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一代大师--叶企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52:17

­

­

永远的铭记

悼念一代师表叶企孙

  在清华园科学楼的入口处有这样一位教授的塑像——他是清华物理系得创建者;参与“两弹一星”的主要研究者赵九章,钱三强等科学家是他的学生;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是他的学生;甚至可以说中国近代的多数科学家都曾求学于他;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身于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为新中国建造了一座巍峨而完整的科学大厦,他是叶企孙,他是中国近代的“科学之父”。

  叶企孙其事

  叶企孙,原名鸿眷,13岁考入清华,成为清华的第一批学子,后因辛亥革命爆发被迫离校,两年后易名“企孙”第二次考入清华。三年后,叶先生凭“庚款”

留学美国,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和哈佛大学研究院。23岁时叶企孙与他人合作用X-射线测定普朗克常数所得的h值被世界沿用十余载。此外,其博士论文中的诸多观点和结论曾多次被人引用,同时。世界的经典物理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论文,论文的作者是叶企孙,他是国人的骄傲。

  1924年叶企孙归国,次年清华成立大学部并邀叶先生就职。当时的清华可谓一无教授,二无设备。叶企孙与梅贻琦共同创建了清华物理系,而教授却只有叶企孙一人。他带领着两名助教安排课程,还要安排学生的实验。叶先生重视试验和动手能力,他不惜重金从居里夫人那里买来放射性元素“镭”给学生做实验。

  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叶企孙任院长,并创立理科研究所设“算学”“物理学”等部,叶企孙还提议并协助创建清华多个研究所和学院。1935年日寇入侵华北,叶企孙起草电文和梅贻琦,陶孟和,胡适,张奚若联名通电痛斥“华北五省自治”。在此后动荡的十余年中清华被迫南迁至长沙,后由清华,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迁至昆明。叶企孙因患病滞留天津,其间,他资助进步学生并公开支持学生南下请愿。此外,他还暗中派学生去冀中抗日根据地,为根据地制造地雷,无线电等设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叶师抵北平任清华理学院院长,并当选为中国物理学常务理事长。解放初,叶先生毅然拒绝南京政府南下的邀请,留在北平等待解放。

  解放后,叶企孙受任于国家多个部委,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其间他参与编写了多部以自然科学为主的报刊和书籍。1952年院系调整中,叶企孙被调到北大任教,在“文革”动荡的岁月中,叶企孙因“熊大縝案”被关押,抄家,批斗。1975年叶先生被解除隔离,但仍未获得自由,1977年叶先生含冤去世。

  叶企孙其人

  叶企孙先生一生致力于高等人才的培养。他深知惟有高水平的教授才能教出高水平的学生。叶先生为清华广纳良师,他请来吴有训后向清华建议其工资高于自己的工资,并先后将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等职位让给吴有训。就这样,叶先生为清华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使清华真正成为世界高水平的大学,可以说,没有叶企孙先生为清华广纳贤才就没有今日清华之赫赫威名。

  叶企孙的学生回忆起叶师的特点皆称其为知人。当时叶先生住在清华北院7号,常常留学生居住,叶先生也将自己的大部分工资捐给家境困难的学生(王淦昌回国后在浙大任教时送给学生的一件呢大衣就是当年叶师送给他的)。在学生和他居住的同时,叶先生细心体察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并以此建议他们将来留学所应挑选的科类。在这个过程中,叶先生无疑是在用自己的慧眼和指导一点点地构建者祖国的科学大厦,并将科学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结构相融合,一步步勾勒着自己的“科学救国”的思想。他建议钱学森去美国学航空,成就了中国的“导弹之父”;他建议赵九章学卫星,成就了中国的“卫星之父”,他建议王大珩学光学,成就了中国的“光学之父”……

  叶先生不仅知学生,更爱学生。“三·一八”惨案中韦杰三被杀,叶先生义愤填膺,失声恸哭,他对幸免遇难的王淦昌说:“为什么我们国家强大不起来受人欺侮,就是因为我们科学落后,因此在学生的时候,学号科学技术,以科学报国,是学生最首要的任务,必须记住这一点!”着也足以体现叶先生爱国的前瞻性。在抗日战争中,叶企孙暗中派熊大缜,阎裕昌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提供技术支持,然而谁曾想到正是因为“熊大缜案”,在文革疯狂的十余载中叶企孙遭受了不幸。

  熊大缜在1939年被误判为国民党特务而含冤被杀,叶先生因此被定罪为“CC特务”。此后叶企孙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一次叶先生的一位学生在路上遇见老师,叶企孙说你赶紧走,以后不要让我看见你,学生流泪了,他知道叶师是怕因为政治问题对学生有所牵连。1975年叶先生被解除隔离但仍没有自由,杨振宁等诸多海外学子无法探望恩师。杨训仁在文革的后期得以看望叶教授,他看到叶师的屋子一片凌乱,床上堆满了书,他对杨训仁指出李约瑟的一些观点是错的。这就是叶企孙,在那样动荡的年代,受到不公的待遇,却依然捍卫者科学的神圣。他没有抱怨,正如其侄子叶铭汉回忆说:“叔父没有向任何人表示过他一生很悲惨,他的看法好像是世界上和历史上冤枉的事情很多,没有必要感叹自己的人生,他对自己的遭遇淡然处之。”

  叶企孙先生去世的消息不见报,在1986年国家才为叶先生平反昭雪……

  1992年由赵忠尧、王淦昌、任之恭、杨振宁、吴健雄等127位海内外老学者联名呼吁,在清华大学建叶企孙铜像永久纪念他,并成立“叶企孙奖”以奖掖并激励后生。

  我的感动

  了解叶先生是在一年前我的语文老师推荐的关于叶先生的视频,当时全班看完后都为之哭泣,感动于叶先生为国家科学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却在晚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叶先生放弃在国外的科研,回国任教,培养人才,他就像一颗铺路的石子,让别人站在他的肩膀上去“科学救国”,去壮大我们的国家,他是一位建造者,构建了我国近代科学的大厦。

  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事迹是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的,他治学严谨和为人之善又是值得我们深刻领悟和学习的,他的爱国精神,他以国家存亡为己任的高度责任感更是值得我们深深体会和学习的。

  叶企孙先生的精神将影响一代代有志之士,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是否也应该做点什么,为做过留下点什么呢?

  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以企孙先生之丰功伟绩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