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阶法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5:10
                                                                 道阶法师

道阶(图片来源:资料图)

道阶法师(公元1870~1934年)

释道阶,俗姓许,名常践,号晓钟。出家后法名道阶,又号八不头陀。他是湖南衡山人,生于清同治九年(一八七○年),幼受私塾教育,十馀岁时好听神仙故事,就有了出家修道的思想。十四岁开始茹素,十九岁时,双亲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理由,要为他娶妻,他遂离家出走,到衡阳智胜寺依真际法师剃度出家。第二天到来阳报恩寺,依碧崖律师受具足戒,自此专志参禅。

他在峡山二端寺掩关三年,又从南岳默庵长老阅藏,学习天台、华严、法相、禅、律、净土各宗典籍。他生性颖悟,又学习认真,因此在佛学上具有相当的造诣。时八指头陀敬安法师亦在湘,道阶咨参八指头陀,道誉隆起。

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在衡山西禅寺首次开座讲《法华经》,学徒盈室,深受欢迎。继之,在永兴龙角山讲天台教观,听众也很多。在此段时间内,先后受聘担任衡阳之罗汉寺、西禅寺、雁峰寺、塔元寺,及南岳上封寺、培元寺等之戒坛教授。光绪二十六年(一九○○年),受请出任金钱山寺住持。

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年),在金钱山寺开讲《弥陀要解》及《二时课诵》。并开坛传授千佛大戒,度僧三百馀人,可谓盛况空前。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二年),寄禅和尚受请为宁波天童寺住持,道阶亦受寄禅之请,到天童寺开讲《弥陀便蒙钞》、《成唯识论》。以后又到宁波七塔寺、南京毗卢寺等处,讲《法华经》、《楞严经》等,名声四播。

光绪三十三年(一九○七年)秋,他出国周游,先后到过星马、南洋槟榔屿、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并到印度礼朝圣迹,在各地求得玉佛六尊、舍利一瓶、佛骨、佛牙、梵文贝叶经典、各地僧伽所赠送的法物等,于光绪三十三年返抵国门。回到湘省,湘北道俗无不欢喜踊跃,而生敬仰。

回国之后,他发起为金钱山寺请《大藏经》,并协助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为保护各地寺产,在宁波、杭州、南京、湖南各地创办了僧教育会。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年),他为迎请清廷颁赐的《龙藏》到了北京,为金钱山寺请得一部《大藏经》,护送回湘。在京期间,他曾到山西礼朝五台山,在文殊菩萨像前燃顶香九柱,立下四大誓愿∶一、愿保护天下佛像不毁。二、愿保护天下寺院不毁。三、愿保护天下寺产不毁。四、愿化导天下人不骂僧徒。

他以入京请藏的因缘,得识京中法源寺住持智果禅师,智果对道阶的道学非常崇仰,欲揽为法嗣,光耀祖庭。道阶随喜应允,因之于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他继任法源寺住持。由此他兼主南北两大名刹——湖南金钱山寺和京师法源寺。

法源寺是历史名刹,建于唐初。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旋师时驻跸于此,建寺超度战士忠魂,赐名愍忠寺。北宋末年,金人南下,掳得徽、钦二帝,押解北上,途中曾拘禁于此寺中。到了清季,雍正改名为法源寺。

民国肇建(一九一二年),八指头陀寄禅和尚为保护全国寺产,在上海联合十七省僧侣,成立「中华佛教总会」,寄禅被推为会长,以上海静安寺为总机关部,于北京法源寺设机关部,由道阶兼任机关部部长,至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年)中华佛教总会被北京撤销为止,在道阶任机关部部长期间,在法源寺设立「法师养成所」,教育僧徒,培育人才。

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湖南宝庆发生地方人士攘夺寺产销毁佛像事件,当地僧侣联名具状北京内务部,请求复文。内务部民政司长杜某压置公文,置之不理。湘僧请寄禅北上交涉,寄禅十一月一日抵京,寓法源寺,由道阶陪同赴内务部,谒民政司长杜某,争辩良久,杜某言语不逊,无结果而散,寄禅回到法源寺,颇为气愤,胸部作痛,未几就寝,当夜就示寂了。他为保护寺产竟以身殉。

到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以后,道阶又回到湖南,历任南岳祝圣寺、罗汉寺、花药寺住持,后来又任北京宛平县天宁寺、天中寺住持,民国九年(一九二○年)又回到法源寺任住持,这时他倡导编修《新续高僧传》,三年成书六十卷。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日本召开「东亚佛教大会」,我国佛教界组织中华代表团参加,太虚、道阶、胡瑞霖、王一亭等四人被推为大会副会长。大会期间,道阶且被推为正副团长,出席参加。会后游览日本名胜古刹,返国时曾顺道在台湾上岸,游览全省名胜,考察台湾佛教状况。

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年),奉军入关,张作霖出任大元帅,成为北京新主人。张的谋臣杨宇庭利用职权,借故迫使道阶出国游历,而迎请在东北弘法的 虚法师住持法源寺,未几北伐成功,奉军退出北平,道阶的法徒空也就乘机逐走 虚,自任住持。未及二年,寺中又改选道阶的法徒德玉为住持。德玉后来随道阶到印度,重建鹿野苑的中华寺,就在印度终老。

道阶在出国游历期间,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曾代表中华佛教会,出席缅甸召开的「世界佛教会议」。之后到印度,参加鹿野苑摩诃菩提会所建的寺塔落成典礼。道阶于会中发愿,重建我国唐代僧侣在鹿野苑所建的支那寺。后来得到新加坡华侨李俊承的资助,卒如所愿。改建后的支那寺,更名为「中华寺」。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初,他游历槟榔屿、怡保、吉隆坡、新加坡等地,常驻锡于普陀寺。两年后,一九三四年的三月十五日,他示寂于怡宝的三宝洞。世寿六十五,僧腊四十七。荼毗后舍利极多,送回北平法源寺供养。

道阶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他倡修《新续高僧传》六十卷。我国的高僧传,是佛教史的精华。梁代慧皎撰《梁高僧传》十六卷,至梁天监年而止。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至唐贞观年而止,宋代赞宁撰《宋高僧撰》,明代如惺撰《明高僧传》,仅成六卷,曰《明僧卷》。但宋、明的名称则不合事实。因为宋传所载的是唐、五代人。明传所载的是宋、元代人,明传且遗漏颇多。道阶乃商请衡阳宿儒喻谦号昧庵者,主纂续传。上自北宋,下迄清末宣统年,千百年来,硕德耆宿,莫不采录。历经五年,成书六十卷,这是他对佛教的最大贡献。

   

释道阶,名常践,号晓钟,又号八不头陀。俗姓许,湖南衡山人。生于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

P.826

,从幼喜闻神仙故事,即怀出尘思想。年十四茹素,亲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语,迫其娶妻,遂逃家断发。时年十九,即依衡阳智胜寺真际法师出家。明年,受具戒于耒阳报恩寺碧崖律师,自此专志参禅,遂掩关峡山二端寺三年,复从默庵法师学教。默庵法师乃湘僧中之硕德,精于天台、慈恩。慈恩宗义,重光中土,道公与默老功德最大。默庵住南狱祝圣寺,从学者常数百人。今湘中著名之大德,皆出其门下。道公既深入默庵堂奥,后徧览大藏,咨参八指头陀,道誉隆起。年二十六,讲法华经于衡山西禅寺,先后受聘住持衡阳之罗汉寺、西禅寺、雁峯寺、塔元寺,及衡山之上封寺与清凉寺,永兴之西竺寺以及湘潭之海会寺。其后主持南狱祝圣寺及寳庆点石寺。北平之广济寺、法源寺,以及耒阳之天中寺,亦曾敦聘主持。数十年间,开坛传戒数十次。先后讲经于江浙天童寺及七塔寺,南京之毘卢寺与衡阳之南云寺。光绪三十二年秋,南游星马,朝礼仰光大金塔,并至印度朝礼佛迹。赉玉佛像六尊,红白黄舍利无数,及梵书贝叶,以及各种名胜迹图,天竺、缅甸僧伽所赠之法物等,至三十三年,始返抵国门。湘北道俗,无不踊跃欢喜,而生敬仰。光绪三十四年,因迎请清帝所颁之龙藏,自燕归奉金钱山。时京中法源寺主智果禅师,慕公道学,欲揽为法嗣,光耀祖庭,公乃随喜应允。自此一身而兼主南北二剎。法源寺,原属唐代愍忠寺,唐太宗东征高丽旋师,驻跸于此,建寺超度战死忠魂。隆至清季,雍正改为今名,寺奉南山律宗。民国成立,寄禅创设「中华佛教总会」于上海,设机关部于北京法源寺,道公兼任机关部部长数年。任期中设法师养成所于法源寺,教育僧徒,俾弘教义。民国二年,适为佛诞二九四○年,举行庆祝大会,朝野咸集,盛况空前。(见太虚作「南岳道

P.827

阶法师小传」)。民十为法徒天真独力捐助印经纸费,因得印成大藏经全部,供奉于耒阳天中寺。民十四年代表「中华佛教联合会」出席日本召开之「东亚佛教大会」,被推为东亚大会会长,漫游日本名胜古剎。返国时顺道游览台湾名胜,以藉察台湾佛教状况。

奉军入关,扬宇廷等利用职权,借故逼使道阶法师远游南洋各地,迎倓虚主持法源寺,不旋踵间,北伐成功,奉军退出北平,道阶法徒空也,遂乘机逐出倓虚。空也莅寺,甫及二年,又因住持发生风波,改由德玉住持。德玉亦道阶之法徒,后随道阶远游印度,重建鹿野苑之中华寺,遂终老于印度焉。

道公于南游期间,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曾代表中华佛教会出席缅甸召开之世界佛教会,并赴印度参加鹿野苑摩词菩提会所建之寺塔落成典礼。该寺系锡兰人摩诃波罗居士所发起兴建,为复兴印度佛教之象征。道公国家观念极强,因而发愿重建鹿野苑「中华寺」,(按中华寺,即古代支那寺,系唐代我国佛徒所建)──并获新加坡李俊承等捐助,共丧其成。笔者于一九七一年至印度朝礼佛陀八胜地,曾息宿于此。该寺今仅有华僧一人,及华工二人,殿宇宽敞,前后三进,及一边厢房,空地尚多,其与摩诃菩提会所建之寺塔,东西遥望。室内存有戴季陶先生二十九年至印度所书之纪念碑,所记朝圣诸多胜事,足以供治史者之参考。

民国二十一年(一九三二)春游槟榔屿、怡保、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地,常卓锡普陀寺。是年(一九三二)三月十五日,示寂于怡保之三寳洞,荼毘后,舍利极多,金色耀灿,送返北平法源寺供养,世寿六十六,僧腊四十七。



P.828

道阶对近代佛教文献整理最大的成就,即为倡修「新续高僧传」四集。高僧传为佛教史之精华,我国历代均有高僧传之编辑,最早始于梁代慧皎法师所撰之「梁高僧传」十六卷,至天监中而止。唐代则有道宣律师所撰之「续高僧传」,凡四十卷,终于贞观年间,又称「唐高僧传」。宋代,则有赞宁法师,所撰「宋高僧传」,迄于端拱初年,凡二十卷,及至明代,则有如惺法师所撰南宋元明大德,仅成六卷。名曰「明僧卷」。历代僧传,要以宋明命名,殊多未合事实。以宋传多属唐五代人。明代又属宋元人。因之,当易其名曰:初集、二集。至于明传遗留殊多,未臻完善。此所以道阶法师欲倡修者。乃央衡阳喻谦,号昧庵,自北宋以迄于清宣统年间。千百年来,硕德耆宿,莫不采录。历经五年,转成巨帙,都六十六卷,五十余万言,得修千数百人,名曰「新续高僧传」四集。民国十二年出版,并有严修夏寿田序,内中传记人物,虽多未臻完善者,但仍不失为治史者择取参考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