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风雨沧桑四十年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1:33:06
东北军风雨沧桑四十年
作者:晓晓
民国乱世,各派系军阀拥兵自重,抢夺地盘国柄,随着城头大王旗变换,连同他们的军队如走马灯般时现时逝,这些军阀成为历史舞台上的匆匆过客。其中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经营的东北军,经历了兴衰风雨40年,对民国的初期、中期起了极大的影响 。
绿林加巡防营起家,雄踞东北全境,不甘偏安一隅两次入关
年轻时的张作霖为生活所逼,当过小贩、学过兽医,因觉得没有出息,便游荡各处,以赌博为生。甲午战争起,他赴营口投入清军当兵,战后被作为冗兵裁减,回了家乡海城。
时东北土匪似毛,海城乡绅出钱出枪筹组乡团,以保一方安宁,因张作霖从过军,便推举他当了团总。他靠着20几条枪,干起了绿林生意。由于张作霖精明豪爽,敢为朋友两肋插刀,势蹙力单的匪目如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先后前来投奔,渐渐人也多了,枪也多了,成了辽河以西八角台地区一霸。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沙俄势力侵入东北,土匪成了沙俄与清廷拉拢争取的对象。几经谈判,张作霖于1903年接受了新民知府的招安,被委为巡防营马队管带,统率由匪变兵的600余人。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在奉天设置巡营防务处,把全省军队编作8路巡防队,他看中张作霖善于骑射,指挥有方,遂任命其为前部统领,辖5个步兵营,2个骑兵营。
张作霖尝到了兵多枪多的甜头,不断兼并土匪与地方武装,至1908年,其兵力已增加到3500人。他极力网罗志同道合者,与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吴俊升、孙烈臣、冯德麟、马龙潭等结义。这些人,成了奉军的最早班底与核心。
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张作霖以驱逐革命党人有功,提升为第二十七师师长,驻扎奉天。袁世凯阴谋复辟时,他鼓吹“奉人治奉”。1916年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北京政府内阁总理,为利用奉军抑制直系,加之又都受日本支持,乃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省长兼督军。张作霖上任后,即将全省各军编入麾下,计有3个师加一个骑兵旅,委派官佐,制定军规,奉军初成气候。
南北战争揭幕,北洋政府内部出现分歧,代理大总统冯国璋主张和解,段祺瑞主战,前方的将领王汝贤等在冯国璋指使下通电媾和,段祺瑞愤而辞职。有心问鼎中原的张作霖以“帮助政府统一”为借口,于1918年3月中旬率3个师入关,其中的第十六师深入湖南。压力之下,冯国璋请段祺瑞复出。
这是奉军首次入关,也是首次参与全国性事务,南征军陷入了泥潭,张作霖担心奉军难以自拔作无谓牺牲,又因提高自己在关内各派系中地位的目的已达到,便借口“保护中俄边界”,于1918年复撤军关外。而此时,他已得到了段祺瑞委任其为东北三省巡阅使的职务。
在段祺瑞的支持下,张作霖逐走了黑龙江、吉林两省督军,以亲信孙烈臣、鲍贵卿取而代之。至此,东北全由奉军控制,辅辖有4个师、17个混成旅,其中8个旅驻奉天、7个旅驻吉林、4个旅驻黑龙江。
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因段祺瑞的皖系势力向热河、察哈尔渗透,威胁了奉系的利益而公开背皖联直,与直系头目曹锟通电讨段,奉军第二次人关。
皖军战败,段祺瑞下台,奉军与直军同时进入北京,控制了北京政权。以后年余时间里,张作霖把奉军扩编为5个师、26个旅。
首次直奉战争大败,卧薪尝胆整军经武。再战击败直系问鼎中原
同床异梦,各有野心。直奉开始了争夺地盘权位的斗争,至1922年春,已是剑拔弩张。4月上旬起,奉军增调关内,张作霖自任总司令,参谋长杨宇霆,第一路军司令张作相,第二路军司令张学良,第三路军司令张景惠。
4月25日晚上,奉军发动进攻。开战之初,张学良的东路军旗开得胜,首向任丘、河间挺进,不料至5月4日战局逆转,西线上张景惠的第十六师原是冯国璋的旧部收编的,师长邹芬阵前倒戈,张景惠慌了手脚,下令后撤。直军尾随猛追,中路的张作相军担心被直军包抄背后,忙不迭地退却。
在兵力、装备上占优势的直军穷追猛打,奉军全线崩溃,或逃往关外,或缴械投降,其败相从当时报载可窥一斑:
奉军败兵全失约束,任意开枪。甚至轰击载运本军之军车。由廊坊过津者络绎不绝,郊野死尸数十成堆,伤员则纷纷向居民乞求粮水,状极狼狈。败退南苑之奉军第一师第二十八师并各混成旅之残部,均被解除武装……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奉军大败告终,短短6天,损失了两个半师。
前方败绩,后院起火,驻二道沟、宁古塔、敦化的奉军发生哗变。张作霖痛定思痛,总结奉军失败的教训在于部分军官不忠,指挥无能;组织建制不健全;士兵缺乏训练,军纪败坏,于是决策整军经武,对奉军从上到下作彻底整编整训。
1922年7月,整军经武计划开始实施,张作霖将奉军最高指挥机关改为东三省保安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孙烈臣、吴俊升为副司令。司令部下设陆军整理处,孙烈臣兼整理处总监,张学良为参谋长。 :S4vtKG
奉军的整理,着重在军官的选择调整、学识与能力的提高以及纪律的整顿,定了如下9条标准:
1、用考试办法。选拔各级官佐,不搞论资排辈。
2、大力培养起用德才兼备的新人,淘汰撤换不胜任者。
3、任何部队不得缺额,发现有吃空额的军官,将严惩不贷。
4、军人吸食鸦片者,立即开除.依法严办。
5、各级军官须努力学习、钻研指挥艺术,每月考试一次,分数高等者受奖,优先选用。 
6、只受过初等教育者,不宜当军官;不是初等小学毕业及没有常识者,不宜当士兵。
7、印发军事报刊和操典,让官兵阅读,务求人人明白,并熟练掌握之。
8、全军定期开课,学习军事理论。
9、各部队士兵年龄在17岁以下、40岁以上者,以及身份不明者没有人作保的,一律裁汰。
经整理后的奉军,称为镇威军,原来的5个师压缩为3个师,即第一、二十七、二十九师,李景林、张作相、吴俊升分任师长。另有27个混成旅和5个骑兵旅,大体上每旅3个团,每团3个营,每营3个连,每连150人。
练兵热潮也随之展开,军官以指挥艺术为主,士兵以战术攻防、练手中武器为主。
张作霖又扩大奉天兵工厂,任命杨宇霆为该厂督办,定下的指标是,每年生产大炮200门,炮弹20万发,步枪6万支,机枪千挺,子弹6千万发,炸药百吨,数量不限的迫击炮。还向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进口军火,又从法国陆续购买了40架飞机。据外国军事家说,1922年至1923年间,奉军是中国的主要军火进口者。
经历了两年时间整军经武,奉军上下一心,训练有素,技精械新,远非昔日可比。
对于第一次直奉战争被打败, 张作霖耿耿于怀。1924年9月初,江浙战争爆发,为争夺上海地盘,直系与皖系在上海一带开战,张作霖与孙中山及段祺瑞密订三角同盟,趁机于9月15日率军入关,兵分两路进攻热河,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由吴佩乎任讨逆军总司令,率20万大军迎战奉军。
这次交手,张作霖发狠心非要战胜直系不可,尽遣精锐,将入关部队编为6个军,自任总司令,第一军司令姜登选,第二军司令李景林,第三军司令张学良,第四军司令张作相,第五军司令吴俊升,第六军司令许兰洲。
一接仗,就显示了整军经武后奉军的战斗力,第二路军一下子打垮了直军卫戍北京的王怀庆师。双方主力决战处的山海关战场,张学良的第三军自9月28日起连日猛攻,并以飞机助战,占领了九门口、石寨门等要隘。吴佩孚为挽回颓势,亲自坐镇指挥,一下子投入了6个师加8个旅的兵力,激战近20天,在奉军顽强阻击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
正当直军前方吃紧、后方空虚之际,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第二路军司令胡景翼、京畿警备副司令孙岳,发动倒戈反直的“首都革命”,秘密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逼使其下令直军停战,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直军大败,从此一蹶不振。
冯玉祥、张作霖联合段祺瑞,组建了临时执政府,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1925年3月,张作霖取消镇成军名号,改称东北边防军。
受张作霖、段祺瑞排挤,冯玉样改任西北边防督办,而其所部国民军,仍分驻京郊的古北口及绥远、热河、察哈尔等地。
张作霖凭借强大的兵力后盾,逼使段祺瑞委任李景林为直隶督办,姜登选为安徽督办,杨宇霆为江苏督办,张宗昌为山东督办。至1925年8月,奉军已控制了东北以外的华北直至长江下游各省区,总兵力达35万人,编为20个师、69个旅,包括8个旅的骑兵和2个旅的炮兵,还有了空军,成为北洋军阀统治后期一支最为强大的力量。
日本图谋东三省大力扶植奉军,张作霖为壮大实力来者不拒
奉军的发达,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密切相关。
文化虽低、阅历颇广的张作霖,深知若无列强作靠山,绝难站稳脚跟。日俄战争后,东北渐成日本的势力范围,1912年,他当上第二十七师师长后,即向日本关东都督福岛安正大献殷勤,申明“愿照日本的指示行”,又多次表明自己是“亲日派”。1918年春,张作霖受日本策动,派兵人关,支持由日本扶持的段祺瑞复任内阁总理,由是得到日本看好,售奉军一大笔军火。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给予日本在东北的扩张诸多特殊方便,又在1920年10月,出动奉军,配合日军镇压了珲春、延吉等地的民众反日暴动。
为利用奉军作为最终攫取东北的工具,日本对奉军予以大力扶植。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日本即源源给予奉军军事援助。1922年底。日本把储存在海参崴价值百万元以上的军火卖给了张作霖,不久又把天津的一批武器弹药售出,内中包括步枪1.3万支,大炮12门。1923年,为帮助奉军整军经武,日本又一下子向奉军运去了368万元的军械,还派专家为奉军设计、扩建兵工厂,供应各种设备,使之军械、弹药自给。
日本又打着“两军精诚团结维护东北利益”的招牌,不断给张作霖派去顾问,意在刺探军事情报,控制奉军,物色培养亲日军官。自1916年起,奉军中的日本顾问从未间断过,前后多至50余人。这些顾问都是日军的高级参谋,军衔从少校到少将不等。他们有的在奉军司令部张作霖周围,有的在东北各奉军的师部;有的充当教官,有的充当联络官。其归根到底的任务是什么?1924年5月,当松井七夫上校应聘赴任时,外务省的指令道出了个中秘密:你在应聘期间,应当使奉天省的军事设施效法帝国的军事设施,以便使中日军队在紧急时刻能够彼此合作;你须在关东军司令部及帝国驻奉天城、哈尔滨等地的军官之间保持联系,还要与东三省应聘军官们保持密切的接触;必须努力为本部提供关于奉天的军事、地理等情报。
不仅于此,日本顾问还曾多次指挥奉军战斗: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败军集结滦州,直军随后追来,一时风鹤频惊。日本顾问本庄繁(1913年升任关东军司令长官)自告奋勇,请求代为指挥守卫滦州,结果真的阻遏了直军攻势,使奉军残部得以顺利撤出关外。
第二次直奉战争尚未打响,日本军部业已制定了援奉覆直计划,陆军相宇垣指示在奉军司令部的顾问菊池武大少将:“如果发生紧急事态,你应推动中日军队共同合作。”菊池武大据此指令,选调了十多个富有实战经验的军官,组成“日本军事顾问团”,参与奉军司令部制定作战计划,布置战守,指挥攻防。两军鏖战之际,又补给奉军急需的子弹4000万发,炮弹10万发。奉军雪中得炭,一举突破了直军阵地。
更有甚者,日本关东军还与奉军“并肩战斗”。奉军大将郭松龄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秘密结盟,在滦州倒戈反奉。日本政府视其为“给东北带来赤色威胁”,陆军相宇垣指示关东军以武力支持奉军。关东军司令部遂向郭军发出密告:如果战乱有危及铁路附近属地及邻近地区日本权益时,日军不能漠视。
郭军来势凶猛,直逼奉天,关东军开始武力援奉,第十师团开进奉天,并向郭军送去了所谓“禁令”:不准渡辽河作战,不准进入南满路沿线30公里处。紧接着,第十二师团的一个混成旅和炮兵部开赴奉天并布防,关东军司令部也迁进了奉天城。
一时被郭军打懵了头的张作霖,靠着关东军的支持缓过气,从吉、黑两省调来5万生力军交给日本军事顾问团指挥,向郭军反扑。关东军的重炮部队也参加了战斗,猛轰郭军,造成郭军重大伤亡。
奉军由盛转衰被逐出关;不顺从日本人张作霖毙命皇姑屯 `
奉军的势力伸展到长江流域,特别是取得江苏和上海的地盘后,激化了与直系军阀孙传芳的矛盾,孙传芳联络直系残部及冯玉祥等共同反奉。
1925年10月25日,孙传芳自封为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不宣而战,攻打在江苏和安徽的奉军。当地的直系军阀纷纷发兵响应,奉系的安徽督办姜登选、江苏督办杨宇霆不敌直军,率部北撤徐州一线。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孙传芳相呼应,奉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张作霖决定放弃南方,固守北方,由段祺瑞出面调停。他放弃了徐州,又从关外调来大批援兵,部署在京津地区,以对付冯玉祥的国民军。
如前所述,冯玉祥利用奉军内部矛盾,策动奉军第十军军长郭松龄“内部开花”。11月30日,郭松龄通电所部5万余人为东北国民军,敦促张作霖下野。12月5日,郭军占领锦州后,向奉天进兵。
郭军属奉军中的精锐,连续攻下了连山、新民等地。至12月中旬,日本关东军公开出面干涉,布兵奉天,遏制郭军攻势。陷于绝望的张作霖得以起死回生,从黑龙江、吉林调来军队反攻,激战数日,双方均有很大伤亡。到了12月下旬,孤军作战的郭军在奉军与关东军的联合进攻下,终于不支兵败,郭松龄也被俘身亡。
这一仗,第十军伤亡过半,残部有的被冯玉祥收容,有的被张学良招归。
冯玉祥利用奉军与郭军交战的机会,向盘踞天津的李景林部进攻,夺取了直隶。张作霖再组“统一战线”,于1926年初夏与吴佩孚联合对付国民军,山西晋系军阀阎锡山也加入了直奉联军。国民军在三方联合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撒往西北,在反对倾向革命的冯玉祥的共同目标下,张作霖与吴佩孚建立了北京政府摄政内阁。
1926年7月9日,广州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打张作霖。冯玉祥的国民军等一些军阀,均纷纷加入了北伐军行列。
北伐军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席卷半个中国。张作霖趁吴、孙一蹶不振的机会,打着对付北伐军的旗号,召集北方各派系首脑会议,拟定把北方各部统一编组为安国军,由他任总司令,统一指挥。随之派出两路“讨赤军”,南下对抗北伐军,却都是丢盔弃甲大败而归。惯于见风使舵的阎锡山公开背叛了张作霖,一变而为北伐军北方总司令。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张作霖视其为反对“赤化”的人,希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达成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和解局面,于是在1927年6月18日就任安国军政府大元帅,独霸了北京政权。

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为集中革命势力限期完成北伐案》,第二次北伐开始,4个集团军向北推进。
4月7日,蒋介石下达讨伐奉军总攻击令。奉军连战连败,石家庄、保定相继失守。北伐军4路大军深入直隶腹地,北京岌岌可危。
张作霖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不得不放弃“中原梦”,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带着残兵败将逃回东北。
日本因一段时间以来张作霖向英美等国靠拢,对日本在东北特权上的要求又采取拖延不兑现的态度,由此对张十分不满。日关东军司令部决计趁奉军溃退关外的机会谋杀张作霖,以制造东北混乱,借口“维护治安”,以武力占领东北,遂于6月4日在皇姑屯炸毁张作霖的专车,张作霖身受重伤毙命。

少帅久经战阵治军有方,上下服膺拥戴其为奉军新统帅
张作霖毙命后,奉军虽一时群龙无首,然他们深恨日军阴谋,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度过了难关。
其时张学良尚在关内,张作相等奉军高级将领决策秘不发丧,使日本人摸不到底细,不敢轻举妄动。张学良回到奉天后,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稳定了局势。关东军无隙可乘,阴谋破产。
张学良18岁在奉军中服役,1920年在奉天陆军讲武堂毕业后担任旅长,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是独当一面的第二路军司令。
奉军整军经武大改革时,兼任整理处参谋长的张学良,担起了整训的重任。他特别注重官佐的调整选拔。时不少军官出身于绿林和清末的旧式军队,文化低,知识缺乏,不谙指挥艺术,跟不上现代战争的需要。张学良顶着压力,大量起用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新进人才,主要是奉天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他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即使与东北没有历史渊源的,只要德才兼备,照样任用;而对那些贪污肥私、管教不力、指挥无能、临阵怯战者,坚决罢免,绝不姑息迁就。
张学良深知炮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便从国外购进火炮,又给兵工厂下达造炮计划,建立起了两个炮兵旅,并让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的邹作华担任旅长。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学良以第三军团司令,率所部在主战场的山海关与直军决战。直军居高临下,奉军伤亡严重,两个旅只剩下了几百人。张学良不顾个人安危,拒绝了左右的劝阻,亲临前沿阵地督战,并处决了几个畏缩不前的军官。奉军士气复振,前仆后继勇猛冲锋,终于攻下了阵地。
这年张学良才24岁,即显示出非凡的胆略和指挥才能,也因此赢得了三军将士的尊敬。在以后与冯玉祥部和北伐军的战争中,张学良任第三、四军团长,也是他的部队打得最为顽强,虽全军战败,但三、四军团败中有胜。
北洋军阀时期,东北的空军首屈一指,其创建与壮大,也应归功于张学良。
1921年,张学良赴日本参观,看到了堪称强大的日本空军,深知若无强大的空军称不上现代化军队,回国后即建议设立了航空处,抽调技工、聘用飞行员,利用张作霖从段祺瑞处弄来的8架旧飞机,搭起了东北空军的架子。1923年,张学良自兼航空处总办,下设总务、机械、材料3科,向法国购进40架“布利凯”式飞机;接着又创设航空学校并兼任校长,以重金聘请了中外教官,培训飞行员。
至1925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前,东北空军已有飞机50多架,飞行员60余名,编为“飞鹏”、“飞龙”、“飞鹰”、“飞虎”、“飞豹”5个队,且有了机库、修理厂、地勤人员,具备了侦察、投弹、扫射、散发传单等能力,曾多次配合陆军作战。1927年对直系靳云鄂部的战斗中,奉军空军出动了30多架战机,靳军在奉军陆空攻击下溃不成军。
张学良治军很严,在训练场和战场上,他赏罚严明,而在日常生活中则与官兵谈笑风生,亲如兄弟,官兵如有什么难处,他都热诚排解乃至解囊资助,故而广大官兵对他是畏之敬之爱之。对反奉失败后的郭松龄残部的招抚,更能说明张学良在奉军中的威信。
郭松龄是奉军中的新派人物,与张学良关系极好。张作霖把反叛归罪于张学良的养虎遗患,在帅府召开善后会议时大发雷霆,要军法执行处长常荫槐把张学良抓来枪毙,黑龙江军务督办吴俊升劝说道:“现在没有张军长(指张学良)一天也不行。没有他去招抚散兵,几万散兵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合伙打过来,奉天就顶不住。收编郭军谁也办不到,我不敢去,大帅您也不敢去,非张军长不行。他一招手,那些人都回来了。”参谋长杨宇霆跟着说:“吴督军说得对,大局为重,张军长不但不能法办,还应授给他统帅大权,要扭转大局,非张军长不可。至于郭军叛乱,我们大家都有责任,不该归罪他一个。”张作相也力劝张作霖赦免张学良,令他招抚郭军散兵,将功抵罪。
张学良果然“戴罪立功”,以自己的威望,向郭军残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真意挚地说:“这次战乱,给东北父老带来了深重灾难,死去的兄弟已无法挽救,活着的由我负责,保证你们的安全。”散兵听了他的话,知道他说一不二,担心被作为谋叛处决的疑虑消释,大部分又回了东北。对于已被俘的军官,张学良也都向张作霖恳求,一个也未受惩处。这些人从心底里感激张学良,成了他忠贞不二的追随者。
长期以来,张学良以其文韬武略、对奉军所作的贡献及完美人缘。加之张作霖对他的有意培养,逐渐确立了他少帅的地位。
皇姑屯炸车案发生后,张学良闻变不惊,他深知稳定军心的重要。他在滦河一带收束奉军,然后化装成士兵,搭乘军车回到奉天。6月20日,他就任奉天军务督办,21日才公布张作霖的死讯。在新老两派的一致拥戴下,张学良宣布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
东三省易帜归附国民政府。入关助蒋平乱声威复振
北伐军占领京津后,南京国民政府决策和平解决东北问题。当时结束民初以来分裂局面以达全国统一已成人心所向,通识大体的张学良顺应历史潮流,于1928年7月1日通电宣布,与南京方面停止军事行动,决不妨碍统一。12月29日。少帅冲破日军阻拦,公告全国:东北三省易帜。至此,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12月31日,国民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东三省军队全部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归属国民政府统一领导,简称东北军。
遵照1929年1月底落幕的编遣会议,东北军取消原军、师番号,改编成36个旅、10个炮兵团和1个教导团。旅有国防旅和省防旅之分,国防旅每个旅辖3个步兵团,及炮兵、骑兵、通讯兵各1个连,相当于国民党中央军的一个师,省防旅辖2个团。张学良趁着这次改编的机会,选调军官,补充新兵,淘汰乏弱,又大力扩充空军。至“九一八”事变前夕,已有250多架飞机,东北军成了中央军以外旁系中最强大的武力。
1930年3月初,中原大战爆发。战争开始后,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双方,都因东北军的参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以高官厚禄竞相拉拢张学良。6月21日,蒋介石派张群到沈阳,送来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的委任状及印信,要他表明态度,率东北军入关助战。
东北军是否参战,张学良一时未作明确表态,而张作相等元老派决定,蒋介石此举一箭双雕,既为助他取胜,又为削弱东北军,主张东北宜保境安民,不与哪一方合作,尤其不与蒋介石合作。蒋介石再三“热诚”求助,并许拨给入关费2400万元。延至9月中旬,静观数月之久的张学良终于决定入关助蒋。他在高级军事会议上申述理由:“东北地处边陲,日本窥伺已久,如欲抵御外侮,必须国内统一。国民政府属正统政府,东北应受其领导。目前战乱燃起,如非全国统一,则不足以对外,故应出兵关内以助中央政府,从速实现全国统一局面。”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支持中央出兵靖乱”通电。
为显示东北军军威,张学良选调10个精锐旅共12万大军入关,编成两个军。
东北军从沈阳出发时,张学良亲至车站送行,以壮军威。他叮嘱第一军军长于学忠说:“我们这次入关,是为倡导和平,促成统一。东北军以往三次入关,声名均很不好,这是第四次入关,一切事我都托付给你了,你要做好。”他停顿了一下,问道:“先问问你,你想怎样做?”于学忠理解少帅的内心,答道:“我想有两个办法,第一是一枪不放,使地方不受糜烂,国家少受损失。第二是万一用兵,在娘子关作佯攻之势,另派劲旅直趋大同,山西指日可下,亦不会再受涂炭。”张学良点点头说:“所见略同,一枪不放最好。”
东北军入关助蒋,战局急转直下,反蒋派军队全线崩溃。于学忠本着“一枪不放”之旨,通知河北地区的晋军将领:此次东北军人关,维护统一,和平接收,请让出防地,以免武装冲突。在石家庄的阎锡山大骂张学良,然慑于东北军的威力,下令晋军撤出了平津地区,继而与冯玉祥通电罢兵,听候和平解决,所部分别接受蒋介石、张学良收编。