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小天使”在看着你(东方早报 2008-12-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3:02
早报自由谈 |
“小天使”在看着你
2008-12-5 3:14:52
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熊培云

圣诞节没到,“小天使”先到。有报道说,湖北大学数计学院07数学2班近日出台了一个规定,实行“盯人”战术,每名学生都会有一名“神秘同学”在暗中盯梢自己的一言一行。此活动开展以来,效果良好,迟到的同学没有了,提前到教室自习的人大大增加了。
据报道,称为“小天使计划”的这个项目是两周前施行的。该班男女生数量相当,班长把同学分成男女两组,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同学们从信箱中抽签决定谁是自己的秘密“天使”,当然,他不知道“天使”是谁。这个月,身份严格保密的“天使”要观察“守护对象”,每周班会时在“天使信条”上写下对“守护对象”的一周反馈和想要说的话。据该班班主任说,开展此活动是为了加强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动,也是为了加强学风、班风建设。
对此,首先要问的是,学校有什么权力要求每个学生都“好好学习”,而不“好好学习”就要被盯梢?毕竟,这是大学,不是改造所,不是间谍或者狗仔队培训基地。与此同时,这种无所不在的监视与告密是否已经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利的侵犯?
不瞒您说,读到这则新闻时,我和许多人一样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更有种置换了时空的错觉。很难想象这样荒诞的事情竟然会堂而皇之地发生在21世纪的中国大学里。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发生在上一世纪的人类历史,了解“1984”这个“奥威尔年”以及“老大哥在看着你”给一个社会带来的窒息感,了解米歇尔·福柯笔下“权力在暗中运行”的“全景监狱”里人们为何安分守己,你就会明白,“小天使在看着你”的背后究竟多么糟糕。
这个“小天使计划”不由得让我想起同样发生在湖北另一所大学的“培养告密者”计划,而且该计划也是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名义下进行的。三年前,武汉大学在期末考试中设立无人监考考场,为的是让大家感受“诚信”。条件是,在进行“诚信考试”时,如果发现无人监考考场中有舞弊行为时,将立即停止该科目的考试,取消该班级所有同学的成绩,对全班同学实行连带责任。学校有关负责人称,“这种惩罚规则,将极大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观念”,学生之间也可相互监督与举报。同样的问题是,谁有权力让所有学生为另一个“非诚信”学生负连带责任?学校又是出于什么目的“责任下移”鼓励学生去做揭发同窗的告密者?
显然,除了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外,人们更将视线整齐地投向了“告密文化”。美国影片《闻香识女人》讲了这样一个校园故事:学生查理因为无意间目睹了几个学生准备戏弄校长的过程,校长逼他说出谁是恶作剧的主谋,否则他将被开除学籍。影片结尾,查理的忘年交,双目失明的史法兰对着一群伪善的校方官员发表了一场义正词严的演讲,他坚持认为,查理有理由拒绝回答校长的询问,并认为在紧要关头出卖同学与良心,是懦夫所为。史法兰谴责校方正在毁灭这个孩子纯真的灵魂,呼吁人们应该好好保护年轻的查理。正是这个在校方看来脏话连篇的演讲博得众人暴雨般的掌声,使校方最后不得不作出让步。
这部电影一直被许多人津津乐道,有人闻到了女人香,有人看到了帕西诺的精湛表演,有人体会到了一位绝望者对世界的流连。然而,我看,这部影片之所以优秀到成为经典,只在于它演绎了这样一个主题,即大学不能培养告密者。
不久前,旅美学者徐贲在《新京报》上撰文批评当今中国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专业”生产者,也就是所谓的专门职业者,许多本来属于职业训练的学习由于进入了大学而变成“高等教育”。然而事实上,真正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在职业知识传授之外的人文教育,即那种可以被称作“人的自由教育”的人文教育。按照现代的说法,它首先是一种培养合格的“公民”的教育。
无论徐贲的批评是否属实,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由于过于功利的教育观念以及包括分文理科等在内的制度性安排,使中国教育多重“成事”(比如升学率,成绩单)而不重“成人”。所以说,若要中国教育与社会有一种质的进步,首先仍在于将人文教育以及更偏重政治内涵的公民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之中。
什么是真正的大学?在此,我先不必去探讨什么是一流的大学——这个话题对于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而言的确过于奢侈——而只需先明白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大学精神。在我看来,大学的首要任务在于保障学生在一个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并为他们培养一颗自由、独立且有担当的灵魂,而不是让他们简简单单做个学徒,或者在“小天使在看着你”这样的计划里充当一个天真的“小鬼”,彼此纠缠、彼此侵害而不自知。
(作者系资深传媒人)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136921.shtml
熊培云:“小天使”在看着你(东方早报 2008-12-5) 熊培云:孙大午,别在鞋套里套善恶的牢(东方早报 2005-12-6) 袁晓明:在美国谁有权力决定做紧急手术(东方早报 2007-12-5) “群众说的话你也相信?”(东方早报 2008-12-19) 王晓渔:郭建梅,你不是一个人在前行(东方早报 2010-4-19)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鸟巢上的名字(东方早报 2008-1-7) 熊培云:屋顶上的悲剧(东方早报 2009-12-3) 周正:向“四川在线”致敬(东方早报 2008-12-26) 说的就是心跳?校园黑话(东方早报 2005-12-5) 东方早报 看香港如何解决“停车难”(东方早报 2008-1-8) 杨耕身:美国究竟什么样,国人可亲眼去看了(东方早报 2008-6-19) 陈蓉霞:从范美忠事件看美德与道德之别(东方早报 2008-6-22) 潘妤:如此这般让观众花钱看滑稽(东方早报 2009-5-16) 杨耕身:“萨科奇骂”的看点在哪里(东方早报 2008-2-27) 梅新育:“中国制造”的信誉系于国际,更在国内(东方早报 2008-9-25) 乐若鱼:声称性自由的巡警在保护谁(东方早报 2008-10-13) 石勇:政府的“信息公开意识”为何仍在酣睡(东方早报 2008-11-18) 吴杭民:“潜伏”在听证会上的消费者代表(东方早报 2009-12-11) 乔新生:李连玉书记的权力边界在哪里(东方早报 2009-5-22) 杨涛:从佘祥林案到赵作海案我们的刑事诉讼进步在哪里?(东方早报 2010-5-10) 张敦福:在富士康“十连跳”之外(东方早报 2010-5-23) 沈若愚:周立波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东方早报 200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