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团结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21:42
论团结2008-01-30 08:05 昔农村盖房常用石夯打地基,但回想起抬石夯的情景,激昂的号子便在耳边回荡,常喊的号子有:“拾起那个夯哟!嗨哟!使劲往下咂哟!嗨哟!大家齐努力哟!嗨哟!胜利在前头哟!嗨哟!”
     打夯心要齐。必须一门心思,步调一致,互相团结,使足劲,才能落地有声,夯夯结实,打夯是如此,干教门也是如此,就是发展中华民族经济也是如此。
     古人云:“纣有兵亿万、惟亿万心,周有兵三千,惟一心,则团结一心,以少胜多,周胜,纣亡。”又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俗话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又俗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一切都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意义,就是《古兰经》在教导众穆斯林时也很强调团结:“你们当一齐抓住真主之绳索,不得分裂。”
     总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有团结,才有力量。
     《古兰经》云:“凡是穆民皆为弟兄”。穆圣云:“穆民之与穆民如墙上之砖,相互维系”。
     这说明凡信仰真主的人,都情同手足,象墙上之砖团结互助一样。众所周知:人伦有五,兄弟相处之日最长,君臣迂合,朋友聚会,夫妻配偶,早者以甘岁为先,惟兄弟或一二岁或三四岁相继而生,自青梅竹马,以至鹤发驼背,进退周旋,恩意泱合,其乐无穷,所以真主以兄弟之情来比喻穆民间之情义。
     若穆民之间发生纷争,《古兰》又云:“你们当调解兄弟之间的纷争,当敬畏安拉,以便你们得到慈惠。”这说明在大家都懂得了凡是穆民都是弟兄之后,若他们之间发生纷争,都有责任出来调解,主待正义,否则便失去了兄弟之间的义务,哪还谈得上手足,谈得上共同的信仰呢?同样的,同事之间的摩擦,邻里之间的争吵,夫妻之间的反目,朋友之间的误解,我们都有责任加以调解,以便真主慈们我们。立身应高人一步,否则如尘里振衣,泥中洗足,如何能超脱?处世应退人一步,否则,像飞蛾投火,羚羊触藩,如何得安乐?所以穆斯林在处世团结方面必须慎重。我认为:
     (1)语言温和《古兰经》:“你对我的仆人说,叫他们说最温和的话,恶魔确已在他们当中挑拨而引人争论,恶魔对人类确是明敌。”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证明良言美语促使团结,恶言谤语导致分裂。若人人能把握温语,便能团结处世。
     (2)自我忍耐。《古兰经》云:“你们当借坚忍和拜功,而求佑助,真主确实是与坚忍者同在”(2:153)。这是说与人相处或作事必须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否则大事不成,中国古人所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也是这种意思。
     (3)莫嘲笑人。《古兰经》云:“哎信男信女们啊!你们莫要嘲笑人,也许被嘲笑者比嘲笑者更优秀”。凡嘲笑人者都是以己之长,笑人之短,若对方也拿己长笑你之短,岂不纷争?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众人议论勿暴人短,稠人广坐,勿逞已长。
     (4)莫相猜。《古兰经》云:“有信仰的人们啊!你们要避免猜疑,因为有些猜疑是一种罪恶。”不明之事且莫疑人,因歹猜罪归于已,含冤负屈,小则抱恨终身,大则牵连性命。《易经》曰:“言行荣辱之机,不可不谨。”
     (5)先人后已。《古兰经》描述我们圣人时代穆斯林之间团结时说:“纵然他们自身奇穷,也情愿舍己让人。”当时有一位客人(迁士)来在圣人那里,可是圣人没有客饭来款待他,随向左右人说:“谁来招待这位客人。”当即辅士脱立罕应道:“我”,便归家对妻子吩咐:“你赶快优待这位客人。”妻子难言又悄声道:“只有给孩子准备的一点呀!” 于是二人把孩子哄睡,就请客人吃饭。俗话说:“主不吃,客不饮”,夫妇二人又假装陪着客人共餐,结果脱立罕一家空着肚子熬了一夜。你瞧圣人时代的穆斯林为兄弟之间的团结总是先人而后己,故而,真主夸赞他们说:“纵然自身极穷,也情愿舍己让人”。
     普天下的穆斯林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圣人的忠实教生,所崇拜的是一位真主,跟随的是一位圣人,诵读的是一本《古兰》,朝向的是一个克尔白。所以我们现在的穆斯林应以圣人时代的穆斯林为榜样,也应先人而后己,团结互助。
     伊斯兰非常重视团结其兄弟民族。
     经文告诉我们:人群社会是一个互助的关系网,你瞧,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可以离开别的事物而单独存在;社会上没有一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生存的,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而每一个民族则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所以56个民族也是以“弟兄”相称的。
     伊斯兰教是热爱和平,热爱团结的宗教,穆圣在教导穆斯林团结其兄弟民族时是以身作则的。
     当年,穆圣在麦底乃传教时,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底良业·克里比,他是异族人,常与同伴到麦底乃来做生意,同时也常到圣寺来问“难”,但我们圣人对底民业·克里比及同伴特别优待、尊重,有一次底良业·克里比又来了圣寺,当然圣人还一如既往地尊重他。尊重到什么程度呢?圣人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铺在地上,让底良业·克里比坐在上边,就这一件事,引起了穆斯林大众的不满,认为穆圣是真主的钦差,是穆斯林的领袖,怎能让一个异教徒坐在贵圣的衣服之上,有失圣人的尊严,当时有几个人欲把底良业·克里比赶出去,可是被圣人制止。事后,圣人对穆斯林大众说:“行好能使良民变成你的奴隶。”用我们中国话说:“德能化敌为友。”就这样圣人以自己的好德性感化他,团结他,直到他自愿地成为一个穆斯林。
     艾比·苏福杨原来是圣人的一位劲敌,也曾多次谋害圣人,但圣人不计较,一直宽容他,甚至俘虏了他以后又释放他,直到他被感动得也成了穆斯林。
     《史记》中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人人皆知: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滴相如是赵国宦官缨贤的门人,由于蔺相如两次救赵,智退秦国,升为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不忿,认为自己功过蔺相如。便生气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居我之上,实在不忍为下。”还发誓:“我见相如,必辱之、”
     当蔺相如听到后,不与廉颇争势,不与廉颇相见,甚至很远望见廉颇都引车退避。时间一长,蔺相如的部下看见主人惧怕廉颇,感到耻辱,便一齐奏道:“臣所以要去亲戚而事君者,是徒慕君之高义也,今与廉颇同列,彼出恶言,而君惧怕又躲避,一般人都感到耻辱,况於将相乎?我们不才请辞去”。简相如劝而问道:“廉将军与秦王谁厉害?”“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以秦王之威,而相如敢叱责,显辱其群臣。相如虽然无能,难道真惧廉将军吗?不过我念之秦国之所以不敢加兵放我赵国,是因为我二人在,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那时秦人侵赵,赵必败,正因为此者,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诸位看看,蔺相如的胸怀,以大局为理,不计私仇,精神之佳,常人难比。
     当廉颇听说后,便向袒负荆,登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从此二人和好如初,共同扶赵。
     中华,是一个12亿人组成的大家庭,若人人都以蔺将军为榜样也以宽大为怀,相互团结,以大家庭为准则,以世界大同为目标,去掉内忧,何愁国家不安定?何悉人类不发展?
     君臣家国,忧戚相关,穆民一日五礼,七日一聚,哀祈真主,赐我中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赐我中华民族团结,国土永固;赐我中华上下一致,同由正道。
     孔子曰:“仁者,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又曰:“遽伯王耻为仁君子。”
     中华各民族都应你拉我,我帮你,使人民生活达至尽善尽美。
     最后祝愿中华各民族在江泽民总书记的领导下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顾大局,识大体,手拉手。”
     为祖国之明天,为圣教之明天,同舟共济,共同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