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系统结构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57:46
多媒体课件系统结构设计(图) | [<<] [>>]
    多媒体课件的系统设计是指对组成多媒体课件的各个要素,功能和框架进行系统的规划,主要包括结构设计、诊断测试与教学控制设计、反馈设计、导航策略的设计、屏幕界面的设计等内容。

1 、教学软件的结构设计

  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规定了教学软件中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及呈现的形式,它反映了教学软件的主要框架及其教学功能,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大多采用非线性的超媒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种组织结构方式,如图所示

 多媒体课件的系统结构

(1) 线性结构:学生顺序地接受信息,从 当前帧到下 一帧,是一个事先设置好的序列。

(2) 树状结构:学生沿着一个树状分支展开学习活动,该树状结构按教学内容的自然逻辑形成。

(3) 网式结构:多媒体课件的网状结构是超文本结构,学生可在内容单元间自由航行,没有预设路径的约束。

(4) 复合结构: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地航行,但同时受主流信息的线性引导和分层逻辑组织的影响。

2 诊断、测试与教学控制设计

  诊断是为断定学生的准备知识是否满足新知识学习的需要和找出学生地错误的原因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多媒体课件中,诊断处理是必不可少的。在多媒体课件中,诊断一般通过测试来实现,测试题目要设计得具有诊断性,使之能够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或判断出学生的预备知识是否够用。根据诊断测试结果,就可以由程序或学生来控制教学分支的转移,这也就是教学控制。诊断测试设计包括:要设计出能发现问题的提问(或测验题目)和对诊断结果的处理两个方面。诊断结果是各种可预期的问题或原因,通过教学分别转移到相应的教学分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或采取某种补救措施。诊断测试一般安排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前或用于检测学习者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程度。

  根据诊断测试的结果,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教学控制策略,这些教学控制策略有以下几种:

(1) 计算机主动控制:教学流程完全由计算机控制,每一教学步骤都由计算机根据诊断测试的结果决定下一步向学生呈现什么内容。以程序教学方式建立的教学软件大多数采取这样控制策略。

(2) 学生主动控制:教学流程完全由学生控制,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选择,检索教学信息并呈现给学生,学生主动参加测试和诊断,主动获取补救信息。以超文本方式建立的多媒体课件大多采取这种控制策略。

(3) 计算机 - 学生交互控制:教学流程受计算机和学生双方交互活动的共同影响,允许学生与计算机间进行较为自如的对话。此类控制策略主要用于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4) 教师控制:教师通过计算机对教学信息加以控制并传播给学生,电子教室软件多采取这种控制策略。

(5) 协同控制: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按照某种约定,选取教学信息和控制信息的流向。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软件多采用这种策略。

软件的修改和升级

  一个软件如果市场反映比较好,就要考虑对它进行升级,以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会返回各种各样的反馈信息。可能是对软件程序中的错误提出意见;也可能是程序设计的不够完善,或者是内容上有所欠缺。这些反馈信息,就是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升级的依据。

  如果只是对软件进行完善和小的修补,则不需要重新开发,只需向用户提供补丁程序即可。补丁程序可以通过前面的所说的 Knowledge Object 程序来生成。做好的补丁程序可以放在公司的网站上以供用户下载。

  如果有必要对软件进行大的修改,则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再次开发。再开发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原有的代码,以减少重复工作量。所以,在第一次开发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升级的可能,使用结构化设计,并且保存详细的说明文档,以减少程序开发的工作量。

  对于开发人员来说,任何一个软件的开发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开发人员应该本着敬业和为用户着想的态度,认真地开发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