讲诚信树新风,该乡还从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入手,利用农闲时节组织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村民的精神情操,还极大地促进了邻里之间的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三是家庭关系和睦。以家庭为单位,结合各村实际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等受群众欢迎的评选活动,并把它与“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实际突出了“和睦星”“守法星”和“卫生星”的份量,做到有所侧重,评比采取半年初评,年终总评的方法,结果上墙张榜公布,改变了村风人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该乡90%以上的达到安全文明村标准,连续多年无一起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多次被上级部门评为社会治安先进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