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研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35:39
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新思考作者:曲阜师范大学 张友文发布时间:2004-9-27 已经阅读934次

摘要: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在校园网建设中是关键性的要素。本文就新课标下,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资源特点、建设依据、指导思想进行探讨,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帮助和指导,从而加快中小学校园网教育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新课标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当前信息化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学科教学和IT整合急需适合中小学教学需要的各类资源环境,新课标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更需要网络教育资源的有效支持。资源建设乃重中之重。

一、中小学校园网络资源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山东等地,通过一定范围的问卷调查、访谈、考察、文献研究等方式,就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研,虽然这些调研结果不能完全反映全国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普遍现状,但也足以反映区域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从这些调研反馈结果来看,目前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形势喜人:各级组织高度重视,资源建设积极发展;各地教委、中小学积极性高涨,地区教育网、资源项目纷纷上马;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学习者选择面广。同时,也可以看到,教育资源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资源质量差、可用性不高、内容雷同、缺乏个性、资源时效性差、内容更新慢、孤岛现象严重、共享性差、不易管理、导航系统不强、缺少评价和反馈等方面。

二、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信息特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1.开放环境下通过融入教和学过程实现知识交流与再创造的动态数据;

2.按新课程标准整合资源,应用目录索引形式呈现网络资源,从单一的素材走向为新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全面信息支持的教学资源,包括媒体素材、量规集、教与学工具与模板、课件、案例、文献资料、课程和目录索引等8个部分;

3.与新课程构架相匹配,以学习主题(不仅仅是知识点)为主线,对素材资源进行集成,呈现给用户的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学习资源,这将为原始素材的提炼、整合、集成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开发思路;

4.实施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资源开发三位一体的开发策略。由一线教师开发,通过“做中学”提高资源和信息的搜集、筛选和应用能力。

近两年,围绕“如何建设符合基础教育信息化要求的资源”问题,教育界正在达成新的共识,即:资源建设必须符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必须服务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必须全面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资源建设具有以下特点:

●目的性:目的性是资源建设的第一个要点。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根本目标是推进教育改革,使教育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规范性:遵循标准是保障网络教育资源广泛共享的基础。缺乏规范性,资源孤岛的互连互通,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互访就很难做到。

●先进性:主要表现信息资源开发技术的先进性、理论知识的先进性和资源内容应紧跟时代的最新发展,以及在开发过程中应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等。

●科学性:内容的科学与准确是教育资源的根本。教育资源要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准确地表述知识的内容,不能搞“书本搬家”,必须摒弃缺乏科学性的教育资源。

●优化性:资源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根据教材的需要进行优化过的资源整合。优秀的资源不是仅仅向教师提供离散的信息,提供一般的“信息服务”,而是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也就是“知识服务”。

●时效性: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推行,要求及时、优质地推出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资源。

●个性化:体现各自中小学的教育特色,重点地突出本校的一些特色栏目,如艺术类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WebQuest探究性学习等等。

●交互性:在资源的检索过程中,应具有资源的多层精确检索功能,同时还应具有多种查询方式来检索资源。

●学科性:建设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资源的学科性质,按照各学科知识的特点来进行资源分类和建设,紧紧围绕学科知识点中心,通过方便、快捷的浏览器能容易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动态性:长期稳定的不断更新与维护是网络教育资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保障。

●前瞻性: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现实意义,综合相关技术的发展,还要考虑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建设符合素质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资源

●实用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资源的内容进行排序、过滤、裁剪,对资源进行重组使之适合于教学以及学生学习。

●开放性: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和扩展性,使所有成员都可以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中供大家使用,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

●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和授权,预防病毒的感染和黑客侵袭。

●建构性:资源建设既要考虑到所建设的资源是否利于学科教师的教学,同时也要考虑建设的资源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形成学习动机的帮助,通过建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辅助情景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线索来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三、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综合上述分析,中小学在教育资源建设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应按新课程标准设计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推行,学校必然会需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资源,能否及时、优质地推出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资源,是影响资源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应按新课程标准整合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构建基于网络的新课程资源目录索引,在《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框架下应用目录索引形式呈现网络教育资源。

2.根据《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对资源科学、规范分类

所有的资源都应该有统一的资源描述,提供的资源应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BERMS),每一条教学资源均赋予多种资源属性。BERMS力图改进传统的资源分类结构,不仅考虑资源的储存和表现形式,更优先考虑资源所描述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一致,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例如数据的开发、资源管理平台的开发,甚至于资源内容的开发,提供一个基本的、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一个元数据模型。其基本作用大致分为3个方面,即依据、搜索、共享。“

作为“依据”的作用,教育资源元数据可以为中小学校、为企业和其他机构,甚至所有创造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个人,提供一套在开发或者使用教学资源时所遵循的资源编目的规则。

作为“搜索”的作用,元数据规范可以使创作出来的优质教学资源,有统一的定义描述和分类。基于资源多样属性,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搜索引擎,可以对资源进行关键字、知识点、组合条件检索,使中小学师生可以在浩瀚的资源中,快速地搜索到所需要的资源,帮助用户快速地精确定位所需内容。

作为“共享”的作用,只有经过标准化加工的资源,才可以更加广泛地在网络方式下,实现资源的交互和资源的共享。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资源平台,可以互操作,共享资源。

3.合理的导航功能

科学而高效的导航功能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方便、快捷地信息检索,让使用者可以通过栏目模式、知识点模式、类型方式等浏览查找资源。高效的导航系统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理论,针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设计。

一是突出主干导航线。主干导航线一般不宜超过3条,应限制非主干线上次要节点的链接,降低Web页的层次,避免过多翻页,以降低迷航的可能性和导航系统的复杂程度。

二是体现多渠道访问功能。每个节点的设计均应能实现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内容的不同信息资源,也能实现从不同内容的不同角度反复呈现同样的信息。

三是注重提示。节点上除设计返回上一节点或 主页面的按钮外,还应在主干线的关键分支处特别是易迷航的地方设计帮助说明文字,以方便学习者的访问。

4.强大的搜索引擎

多媒体教育资源包含丰富的多媒体资源,而中小学的教学时间有限,必须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检索工具,已经成为资源组织者当前的主要任务。多媒体教育资源平台必须能够满足用户根据年级、学科、范围、媒体类型和关键字等精确搜索海量知识中的多媒体资源。检索应包括名称、关键词、知识点、复合检索、浏览方式查询等,能够对各种多媒体资源进行检索。另外,检索系统不仅要支持本地资源检索,还要支持网络检索,如用户无需知道资源的提供者,只需输入一定的条件,系统即可自动在本校资源或Intemet上搜索出最适合用户需要的资源。

5.分布式管理

资源分布存储、目录集中管理的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遵循“整合、共建、共享”的原则,可以有效地解决大范围内教育资源整合的问题。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支持不同厂家资源数据共享,支持不同规范教育资源批量交换,实现对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自动搜索采集,提供强大目录检索中心,提供基于学科群的面向服务的个性化资源应用环境。分布式存储,使得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全员参与,共建共享”成为可能。

6.开放性

资源应是动态的、开放式的,具有灵活的重组能力,具有资源共建共享功能,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在教育资源的实际运用中,动态地由教师和学生加入新的内容,通过师生的教案、课件和作品的不断积累,使资源能够不断充实丰富,自我完善,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资源,让学校将最优秀的教育成果掌握在学校而不是教师个人手中,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使学校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持续进化,最终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资源。

7.网络化

为满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的需要,教育资源必须是完全网络化的。包括技术网络化、教学资源网络化、使用方式网络化。技术网络化是指使用数据、网页制作工具、流媒体技术、VoD视频点播、虚拟现实、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管理平台等技术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的网上教育资源。教学资源网络化是指软件要基于网络环境来开发,从原来的单机版向网络版转化。使用方式网络化指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一般通过网络来访问资源,所以要尽量降低使用的技术难度,使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能够不受干扰。

8.兼容性和共享性

中小学需要的是可以相互兼容的资源。资源厂商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有意“忽略”与其他同类产品的互操作,这就是说,软件公司在制造“信息孤岛”。学校买了一个资源还要买第二个和第三个,资源之间不能互通,内容重复,买了资源,还需要买相应的平台工具,这就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有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

9.提倡积件式课件

现在许多课件的开发走入了一个很深的误区:都想把最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放在一个完整的课件里,希望以此来满足所有教师的教学要求。这类课件存在着通用性不够、灵活性和开放性差的不足,然而,课件使用者千差万别,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经验、教学习惯等各不相同。而且,教学的对象也存在着多元化。一个样板化的课件不能适

应多变的教学要求,这使得资源共享成为一句空话。积件是在课件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散装”的课件元素,是“活”的课件。它具有最小化、可积性、开放性、共享性和可重复性,并且能适应教材、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更新变化,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彻底扭转了独立型课件“专人专用”的局面。积件思想的提出为中小学课件开发指明了发展方向。各中小学要把开发独立型课件的思想转变到积极开发积件,大力建设各校积件的思想上来。

10.师生合作共同建设

每名教师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所教课程的系统研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这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业通过电子作品集的形式出现,不断探索计算机新技术,制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特色的网页,学生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成了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是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资料信息室提供2004.9.27(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