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老之将至 专栏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18:31
不知老之将至
编辑:庄蕊 来源:《数字商业时代》 发布时间:2008-5-9

面对行业增长所出现的瓶颈,企业需要保持旺盛的意志,努力去预防衰老,始终保持着勃勃的生机。
“不知老之将至”是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第9个年头时对自己的评价。此时,他已经63岁了,虽然历经千辛万苦,却依然没有得到诸侯的任用,而且险些丧命。然而,孔子并没有灰心丧气,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尽管没有必要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 宪问》),但“不知老之将至”背后的那份乐观与豁达却依然非常的重要。
老骥伏枥
正如曹操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 · 龟虽寿》),由于人们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之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人老心不老”的现象。“人老心不老”的企业家、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推动力。
生理年龄由人体的生理器官及其所决定的各项生理指标确定。科学研究表明:现代人的生理年龄理论上可以达到120岁。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也表明: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到21世纪60年代,可以实现人类生理器官的年轻化。心理年龄反映的则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包括意志、个性、社会适应性等所表现出来的年龄特征。某些人的心理年龄可能远远大于其生理年龄,因此,少年老成者有之,未老先衰者有之;某些人的心理年龄则可能远远小于其生理年龄,因此,少年得志便猖狂者有之,老当益壮者有之。
在企业创立之初,企业家充满着创业的激情,少年老成的心态能让企业家保持理性的头脑,使企业得以顺利起步。一旦企业进入成长期,企业家要避免步入两个极端:一方面,需要谨防少年得志便猖狂的心态,防止陷入众多“明星企业”曾经历过的昙花一现的陷阱;另一方面,需要警惕未老先衰的心态,小心陷入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陷阱。而当企业步入成熟期,按照自然规律,企业家生理年龄的衰老将不可避免,但却需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顺应环境的变化,致力于推动企业的各项变革,或者,积极地培养企业的接班人,不失时机功成身退,否则,企业将很快趋于保守,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衰退期必然提前到来。1973年,当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80岁时,他辞去了公司会长之职,转任最高顾问,将公司的接力棒交给了年轻一代,同时,成立“松下政经塾”,为日本培养政治、经济人才,在新的领域内继续做贡献。
随着年龄增长导致的精力衰减,再加上平常工作日程安排得很满,对于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而言,往往缺失学习的环境,在不知不觉中知识结构趋于老化,而自己还浑然不知,导致其心理年龄的老化速度远远快于生理年龄。因此,在喧嚣的商场中,养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抱着“朝闻道,昔死可矣”(《论语 . 里仁》)的认识,记住“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 . 大学》)的古训,如果每天除旧更新,就能够天天除旧更新,新了还在不断地更新,就可以顺应环境的变化,使思想与时代共同进步。
在企业中,对于年长的管理者而言,其学习能力固然不如年轻的管理者,但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在很多场合下,“姜还是老的辣”。心理学将人的智力分为固态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和动态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一般而言,年轻人的动态智力较强,而固态智力较弱,也就是说,年轻人的学习能力较强,知识更新得较快,但这些知识却不一定能身体化,因此,经验累积较少;而老年人正好相反,学习能力虽然不如年轻人,动态智力较弱,但知识已经身体化,所以,经验积累较多,固态智力较强。在企业管理中,应该努力发挥不同年龄层次的管理者在智力上的互补效应,形成高效协作的团队。
第1页/共2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